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看央视“卾尔多斯”杯杂感。 [复制链接]

21#

在这个坛子混的,没一个会答错四大小协,但有任何一个拉琴能赶的上那个女孩的么?
TOP
22#

原帖由 chopin 于 2008-12-30 14:47:00 发表
受老万教唆,断断续续的看了几场,难免以偏概全,但最大的感觉就是很多选手只会拉(弹)琴,缺乏音乐。这一点从他们对音乐知识的欠缺就可知一二。


恩同意
TOP
23#

原帖由 panhold 于 2008-12-30 17:52:00 发表
在这个坛子混的,没一个会答错四大小协,但有任何一个拉琴能赶的上那个女孩的么?








人家当饭吃呢 我们从事的行业都不一样啊 不能这么说呢
...............  无大喜 亦无大厌
TOP
24#

唉!中国人啊!中国人!无论在那里,都这样!
最后编辑万众 最后编辑于 2008-12-30 22:56:18
在G弦上……
TOP
25#

我们应该看看我们的邻居日本,每年为那些初出茅庐的音乐苗子举办有影响的音乐会,几家唱片公司还为他们出唱片,而且唱片都是高质量.虽然这些可能不赚钱而且很有可能是亏本.但仍然是一路冀望.
文化的进步是靠坚持,积累和无私的付出.
这次的比赛可能有不足之处但至少我们开始认识对音乐文化对天才的重视,我们这些人更应该多给支持.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唱片公司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文化进步上,为这些天才多出唱片.
TOP
26#

如果这场颁奖的音乐会代表了当今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最高水准,那真是可悲!
TOP
27#

原帖由 bomber 于 2008-12-30 15:08:00 发表
与楼上的同感。
有个拉小提琴的,连四大小协 是哪4个作曲家都说不全的,唉,都无语了。

这个太荒诞了!!!
呵呵,要不要试答一下儿“四大天王”呢?____幸亏俺不是评委......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28#

我觉得四大小协不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何况人家也答出三个来了。有一个位女选手说热情是第59号奏鸣曲才叫离谱。
TOP
29#

在舞台上感觉是不一样的

这些选手大多都比较年轻,在舞台上的感觉是比较嫩的。很紧张,论坛上的朋友没有单独上个舞台,是很紧张的,脑袋一片空白。特别是刚刚演奏完作品,心情还没有从乐曲中换过来。为什么我们不能欣赏美好的音乐呢?非要指责其不足呢,多宽容些不好吗?
TOP
30#

原帖由 chopin 于 2008-12-30 14:47:00 发表
受老万教唆,断断续续的看了几场,难免以偏概全,但最大的感觉就是很多选手只会拉(弹)琴,缺乏音乐。这一点从他们对音乐知识的欠缺就可知一二。
非常常赞同。多数在炫耀技术时自鸣得意,立即在基本文化知识和音乐知识上丢人现眼,包括看着书问问题的评委。音乐修养就不用说了,有些孩子要么天生有点乐感,要么模仿能力强,听来似乎有音乐。青年组的小提琴第一名算是有思想,他的音乐是感受和思考出来的。我最喜欢年龄最小的那个小提琴获奖女孩的演奏(自然)还有陈胜果(穿红衣服的小男孩),就是对那个愚蠢评委问他:“普罗科菲耶夫的交响诗叫什么?”,立即说不知道也不想再争取回答的小男孩。那评委竟然说《彼得与狼》是交响诗,那是整场比赛最丢脸的一幕。
www.channelclassics.com (试听300多款录音片段)
http://shop34588457.taobao.com/ (网上购买)
TOP
31#

原帖由 爱古歌 于 2008-12-31 8:03:00 发表
这些选手大多都比较年轻,在舞台上的感觉是比较嫩的。很紧张,论坛上的朋友没有单独上个舞台,是很紧张的,脑袋一片空白。特别是刚刚演奏完作品,心情还没有从乐曲中换过来。为什么我们不能欣赏美好的音乐呢?非要指责其不足呢,多宽容些不好吗?

