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年再听巴赫圣乐】回到李赫特 [复制链接]

101#

回复 99# 江月 的帖子

江月兄真是爱康塔塔的,又赞一个!——这些封面还透露出新教的另一个寓意,人要在工作中荣耀上帝,再用铁人王进喜的一句话: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0-01-21 17:32:34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02#

回复 101# shenming 的帖子

这点俺倒是没琢磨出来,呵呵
加德纳这家伙还是挺有才滴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103#

回复 102# 江月 的帖子

加迪纳还说19世纪大歌剧空洞乏味,我听着也直拍巴掌,演古乐的,听古乐的,还真就有共同点;海尔维格说,亨德尔的歌剧他不感兴趣——咋跟我一样呢?!啥玩艺让海一演,我都爱听,有共识也。有时我想,我要是有才当指挥,也像老海那样挥,呵呵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04#

海尔维格的演出都有一种雍容的贵气,黄金般的音色,个人感觉他把巴赫也贵族化了,不过也让你不得不服,乖乖地掏腰包。我现在最好奇他录的布鲁克纳是什么味道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105#

回复 104# 江月 的帖子

古乐的几大天王,海及雅各布都是比利时人,且皆生于根特——这小城我去过,特有味道,有机会还要去。牙可布我感觉较重娱乐性,整出的东西动静大,富戏剧性,较合现代人口味,故一路得奖;海则轻灵曼妙,“仙”气较重,富超越性;克利斯蒂是美国人,很早即入法国籍,深得法国文化之精髓,整出的东西典雅美妙,意味隽永,俺在巴黎歌剧院听过他一回现场,现在还直咂么嘴——真是享受,牛B不是吹的。明科夫斯基我感觉基本上是德人的路子,较粗,我不是很喜欢。其他如法国的古乐队则个个可品,越品越有味。对了,还有老萨,一把维奥尔打遍天下无敌手,整出的东西哲学味很浓,老萨的唱片说明书基本出自他手,很有水平,读之是一种享受,故其节奏皆很慢,慢才是一切之本。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0-01-21 18:34:21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06#

德人的路子我喜欢,加德纳像个拉斐尔后现代,我买他的真是慕名而去,实际上海,考,李我都喜欢,现在就想买一些像库依肯这样的小团体的演奏。

Gino Bechi 我的最爱!
TOP
107#

赫尔维格的舒曼交响曲我挺喜欢,但是他指挥有些东西的确非常非常一般。
TOP
108#

菲律宾少女...
bach cantatas gardiner 2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1/21 23:38:45 上传)

bach cantatas gardiner 20.jpg

出私藏古典碟,请移步: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64505585/
TOP
109#

藏族少女!

出私藏古典碟,请移步: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64505585/
TOP
110#

SDG的网站一直上不去,大家是否也如此?
http://www.solideogloria.co.uk
出私藏古典碟,请移步: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64505585/
TOP
111#

回复 105# shenming 的帖子

除了海大人外我最喜欢的是克利斯蒂,高贵自然而有品味,神明兄听过他现场,实在羡慕!可惜他不弄巴赫,估计弄出来一定绝冠群雄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112#

回复 111# 江月 的帖子

绍尔3月来沪演唱,江月兄是否来听,到时一聚?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13#

回复 112# shenming 的帖子

哈哈,我还未烧到千里来听演唱会的程度,就算是在家门口也要摸摸钱包才行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114#

回复 108# 和谐花园 的帖子

这套唱片的封面非常精采,人物造形鲜活,生动,感人,充满了人文纪实主义色彩,我也因此买了几张SDG的康塔塔。贾丁纳采用的照片,是由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著名摄影师史蒂夫•麦凯瑞(Steve McCurry)的摄影作品,此人最有名的作品是《阿富汗少女》。

