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也谈巴哈,《一次听感记实》 [复制链接]

181#

回复 179# fetonte 的帖子

看来贤弟志向高远,老朽恰“自了汉”尚作不得,谈何利他?话头到此,又扯上我天朝士人的普遍志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倒觉得说得挺实在,也是儒学作不大的根本原因——其视界何其“小”也,但于我辈凡人已足够用了——还望指教。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82#

回复 181# shenming 的帖子

也谈不上有多高远,理论上必须如此,学大乘者不能不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必存自利利他之志,否则便不是真心学大乘。前辈云“自了汉”尚作不得,可见是疑结未断啊,此生作不得,尚有来生,来生作不得,尚有第三生,以至于无穷劫,佛弟子坚信轮回因果,何尝以圣道漫漫为虑,前辈如此“绝望”,所患者,想来只是今生无望,又于今生之后略无信心,故有此叹。
TOP
183#

回复 182# fetonte 的帖子

说“信”太沉重,我从不敢说我信佛,或信基督——这我都做不到,我是真正的学佛,“信”字底下的代价太大了,前文说过,光不让喝酒就受不了。但我对信仰世界心向往之,小乘尚不敢言信,何论大乘。所以,于我,巴赫的音乐即已足矣。有时睡不着觉,看看佛经,此心渐平,能保安睡即足矣。人若能发愿,且这个愿是真的,成佛是早晚的事,但这愿实在难发啊。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84#

另我常思如下问题,我辈 生于和平年代,在过上“小康”甚或富裕生活后,所困者实乃日常生活之平庸乏味,干瘪枯燥,如何超越之并安然处之实我辈日日所遇之课题。观我天朝中人生活实相,或捧电视日睹之,或枯坐于麻将桌前自以为乐,或下馆子呼朋唤友,实无一有意义之举——欧阳修曾言,“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是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更以何事抒解我心?舍音乐更有何物?音乐中之巴赫更胜一筹,瓦格纳有言——巴赫就是音乐中的一个奇迹,诚哉斯言。——是又回到万老话题。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0-01-22 12:23:34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85#

原帖由 fetonte 于 2010-1-22 9:17:00 发表
言语是用非体,但体用之间一而二,二而一,自有不得不说处,说是自利利他之行,菩提心所摄,不发菩提心则不能登菩萨地,不能利他无碍,终不能实证究竟无我,故晚生以为在超越名言的境界中自得其乐,至多只能是个自了汉,无论功德还是智慧都还差了一大截。所谓离言者,应是不可直接表达,只要方法足够善巧,间接表达是完全可能的,比如著名的“指月”之喻,即是喻此。从中更可见佛法之“彻底”性,固然不可执于名言,故说离言,但执

若说shenming期望通过音乐体验到澄明之境算是某种“我执”,fetonte兄所持有的“巴赫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伟大”能否算是某种“法执”呢?
fentonte兄博闻强识,洋洋洒洒,殊为能辨 ,但是这些岂不是都是“用”吗?
欲修菩萨乘,须明晓“中”方为体,诸种方便法门仅为用。
TOP
186#

回来就好。回到巴赫。从此把巴哈改为巴赫。

                     书归正传,俺简约地画个编年史玩儿:
                  《一》 西方音乐的源。

    1、缪斯在帕耳那索斯山上创造了音乐。而郝耳墨斯发明了里拉。里拉用纯四度定弦,可以弹三种调式。后来忒耳潘德把里拉改为七根弦,还整了一套记谱法。开办了有史以耒的第一个音乐学校。。。“都是神话,不知真假,概不负责”。
    2、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数学家哲学家,又是音乐理论家用数学的方法耒玩出个“毕律”。《五度相生律》这下可把音乐与科学哲学扯到一块了。
    3、诗人忒斯匹斯在歌舞中引进一个演员,並有合唱和领唱对答。就算是歌剧的起头吧。希腊悲剧全盛时,已经有了半唱半说的宣叙调。伯里克利“当官的”在雅典造了最早的音乐厅。
    4、古罗马皇帝尼禄是最早自命不凡的艺术家,而最早的音乐理论家叫博埃蒂乌斯。他的《音乐艺术》,据说对中世纪及文艺复兴的音乐有深刻的影响。

                                   源头简述至此。都是抄来的。
在G弦上……
TOP
187#

回复 184# shenming 的帖子

今日天朝之社会观,别说《秋声赋》了,恐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境界都达不到,这里虽然彼此观点不同,确是一个可以交心知己的良处。


万老请继续,贱子试静听, 丈人请具陈
TOP
188#

       知识分知与识,先知后识,知识消化吸后为文化。文化营养需经脢的启动成为能量。能量用在正经处为做工。

                《二》中世纪、教会、。“这些记载可信度较大。”
   话说一下到了四世纪时,米兰主教安布罗斯整理创作了圣歌。著名的一首《我颂赞你,上帝》。亨德尔,巴赫,柏辽兹、布鲁克纳、德沃夏克、威尔弟都用此曲处理成节日的欢歌。
    又过了=个世纪,罗马教皇格里高里一世,收集整理了六百多首“圣咏”。其中一首《愤怒之日》也为柏辽兹、李斯特、圣桑、拉赫玛尼诺夫做为象征死亡的主题。
    这个格里高里圣咏中有八种中古调式,一直延续到十七世纪。才渐渐被大小调所代替。“其演变过程说来颇为枯燥,省略…”。而记谱法亦多次演变,已渐接近五线谱。而这一时期中,复调音乐也取了极大的发展。最有名的是尼德兰乐派、威尼斯和罗马乐派。而世俗音乐及歌剧在此阶段也大大发展成型。
    再下去就该到巴洛克时期了,该段历史168乐友中高手如云。不说己明。

