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作业) 《红楼十二钗》 [复制链接]

查看: 8561|回复: 38
31#

eric 在 2006-6-27 14:06:14 发表的内容
101℃ 在 2006-6-27 13:39:31 发表的内容
[我听这个唱片的器材如下:
CD机:Mark Levinson NO.390SXL
功放:KRELL  KAS2
前级:jeff RowLand Coherence
音箱:Dynaudio   Confidence  C1


都是可以听过世的高档hifi器材了。


好像没有听过世的器材吧!人要求越来越高,机器和人都有病的时候啊。
TOP
32#

最眼馋你马克CD机跟丹那箱子
可惜了,瞎在你手里了~~
TOP
33#

jazzlee 在 2006-6-26 1:53:29 发表的内容
呵呵,我只听过E版上传的那一段。已经两个月没有去海印了,待世界杯结束之后我会买回该碟。
我的观点可能跟你不一样,我不认为聆听《红楼十二钗》这张碟的人一定要看过《红楼梦》,可能你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这部音乐的内涵。但我认为这样的要求不论是对聆听者,还是雨林,未免太高了,况且每个人欣赏的角度也有差异。
感动自己的音乐就是好音乐,楼主写出这么精彩的乐评,不是很好吗?
不同的器材能从听觉上辨别出两把琵琶是否分开,肯定有这样的可能。我未听过,谨言为佳。



呵呵,听《老鼠爱大米》是完全不需要知道老鼠是不是真的爱大米再来听那歌曲的

但是听《红楼十二钗》不需要有阅读《红楼梦》的经历那就是对聆听者要求太低了吧。起码对红楼梦里的人物要有个大致的了解吧。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难道你希望发烧友永远都停留在重形式轻内涵的误区吗?

抛开内容谈形式的东西再漂亮也都属于华而不实。
最后编辑冰点
TOP
34#

好文章.
TOP
35#

器材好,写的也好!
TOP
36#

101℃ 在 2006-6-27 13:39:31 发表的内容
[我听这个唱片的器材如下:
CD机:Mark Levinson NO.390SXL
功放:KRELL  KAS2
前级:jeff RowLand Coherence
音箱:Dynaudio   Confidence  C1

eric 在 2006-6-27 14:06:14 发表的内容
都是可以听过世的高档hifi器材了。

clk 在 2006-6-28 8:33:17 发表的内容
好像没有听过世的器材吧!人要求越来越高,机器和人都有病的时候啊。
关键还是心态。
TOP
37#

TO:jazzlee

任何艺术样式,在表情达意这种功用上,都是相同的。音乐与文学当然也不例外,不过是各自所使用的材料、手段、方法、样式等不一样罢了。
《红楼十二钗》不就是用音乐的手段来再现《红楼梦》里的12个人物嘛?那很自然的会把音乐中的人物与文学中的人物对号入座了,当然音乐会有它本身的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但是完全脱离《红楼梦》中的人物,那就不叫《红楼十二钗》了。

哈哈,说多了说多了,跑题了跑题了。
新来的,找个人塔茬而已,哈,胡说八道还请海涵啊。
TOP
38#

冰点 在 2006-6-28 10:29:09 发表的内容
jazzlee 在 2006-6-26 1:53:29 发表的内容
呵呵,我只听过E版上传的那一段。已经两个月没有去海印了,待世界杯结束之后我会买回该碟。
我的观点可能跟你不一样,我不认为聆听《红楼十二钗》这张碟的人一定要看过《红楼梦》,可能你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这部音乐的内涵。但我认为这样的要求不论是对聆听者,还是雨林,未免太高了,况且每个人欣赏的角度也有差异。
感动自己的音乐就是好音乐,楼主写出这么精彩的乐评,不是很好吗?
不同的器材能从听觉上辨别出两把琵琶是否分开,肯定有这样的可能。我未听过,谨言为佳。



呵呵,听《老鼠爱大米》是完全不需要知道老鼠是不是真的爱大米再来听那歌曲的

但是听《红楼十二钗》不需要有阅读《红楼梦》的经历那就是对聆听者要求太低了吧。起码对红楼梦里的人物要有个大致的了解吧。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难道你希望发烧友永远都停留在重形式轻内涵的误区吗?

抛开内容谈形式的东西再漂亮也都属于华而不实。

我的天!我未听过这张CD就已经说得够多的了,感觉自己象个口水佬。罪过,罪过!
不知道这张CD内页说明书中,有否大致对十二个人物逐个来介绍?如果没有,那雨林公司肯定是认为大家对《红楼梦》中这十二个人物都了解了,毕竟是家晓户喻的名著;如果有,我认为对大多数未看过《红楼梦》的爱乐者也足够。《十二钗》是音乐作品,《红楼梦》是文学作品,是否把音乐中的人物与文学中的人物对号入座才能找到《十二钗》中的真谛?未必吧!如果让一位“红学”专家和一位作曲家同时去欣赏《红楼十二钗》,你能保证哪一位听出这部音乐作品的内涵?我不反对有兴趣的朋友一边欣赏《十二钗》,一边把《红楼梦》研读一遍。我同时也不希望发烧友永远都停留在重形式轻内涵的误区,这也是我本人一直努力的方向。
说多错多,望谅解!
TOP
39#

最多的是写女人而已,写十二个女人.写红楼?有点妄自菲薄了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