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也谈巴哈,《一次听感记实》 [复制链接]

21#

[quote] 原帖由 万众 于 2010-1-13 17:01:00 发表
发个图,与同好共赏巴哈。古尔德:
f090808bff4c5301c8fc7a96.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1/13 17:48:23 上传)

f090808bff4c5301c8fc7a96.jpg

TOP
22#

回江月兄:

   江兄怎称俺老爷,年令虽有距,爱乐的心无途呀。
  
  江兄向以中肯为首,可本回帖老纳且不敢苟同。科学与艺术是人类认识感知世界万物的二条道,如山脊阴阳两面的登顶之路。殊出同归。谈不上谁高谁低。

   还是回到巴哈吧。
在G弦上……
TOP
23#

万老这张古尔德的GV很早我就有CD了,也听得比较多,但不是我的首选。所以我没买LP。我比较喜欢图雷克。很多人误以为GG是首先推广GV的,但其实不是,先驱是兰太太,图雷克也是比较早就推广GV的。对于古尔德这个GV,我不太赞赏的。我最喜欢图雷克的VAI版。这些我都比较过的,绝非哗众取宠乱说的。与GG相比,图雷克弹得要慢。但更加细腻,顺畅,精致。快速段落要清晰和精致,古尔德相比要显得粗糙,不够细腻。如果没比较过,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但人家图雷克也是大名鼎鼎的。我是很喜欢图雷克的GV的,谈到GV,有三座里程碑:开拓者兰太太、献身于巴赫的图雷克和大键琴的莱昂哈特。这是GV的三座大山。也是我的选择。古尔德很多曲目其实并不是最好的,因为巴赫高人实在太多了。古尔德生平是很推崇图雷克的,从唱片来讲,我也是偏向图雷克的。古尔德就是在帕蒂塔相对好一点。
1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1/13 18:15:15 上传)

10.jpg

2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1/13 18:15:15 上传)

20.jpg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4#

5177兄又来馋人。

      B老师的古尔德都是Lp吧。

   如果巴哈的音乐真能通神的话“人类很幼雅,几千年了,有没有神也稀里胡塗。”那么古尔德有可能是通过巴哈在和神谈话了。
在G弦上……
TOP
25#

回23楼施兄。

     这方面你的知识是我要了解学习的。在版本的问题上,我没有发言权。
在G弦上……
TOP
26#

万老别介意,我也不一定就是对的,
但我听到是怎样的我是如实说的。
带有比较多的主观成分。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7#

万老请继续。煮酒论巴赫,哈哈。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8#

不顶不行了。巴赫难道不是人,是神?
TOP
29#

我还喜欢费舍尔和普莱西雅

Gino Bechi 我的最爱!
TOP
30#

没兴致把大虾们的贴都看完,我啥都不信,就觉得好听而已。何必老是意淫?后来转念一想,符合这次哥本哈根会议要求;“低碳生活,意淫为主!”
TOP
31#

                         无语膜拜..............................
TOP
32#

听了巴赫再听柴可夫斯基会觉得很不自在,一个是和蔼可亲的老先生,一个是婆婆妈妈的小妇人。。。
留声机脑壳淘宝黑胶唱片店http://shop102175991.taobao.com/
网络室内设计http://www.shejiben.com/sjs/1126466/case/
TOP
33#

原帖由 herodotus 于 2010-1-13 19:07:00 发表
我还喜欢费舍尔和普莱西雅

Perahia 近年陆续录制的两枚帕蒂塔,境界非常之高
TOP
34#

顺道

图来克的哥德堡变奏是我的最爱,巴赫的钢琴如果要我选择我也是选她。她本人的唱片出的很少,她的曲目非常单一基本上就是巴赫,没有多少商业价值,但是艺术上的创造是无限的。每天睡觉必听。嘿嘿嘿。巴赫和老柴肯定不一样的,创作方式相差很多的,基本上老柴的都是标题音乐。
TOP
35#

巴赫创造的音乐,就是为写给神听的,我辈享受到它,也是一种福份,听巴赫心中感觉到的是宁静和敬畏。
TOP
36#

康塔塔就是神的问题,也许我们这些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没有从深处共鸣吧,格里高利圣圣咏更是干这个用的。

Gino Bechi 我的最爱!
TOP
37#

巴哈的境界——静?

一直潜水,因为168对我来说实在是一大学堂,深潜其中,吸收消化,获益良多!
和很多烧友一样,巴洛克是我挚爱!也曾多次正襟危坐,费神地参悟“宇宙之真谛、神之言谈、上帝的启示”,到现在却与此少有所获,木耳!!于是干脆抛弃费神百思而不得其解的桎梏,闭上眼睛躺在沙发上不用心听。
至今,要说对巴哈的感悟,今日似乎只得一“静”字。难道受中国传统文化“毒害”太深,不停息的音乐居然只得一“静”字?且看: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静以修身……夫学须静也……”
“宇宙的静美包涵在此‘琉璃天盒’里,满满的盛住没起丝毫震荡”
“百动不如一静”
哎呀!“静”乃是一最高境界?
话说回来,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不知道我今天从巴哈音乐所得一“静”字,到什么时候能随自己欣赏水平的提高而进化为别的什么字?为此,我愿用一生的时间参悟“宇宙之真谛、神之言谈、上帝的启示”!巴哈,助我!!
TOP
38#

回复 22# 万众 的帖子

当然,科学与艺术,一个硬币的两面,感性和理性不可偏颇,否则阴阳失衡,世界岂不大乱。不过,当今世界既已乱,也不妨发些偏颇的言论了,呵呵,因为个人感觉当今所谓科学的发展已走向死胡同,不仅难以带来幸福,甚至有可能导向灾难,故感情上祈求寄托于艺术而已,扯远了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39#

37楼行者行:

      你是第一个谈巴哈运用了东西方文化视角的人。
   对于一个文化现象的审度确实要广开思路,从多层面多角度才可得以全貌。

   华人是泛神的民族,不似西方中世纪近千年政教合一。我们的农业文明至今仍很强大。农业文明在艺术上的代表“红楼梦”体现的是佛的色空观。
   西人中世纪文化虽有“但丁神曲”,却以为还是巴哈的音乐终结了这一段以神为核心的文化历史。
   一个“静”字,耐人寻味。
在G弦上……
TOP
40#

回复 33# scfan 的帖子

此言不虚,俺陆陆续续听过几首,非常好。还有科瓦塞维奇的BACH也不能错过,以他在上海的独奏会里的BACH帕蒂塔片段来看,又会是一个经典版本。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