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不太喜欢的N个"拍砖"“乐评”词 [复制链接]

41#

原帖由 DelMonaco 于 2010-1-28 23:31:00 发表
台湾好像有个郑延益,乐评是读了挺受用的,专业功底扎实,文笔也凝练.
当前情形就在于,专科的往往因为攻习领域局限和理论导向,作品难以贴近大众,而真正能够兼容并包天南海北赏乐的,有都是半路出家的或者纯粹非职业的自......

郑延益是上音的小提琴老教授,俞丽拿等人的老师。文革后去了香港。
蓝铁矿古典阁,最专业的古典正版唱片专卖店:
lantiekuang.taobao.com
新货信息、好碟推荐、心得交流请加微信号:983783458
TOP
42#

CELI是这么说的,撒叫演义传统?法国团演奏RAVEL最糟糕!VPO很普通的乐团,只会用中强.
瞧一瞧,看一看啊!61490600上海古典群,,想来的多发言++
TOP
43#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10-1-29 9:02:00 发表
不喜欢的第五个词——正宗。常听有人说某某演某某最正宗,我不知其所本为何?德国人演德国乐,法国人演法乐,英人演英乐就正宗吗?若说作曲家原意,您怎知他的原意是什么?作品一出来,就不属于他了,你去问他原意,他未见说得出来。又有人搬出某某学派,说他们是正宗的,——音乐真要按他们那样子演吗?他们就代表音乐最本来的样子吗?正宗一词,最是似是而非。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都有权利演出他心中的音乐,我愿意倾听最平常

深得我心。真是畅快淋漓!
TOP
44#

“YY”、“无知者无畏”、“哗众取宠”......

哪些“乐评”会用到这些词儿?!
不如改为——我不太喜欢的几个“拍砖”词。......看上去会不会好一点儿?

BTW:后面回帖所举的例子,倒基本是“乐评”词。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45#

不喜欢的第六个词——轻浮/浅薄。这些词经常见于评价年轻的演奏者,年纪很小就能演大曲子,演出场次多了,演奏时动作大了,广告上见得多了——都有可能得到这样的评论。我觉得这些词都有些道德判断的味道,最好不要往别人头上扣;如果觉得他哪演得不好,就直接说出是哪儿哪儿,说对了没准他明天打电话跟您请教呢!至于说广告做得多,谁成功是为了跟MONEY过不去呀?苦着苦着的不就是为了在人前露露脸吗?不演奏的大师是否存在?不赚钱的“为艺术献身者”原来倒是有一个,就是梵高;但他也不是不想赚,实在是没人给他。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46#

读到这里,我在想:这些词令人讨厌的原因何在?
比如,评论演奏者“轻浮,浅薄”,是出于对演奏的感受,还是出于对年轻人的轻视?或者仅仅是一种套话?
比如,评论某某演奏“正宗”,是基于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感受,还是附庸风雅,玩地域贴?以我个人感受,中国人唱京剧还是正宗的,拉赫弹的拉三就是正宗的。文化上的差异还是存在的,而且体现在演奏上,被听众所感知。

另外一个问题,评论基于什么样的标准?标准过高,自然好话不多;标准过低,当然你好我好大家好。
所谓的客观标准,真的存在吗?
有人说,只存在不同的喜好。可不可以认为这也是评价标准的不一呢?
最后编辑yuan2005502 最后编辑于 2010-01-29 20:36:06
TOP
47#

关注,我等不会说的,少说为妙,哈哈
TOP
48#

回复 44# bodyheat 的帖子

遵旨改过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49#

回复 47# jshakszx 的帖子

您哪是不能说啊,只是未到畅快处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50#

回复 39# shenming 的帖子

实在不愿跟您这样喜钻牛角的人说话,本来发帖是一乐子,想那说那,想啥说啥,不必较真,不负责任,可象您这样我执,凡事喜争个是非曲直,绝对是168上一小小风景。
您认为主观主义者坚持情感在艺术欣赏的中心位置并非错误,但是如果认为艺术欣赏无理性,其情感或看法也也是无理性的,甚至要禁止理性,你却大错特错了!(当然,对理性的不适当的强调会妨碍对艺术的充分理解,但是,对情感的不适当强调也会妨碍则中理解)试问,没有标准,没有理性,如何对艺术作出判断?对于鉴赏,意义,解释,判断以及评价等问题来说,没有理性参与,如何达成?试问,如果艺术体验在某种意义上是理性无法说明的,那么,就无法说明我们的教育机构为什么要设立艺术和门学科,艺术教师可能是他们最可怕的敌人。而事实正好相反,我们的艺术教育正依赖于这些课程所包含的艺术活动的理性。
TOP
51#

