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940414243444546» / 8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 [复制链接]

查看: 624617|回复: 819
421#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一种观点认为,不同声音来源的高低之分,是最考验系统的,……”

我比较支持这个观点。

因为:哈斯效应、德•波埃效应、劳氏效应、李开试验,共同奠定了立体声系统定向(定位)的基础。

为了不干扰其他的帖子顺利进行,特别把这个话题放到这里来。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参加讨论。谢谢!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422#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立体声系统定向(定位)的好坏,与许多方面存在紧密联系,他直接影响到系统声场声像的还原。

市面上几百元的立体声系统,只要能响,左右定向(定位)是一定存在的,左右定向(定位)是基本能够表现的。因为这时候他主要是遵循[德•波埃效应(二)]:(2)如果两只音箱的强度级差ΔL不为0,此时听音感觉声音偏向较响的一只音箱,如果强度级差ΔL大于等于15dB,此时感觉声音完全来自较响的那一只音箱。所以,左右定向(定位)很容易就能实现。

但是这类低级的音响系统是不能营造出左右定向(定位)超过左右两箱之外的声场声像的,声场声像只能居于左右两箱之间。

声场声像的远近表达,也就是声场声像的深度感,这类低级的音响系统也是不能营造好的。这是因为低级的音响系统对信号细节(微信号)的还原能力往往比较差,人耳判断声场声像深度感却恰恰主要依靠这些信号细节(微信号)的还原。例如:声音强弱不同、音色差信号、声音里不同频率成分比例的强弱变化等。

至于声场声像的高低定向(定位),对系统的要求就更不一般了。

所以说:
1、左右定向(定位)都没有的系统,那只能是单声道节目。用一个箱子听就可以了。立体声节目也听不出左右定向(定位)的立体声系统,那该找找原因了。就算有了左右定向(定位),但声场声像不能超越两箱之外(两侧),你仍然需要找找原因哦。因为这是立体声系统起码的要求。(注意:环境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2、声场声像的远近表达再现能力,是对立体声系统提出的更高要求。它能达到一个什么水平?远近距离的表达是不是自然?远去的声音(声像)它是否自然平滑的消失?还是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都反映了系统的水平。因为这是入门级立体声系统起码的要求。(注意:环境的影响仍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3、声场声像高低定向(定位),是对立体声系统提出的最严格要求。哈斯效应、德•波埃效应、劳氏效应、李开试验等,他们共同奠定了立体声系统定向(定位)的基础。理论上,只需要两只音箱的立体声系统,就完全能够还原出全方位的空间包围感。而高低定向(定位)只是“全方位的空间包围感”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注意:环境的影响仍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如果一个立体声系统完全没有声场声像高低定向(定位),那么,这系统是存在明显问题的。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8-01-06 12:28:14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423#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声场声像高低定向(定位)的问题已经重新另外开帖子讨论,这里将继续本帖内容。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424#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吸音处理的另外一个重要好处是:整个环境的背景噪声也能明显降低几个dB。这意味着你能听到更多的微弱音乐信息,获得“夜深人静听音乐”的感受,相当于整个系统信息量增加,获得类似系统信噪比大幅度提高的效果。

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改善!

曾经DIY放大器或者摩机的朋友都会知道,想要实实在在地提高系统两三个dB的信噪比指标,那是要付出很高代价的。特别是当系统达到一定水平时,如果不改变原来的设计方案,有时候甚至根本就已经没有办法再去实现“提高”的目标。

可是,如果环境采取吸音处理的方案,却能“另辟捷径”地让我们获得类似系统信噪比指标大幅度提高的效果,真可谓“避难取易,殊途同归”的典范。对广大没有DIY或者摩机能力的发烧友来说,更是“雪中送炭”…………

 
根据掩蔽效应
  环境中的其他声音会使听音者对某一个声音的听力降低,这称之为掩蔽。当一个声音的强度远比另一个声音大,当大到一定程度而这两个声音同时存在时,人们只能听到响的那个声音存在,而觉察不到另一个声音存在。掩蔽量与掩蔽声的声压有关,掩蔽声的声压级增加,掩蔽量随之增大。另外,低频声的掩蔽范围大于高频声的掩蔽范围。



