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黑胶之路>>欢迎你加入吹水 [复制链接]

1#

原帖由 hpstudio 于 2011-9-20 23:35:00 发表
阿杰兄,不争也罢~~~~~有点意思,曾经玩过几年的REVOX伺服动力正切臂,最近也有机会调整过与楼主唱机一样的清澈盘和TQ-1轨道正切臂,虽然我现在用的已经不是正切了,但不得不说,正切臂虽然是理论上是最理想的唱盘回放方式,但是无论是伺服动力正切还是滑道正切,都会有不同的失真。

正切臂有短臂正切和长臂正切,短臂正切的典范有REVOX、Souther以及后来买了Souther专利的Clear A


HPSTUDIO兄说的有理有据,支持.

很多理论上非常好的器材,其实际表现很一般.轴承唱臂和正切唱臂都各有优劣,要是轴承唱臂一无是处,早就被市场淘汰了.常言道:针无两头厉.

同样升压牛的使用也自有道理.BRINKMANN,NAGRA,EMT等旗舰级别的唱放照样内置升压牛,问题是你的升压牛的质素和整个放大线路的质素去到哪里?当你搞清楚纯粹的电子线路放大低输出MC头放大倍数是几千倍,升压牛可以承担一个数量级,电子线路放大只要几百倍的时候,你就明白了升压牛的意义所在了.MC放大,不用升压牛,增益70DB以上的,看看总谐波失真能过关的唱放是什么价位?

对一种经过实际检验的玩法,不要轻易用理论去否定他.

吹太多的理论都是浮云,还是多听吧.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1/10/9 11:29:36 执行 设置高亮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9-21 18:00:00 发表
如果以内圈半径5.5cm位置与外圈半径14cm位置相比,线速度比约为;1:2.5,毫无疑问信息坑纹被“压缩”在比较短的坑纹轨道上了,导致同样的频率坑纹,内圈半径5.5cm位置上的坑纹就比外圈半径14cm位置上的坑纹缩短了2.5倍。

而针尖与坑纹两侧的接触面积是基本固定不变的(尽管不同结构的针尖有不同的接触面积参数,但是这个参数仍然是基本固定不变的),而且针尖与坑纹两侧的接触面


松香兄过多的理论上的追求和探究,只能让你陷入迷宫.还是以实际听感为主,理论支持为辅.本来黑胶播放已经存在几十年了,理论上是成熟的,关键在于讲理论应用于实践中的器材的设计和制造.这个过程变数太多,不是简单的理论可以解决的.机械上曾明的力学理论,受到的因素影响太多.我们普通烧友就只能耳朵收货,以听感为主.
TOP
3#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1-9-22 22:53:00 发表
近年发现,支点臂也一直在发展当中,并非停滞不前,有些我们认为支点臂无法克服的缺点,随着新型材料和更精巧的工业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
当然,如果从理性数据去分析,一些经典的古董器材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甚至是一些致命的缺陷,但不能否认的是音响除了技术性指标外,审美取向也有很大因素。另外,我们听音乐,玩音响都是图个心情,一套器材,只要能让自己心情好的自然就是耳中的HIEND。除了器材的声音品质与


KUANG版一语道破天机.赞同.
TOP
4#

纹丝不动说明唱头的重力带来的侧摩擦力等于侧滑力.
TOP
5#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1-9-23 17:13:00 发表
原帖由 jacky70 于 2011-9-23 17:06:00 发表
纹丝不动说明唱头的重力带来的侧摩擦力等于侧滑力.

看来你是文科的,没学过工程力学。


看来你是不明白我在说什么.
TOP
6#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1-9-23 17:31:00 发表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在一条直线上,那来的横向侧滑力?


看来你也是文科出身.圆周运动没有离心力吗?

针尖和唱片之间的作用力,无非是唱头重力,离心力,摩擦力,空气阻力,说起来麻烦,其实很容易理解.
TOP
7#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9-25 11:56:00 发表
原帖由 JWang 于 2011-9-25 11:16:00 发表
To 松香味
http://www.audiophilia.com/features/cartridge_setup.htm



总算认同松香味兄的一个论点.

