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09北京行记 [复制链接]

21#

瑞士琉森音乐节920日至25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连演六场。前柏林爱乐乐团首席指挥、现任琉森音乐节艺术总监阿巴多率领琉森节日管弦乐团演奏包括两场马勒第一交响曲、两场马勒第四交响曲、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等,还包括莫扎特、门德尔松、武满彻、谭盾等人的作品。在欧洲渐露头角的年轻的华人女钢琴家王羽佳等人也应邀加盟。
琉森音乐节由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创办于1938年。从2006年的东京、2007年的纽约、2008年的维也纳、2009年的北京来看,琉森音乐节一改音乐节的传统运作方式,将音乐节演奏范围扩大至外地乃至国外,这或许是演奏市场的变化和音乐交流方式的改变所促成的。即使琉森音乐节原本也有很高素质,但是,真正获得现在这样的国际影响力,与阿巴多密切相关。阿巴多2003年加盟琉森音乐节,将自己的欧洲马勒青年乐团,加上哈根四重奏乐手等著名独奏家,打造成现在这个琉森节日乐团。之后,随着阿巴多与琉森乐队合作的几个录音的发行获得巨大成功,琉森音乐节成为演艺明星。国际演艺市场的变化,琉森音乐节走出瑞士、走出欧洲是一个趋势,而阿巴多的影响力,为琉森一下子打开国际演艺市场的大门。
9月底的北京汇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爱好者。有人戏称,阿巴多此次来华,把散落在中国每一个角落里的音乐爱好者都一网打尽,几乎所有国内主要音乐论坛都有网友齐聚北京。这几天,不断有规模不同的小型聚会。笔者与会的一桌十余人中,居然就包括来自上海、武汉、昆明、苏州、大连、深圳和北京本地的乐迷。而还有很多城市如成都、广州等也有乐迷前来,成都的一个团队多达十一人。不少人全部六场看完,包括曲目完全相同的场次。北京长安街沿线的多个茶餐厅,在夜晚十点钟以后,不少人在谈阿巴多,谈论是21日晚的马勒第一交响曲演奏的好,还是22日的好;24日的马勒第四交响曲演得好,还是25日的好,直至深夜,余兴未尽。
席间有人提出,希望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大城市联手,将某一个音乐节或者著名乐队留在国内一星期甚至半个月,系统演奏一些重要作品,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国内演奏市场的有些散乱的局面。看起来此次在北京的六场演出,可谓痛快淋漓,但是阿巴多14次陆续在日本上演一百多场音乐会,相比之下的反差还是不小的。
能感觉得到,此次几场阿巴多音乐会的主要以专业观众为主。马勒第四交响曲弱音结束,观众和乐队静默良久,几个迫不及待率先鼓掌的观众被视为害群之马。观众对阿巴多的欢呼与掌声的热烈程度非常感人。24日这一场,虽然还有大约近两成的空座,但是现场的声势很热烈。女高音雷切尔·哈内什先演唱两首莫扎特的声乐作品,唱得大气、圆润,但是在马勒第四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她的表现却只能是差强人意。我听过的几次马四,女高音无一例外成为遗憾。相比之下,阿巴多的乐队的演奏精湛而胸有成竹。第一乐章是工整而精致,有阿巴多常见的那种克制和内敛,第二乐章的戏剧成分强一些,而第三乐章无疑是作品的精华也是演奏的精华,缓慢的声线变化着丰富而细腻的表情,时而深沉时而纯真,直到结束部分的痛快淋漓的宣泄。第四乐章的女高音多少影响作品的表现力,但是结束时候,还是回归到一种来自声音的肃穆与深邃,乐队和观众共同享受那一点短暂的“空白”。
跟全国乐迷的热情万丈、从各个城市汇聚北京相反的是,北京的普通市民对阿巴多并不热衷,绝大多数人不知道阿巴多是谁。阿巴多从酒店来到大剧院,都是乘坐地铁,地铁里偶尔遇到一两个乐迷之外,所有人不知道这个意大利老头是谁。因此,这六个晚上的演出票房并不那么火爆,虽然有众多外地观众的支持。相反,比如祖宾·梅塔、小泽征尔等在中国有过大众化活动的指挥家或者近年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出任指挥的指挥家,可能要有更高的号召力,历来低调的阿巴多,虽然不算遇冷,但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抢手也显得是在情理之中了。几乎每一场开场前还能买到门票。
一般认为,北京的观众整体水平要高于其它城市。但是,阿巴多到北京,还是暴露了很多问题。至少京城的这种“整体水平高”里也包含着很复杂的成分。另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甚至加上香港,如何整合古典音乐演艺市场,的确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数量不小的一批铁杆音乐爱好者的机动性,在此次阿巴多的北京之行中已经体现的非常充分。这个事实决定几个大城市演艺市场统一考量的价值。
TOP
22#

