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聊聊音乐厅的音质 [复制链接]

查看: 17109|回复: 58
1#
在非常发烧论坛,与DR. Kuang 关于国内多数音乐厅的音质不太好,以及国内声学专家的水平,进行了有益的争论。我今日请教了我校声学专家,得到一些信息,也是现学现卖。大家一起聊聊音乐厅的音质。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聊聊音乐厅的音质

关于音乐厅的音质,国际上也是主要在二战以后开始进行系统研究的。也是针对所建成的公共工程的研究起步的。当时发现,即使混响时间达到了标准,也达不到相同混响时间的好声音乐厅如维也纳金色大厅所达到的音质。就是意识到还有其他参数影响了音质。
TOP
3#

回复:聊聊音乐厅的音质

厅堂声学的音质参数,包括混响时间、响度、清晰度、初始时延、侧向反射、双耳听闻系数等。混响时间与丰满度有关,响度、清晰度和侧向反射与能量有关。初始时延指的是直达声与第一次反射声之间的时差,初始时延与音乐的亲切感有关。双耳听闻系数则与频谱有关。

在这些参数中,用混响时间单一评价指标是远远不够的,应该从能量比角度来揭示脉冲响应能量分布的特点,可即使如此也是很粗糙的。我很遗憾的看到最近一期的建筑学报中,一个广东的会场建设,洋洋洒洒的用了很多篇幅谈设计中的形态、装修和空间,谈到声学质量只用2句话,只说混响时间达到1.8 秒达到标准,就认为音质合格了。
最后编辑李商隐 最后编辑于 2007-06-20 19:48:17
TOP
4#

回复:聊聊音乐厅的音质

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基础研究非常薄弱,对这些独立的音质参数没有作过多少基础工作,也没有提出过任何独立的音质参数,而日本这方面研究很出色,安藤所提出的双耳听闻系数,也是被公认的独立音质参数。目前建筑声学研究最好的国家是英国、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
TOP
5#

回复:聊聊音乐厅的音质

我们国家音乐厅音质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基础研究非常薄弱,第二是声学设计地位低、设计水平不高、水平也参差不齐,大众的音乐欣赏水平也比较低,社会的要求也不高。

首先是基础研究非常薄弱。建筑声学普遍的研究水准不高,所以Dr. Kuang 说我们国家声学教授有一些是滥竽充数,结论基本正确,(汗颜哪)。而且在学校和研究所中的一些专家能够参与声学设计的机会也不多,现在才开始慢慢多起来,这与我国研究单位相对封闭很少结合实践的传统有关。多数的声学设计都依赖于设计单位。从设计的工艺流程来说,应该确定声学设计的地位和位置,就是声学工艺,目前作的也不够好。目前设计院中多数都是套图设计,就是按照原来已建成的设计图纸拷贝或是略加改善而已。但是以前建成的音乐厅其实声学品质并不能让人满意,这种套图设计的结果是不成功的设计越来越多。
最后编辑李商隐 最后编辑于 2007-06-20 20:20:29
TOP
6#

回复:聊聊音乐厅的音质

从设计实践来看,我国这方面做的比较前的是项端祁和章奎生。项端祁先生刚刚过世,他的主要作品是广州星海和北京保利。这两个作品被认为是相对成功的。但是没有公认的测试资料,只有局部的主观调查。而北京保利则是个小厅。小厅做的好是应该的,做不好是有问题。大厅声学设计的难度比较大,因为大厅的侧向反射声少,混响时间长(就是需要吸声),初始时延长。所以可以采用梯田的设计方法,用短墙来提供侧向反射声。

我门国内的声学设计创新幅度很小,基本上都是跟着国外走。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请的是安德鲁(就是浦东机场和国家大剧院的设计师),也是基本采用梯田的做法,空间和装修都不错,但是做完以后也是没有作过权威的声学测试。上海大剧院做完以后,请白德瑞克听声音,这位声学权威不发一言。应该是声学品质不怎么样。按照美国人直爽的习惯,好的话一定会说的。
最后编辑李商隐 最后编辑于 2007-06-20 20:03:18
TOP
7#

