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家为什么那么喜欢《卡农》? [复制链接]

1#
http://q.sohu.com/forum/7/topic/1745186

【“Canon卡农”的涵义】
跟大多数人一样,我也是在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中记住了这首无上优美的旋律,记得当时在网络上查阅资料,还误认为这是伟大的巴赫的作品,后来才知道自己错了,惭愧,是巴赫的老师——巴哈贝尔。电影的美好情节被这优美的旋律村托得动人心扉,久久让人不能忘怀。据说人类发往太空需找其他生命体的卫星中,就有刻录了这首音乐的CD,被作为人类最美的旋律之一,希望有一天也被无数光年之外的生命听见。

    卡农这个词Canon原意是指教规,宗教法规或者经典之意。卡农原来的意思是“规则”,在音乐上是指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它的特点是:各个声部有规则地互相模仿。也就是后面的声部按一定的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叫做“卡农曲”。我们平时经常听到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数个声部的旋律依次出现,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随,给人绵延不断的感觉。最出名的卡农除了巴赫的《音乐的奉献》之外就是巴哈贝尔的《D大调卡农与吉格》,旋律简单朴实,但具有精密完美的乐曲结构,充份展现对位法的魅力。

    “卡农”就是根据严格模仿的原则,用一个或更多的声部相距一定的拍子模仿原有旋律的曲式。至于用什么乐器,几个声部,就要随作曲家的便了,一般来说,2-6个声部就差不多了,要是非有人写个几十个声部也未尝不可,倒是现代音乐里常有的事。卡农是最基本的复调音乐的一种,一般好多作曲家在学复调音乐时都要作一大堆卡农去练习技巧,不过都是练习罢了,编了号算作品的好像不多,而且是什么乐器都有,长笛和钢琴的,中提琴和钢琴的……在许多地方都可以听到卡农,不只是巴哈贝尔的这首。好多的交响作品里都会有用卡农的技巧作的部分,只是没有单独提出来像巴哈贝尔这样单独算作一首作品罢了。顺便提一句,卡农也不是非要把旋律一点不差的模仿下来,可以加快和放慢节奏,还可以做倒影处理。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0-01-06 13:47:25
分享 转发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

这张大迪卡ED1的LP已经炒到很高、很离谱了。这有可能是最贵的卡农版本,贴的这张是CD,我没有LP的:
0.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0/1/6 13:53:01 上传)

0.jpg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

请教施兄,钢琴版的卡农是不是就体会不出来不同声部的相互模仿追逐,而纯粹是单一声部了?
TOP
4#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10-1-6 13:41:00 发表
各个声部有规则地互相模仿。

个人最喜欢的就是卡农的这一点。至于其它各类改编版本,尤其是钢琴版,则大都是以中间部分那一段极其优美的旋律为重点,而忽视了卡农结构上的这一大特点,虽然欣赏起来效果也不错,但是个人觉得有点舍本逐末了。
明兴格尔这套我也有CD版,只不过是新版。也算很喜欢了。


个人最喜欢的是EMI在“电影百分百”套装里的选的那个,说是sir.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的,但是个人却怎么也没找到单独发行的版本。这一版完全使用弦乐(和明兴格尔一样没用大键琴),速度稍慢,也稍显沉闷,但个人以为却是将卡农的“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随,给人绵延不断的感觉。”以及乐队层次感体现的最好的,毫不夸张的讲,几乎无需事先看过资料,只要仔细听几遍这个版本,就能大致明白卡农曲式的含义与特点了。
至于其它的,比如卡拉扬版,则完全没有感觉。而古乐演奏的版本,比如平诺克的,也不大喜欢,觉得速度太快,感情太活泼了,虽然也许这才是作曲家的本意——但是我想,假如这首卡农一开始就以这种方式演奏,恐怕绝不会有今天
这般的脍炙人口。
TOP
5#

原帖由 jxph008634 于 2010-1-6 14:21:00 发表
请教施兄,钢琴版的卡农是不是就体会不出来不同声部的相互模仿追逐,而纯粹是单一声部了?

