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819202122232425» / 3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 [复制链接]

查看: 631119|回复: 819
211#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原帖由 newbjman 于 2008-1-3 6:13:00 发表
要弄出一个标准的聆听环境谈何容易,成功的DIY 还需要一个测试的环境,这更困难。


说的不错!
业余条件下只能在了解问题和了解困难的情况下尽量避免问题的影响,例如宽阔空旷安静的环境对箱子测量频响曲线影响较小,加上假负载对电路参数测量的准确性有帮助等,或者采取修正法“扣除”问题的影响,使影响降至最小,避免较明显错误和结果的存在。仅此而已。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12#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吸音处理的另外一个重要好处是:整个环境的背景噪声也能明显降低几个dB。这意味着你能听到更多的微弱音乐信息,获得“夜深人静听音乐”的感受,相当于整个系统信息量增加,获得类似系统信噪比大幅度提高的效果。

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改善!

曾经DIY放大器或者摩机的朋友都会知道,想要实实在在地提高系统两三个dB的信噪比指标,那是要付出很高代价的。特别是当系统达到一定水平时,如果不改变原来的设计方案,有时候甚至根本就已经没有办法再去实现“提高”的目标。

可是,如果环境采取吸音处理的方案,却能“另辟捷径”地让我们获得类似系统信噪比指标大幅度提高的效果,真可谓“避难取易,殊途同归”的典范。对广大没有DIY或者摩机能力的发烧友来说,更是“雪中送炭”…………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13#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8-1-3 18:57:00 发表
吸音处理的另外一个重要好处是:整个环境的背景噪声也能明显降低几个dB。这意味着你能听到更多的微弱音乐信息,获得“夜深人静听音乐”的感受,相当于整个系统信息量增加,获得类似系统信......


99年听音室落成时,我曾经用两台声级计同时对听音室的降噪率进行了测量,取三次测量结果平均值,(听音室开门)降噪率达到:(室外楼梯间值-室内值/室内值)X100%=7.25%;(听音室关门)降噪率达到:(室外楼梯间值-室内值/室内值)X100%=13.3%。降噪大约3.0dB~5.2dB。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14#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原帖由 lz4300bf 于 2008-1-4 16:30:00 发表
在加上一套红木沙发,lz高枕无忧兮


哈哈!真材实料的一套红木沙发,价格不菲哦!无米啊,所以永远不能高枕无忧的。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15#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原帖由 黄山毛峰 于 2008-1-5 14:22:00 发表
学习了,马上要下手.LZ 2.8MX3.7MX高2.9MF房照此装行?
1、以层高2.8~3.0米为例,掉顶做一个内空25~35cm深的微孔吸声“陷阱”;根据掉顶面积大小和内空深度(体积)大小,填充适当的吸音材料。这样表面上看房......


2.8MX3.7MX高2.9M的房间太小了些,但是处理后应该会好许多。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16#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一种观点认为,不同声音来源的高低之分,是最考验系统的,……”

我比较支持这个观点。

因为:哈斯效应、德•波埃效应、劳氏效应、李开试验,共同奠定了立体声系统定向(定位)的基础。

为了不干扰其他的帖子顺利进行,特别把这个话题放到这里来。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参加讨论。谢谢!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17#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立体声系统定向(定位)的好坏,与许多方面存在紧密联系,他直接影响到系统声场声像的还原。

市面上几百元的立体声系统,只要能响,左右定向(定位)是一定存在的,左右定向(定位)是基本能够表现的。因为这时候他主要是遵循[德•波埃效应(二)]:(2)如果两只音箱的强度级差ΔL不为0,此时听音感觉声音偏向较响的一只音箱,如果强度级差ΔL大于等于15dB,此时感觉声音完全来自较响的那一只音箱。所以,左右定向(定位)很容易就能实现。

但是这类低级的音响系统是不能营造出左右定向(定位)超过左右两箱之外的声场声像的,声场声像只能居于左右两箱之间。

声场声像的远近表达,也就是声场声像的深度感,这类低级的音响系统也是不能营造好的。这是因为低级的音响系统对信号细节(微信号)的还原能力往往比较差,人耳判断声场声像深度感却恰恰主要依靠这些信号细节(微信号)的还原。例如:声音强弱不同、音色差信号、声音里不同频率成分比例的强弱变化等。