回复:聊聊音乐厅的音质

我们国家在音乐厅的设计中,声学的地位是比较低的。在国外的音乐厅设计中,可以由一家声学研究和设计公司总包,如阿泰克公司,然后才分包给建筑和景观等设计公司,这在我国是难以想像的。现在亚洲最好声的音乐厅在日本,这是必然的。日本人除了基础研究做的好,他们也花大价钱请外国顾问,譬如他们请白德瑞克指导声学,所设计的国立剧院、东京剧院和雾岛音乐厅,声学品质世界一流。而我们国家这方面由于对声学品质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也舍不得化钱请外国的设计顾问。
TOP
8#

回复:聊聊音乐厅的音质

社会对声学品质的要求也不高。这是最不利的。因为社会的要求是声学品质改善的最终推动力。首先,我们国家现场自费买票听音乐会的人就很少,这与国外的情况相差很大。国外很多传统的音乐厅音质就很好,所以要求新造的音乐厅的音质一定要好,而且国外是商业运营的方式,如果音乐厅的音质不及格,建造商压力很大。古典音乐发展比较好的国家很多人都现场听音乐会,他们了解并现场听过好声的音乐会。

我们国家情况很不乐观。首先现场听音乐会的人就很少,多数建成的音乐厅声学品质不佳。新建的音乐厅只要音质略有改善,社会反响就很高,觉得好得不得了了,其实这个音质也就是刚刚能接受,就缺少了更高音质的动力。很多甲方对声学品质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只要稍好就可以了,如果声学设计希望能做得更好,他们反而觉得多余。可是声学设计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调整,譬如调整反射板的位置和角度。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也导致国内听音场所的音质难以突飞猛进。
TOP
9#

回复:聊聊音乐厅的音质

下面谈谈音乐厅中,哪些位置的音质比较好,哪些比较差。先谈差的,再谈好的。

VIP的位置是差的,VIP位置能把指挥和演奏者看得一清二楚,但是音质不好,因为缺少侧向反射声和首次反射声,声音直白。靠近台口靠侧墙的位置也是差的。深挑台下面的位置中,后面几排的声音是最糟糕的,因为缺少直达声,上海音乐厅就是挑台太大太深,导致挑台下面后面几排声音很糟。包厢里的位置声音也不好。在堂座的位置中,前面三分之一的位置也不好,因为这些位置的早期反射声少,不太好。现在采用浮云做法来增加这些位置的早期反射声。但是浮云做法(反射板)也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因为人对水平声音比较敏感,而对垂直声音不敏感。

楼座最后几排的声音也有问题,因为直达声不一定够,对清晰度有影响,直达声的能量是最强的,当然这是针对大厅而言的。舞台顶端的位置,就是正对指挥,背对演奏者的位置,音质也不好,因为缺少直达声。
最后编辑李商隐 最后编辑于 2007-06-20 21:11:50
TOP
10#

回复:聊聊音乐厅的音质

相对来说,靠侧墙的位置,声音好于正正中间的位置,因为增加了侧向的反射声。因为侧向反射声传至中间位置时,由于需要越过人而大量衰减。而且侧向反射声是向后传递的,所以后排的位置要好于前排的位置。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为了改善侧向反射声的传递线路,将两侧的反射板做成圆弧形,希望能改善前排的侧向反射声。所以,在响度没有问题的情况下,靠墙的位置是好位置。边台也是靠墙是好位置,而靠前要差一些。

楼座前排的位置很好,因为这里能得到很好的直达声,也能得到很好的侧向反射声,因为这时声音的传递向上,越过了人的头顶而衰减较小。另外,在响度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就是距离不能太远),上面的位置是好位置,因为声音往上传播。我在芝加哥交响乐大厅足足坐在第五层楼座,就是最高的一层楼座,害的我看不清格吉耶夫的腔调,但是声音却不错。
最后编辑李商隐 最后编辑于 2007-06-20 21:27:04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