老兄的心地是大大好的。不过,对表演发挥咱宽容,对不学无术的不能。
坦率地说,个人觉得"紧张"不能作为无知的借口,尤其不能作为一名专业表演艺人的借口,您还独奏!专业练到这种水平的孩子,独自登台总不会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吧?退一万步说,你们也预赛、复赛一路上来的啊~~~
从容控制全场确实需要相当的表演功力和一定舞台实践的磨练。不过,顺利完成表演应该不是太困难的事情。小时侯贪玩一人儿上过舞台,上台前紧张得乱七八糟是真的,到了台上灯一打眼前一片光亮,场子越大越感觉不到底下观众的影响,心里反而塌实了,于是便专著,再接下来往往是一股兴奋与冲动......得发扬一点儿“臭不要脸”的精神,来都来了索性耍开了算!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32#

职业不一定就非常热爱 各行各业都这样的 可以理解
TOP
33#

文化知识和音乐修养是要从小抓起的,不能指望这些小姑娘或小男孩到长大了才去学这些东西,出到社会后还有时间学吗?还能学得好?
想起朗朗的自传里面的一个故事:朗朗要去参加什么德国的钢琴比赛,准备的曲目是肖邦的钢琴协奏曲,可那是表现对情人的思念,朗朗没有这种经历,不知如何才能弹出感情来,于是他的父亲建议他在弹琴的时候思念他那不能经常见面的妈妈,这样感情就来了嘛!
这什么玩意呢?根本牛头不对马嘴!
这些选手基本上从小就不怎么读书了,天天疯狂练琴,他们不知道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看到他们,我就仿佛想到了他们背后的父母,及可怜又可恶。特别是朗朗的父亲,根本就不能算是人。而且最后真正成才者寥寥无几,好像我们搞奥运会一样,拔苗助长,拿那么多金牌,其中没有没有几块是有太大意义的。
TOP
34#

原帖由 knap 于 2008-12-31 9:30:00 发表
职业不一定就非常热爱 各行各业都这样的 可以理解
话可以这么说,事实也是如此,可是行业与行业是不同的。音乐家最怕成为也怕被人视为是以搞音乐为职业的劳动者而不是音乐家,同时自己又没有勇气承认自己是音乐劳动者,还是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音乐家。如果能做一个热爱自己职业的人不是更好吗?那样,自己也舒服,别人也更敬重他(她),特别是要主动将自己的职业拿去秀一把的时候,让别人看到自己职业水准很高又能让别人分享到自己热爱本职业的快乐。
不花自己的钱去买别人的感受。
TOP
35#

原帖由 channelchina 于 2008-12-31 9:05:00 发表
......就是对那个愚蠢评委问他:“普罗科菲耶夫的交响诗叫什么?”,立即说不知道也不想再争取回答的小男孩。那评委竟然说《彼得与狼》是交响诗,那是整场比赛最丢脸的一幕。

不好意思,从音乐形式上归类,《彼得与狼》就是交响诗——单乐章、带旁白的童话题材叙事交响诗。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36#

      音乐真是太特殊的艺术。齐白石五十作画、竟成大师。难以想象一个成人学音乐可以成为“家”。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

    俺也想起个本地的汉语权威,从大作家的名作中挑出数处语法错误。是否本末倒置了。

     而这个古典音乐的处女赛。竟是大中国落后地区的企业出钱赞助。这才真叫人想不通。哭笑不得。
在G弦上……
TOP
37#

舞台上的东西跟教育没有多大的关系

舞台上的感觉需要多上舞台。选手们的作品的难度是要考虑的,一般要比平时练的程度要高些。小提琴和钢琴要的就是时间练,记得陈莎小的时候是很惨的,我是看做她长大的。从来没有玩的时间,爹妈一天到晚都是在旁边念的。每天4小时的练琴时间是雷打不动的。没有节假日,什么都没有。除了练琴外。你要叫她参加这比赛,让她回答问题,她也是白的。包括很多评委会的同志,专业和爱好者是不同的层面。
TOP
38#

是啊。
评论别人容易,培养自己的小孩难,督促自己实现理想更难。
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
TOP
39#

原帖由 无题 于 2008-12-31 7:02:00 发表
我们应该看看我们的邻居日本,每年为那些初出茅庐的音乐苗子举办有影响的音乐会,几家唱片公司还为他们出唱片,而且唱片都是高质量.虽然这些可能不赚钱而且很有可能是亏本.但仍然是一路冀望.
文化的进步是靠坚持,积累和......
说得好。在爱惜和推广人才方面,我们是该向日本人、犹太人和法国人学习。抵制别人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比对方强大,让自己得到对方的认可和敬重,这才是抵制别人嫉恨我们和蔑视我们最好的方法
不花自己的钱去买别人的感受。
TOP
40#

原帖由 xxpv 于 2008-12-31 7:44:00 发表
我觉得四大小协不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何况人家也答出三个来了。有一个位女选手说热情是第59号奏鸣曲才叫离谱。

哈哈哈哈!她好象银奖

Gino Bechi 我的最爱!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