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3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 [复制链接]

查看: 626848|回复: 819
101#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以及听音环境处理

前面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听音环境的声学“不平衡性”应该如何处理,使这个“哈哈镜”尽量的平坦些。下面,我们用对比的方法来描述一下声音信息在还原(提取)、放大、传输各环节里损失的情况,和尽量减小这些损失的思维方向;

经验告诉我们,在一个相对合格(声学“不平衡性”较小)的听音环境里,高级系统播放出来的声音声象能给我们一种自然和谐真实的感觉,当播放现代一流水平立体声优秀唱片(录音)时,舞台现场感和所有声象元素都有较好的表现,声场宽度绝对超越音箱两侧,小环境里可达到“没有墙面限制”的效果;细节和信息丰富自然,他能让我们大体上明确地体念到现场空间分布情况和现场氛围,并将音乐赋予强烈的感染力…………。其细节和信息量往往能超越听现场的水平,质感更保真(HIFI),声象更明确,声音(音色)更准确,独奏乐器的声音好或是差,其特征元素更加丰富,区别更容易…………。


有许多朋友认为,听现场是最保真(HIFI)的。


其实,相对最保真(HIFI)的现场位置,是指挥的位置上或录音师精心挑选的两(左右)声道主麦克风位置上,哪有相对最真实的乐队层次感,最丰富的细节和信息量,最平衡真实的声音,…………
而我们的位置上,乐队的层次感,许多的细节和信息量,音色的真实性等,或多或少已经有了改变或衰减,这就是有的朋友听了现场,再听同一现场录音时,认为录音甚至比现场更保真(HIFI)的重要原因。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02#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以及听音环境处理

前面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听音环境的声学“不平衡性”应该如何处理,使这个“哈哈镜”尽量的平坦些。下面,我们用对比的方法来描述一下声音信息在还原(提取)、放大、传输各环节里损失的情况,和尽量减小这些损失的思维方向;

经验告诉我们,在一个相对合格(声学“不平衡性”较小)的听音环境里,高级系统播放出来的声音声象能给我们一种自然和谐真实的感觉,当播放现代一流水平立体声优秀唱片(录音)时,舞台现场感和所有声象元素都有较好的表现,声场宽度绝对超越音箱两侧,小环境里可达到“没有墙面限制”的效果;细节和信息丰富自然,他能让我们大体上明确地体念到现场空间分布情况和现场氛围,并将音乐赋予强烈的感染力…………。其细节和信息量往往能超越听现场的水平,质感更保真(HIFI),声象更明确,声音(音色)更准确,独奏乐器的声音好或是差,其特征元素更加丰富,区别更容易…………。

有许多朋友认为,听现场是最保真(HIFI)的。

其实,相对最保真(HIFI)的现场位置,是指挥的位置上或录音师精心挑选的两(左右)声道主麦克风位置上,哪有相对最真实的乐队层次感,最丰富的细节和信息量,最平衡真实的声音,…………

而我们的位置上,乐队的层次感,许多的细节和信息量,音色的真实性等,或多或少已经有了改变或衰减,这就是有的朋友听了现场,再听同一现场录音时,认为录音甚至比现场更保真(HIFI)的重要原因。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03#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以及听音环境处理

为什么呢?因为音乐厅需要利用反射提高声音的声能利用率使后排和更多的人听到相对“够大”的声音,这就同时需要利用扩散来控制人耳敏感的频率(如1KHz~ 5KHz)不至于产生过多的、能量太集中的延时声而影响效果。达到即提高了声能利用效率,又避免了各声学效应产生的“明显危害”,同时又能“受控制地”调节达到适当的空间残响,美化听感,可谓一举多得。但是,“现场”我们的位置上,听到的声音并不是最保真(HIFI)的,因为他带上了(每个)音乐厅固有的声学特点。(可以这么说:反射的利用,必然需要扩散;反射和扩散的应用,必然改变音色,同时必然破坏声场声象可信度。听现场往往感觉声象定位不如音响系统,也是这个原因。)

了解了这些,对于那些认为“录音甚至比现场更保真(HIFI)”的认识,我们就不会再去取笑甚至讽刺挖苦了。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11-27 12:36:02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04#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以及听音环境处理

我们应该坚信,现代一流水平的立体声优秀唱片(录音),它所包涵的非常丰富、瞬时万变的声音信息,其表现能力已经非常强大而广泛。
(音源)能不能把这些非常丰富、瞬时万变的声音信息相对完整地提取出来?
(功放)能不能相对忠实、保真(HIFI)地进行放大?
(音箱—电声转换)能不能相对平衡、保真(HIFI)地进行(电声转换)还原出来?
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05#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以及听音环境处理

(除了环境的影响)怎样才能做到:
(音源)信号提取过程,尽量减少音乐信息损失,以及音乐信息的频率域、时间域等等电声元素的改变;
(功放)放大过程,尽量忠实于音乐信息,特别是尽量减少音乐信息中细微信号和瞬时信号损失,提高保真度;
(音箱电声转换)声还原过程,尽量忠实于输入信号,特别是音乐信息中细微的和瞬时信号的还原,并尽量平衡、保真(HIFI)地进行(电声转换)还原播放出来。

所有这些,个人认为应该是我们在期望提高系统整体水平时,最最重要的思维方向和努力方向。
所有这些,也是音响器材(音源、功放、箱子)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尽管这些基本性能并不容易达到!!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06#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以及听音环境处理

通常情况,在一个相对合格(声学“不平衡性”较小)的听音环境里,高级音响系统播放出来的声场声象完全能给我们一种自然和谐流畅真实的感觉。它能够相对很好地把唱片(录音)里已有的、非常丰富的、瞬时万变的声音信息提取出来;并相对非常保真(HIFI)地进行放大;同时相对的非常平衡、非常保真(HIFI)地进行(电声转换),将声音自然、和谐、流畅、真实地还原播放出来;能让我们享受(听)到唱片(录音)里已有的绝大多数音乐信息及声音元素。