物体之间做圆周运动,没有向心力(离心力),真是天方夜谭.这不需要什么工程类毕业,中学物理都讲的很清楚了.连一个重要的力都忽视了,讨论其他的都是YY.
TOP
8#

时光兄的2),的确轨迹不是标准的园,但是由于每圈的变化很下,可以视为园周运动的.
TOP
9#

当然向心力的产生和沟槽有关系的.

举个例子,马戏团一个节目,在大的圆通上骑自行车或者摩托车,利用的就是做圆周运动的离心力.
TOP
10#

一个侧滑力引来了这么多的讨论,看来烧友这个群体的确较真.理论完美的器材,声音表现未必完美.对理论探讨再多,还是要回到实践中来.有些理论是经不起实践的.


一句话:纸上谈兵无益,多听多比较是正道.
TOP
11#

原帖由 KCC123 于 2011-9-27 3:22:00 发表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1-9-26 21:47:00 发表
MM还是算了吧。

这方面我并不认同, 请问杰兄你听过有那几个直正高质的MM头呢? 能否列举一下?


阿杰兄最喜欢从概念上划分玩法的高低,这样不全面也不客观,各花有各花的香,存在就是合理.或者是你没有接触到好的,或者是你没有玩好.或者不是你的那杯茶.一棍子打死,不是一个老烧友的严谨作风和开阔视野.

阿杰兄的关于黑胶部分的经典理论:1)MC比MM好2)用升压牛不好3)正切臂比支点臂好4)磁悬浮唱盘最牛5)唱头盖可拆的比不可拆的好.6)惰轮盘的音乐味道来自于低频的音染7)***品牌的唱盘技术最先进.

这些我都不赞同.大胆怀疑你是理论至上.也不知道你自己调教的黑胶系统能去到哪里?网上交流这么久,也不知道你在高深的理论支持下,搭配了啥样的器材.不知道不愿意和大家分享,还是怕大家拍砖.如果说你是不愿意张扬的烧友,看你论坛上的发言,也不象.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比嘴巴功夫更重要.敢于把自己的器材摆在烧友的面前,听不同的意见,甚至是反面意见,都是提高之道.貌似接触到的广州烧友还真没有听说有去阿杰兄家访过.

168论坛上几位老友,不管是器材高班的周道前辈,还是坚持国产器材的ERIC版,他们的搭配都让烧友从不同的角度受益.我个人看法,不管器材是否高价,如果用心的去玩,即使是低价器材也有闪光点,尽管不能做到全面.

阿杰兄得罪啦.
TOP
12#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1-9-27 13:09:00 发表
jacky70看帖都不认真,该打PP。
早就说过我是一个泥瓦匠,高楼大厦没少见,自己睡在茅棚里。
你看到有那个富丽堂皇的宫殿是由艺术家一手一脚堆砌出来的?


愿意被阿杰兄打PP,预祝阿杰兄你这个泥瓦匠艺术家国庆快乐.
TOP
13#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1-9-27 13:24:00 发表
原帖由 jacky70 于 2011-9-27 12:44:00 发表
阿杰兄的关于黑胶部分的经典理论:1)MC比MM好2)用升压牛不好3)正切臂比支点臂好4)磁悬浮唱盘最牛5)唱头盖可拆的比不可拆的好.6)惰轮盘的音乐味道来自于低频的音染7)***品牌的唱盘技术最先进.


哗,你真是太了解我了。
可第5点有点不明白。
应该改为唱臂线直通


你翻看下自己的帖子吧,大概有这么一句话:可以拆装方便的唱头盖为什么要用固定唱头盖?是跟在我的帖子里的.

我和阿杰兄的对话就此打住,大家继续.
最后编辑jacky70 最后编辑于 2011-09-27 13:30:16
TOP
14#

原帖由 hpstudio 于 2011-9-28 21:57:00 发表
其实我有点想玩SPU,因为据说它是FR臂绝配,但是又担心那3g多的唱重把我的唱片刨坏了(¬_¬)


FR唱臂的绝配是他自家生产的唱头,能否有缘相见就是靠自己的运气了.