至于声场声像的高低定向(定位),对系统的要求就更不一般了。

所以说:
1、左右定向(定位)都没有的系统,那只能是单声道节目。用一个箱子听就可以了。立体声节目也听不出左右定向(定位)的立体声系统,那该找找原因了。就算有了左右定向(定位),但声场声像不能超越两箱之外(两侧),你仍然需要找找原因哦。因为这是立体声系统起码的要求。(注意:环境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2、声场声像的远近表达再现能力,是对立体声系统提出的更高要求。它能达到一个什么水平?远近距离的表达是不是自然?远去的声音(声像)它是否自然平滑的消失?还是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都反映了系统的水平。因为这是入门级立体声系统起码的要求。(注意:环境的影响仍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3、声场声像高低定向(定位),是对立体声系统提出的最严格要求。哈斯效应、德•波埃效应、劳氏效应、李开试验等,他们共同奠定了立体声系统定向(定位)的基础。理论上,只需要两只音箱的立体声系统,就完全能够还原出全方位的空间包围感。而高低定向(定位)只是“全方位的空间包围感”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注意:环境的影响仍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如果一个立体声系统完全没有声场声像高低定向(定位),那么,这系统是存在明显问题的。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8-01-06 12:28:14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18#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声场声像高低定向(定位)的问题已经重新另外开帖子讨论,这里将继续本帖内容。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19#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吸音处理的另外一个重要好处是:整个环境的背景噪声也能明显降低几个dB。这意味着你能听到更多的微弱音乐信息,获得“夜深人静听音乐”的感受,相当于整个系统信息量增加,获得类似系统信噪比大幅度提高的效果。

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改善!

曾经DIY放大器或者摩机的朋友都会知道,想要实实在在地提高系统两三个dB的信噪比指标,那是要付出很高代价的。特别是当系统达到一定水平时,如果不改变原来的设计方案,有时候甚至根本就已经没有办法再去实现“提高”的目标。

可是,如果环境采取吸音处理的方案,却能“另辟捷径”地让我们获得类似系统信噪比指标大幅度提高的效果,真可谓“避难取易,殊途同归”的典范。对广大没有DIY或者摩机能力的发烧友来说,更是“雪中送炭”…………

 
根据掩蔽效应
  环境中的其他声音会使听音者对某一个声音的听力降低,这称之为掩蔽。当一个声音的强度远比另一个声音大,当大到一定程度而这两个声音同时存在时,人们只能听到响的那个声音存在,而觉察不到另一个声音存在。掩蔽量与掩蔽声的声压有关,掩蔽声的声压级增加,掩蔽量随之增大。另外,低频声的掩蔽范围大于高频声的掩蔽范围。



如果我们在对环境进行吸音处理的时候,重视了低频的吸收处理,带来的第四个好处:就是降低了掩蔽效应的负面影响,其效果仍然是让我们能够听到更多的细微信息,客观上信息量大量增加,密度感更好,…………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20#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如果我们在环境吸音处理的时候,重视了低频的吸音处理。
根据掩蔽效应:
  环境中的其他声音会使听音者对某一个声音的听力降低,这称之为掩蔽。当一个声音的强度远比另一个声音大,当大到一定程度而这两个声音同时存在时,人们只能听到响的那个声音存在,而觉察不到另一个声音存在。掩蔽量与掩蔽声的声压有关,掩蔽声的声压级增加,掩蔽量随之增大。另外,低频声的掩蔽范围大于高频声的掩蔽范围。

因为“低频声的掩蔽范围大于高频声的掩蔽范围”。那么,在环境吸音处理的时候我们重视了低频的吸音处理,我们将能够进一步地降低环境噪声对音乐声音信息的“掩蔽效应”影响,客观上我们将能够听到更多更细微的音乐信息。使声音信息量更加丰富,声音密度感更好,…………

这就是环境采取吸音处理的第四个好处了。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8-01-06 13:41:02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