Maestro Abbado坐地铁??天哪,那几天晚上我也总坐地铁来着!看来RP还没到境界啊~
风雨中抱紧自由
TOP
23#

谢谢!

原帖由 上山砍柴 于 2009-9-28 0:03:00 发表
虽然就听一场,感觉还是很值得,还有机会幸会那么多朋友。
各位席上的还有舒存兄,欢迎有机会到深圳。我给帮忙设计最实惠的方案。
深圳音乐厅还是很不错的,今年年底有埃申巴赫指挥的伦敦爱乐。


24号当晚的演出,已经买了票,但因为与北京的朋友有约,最后只好放弃了。原来答应徐老师演出结束以后,一定来会会大家的,可是,北京的交通实在无奈。其实当晚最后我要去拜访的地方,离大剧院不远,本以为还有可能赶来的,熟料阿巴多第二套曲目又偏短,早早就演出结束了,我刚要进门,实在无法赶过来。即抱歉,也遗憾。有待以后的机会,大家再相聚了。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24#

阿巴多每次到大剧院演出都是乘地铁。我的一个朋友25号就在地铁巧遇阿巴多,一起同行。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25#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空虚的脑袋并不是真正的空虚,而是因为它:装满垃圾!
TOP
26#

北京观众的素质普遍高于其他地方,我可以作证,是不争的事实。7月份一位外地的朋友带小孩到国家大剧院,听了好几场音乐会,他对我说,最深的感触就是北京的观众素质很高。如,北京的音乐会现场,平时根本不要像上海那样,每次都反复不断提示乐曲之间不要鼓掌之类的告示。北京平日的音乐会现场,噪音比上海少多了。

这次阿巴多的音乐会,为何反而遭遇这些尴尬,如何解释?我是觉得问题并不是面上这么简单就可以结论的,甚至一些朋友以此来否定北京观众的整体素质。因为那些是什么人,并不好确定,他们的动机更不好确定。他们有可能不是北京的而是外地来的,也有可能是激动的乐迷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而为之,当然也很可能是一些获得赠票的人,或是附庸风雅的人。

现在到国家大剧院听音乐会的人当中,原先大批蜂拥到国家大剧院看房子的人已经大大减少。换个角度说,现在来的绝大部分,还是爱乐的朋友,但是,他们和我一样,事先并不知道阿巴多的一个习惯,他是最不喜欢返场曲的。所以,是否还有可能,个别性急的人迫不及待,他们只是想通过更及时、更热烈的掌声,试图感动阿巴多加一首安可曲子?确实不好说。

我以为,大可不必因为这个而自责。我更在意的是,乐团一些乐手的随意,与中国爱乐人的钟情不相融合;还有音乐会的策划人娓本事务所的日本人的态度,没有做好阿巴多与中国乐迷,和中国专业人员的沟通工作。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27#

原帖由 上山砍柴 于 2009-9-28 22:20:00 发表
瑞士琉森音乐节920日至25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连演六场。前柏林爱乐乐团首席指挥、现任琉森音乐节艺术总监阿巴多

