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1# jxph008634 的帖子
出差一月无暇看贴及回贴,抱歉啦!
希望大家交流自己喜欢的版本吧。我的看法仅供参考,因为我推荐的版本也仅代表我个人的喜爱。我想,每个人在听了不同的版本之后一定会找到他(或她)喜欢的版本。肖氏的交响曲我也不是每一个都喜欢。 我最喜欢的是第五,第七,第八,第十,第十三。我只能就我最喜欢的那几个交响曲来谈谈我挑选的版本。
从整体来讲,我最喜欢的“第五”是普列文(Previn)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的RCA版本。此版的突出长处是音效丰满厚实,动态范围大;演绎上,情感表现得非常充足,肖氏音乐的悲戚和爆发力都表现得非常出色。我对这个版本感到的主要欠缺是第四乐章开头的速度显得不够有个性(和伯恩斯坦的SONY版相比不够快,和前面提到的Barshai版,以及康德拉辛的列宁格勒版相比又不够慢),末乐章各声部的细节也不如有的版本到位,比如Barshai版。但它仍是至今我对这首作品的首选版本,原因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些优点。最突出的优点例子之一可见于第二乐章,我至今没有听到过其它版本有如此丰满而又犀利的音色。肖氏惯用的黑色幽默表现得淋漓尽致。此版原声母带在2000年以后经数字化再次处理的版本(如图所示)音效又有明显提高。
伯恩斯坦和芝加哥交响乐团演绎的 “第七”DG版不论是从音效还是演绎方面对我来说完全是一张“天碟”。用不着担心它被标以“现场录音”,实际上没有任何观众的噪声。很多“第七”的版本都是单张CD就可容纳,但是伯恩斯坦的DG这一版却需分占两张CD。它的第一张CD录有“第一(交响曲)”,以及“第七”的开头乐章。顺便说一句,我也没听过比这更好的“第一”。如很多人都注意到,伯恩斯坦在对速度的处理上经常是与众不同的。这个“第七”有许多地方就是这样。比如第一乐章开头的那几个重重的节奏(很过瘾哦),在大部分其它版本中是听不到的。第二乐章的开头以及以后的速度也比大部分其它版本慢很多。这样的速度在效果上与快速相比当然就是全然不同的情绪。我是最喜欢这种效果的,所以我不喜欢把第二乐章用快速的演绎。今年DG将伯恩斯坦和芝加哥交响乐团的这套“第一”和 “第七”以杰出经典录音再版廉价发行。我觉得如此好的音乐以这样的底价出售,真是太亏待它了。我虽早买了正价版的录音,见到它变得如此便宜,还是忍不住又买了一套廉价版。
我最喜欢的第八, 第十,第十三碰巧都是海汀克(Haitink)的DECCA版。并不是我刻意要挑选海汀克,而是我听了我能找到的一些版本以后发现它们最对我的胃口。我的标准是必须在音效和演绎两方面俱佳。有的版本比如康德拉辛也很独到,但是音效方面常见顾此失彼,我把它们作为一种补充的版本。有的人会说海汀克的版本是西方人的演绎,不是正统的俄国风格。对这种看法我并不以为然,但我不想对此在这里作什么争论。哪种演绎正确,其实也是一种很主观的理解,是吧?最好还是让每个人去决定自己的偏爱。普列文录过两次“第八”,第一次的EMI版要优于第二次的DG版。但都不如海汀克的DECCA版优秀。 有的人(比如《企鹅指南》)很推崇卡拉扬的肖氏第十。卡拉扬在DG录过两次肖氏第十。但我无法欣赏他的演绎中对许多乐段的过渡使用较快的速度,觉得很多部分速度一快,就失去了张力的逐渐形成以及由此而来的深层思考的感人力量。这仅是我个人的看法。肖氏第十三是加入声乐的交响曲。歌词的加入固然使音乐的内容更加具体,但同时也使想象的空间更加具体化,不象无声乐的交响乐那样可以多样化地见仁见智。 我觉得海汀克的DECCA版的肖氏第八第十第十三在音效和演绎两方面都是典范之作,肖氏交响乐录音能达到这种水平的并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