我不会弹钢琴的,我说一些我知道的:
在钢琴领域,是有一种叫《钢琴卡农》的一类曲子(柯达伊教学体系很注重这个的)。最流行的钢琴版就是《野蛮女友》里面的版本,但这个版本也大部分不是韩国人写的,他来自美国NEW AGE大师乔治.温斯顿。
我想当然说一下,既然有钢琴版恰空,那么钢琴版卡农应该也合理吧。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6#

我在李源处买过一张RCA出的碟,全部都是这个曲,只是演绎不同。
TOP
7#

觉得标题差矣。个人觉得大众喜欢的是那段旋律而不是Canon,因此流行曲似的的钢琴改编(原型来自12月专辑吧)远胜原版的Canon,除开烧得厉害脑子进水的,普罗大众没可能在Canon原型中获得美感。因此电影版等轻松胜出。
俺的古典音乐Blog:
http://blog.sina.com.cn/weiarc
TOP
8#

原帖由 苏支斯基 于 2010-1-6 14:47:00 发表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10-1-6 13:41:00 发表
各个声部有规则地互相模仿。

个人最喜欢的就是卡农的这一点。至于其它各类改编版本,尤其是钢琴版,则大都是以中间部分那一段极其优美的旋
我和苏兄口味有点不同,我最喜欢卡拉扬的版本。戈贝尔的不喜欢。明兴格尔这个版本我不大喜欢的。但这个版本在黑胶里贵得不可思议。我们平时听音乐大部分听CD,但如果你走进黑胶领域,很多东西都要被颠覆的。比如:某个CD版本不好听的曲目在黑胶里面很有可能很受欢迎的。反之亦然。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

原帖由 shotchen 于 2010-1-6 15:01:00 发表
我在李源处买过一张RCA出的碟,全部都是这个曲,只是演绎不同。
我买过一张引进版,和你这张应该是一样内容的,但你这张是原版。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0#

RCA全是卡农不同演绎的那张唱片(上海声像有引进版),其中有很多演绎就没有“卡农”的感觉。。诚然,很多人喜欢的只是那段旋律。。
TOP
11#

我们说的卡农一般是指巴赫贝尔这首作品,
如果扩展开来,巴赫《音乐的奉献》,
甚至贝多芬的《命运》都有采用卡农手法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


另一个版本的帕赫贝尔卡农
TOP
13#

喜欢的原因:旋律优美;浪漫感人;轻快活泼。
TOP
14#

其实我觉得,复调音乐走向主调音乐,这反映着古典音乐从宗教化走向世俗化、从宫廷化走向民间化的趋势。。所以也不必为了大众喜欢卡农的旋律而未必喜欢“卡农”本身而感到什么遗憾。。
TOP
15#

明兴格尔那版已经在迪卡的Ultimate超廉价系列中的Baroque 5CD有收录了。。。
TOP
16#

这首乐曲是西方国家以及其它基督教盛行的国家最常用婚礼音乐,自然流传广泛,听者甚众了。而且这首乐曲由大教堂中的管风琴演奏,听感特别好,沉稳,圣洁而升华。
最后编辑qsyd 最后编辑于 2010-01-06 23:10:44
TOP
17#

不知大家听没听过电吉他版的卡农
是个台湾人Jerryc改写的  好听到不能再好听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 ... A896CC85560&index=8
另外有个外国男孩弹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wAj5LiXG5w&feature=fvw

此外,台湾有个乐队叫做六翼天使,他们有首歌加不能受,最后来了一段solo,就是这段卡农,当时听傻了,这是我的卡农启蒙
曾有一天晚上,在youtube上把所有能找到的卡农版本都听了一遍,很幸福。。。
最后编辑贝多疯 最后编辑于 2010-01-07 05:50:15
TOP
18#

RCA出过一张各种器乐演奏的卡农,不错。
TOP
19#

我最早听的巴赫贝尔这部作品听的就是吉他版的《卡农》,
演奏家是当时很流行的安吉利斯,
他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吉他演奏家,还被称为吉他英雄。
但我觉得他像克莱德曼。
我不懂吉他,江月兄可能知道。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0#

明兴格尔在迪加的录音,喜爱与否,见人见智,但音效之佳,我之愚见,很棒
Hi Fi 168 155.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0/1/7 21:01:16 上传)

Hi Fi 168 155.jpg

Hi Fi 168 156.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0/1/7 21:01:16 上传)

Hi Fi 168 156.jpg

Hi Fi 168 157.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1/7 21:01:16 上传)

Hi Fi 168 157.jpg

Hi Fi 168 158.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1/7 21:01:16 上传)

Hi Fi 168 158.jpg

Hi Fi 168 159.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1/7 21:01:16 上传)

Hi Fi 168 159.jpg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