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郎朗签约SONY古典,为了更广阔的在电子多媒体方面的发展 [复制链接]

1#

太好了,这下DG干净多了
分享 转发
TOP
2#

原帖由 channelclassics 于 2010-1-29 22:3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tingpianer 于 2010-1-29 0:39:00 发表
[url=http://www.gramophone.co.uk/classical-music-news/gramophone-exclusive-lang-lang-signs-to-sony]http://www.gramophone.co.uk/classical-music-new


话说的是有一些道理但也不尽然。首先LL可算不上什么大师,和Mullova、Von Otter等跳槽比起来,这个档次显然差远了,而且他显然是跳到了一个品流更低的大公司(Sony在搞品味极低的跨界方面不遗余力,甚至要求Perahia和小甜甜合作舒伯特的改编版艺术歌曲,被Perahia一笑置之,当然Perahia牛啊,Sony没办法)。

其次,我觉得其实艺术家,尤其是一些比较有资历的艺术家纷纷跳槽,也不完全是因为排斥大公司。像Decca和Philips前些年跳槽的多,主要是因为公司经营不善,艺术家自觉出路无望,有先见之明的能跳就跳了。而Von Otter跳槽可能和DG目前已经臃肿不堪的声乐艺术家团队有关,可能觉得自己在DG获得不了足够的资源了,与其扎堆,不如到一个小公司对自己更有利,和DG本身是否太商业没关系,因为之前DG对Von Otter几乎是有求必应,她要录一些现代的、冷僻的、甚至是流行的都给她录了。

最后,大公司必须要兼顾商业化、大众化的录音这既是商业利益的诉求、也是不断增加的初级入门者的要求、更是年轻艺术家证明自己的重要途径。你能想象一个刚刚才在乐坛展露头角的年轻小提琴手去录潘德雷斯基会有人来买单吗?他/她当然要从贝多芬、老柴、勃拉姆斯这类已经无数次被演绎的曲目中证明自己的价值。从这个角度看,一些功成名就的老艺术家主动退出到更小众的圈子里去也是为后起之秀让出了一条出路,大家差异化竞争,各有各做,也挺好。

所以不要这类跳槽事件看的太悲观了,具体事情也要具体分析。像LL这样的无非是一个偶然的、个体的、孤立的事件,最大的影响不过就是DG未来几年内少赚些银子而已,反正这个摇钱树也被摇得差不多了。
TOP
3#

回复 32# foralmighty 的帖子

差不多,残的程度稍有差别
TOP
4#

原帖由 阿玛迪斯 于 2010-1-31 5:14:00 发表
楼上的说得很对,古典音乐当年也就是流行音乐而已..

这是一种尝尝被提及但荒谬绝伦的讲法,只注意到两者在时间上量的区别,却从没注意到质的不同。我比较同意Hahn的讲法“古典音乐从来就是小众的,精英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