如果我们在对环境进行吸音处理的时候,重视了低频的吸收处理,带来的第四个好处:就是降低了掩蔽效应的负面影响,其效果仍然是让我们能够听到更多的细微信息,客观上信息量大量增加,密度感更好,…………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425#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如果我们在环境吸音处理的时候,重视了低频的吸音处理。
根据掩蔽效应:
  环境中的其他声音会使听音者对某一个声音的听力降低,这称之为掩蔽。当一个声音的强度远比另一个声音大,当大到一定程度而这两个声音同时存在时,人们只能听到响的那个声音存在,而觉察不到另一个声音存在。掩蔽量与掩蔽声的声压有关,掩蔽声的声压级增加,掩蔽量随之增大。另外,低频声的掩蔽范围大于高频声的掩蔽范围。

因为“低频声的掩蔽范围大于高频声的掩蔽范围”。那么,在环境吸音处理的时候我们重视了低频的吸音处理,我们将能够进一步地降低环境噪声对音乐声音信息的“掩蔽效应”影响,客观上我们将能够听到更多更细微的音乐信息。使声音信息量更加丰富,声音密度感更好,…………

这就是环境采取吸音处理的第四个好处了。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8-01-06 13:41:02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426#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听音位置能不能象电影院一样加高成台阶(耳高于高音单元30--40CM)?这样把台阶做成低音吸收腔.
TOP
427#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原帖由 难忘的战斗 于 2008-1-6 14:09:00 发表
听音位置能不能象电影院一样加高成台阶(耳高于高音单元30--40CM)?这样把台阶做成低音吸收腔.


要使“低音吸收腔”最有效的发挥作用,是在六面体、三对反射面其中的一对反射面的至少一个面(整体)做吸收处理。只对其中的一部分处理,相同的面积下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428#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掩蔽效应的主要内容如下:

  环境中的其他声音会使听音者对某一个声音的听力降低,这称之为掩蔽。当一个声音的强度远比另一个声音大,当大到一定程度而这两个声音同时存在时,人们只能听到响的那个声音存在,而觉察不到另一个声音存在。掩蔽量与掩蔽声的声压有关,掩蔽声的声压级增加,掩蔽量随之增大。另外,低频声的掩蔽范围大于高频声的掩蔽范围。

  人耳的这一听觉特性给设计降低噪声电路提供了重要启发。磁带放音中,有这样的听音体会,当音乐节目在连续变化且声音较大时,我们不会听到磁带的本底噪声,可当音乐节目结束(空白段磁带)时,便能感觉到磁带的“咝……”噪声存在。

  为了降低噪声对节目声音的影响,提出了信噪比(SN)的概念,即要求信号强度比噪声强度足够的大,这样听音便不会觉得有噪声的存在。一些降噪系统就是利用掩蔽效应的原理设计而成的。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429#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玩HIFI的目标就是要尽可能的还原HIFI(高保真),唱片有什么就应该尽量还原出什么,没有的东西就不应该有。立体声的录音就应该有立体声定向(定位)的再现,…………

但是立体声定向(定位)的再现并不容易获得,优秀的立体声“高保真”还原需要音响系统具备良好且平坦的频率特性,优秀的动态、瞬态能力,足够的信噪比,丰富流畅的信息量,尽可能小的相位延时等等,并且要求两个声道各项指标完全一致。

尤其是相位延时特性的一致性非常重要,因为根据声学研究的成果表明,许多立体声定向(定位)的再现都与相位延时有关。虽然我们不可能使系统从“信号产生——放大——传输——电声还原”的全过程做到没有相位延时和相位失真,但是尽可能减小相位延时,尽可能减小相位失真,并尽可能使两个声道的相位特性和各项指标完全一致,是可以努力和控制的。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430#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有关立体声定向(定位)再现的讨论,见下面连接。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30004-6.aspx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