空座的问题,其实我在之前的一个帖子里解释过了,国庆之前、天安门旁边的地方,会留一些安保票的,那些票根本不能卖。
真正看热情,要看开场前门**易市场的情况。尊兄如果看到了就应该明白,这次大家的热情还是非常高涨的。我曾经在门口卖过一张280的票,当众吆喝一声当即被秒,可见热情。
至于“跟全国乐迷的热情万丈、从各个城市汇聚北京相反的是,北京的普通市民对阿巴多并不热衷,绝大多数人不知道阿巴多是谁。阿巴多从酒店来到大剧院,都是乘坐地铁,地铁里偶尔遇到一两个乐迷之外,所有人不知道这个意大利老头是谁。……”这件事不能这么比,这是拿外地的热情乐迷跟北京地铁里的芸芸众生作比较,我就不信阿巴多如果在上海坐地铁能多出几个人认识他,毕竟是老阿,又不是小贝~
TOP
28#

嗯,没有否定京城观众素质最好的意思,只是觉得可以从更复杂的层面来理解。而不是一好就是什么都好,什么都那么完美。打个比方,姚明是个杰出的运动员,但是他的足球和乒乓球还是不行的。这不影响姚明的任何价值。
因此,阿巴多不在地铁被多人认出也很正常。
去年看过一场话剧,山西的叫什么来着,就比较充分领略京城观众的素养。深圳不能比。当然,香港观众或许更好一些,更规矩一些。
TOP
29#

对不起了,哥们:

      又看到了京城人自我感觉极良好的口吻。

   从文革中就已开始领略这种口吻了,开始是前门蹬三轮的,改革开放头二年,卖大碗茶的也视外地人为没文化。

   那个得过法国文学大奖的“贾平凹”,估计决不敢在京城文化人面前大声说话,因为他那点文化和京人没法比---太土。

   在音乐厅。保利、廿一世纪、多次看到滿口京腔的混身艺术味的俊男靓女在慢扳中鼾声渐起,在急板、全奏时又醒来。

   京城的素质是皇城的自负,是精英汇集孪生的皇帝的新衣。是全国纳税人所建造的虚浮掠影。

  执掌国家民族命运的无一人在这种感觉中产生。
在G弦上……
TOP
30#

说的不完全是砍柴大虾帖子谈的问题

翻了几个相关的帖子,很多提到了听众的问题。我想说的是,北京的情况比较复杂,不能简单来看这些问题。简单看,北京的素质是最高的。北京什么样的人,都可能出现在音乐厅的。总的说,观众的问题,我在上海遇到的,要比北京严重的多的多。这里就不细说了。

至于砍柴大虾说,阿巴多的音乐会门票卖不光,最主要的是北京高水平的演出太多,大家不必都去凑这个热闹。北京的听众是见多不怪。以上海来说,多数还只是追星。以我常去的立体声论坛来说,4个北京的网友,都是爱乐人,但是,3个都没有到现场。一个老人住院,一个自己生病,一个出差在外;另外一个也只听了第一场。

很多人也不了解情况,国外的访华,到北京的开价都不是最高的,以柏林爱乐为例子,他们到上海的价格,高出北京太多。为此,很多业内的说上海方面是SB。上海演出本来就少北京至少一半,加上上海喜欢热闹,喜欢时尚,喜欢追星,造成这些年明星乐团音乐会票价居高不下,真正高水平的音乐会出票很不理想,例如北德和德累斯顿。

这次大家都盛赞阿巴多和卢塞恩,我和立体声论坛,以及音乐与音响的阿戴胡三哥等,都不激动。我感到遗憾的,倒是没有去听20号上午莱比锡四重奏的演出。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31#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建声有很大问题

我和徐老师交流过,他是搞建筑的,我们的观点比较一致。另外,也和立体声论坛,音乐音响论坛,黑胶论坛的几位网友都交流过。这次我听了3场音乐会,自己也在不同区域尝试听过声音。简单说,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大部分座位的声音很差!

