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飞兹版的评价(转录自《爱乐》杂志第四期老柴专辑上《柴小协十种版本比较》,原作:贺遄。)
海飞茨是一位被人们神话了的小提琴演奏大师。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他在演奏小提琴时那种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在60多年的演奏生涯中,他创造了许多其他人难以达到的记录。对于我们来说,幸运的是海飞茨生活在发明了录音技术的时代,不像小提琴艺术中的两位巨人——帕格尼尼和萨拉萨蒂,他们没有留下任何音响资料,只是为我们留下了不配的名字和传奇性的故事。海飞茨的出现证明了这一切都不是神话,而是现实中可能发生过的事。
小提琴演奏家大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主要是在音乐厅的舞台上取得空前的辉煌,轰动世界。另一种则可以在舞台和录音室同时取得极大的荣誉,录音这种形式太客观、太冷静了,因此,对于那些以莫大的热情投入演奏、演奏风格更富于浪漫、能够即兴表演的艺术大师来说,则缺少了他们取得辉煌效果的支柱之一——与听众的直接交流。海飞茨可以说是一位录音技术的“受害者”。当我们听他的录音时,一个“快”字淡化了他演奏的其他超人之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是他那非凡的手指技巧,而这,恰恰是与他本意相违的。
海飞茨虽然出生以至学习成长都是在俄罗斯文化的影响下,但他这首曲子的演奏风格却没有什么“俄国味”或者说原曲的民族风格是被刮风一般的速度吹淡了。技巧的表现虽然惊人,但却缺少亲切感和人情味,虽然在二乐章里他试图弥补这些缺陷、从运弓到揉音(颤指)方面都有一些改变,但仍是匆匆而去。
海飞茨本人似乎总是按照舞台效果去对待录制唱片。可以说,他与乐队之间的合作大效果有了似乎就可以了。总是不那么完整,有些像“主仆之间”的关系。三乐章某些段落的乐队演奏像是一群跟在“大将军身后狂奔的士兵”,速度过快节奏上的较为自由,使得乐队与独奏小得琴之间难以建立协调一致的关系。因为疲于应对,乐队就难有所发挥,更不必说发出光彩了。
在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中,海飞茨把他超凡入圣的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例如:一乐章126小节和300小节的两次技巧性乐句中,他选用了奥尔改编的双音琶音。这两处难得让其他人试都不敢轻易一试,而他在这里建立了新的祟拜,在这里的炫耀技巧确属恰到好处。可三乐章中376小节独奏小提琴与圆号的轮奏句时,我们会听到那令人同情的圆号手是如何为了跟上独奏家的速度而疲于奔命的。
对于海飞茨在演奏中无懈可击、辉煌技巧和璀灿的艺术个性都来无须在此多言。可是此盘录音不能代表海飞茨录制唱片方面的最高成就这一点是肯定的,同样,在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的众多录音版本中,海飞茨的诠释也远不是可以罩住一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