另外关于VDH的唱头,玩好的人的确不多的.破音,失真是家常便饭.他家的唱头由于极端的切割方法,纤细柔软的针杆带来了唱头的高林敏度,要求唱盘唱臂的精度很高,还有唱片的盘面的状态.很多烧友很注重搭配,可是在这个环节上就忽视了.这样的唱头就像是大家闺秀,吃的用的都是上等货色才能一睹笑容.这个观点在大家讨论VDH初期我已经聊过,可惜的是很多人宁愿相信只要好唱头就可以包值黑胶系统百病.

VDH唱头的老师是EMT,结构用料都很接近,EMT是专业唱盘用的唱头,唱盘的质素比较精密,容易搭配这样高灵敏度的EMT唱头.但是VDH基本原样照搬,只是针尖的切法是独家的.而把这样高精度的唱头用在质素一般的民用唱盘上,当然是笑话百出.如果你的唱盘系统没有一定的价位支撑,还是少碰为妙.
最后编辑jacky70 最后编辑于 2011-09-30 12:47:18
TOP
15#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1-10-1 8:48:00 发表
看大家用文字表达,因各人的理解不同,会引起一些误解。下面的图比较直观。由图可知道,不同粗细的唱针,只要能接触到声槽中从A到C中的任一点,都能读出一样的信息。如果A点(附近)被磨损了,换个细点的针,读B点(附近)的信息,又是一张新唱片的感觉。如果B点又磨损了,再换更细的针度读C点附近信息。不过这里讲针的粗细是指它能进入声糟深度不同的粗细。和唱针读取高频信息所需要的粗细是有区别的。
[attachi


谢谢开心果兄的图,如果这样的话,那么不同唱头公司对于针尖的切割方法.只是理念上的不同.对于一定范围内的针尖切割尺寸,对于读取信号的影响不是很大.不知道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当然不同转数的针尖切割尺寸相差很大,就很容易理解.

以前一直纳闷为什么不同的唱片公司为什么可以执行不同的针尖切割尺寸.另外看到一个EMT的资料,描述现在的唱片的沟槽是比较90年代以前的沟槽通常是细小的,于是有针对性的开发了JSD5和JSD6.
TOP
16#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1-10-1 13:49: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jacky70 于 2011-10-1 12:30:00 发表
谢谢开心果兄的图,如果这样的话,那么不同唱头公司对于针尖的切割方法.只是理念上的不同.对于一定范围内的针尖切割尺寸,对于读取信号的影响不是很大.不知道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当然不同转数的针尖切割尺寸相差很大,就很容易理解.

以前一直纳闷为什么不同的唱片公司为什么可以执行不同的针尖切割尺寸.另外

谢谢,,,明白了,对以后买唱头有非常好的参考作用.

其实很多的理论探究,如果可以用几句话来概括,言简意赅,比大篇章的文字罗列更实用.
TOP
17#

原帖由 LP 于 2011-10-6 11:37: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1-10-6 11:01:00 发表
回复 599# markh 的帖子“我记得RCA当时卖6.99,水星卖3.99.碟基当然是RCA要好,但水星更抵食夹大件,很多唱片为保证动态,内圈基本用尽(很贴近LABEL了)。这点正反映了英国、美国听音的口味,比较LONDON和DECCA的唱片,相


LP兄讲的太好啦,有些底噪的确是可以接受的.例如我就接受卡萨尔斯的巴赫大无的底噪.
TOP
18#

原帖由 初爱黑胶 于 2011-10-6 0:14:00 发表
原帖由 LP 于 2011-10-5 23:4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初爱黑胶 于 2011-10-5 20:57: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10-5 20:55:00 发表
您好初爱黑胶兄!
老兄太抬举了,小弟只是略知一二而已。


老兄谦虚了。对了,请问您玩过o


在唱头上增加重量尝试下,未必花钱重新买唱头.

用铜制硬币,例如欧元.在钱币上钻两个和唱头固定一样的两个孔,盖在唱头盖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