(上图)那是1984年12月史蒂夫•麦凯瑞在巴基斯坦难民营中拍下的 。1985年6月号的《国家地理》用这张照片做了封面,最富传奇的是2002年1月,史蒂夫•麦凯瑞重返阿富汗,竟然在事隔17年,幸运地再次找到这位名叫莎巴特•古拉的阿富汗妇女,并将她的照片(下图)用在2002年4月号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

史蒂夫•麦凯瑞(Steve McCurry)1950年4月23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1974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取得摄影及历史学士学位。1980年开始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拍摄专题照片。1985年因成绩优秀,被聘为签约摄影师。主要拍摄东南亚地区和伊斯兰国家的专题。他为《国家地理》杂志工作了20年,最后成为这本杂志的首席摄影师。1979年,因在阿富汗采访获“罗伯特•卡帕最佳海外摄影金牌奖”。1984年,获全美摄影记者协会“年度最佳杂志摄影师称号”。1998年又获‘艾森斯塔特摄影报道奖”。
最后编辑铁血十字 最后编辑于 2010-01-25 09:50:28
TOP
115#

原来如此,SDG用的照片除了阿富汗,应该还有其他国家的吧,不知是不是同一位摄影家所作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116#

http://www.stevemccurry.com/main.php
这是史蒂夫•麦凯瑞的网站。
有一些他拍摄的用在SDG出品的贾丁纳指挥的康塔塔唱片上的封面。


TOP
117#

回复 115# 江月 的帖子

我见过的SDG出的康塔塔唱片有10多张,经比对发现都是麦凯瑞的作品。
TOP
118#

的确很震撼,越来越觉得用在巴赫的唱片上真是绝妙!
买这套唱片有点集邮的感觉了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119#

哈哈  是的    这些照片的共同特点就是人物的眼神,都非常打动观众。
TOP
120#

回到李赫特

每听一段时间的巴赫康塔塔,总要再回到李赫特。听过各式各样现代的版本后,听李赫特感觉就象重温一部泛黄的老电影,心底总会泛起浓浓的暖意。我对于李赫特演奏的每部作品虽不能全盘接受,但有一些却是不作他人想的,比如BWV140《醒来吧,长夜已尽》。没有任何人能把这部作品表达得如此丝丝入扣,撼人心弦,令人百听不厌。


第一段赞美诗,守夜人在呼唤人们醒来,迎接即将到来参加婚礼的新郎,而这位新郎,象征着为世人带来永生极乐的救世主耶稣。深沉的节奏犹如巨人的脚步,合唱的诗歌唱出热切的盼望,“起来,拿起明灯,欢呼吧,哈利路亚!”第三段的二重唱咏叹调“你何时到来,我的救世主?”,小提琴独奏的旋律温柔而凄婉,短短几小节,那种柔肠寸断和对未来的光明坚定的信念相互交织,实在是千古绝唱!女高音的如泣似诉,男低音的温柔抚慰,“我拿着明灯等待着你,把天国之门敞开,来吧,耶稣”,每听至此不禁鼻子发酸,喉头哽咽。来了,第四段是著名的众赞歌旋律《醒来吧》,没有人能象李赫特那样把这段旋律演奏得如此真挚而深厚博大,如大海般宽广,高山般挺拔,似乎能让坚冰消融,将世间一切苦难包容,谁能闻之不动容?这段众赞歌与男高音唱的主旋律(也就是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同一首赞歌)居然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神奇得令人赞叹!“来吧,荣耀之主,我们相伴飞升那欢乐的殿堂,把主的晚餐分享。”彼德·舒莱尔的歌声坚定得让人对光明天国的信念毫不动摇。最终,忧愁驱散,痛苦消尽,灵魂得以安息,琴瑟和鸣,天使高歌,众生和耶稣得在天国的玫瑰丛中,欢天喜地,尽情欢乐。

谁有痛苦郁闷的,不要听柴六,也不要听命运,听听这首康塔塔吧,而且一定要听李赫特的。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