例如有的朋友说,这次阿巴多和卢塞恩是我听到最好的现场,但同时又对我说,钢琴被乐队盖住了。这种说法,叫我很难信服他听到的是最好的现场。个别人认为,钢琴家和指挥之间会搞比拼。我到想问问,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阿巴多身上么?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32#

的确,北京的好演出太多了。而且票价也比较合适。280元那样的座位我感觉很满意。这个演出,深圳最便宜的票价可能只有180,但是肯定非常少,而且是最远的一两排,很快卖光那种。

“4个北京的网友,都是爱乐人,但是,3个都没有到现场。一个老人住院,一个自己生病,一个出差在外;另外一个也只听了第一场。”这样的情况其实很常见。从前,深圳的热衷于音乐会的朋友也不少,不过近来各人的事情也更复杂一些。我四处找,愣是没找到一个人作伴一起坐火车,很多朋友都是要求坐班的。另外一些人干脆躲在角落里对着唱片yy——不一定是播放。
TOP
33#

原帖由 万众 于 2009-9-29 8:57:00 发表
      又看到了京城人自我感觉极良好的口吻。

   从文革中就已开始领略这种口吻了,开始是前门蹬三轮的,改革开放头二年,卖大碗茶的也视外地人为没文化。

   那个得过法国文学大奖的“贾平凹”,估计决不敢在京城文化人面前大声说话,因为他那点文化和京人没法比---太土。

   在音乐厅。保利、廿一世纪、多次看到滿口京腔的混身艺术味的俊男靓女在慢扳中鼾声渐起,在急板、全奏时又醒来。

呵呵,北京人(注:非北京直立人)有所谓的本地人吗?金朝的时候被女真人被蒙古人轰过一次,然后是明朝时蒙古人逃了,被放过一把火;成祖从苏杭搬迁了好多工匠过来,官员也来自全国各地;清朝人来了又把内城人轰跑了,汉人都挤在南城;新中国了,外城的各大部委院校全部来自全国各地。太子党的前辈老革命们也是农民娃,苦出身吧。现在是内蒙人山西人东北人买了最贵的房子。北京和深圳类似就没有什么所谓的本地人。
TOP
34#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空虚的脑袋并不是真正的空虚,而是因为它:装满垃圾!
TOP
35#

大剧院的音响效果只能说一般
TOP
36#

回复 31# 舒存 的帖子

这个大剧院音乐厅,我这是第一次也是到目前为止的一次光顾,印象或许还不准确。
我是在二楼侧面,一排78座。从声音传播的角度来讲,算是个不错的位置。我感觉还是比较满意。声音完整,没有特别明显的缺憾,除了女高音的低音部分几乎听不到,这不排除是女高音自己的问题。不过如以前看到的一些观点一样,我也觉得残响略少,声音好像也没有深圳音乐厅的那么滋润。
TOP
37#

原帖由 上山砍柴 于 2009-9-29 2:17:00 发表
.
.....阿巴多不在地铁被多人认出也很正常。
......


非但没人认出他,还没人让座。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让座,在北京是常见的,在上海是鲜有的。为何没人给阿巴多让座?请注意一下,他乘坐地铁的时间,正好都是北京下班的高峰,地铁人满为患。大家挤都挤不上,哪里顾的上?再说,不是乐迷,谁认识他?就是乐迷,人多人杂,未必一下就发现。我的朋友也是快下车了,他才发现阿巴多就站在身边,但他没有打扰老人,只是跟着他。
即使是资深乐迷,未必人人知道他的爱好习惯,如,他最反感闪光灯讨厌照相!这次坛子上的二位上海朋友,在游览是巧遇阿巴多,当他们提出合影时候,就遭到大师的拒绝。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38#

原帖由 上山砍柴 于 2009-9-29 11:18:00 发表
的确,北京的好演出太多了。而且票价也比较合适。280元那样的座位我感觉很满意。这个演出,深圳最便宜的票价可能只有180,但是肯定非常少,而且是最远的一两排,很快卖光那种。


280的票,早买还可以打折的!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39#

回复 19# 上山砍柴 的帖子

哈哈。他们有时约稿而已。
转让自用唱片:http://shop33926221.taobao.com/
http://blog.sina.com.cn/kexzhang
TOP
40#

20日中午那场室内乐没人谈起,其实很精彩,尤其是下半场的莱比锡四重奏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