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ma兄所说情况代表了现代录音的“主流”情形。
回顾六十年代中后期电子管技术发展到“巅峰”时期的黄金时代,有许多的优秀录音至今仍然具有崇高的地位,当时的后期处理手段并不像现在那么的“方便”以致于实际上变得非常复杂,“录音效果好坏”主要依靠主(副)麦克风的现场摆位应用技巧和录音时选择的音乐厅自然混响效果,那个年代大多数立体声录音甚至只有用到两只主麦克风而已,根本就没有“副麦克风”的概念。所谓的“后期处理”主要是剪辑,后期“加工处理”的幅度和手段都是非常有限的。而正是这个时期,却产生了许多经久不衰的经典录音。由此可见,麦克风是可以把收集到的声音信息记录下来的,你把他摆放到什么位置,他就记录下什么声音;音乐厅的效果怎样,它就记录下怎样的效果。而且高素质的音乐厅现场有着近乎完美的音乐和音效,这类后期“加工处理”的幅度和手段都非常有限的录音,却是相对最自然真实的,也是最保真最HIFI的。
个人认为优秀的录音,其核心技术技巧仍然是麦克的摆位应用技巧,而不是后期的调音处理。后期处理的重点应该是针对不够理想的音乐厅去“克服音乐厅的先天不足”,而不是刻意美化音色。自然流畅的声音就是HIFI。而刻意美化音色的声音是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