对于一个音响还原系统:播放出来的音乐(声音)信息,与唱片(录音)里已有的音乐(声音)信息相比,信息提取越完整无误,放大过程越保真,电声转换越忠实平衡,实际听到的音乐(声音)信息就越接近唱片(录音)里已有的音乐(声音)信息。
我们把这种接近唱片(录音)里已有的音乐(声音)信息的情况和程度(而不是与所谓的现场相比),称为保真度。

系统保真度是一个整体水平的贡献结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保真度都会受到影响。
系统保真度越高,声音自然就越好。反之,声音自然就越差。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07#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浅谈HIFI

较低级的音响系统播放出来的声场声象,与高级音响系统播放出来的声场声象相比,就存在许多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几乎包括所有的声音信息元素。例如:

环境混响声削弱或者消失;
前后深度的远近感削弱或者消失,甚至前冲;
歌手站立感削弱或者消失;
人声(乐器)情感传神感削弱或者消失,甚至奇变;
乐队(舞台现场)前后层次感削弱或者消失;
音乐旋律流畅感削弱甚至毛刺;
乐队左、右、前、后、高、低分布关系削弱甚至混乱;
空间感和残响削弱或者消失;
移动感削弱或者消失;
透明、跳跃、鲜活感削弱或者消失,甚至发“闷”;
清晰浑浊对比感消失;
高低频延伸感不足或者过量;
力度和弹性感削弱或消失,或者“死冲”;
能量感与响度的非线性表达消失;
规模感与霸气感相关性表达消失;
规模感与动态能力相关性表达消失;
等等,等等…………

大家应该有这样的体念:为什么更换一台档次不同的(音源)如CD机,或更换一台档次不同的功放,再或者或更换一对档次不同的箱子,声音的改变会非常明显呢?


这恰恰说明了唱片(录音)里已有的音乐(声音)信息并不是每套系统都能无限接近地把它还原出来的。哪怕是世界最顶尖的器材,脱离了顶尖的搭配,其中的薄弱环节就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无限接近”水平,甚至一段线材品质不同也不例外。

这些方面我想大家的体会已经很深刻了,反复说它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大家能够公平的、全面地看待音响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不要轻易地把某些存在问题怪罪到某个单方面上去。


有的朋友频频更换器材,花费不小,结果并没有本质上的提高改善的现象,往往就是犯了类似的判断错误吧。?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11-27 21:50:43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08#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浅谈HIFI

这里,说一个现象,讲一个原理:

有这样一类朋友,感觉自己的系统低频没有力度,于是到处去找低频力度更好的线材,以求提高低频力度,甚至想到更换箱子、功放、信号源,花费数万,提高“明显”,但却没有根本解决问题。摆位也是花费了不少功夫,效果却是微薄。

最后,大有“彻底领悟”、“明智退烧”的气度。但是这时候的他,也许仍然还是不知所衷。

其实,如此的折腾之后仍然无效,大多数情况就是“界面干扰”在作怪了。

那么,什么是——界面干扰?
当我们选择放置音箱的位置时,很重要的一环是要注意到音箱所发出来的声音是会受到它旁边的界面影响而造成干扰的。例如放在听音室两旁的主音箱,它们的低音纸盆(中心)离开地面及旁边的墙壁如果都是大约在1米的时候,一个4米波长的音频就会受到这两个界面的干扰。


一个4米波长的频率是 86Hz(344m/s ÷ 4m= 86Hz);

当 86HZ的声音从音箱放出来时,大的空气压力(声压)在1/4周内刚巧碰到地面及墙壁,再过l/4周就反射回到音箱的纸盆面前,但这个时候刚巧纸盆要后退,原来从地面及墙壁反射过来的大空气压力就会被纸盆后退的动作抵消很多,造成失去了很重要的低音。

如果遇到这个情况,就应该把音箱向左右两侧移动0.2-0.5米,让音箱所发出来的声音射到地面上和射到墙上的距离不相等,或者同时改变音箱低音纸盆(中心)离开地面的距离(高度),使他避开感觉偏少的频率的1/4波长这个高度。而如果可以把音箱移到靠近两边的墙壁时,更可利用墙壁的反射制做出更大的音量。但是,这时候要考虑“早期反射声”对声音清晰度的负面影响,所以靠近两边墙的距离,不宜小于0.5米。

80-100Hz 这段频率是很重要的,它是我们肺部空间的共鸣点,也是低音鼓的共鸣频率,如果是因为不了解界面干扰而摆错了音箱放置的位置,实在是很不值得的。

大家看看自己的箱子低音纸盆中心有没有正好距离地面及墙壁(包括后墙)大约都在1米的情况?如果是!系统低频力度感不足的问题肯定或多或少存在!但不用担心,按照上面说的办法去做,低频力度感不足的问题就能明显改善提高。花费成千上万换这换那,恐怕也没有如此“科学地”移动一下箱子来的有效的。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11-28 10:44:44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09#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浅谈HIFI

防止“界面干扰”最重要的方法是:使音箱低音纸盆(中心)离地面及侧墙和后墙的这三个面的距离不相等,并使他们之间的距离差大于0.15米以上。否则将对这个相等距离的4倍波长(频率)产生界面干扰,使距离的4倍波长(频率)声压明显被抵消削弱。

有时候给箱子垫个脚钉(改变了高度),感觉低频提高很多,其实,减少“界面干扰”带来的贡献,往往是最主要的。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10#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浅谈HIFI

希望所有的发烧友都能够真正地做到科学发烧!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11-28 10:47:46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