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德国淘碟之旅之收碟要趁早 [复制链接]

查看: 11647|回复: 47
31#

今天晚上就去做一次蝗虫, 有人有450张LP,
决定去扫, 一新元一张, 相当于人民币4元吧
决定用毛主席的人海战术和蒋节石的白色恐怖主义, 宁可杀错一万, 不可放过一个!
不理会内容了, 按牌子全收吧, 不好的以后当图画看或者5毛钱一张卖了


原帖由 metalfan 于 2009-7-10 9:22:00 发表
现在我们中国的乐迷,就像那饥渴的蝗虫--所到之处,一片荒芜。
TOP
32#

啊,怎么会这样的啊,我还很期待下个月去淘一下的。
阿姐的睫毛很长,身上很香!

阿姐很有好奇心!
TOP
33#

原帖由 我爱LP 于 2009-7-8 17:44:00 发表
老范,喜欢的唱片干脆就直接买原版好了,什么白金标、德版PHILIPS你现在看来或许还可以,但当你的系统稍稍升级一下,就会发觉这类唱片没啥意思,心里头还是会牵挂着蓝地球呢,宁缺毋滥啊!


是啊。这也是我几年来收碟的心得。好的录音,不要吝惜价格,一定找个好版本。不过我对ELECTROLA这个牌子很有好感,德国早期立体声的制作,质量不会差到哪去。蓝地球我觉得是有点过分受追捧了。同样是早期立体声,为什么HMV的就一定要比其它品牌贵一截呢?
TOP
34#

呵呵!唱片的价钱很多时候是没地方说理的。比如DECCA和LONDON,同样的英国压片,偏偏价钱就是DECCA要高几倍。ELECTROLA白金标与地球牌压片地不同,有多大差距实在说不清,我手头只有一张老傅的,可这张地球牌是太稀罕了也没得对比。
另一个出黑胶的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31849.aspx
TOP
35#

我手里只有一张蓝地球,克莱姆佩勒的贝四,品相完美。听之后感觉不好,我即不喜欢演绎,也不喜欢录音。还是发干。我听他在ELECTROLA出的片子也是如此。因此我怀疑录音本身应该比压片地的影响还大。
同样是EMI的录音,我手里有ELECTROLA白金狗的朱里尼和阿劳的勃一钢,还有柯岗的贝小协,这张还是ELECTROLA蓝标的再版,音效都是好得不得了。这几张HMV原版的效果可想而知。
TOP
36#

此事欧美音响界早有说法:头版、二版....之间细微差别肯定有,但被人的心理作用人为放大到远超过正常性价比的差距范围,而早期的头版,由于制造技术有限,各种缺欠不少(英版哥伦比亚和DECCA头版俺见得很少,但RCA Living Stereo和Mercury的五十年代还有CBS六只眼头版见多了,的确有这个问题)。另一个放大因素是数量。

反正我对刻意地最求头版头刻不感兴趣,价格对我来说是第一位的,不便宜肯定不买。这也符合经济学的边际价值规律。当同类东西的收藏(比如密纹或CD)达到一定数量,其中的单件物品的平均使用价值将大打折扣(对密纹来说是听的次数),远远脱离该件物品的价值(和价格有一定的关联)。对于我来说,解决这个问题的手段是控制价格。呵呵。俺是打工仔,养家糊口、子女教育、孝敬父母、旅游出行和存养老金都是不小开销。房贷压身的时候,我是严格将淘片的费用控制在个人年收入的3%以内的,现在不作房奴了,可以放纵一点,控制在5%以内。


原帖由 老范 于 2009-7-12 17:06:00 发表
原帖由 我爱LP 于 2009-7-8 17:44:00 发表
老范,喜欢的唱片干脆就直接买原版好了,什么白金标、德版PHILIPS你现在看来或许还可以,但当你的系统稍稍升级一下,就会发觉这类唱片没啥意思,心里头还是会牵挂着蓝地球呢,宁缺毋滥啊!


是啊。这也是我几年来收碟的心得。好的录音,不要吝惜价格,一定找个好版本。不过我对ELECTROLA这个牌子很有好感,德国早期立体声的制作,质量不会差到哪去。蓝地球我觉得是有点过分受追捧了。同样是早期立体声,为什么HMV的就一定要比其它品牌贵一截呢?                                
最后编辑qsyd 最后编辑于 2009-07-12 22:37:16
TOP
37#

普通LONDON版的价格当然不行,因为在美国的发行量太大了。但头版的(比如blueback)大LONDON,价格并不便宜。比DECCA头版便宜是肯定的,但一般不会差几倍。当然有些品种差几倍的情况肯定存在。

原帖由 我爱LP 于 2009-7-12 17:45:00 发表
呵呵!唱片的价钱很多时候是没地方说理的。比如DECCA和LONDON,同样的英国压片,偏偏价钱就是DECCA要高几倍。ELECTROLA白金标与地球牌压片地不同,有多大差距实在说不清,我手头只有一张老傅的,可这张地球牌是太稀罕了也没得对比。
TOP
38#

同感,碟太多了以后,就是存在听的频率大幅下降的问题,不过曲目加乐手,喜欢听的还是那几张。
TOP
39#

比较同意Q兄的说法,我觉得影响效果的最大问题是录音,远大于压片对唱片效果的影响,好的录音再版几次也差不到那里去,不好的录音也不会因为是头版就效果好了,再加上头版通常的胶质比后期差一些,保管上也不容易找到很好的品相,所以不能盲目的追。。。
留声机脑壳淘宝黑胶唱片店http://shop102175991.taobao.com/
网络室内设计http://www.shejiben.com/sjs/1126466/case/
TOP
40#

我现在的收碟的原则是少数几张好的,特别喜欢的曲目,一定要收到好的版本。比如fournier和gulda的贝大奏,一定要找到红签STEREO的版本。我现在已经有了一张,剩下两张慢慢等,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只买这几张唱片应该不会对家庭财政有太多影响。
收藏本身就是一种非理性行为,搞得太理智了就没意思了。
对于20欧以内的片子,我只是不收廉价版的,比如DG的画廊系列,因为这和正价版一般情况下价格都一样。以前我对品相也不太在意,现在则有点苛刻,这次多次受到李大的批评。
凡事过犹不及。太执着于版次,就会忽略音乐本身,陷到人云亦云的坑里去。但也不是人人都有老Q的条件,家门口守着个唱片店,开车去收碟,出门放到后备箱里就行,还有那么大的房子可以放唱片。像我这种需要一张一张往国内搬的人,宁可少买两张,这样,即使均价上去了,总的花费也不会超太多。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