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354555657585960» / 8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 [复制链接]

查看: 583354|回复: 819
561#

“开始研制这个东西的时候,德国人提出要求:厚度不能超过十厘米。最初我觉得这不可能,因为我在国内的时候为搞一个录音室,曾把吸音材料加到1.3米才解决问题。但是德国人非常死板:说十厘米就是十厘米,一厘米也不准超过。结果一咬牙也就搞出来了,在许多地方使用效果都很好,还申报了专利。”

这样的东西松兄有见过吗?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562#

我明白穿孔率和深度的影响. 但我自己的现实是可以做多几个薄箱, 厚箱就不能用, MM有意见啊.

郁闷
逗你玩儿
TOP
563#

空手兄说的10公分的吊顶, 里面填充的东西应该是个关键, 也是个秘密.
逗你玩儿
TOP
564#

回复 563# ray_ji 的帖子

能找到这东西就好了,往顶上一吊,万事大吉!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565#

花了半天时间才看完,虽一知半解,但也受益匪浅,

请教松香味老师:
          

            我的房间是正方形的,但是个独立的听音室。边长6米,层高3.3米,面积36平。有四面木墙裙,但没穿孔,亦没刷油漆,其中三面是1.5米高的墙裙(厚1.8公分,没有空腔,),墙裙上面是普通的白色硬涂料,在音箱后面这面墙是1.2米高的墙裙,墙裙以上是双层玻璃窗和窗帘,天花板是普通的石膏吊顶(横梁两侧有些内凹)。要命的是,在窗户前90公分,房间东西中间处有根柱子(位于音箱后面),但也用木板包了起来(木板厚1.6公分),不过是四面包的,不是圆形的,
             在音箱两侧墙,分别摆放的是长2米,高1.8米的书柜兼CD架,皮沙发,音箱后的两个墙角分别是落地空调,高1.8宽50cm的小书架。听音位后面虽也是1.5高的墙裙,但下面90公分是20公分厚的暖气木包装和皮沙发,墙上有一竖长挂毯。
              
              喇叭摆位:平放,没有内倾角,两音箱(中间)间距3米,距听音位垂直距离3.3米。音箱距后墙2.3米。
             现在的听感,中频饱满,声场也比较宽阔,倒没有感觉出明显的低频驻波,就是柱子那里声音能量大些。另外美中不足的是,在有的小提琴CD里,低把位时有些粗浑,虽不是全部这样,但放张毅的“一听钟情”1到3首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想请教松香味老师的是,如果在墙裙以上的墙面上再贴些石膏板或带海绵的壁布可以解决吗?
                                                 谢谢!
最后编辑slma7 最后编辑于 2009-08-05 14:57:26
TOP
566#

原帖由 空手 于 2009-7-27 16:27:00 发表
“开始研制这个东西的时候,德国人提出要求:厚度不能超过十厘米。最初我觉得这不可能,因为我在国内的时候为搞一个录音室,曾把吸音材料加到1.3米才解决问题。但是德国人非常死板:说十厘米就是十厘米,一厘米也不准超过。结果一咬牙也就搞出来了,在许多地方使用效果都很好,还申报了专利。”

这样的东西松兄有见过吗?

没有见过,但是可以大概了解它的设计方向,估计是1/4波长吸收器吧(?)。吹水公那里有两个进口的“低频吸收器”体积就不大,效果应该是明显的。估计也是1/4波长吸收器原理制作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567#

原帖由 slma7 于 2009-7-27 18:14:00 发表
花了半天时间才看完,虽一知半解,但也受益匪浅,

请教松香味老师:
          

            我的房间是正方形的,但是个独立的听音室。边长6米,层高3.3米,面积36平。有四面木墙裙,但没穿孔,亦没刷油漆,其中三面是1.5米高的墙裙(厚1.8公分,没有空腔,),墙裙上面是普通的白色硬涂料,在音箱后面这面墙是1.2米高的墙裙,墙裙以上是双层玻璃窗和窗帘,天花板是普通

就叫松香味好了,大家随意一些吧。
没有照片帮助理解很难了解环境的全面情况。空间体积足够大本来是很好的条件,就是看不出做了哪些低频吸收处理,这样效果肯定存在明显问题。“在墙裙以上的墙面上再贴些石膏板或带海绵的壁布”是不能解决你说的那些问题的,可能还是全部重新处理来得相对节省,3.3m高的房间为什么不考虑用“天花板”来做一个“低频陷阱”呢?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568#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9-7-24 14:35:00 发表
原帖由 alma 于 2009-7-24 4:26:00 发表
"自然流畅的声音就是HIFI。而刻意美化音色的声音是商品'

谢谢松兄回复,我们要握手。我们对Hifi的认识是一致的。

难得年轻有为的“志同道合”者啊,不一般…………

对于下面这个观点我有


与松兄探讨非常愉快啊,我已经不年轻了,松兄大概是论坛上第一个说我年轻的人了。


有机会要与松兄讨教一下听音室的吸与扩。
TOP
569#

室内声学专家查雪琴教授是怎样看“扩散”与“凹凸面”处理的呢?

“…………不必要地浪费体积的东西千万不要放。比方说:有的人为了增加低频扩散,作了两个低频扩散体放在屋子里,这是完全没有用处的,因为扩散体要起作用,它的几何尺寸必须与要扩散的波长相当,你的扩散体是不可能作得这么大的。放进一个不起作用的扩散体,岂不白白浪费了体积? 还有人把顶棚和墙做成曲折形,这对解决低频的扩散问题也是没有用的。当然,对解决回声问题还是有好处的。”

所以,声学现象往往与我们依靠通常的“主观经验”判断或主观希望得到的愿望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一点应该引起正在准备装修处理听音室的朋友们高度重视。而且听音室的处理重点就是低频的吸收与控制。频率越低越难被吸收处理,就是用穿孔板处理也需要非常大的内容积和足够的穿孔板内深度。吸音棉的应用主要是提高吸音效率,而对降低“吸收器”吸收频率的帮助是非常有限的。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570#

就简称老兄吧,实际上,叫老师是我们山东人的习惯。
          
        做天花陷阱,松香味兄是否针对我的情况详细说下好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