    有限的文字,只试图说明巴赫之前音乐的简况。而巴赫之后,记载详尽。
在G弦上……
TOP
189#

回复 188# 万众 的帖子

圭多于10世纪发明6个音符并有线记谱法一事,万老不该省略。再引经据典一次,为巴赫增光——舒曼说,“在巴赫面前,我们都是小孩子”(大意如此,抠字眼的诸兄别再鸡蛋里挑骨头了)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90#

回复 187# bhcbhcbhc 的帖子

B兄文学素养极高,何不将文学及音乐结合起来聊聊,岂不有趣?我于辽教社所出之《万象》杂志上睹一文即以李白诗配马勒及乐圣之乐,读来甚有趣——如不喜欢乐,还有诗呢!至少诗可都是好诗。故我以宋词配巴洛克,甚得一时之乐。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91#

在国内书店能买到五六种版本的巴赫平均律乐谱,最权威的是德国亨勒版(德国原作版)就是下面这个
这个是巴赫平均律比较难的一首,五声部的赋格特别是再现前的密接,现在大街小巷电视播放的大多是流行音乐,让我们的学生理解这样的音乐是有一定难度的,这第22条是我比较喜欢的,今年考研的学生我就给她留的是这条赋格,经过几个月的练习还是给拿下来了,质量非常高。




下面这个是巴赫平均律(布索尼版)一个非常优秀的版本,国内的老师知道的不多,对比这两个版本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我们原来没发现的东西。






最后编辑burt5177 最后编辑于 2010-01-23 09:47:11
TOP
192#

回复 190# shenming 的帖子

呃,中国古典文学只是高中时的基础,本身学的是纯工科的热能动力专业。还请神明兄多多指点,抛砖引玉,本人有空狗尾续续貂,亦是乐事一件。
TOP
193#

轻轻问下B老师,赋格的写法是不是类似我们的八股文?
TOP
194#

     神明兄所言极是,如无圭多、达瑞左发明之四线谱。並把四音扩展为六声音阶。安有B老师今日帖上的谱图。
   俺还是挑挑骨头渣儿“此举为学院派之严谨,或叫腐儒风亦可。”
   圭多是十一卋纪之人,是个僧侣。也是首调唱名法的发明人。此唱名法为多数人使用,即使吃音乐饭的亦如是。
在G弦上……
TOP
195#

回复 191# burt5177 的帖子

我再引经据典一回,献给我如此热爱的巴赫,这种抄录是有意义的,因为今年是巴赫逝世260周年,他在我们东方人心中引起如此深重的回响——

它的广袤,它尽善尽美的细节,它的天地之小宛如一件微雕艺术品,它的宏伟又像一座声音的殿堂,而它的感情又深不可测,人们越是深入地研究这一切,人们就越会感到这不是一个单独的艺术家所能做到的。------他在封建社会的宁静中度过了几乎全部生涯,他对自己一生的业绩只说了一句简单的评语:“我曾经刻苦地工作过”。

事实是,喜欢巴赫不妨碍我们喜欢别人,但听了别人而不听巴赫或对巴赫没有感觉,——我只能说,对于巴赫,我们只有倾耳细听,五体投地。把他与任何人相比都是不适宜的,听听巴赫的天鹅之歌《赋格的艺术》,音乐史上可曾有这样的作品第二回或第二部?它尽善尽美的轮廓和细节已全然脱离尘世,有论者评为“像死亡一亲完美”,死亡是否完美我不知道,但这部乐曲的美殊非为人类所为。在音乐上超越巴赫——根本就没可能!就像孙悟空怎么也逃不出如来的手掌心。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0-01-23 10:32:27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96#

哈哈…

    神明兄又激情万丈了。孙悟空逃不出如来的手掌心这一句,不用问,是你说的无疑。
在G弦上……
TOP
197#

回复 196# 万众 的帖子

哈哈,就中间一段是别人说的,上下两段都是我说的,何止那一句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98#

咱们大都不通乐理,故很希望专业的BURT兄能否从专业的角度谈谈,古往今来是否再没有其他作品从技术上
(先不谈艺术性)超越巴赫的<平均律曲集>?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199#

原帖由 bhcbhcbhc 于 2010-1-23 10:09:00 发表
轻轻问下B老师,赋格的写法是不是类似我们的八股文?

技术层面相似
TOP
200#

原帖由 江月 于 2010-1-23 10:51:00 发表
咱们大都不通乐理,故很希望专业的BURT兄能否从专业的角度谈谈,古往今来是否再没有其他作品从技术上
(先不谈艺术性)超越巴赫的<平均律曲集>?

成套的前奏曲与赋格除了巴赫还有老肖、谢德林、本特松等不是很多。弹钢琴的人(专业)一辈子都要弹巴赫,国际上所有重大比赛(像肖邦这样个别的除外)巴赫几乎都是必弹曲目,评委会很认真地听选手演奏巴赫的平均律,巴赫是不是最伟大的作曲家这不用再讨论,地球人都知道。
我个人认为听20世纪以前的作品不需要什么音乐理论,当代作品就需要点理论知识。
另外我也很想知道巴赫平均律里面的内容,凭感觉里面有很多具体内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