回复 49# shenming 的帖子

音乐是许多人以为最可以多样解释的,但是最后却不得不借助理性来决定哪一个解释最有说服力,例如一个图形,可能像一只鸡,也可能像一只狗,每个人都通过引证画面的形状,例如它有两只耳朵,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这种引证就是理性。所以,主观并不是无限和任意的,例如,他就不能说画面是一把铁锹。当然,理性并不能改进视觉和听力,但是它却能开启知觉的可能性,否则知觉是不可能的。
虽然一部作品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解释,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主观是正确的,因为超过一定的限度以后,判断根本不可能再作解释,原因在于,它不可能得到理性的证明。你可以对英雄交响曲第二乐章有各种解释,但是你能说它的氛围是喜剧吗?
TOP
52#

回复 49# shenming 的帖子

某些人的艺术鉴赏文章为什么常被认为不靠谱或者是昏天黑话呢,其实正在于主观主义者认为艺术鉴赏不可能通过理性来证明,因为,他们不能通过科学中应用的那种方法来证明罢了,他们认为唯有理性的证明才是科学的。那么照此说,是否可以认为科学分析中就没有审美或艺术的因素呢?那么在舞蹈演员的纯粹物理运动中,审美的或艺术的因素只是观众加给这种运动的吗?可能问题出在这里:如果有什么东西存在的话,那么它一定存在于一定的量里面。正如“我不能告诉我爱你有多深,因为我没带计算机”这样荒唐的结论。爱人当然可以证明他对姑娘爱的程度,但不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正如艾伯斯坦在被问是否什么事物都可以被科学证明时,他回答:“是的,当然可以,但没有意义。就仿佛你把贝多芬的交响曲表述为波动的变化。”
TOP
53#

回复 45# shenming 的帖子

其实理性表达并非通过语言的唯一渠道对艺术品进行一番描摹,说出一种道理,对艺术的解释和评价还有别的各理性种方式,比如通过特定的艺术手段,对照或比较而进行解释和评价(版本比较不是理性吗?)。我们可以引证音乐中的主题动机的变化发展,各种优美的格调,微妙的和声。当然,如果很详细的描绘出这样一些理性后,还有人说他仍看不出艺术的好,还有人可能不知所云,不理解艺术形象,那就有些麻烦了。其实,他是找不到某种他确认的是理性的东西,他的理性没法理解,他才无能为力,也许, 如果他对理性的要求不能通过活动得到满足,他可能就得想办法投身这种活动,他需要某种感性的反应了,不是如此吗?
那个叫什么申明的别回贴了,不想和你争了,累,听会音乐,洗洗睡了。
TOP
54#

LS笛卡尔的哲学学得不错..........
TOP
55#

法国组曲先生挺可爱的,我回帖你也可以不搭理我呀。看看上面的贴子就知道谁在钻牛角尖了。我撒时候说听音乐不需要理性了?再说,聊天不可能都照着你的意思下去,我想说什么我也得说啊。我的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听音乐的方式和感受,——不劳别人评断。消消气,真别累着呵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56#

第七个词——以正视听。我见着这词总不免身上一激灵,这是碰见缪斯他老人家了?还是音乐女神了?还是音乐部长了?可咱们国家也没这职位啊。我真的不知道要戴上何种眼镜,才能“正”视,又得买何种耳机,才能“正”听,然后再按着您老给指定的方向听出那“正确”的内容和感受来,要不就出个声音与感受的对照表,什么声音可以是什么感觉——不过我估摸着这书挺难编的。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0-10-08 15:57:17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57#

音乐需要一定媒介阐释不需要过多个人解释
有些乐评,果然很记者化----某指挥今天穿撒衣服,让观众等多久,晚饭吃撒!最近签约社么,心情好不好,袖口,领带,指挥棒子等等。。。随后音乐果然非常成功,让我们期待大师下次再来!
当然啦,貌似现在很多人被媒体宣称为老卡的徒弟。。。。。。不知道老卡认不认
此外作曲家可能受一定文学,哲学影响。。。但是用哲学去解释一切,和物理学家说,生物学家单口说出某个物质,质子组成一个世界一样偏颇
最后编辑vadervader 最后编辑于 2010-01-30 09:32:10
瞧一瞧,看一看啊!61490600上海古典群,,想来的多发言++
TOP
58#

回复 56# shenming 的帖子

阁下高论如:“我不知别人如何,对我来讲,我听音乐全为了意淫,如不能意淫,音乐的价值又在何方?”“这(音乐欣赏)不需要客观标准。都只能是主观的,不可能是客观的。”“艺术如果有标准,那也是每个人心里的标准,也就是“主观唯心主义”的。”
这不是主观至上,将音乐欣赏的客观理性抛到爪哇国的观念,又是什么?你所不屑和厌弃别人所谓的 “匠气太重”,“ 正宗”,“ 轻浮/浅薄”,“以正视听”时,其实正好陷入自己厌弃的窠臼之中,这个乐评命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当你欲打到一个时,你本身就没站着,你心里就没有一个标准吗?或者它只是为了证明你不同凡俗,高人一等?忍受不了别人的陈腔滥调?当然,如果听音乐如你这般只为意淫,这个标准确实难定,标准对你而言也确实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再来谈讨一下你所言的“(艺术欣赏)不需要客观标准”,你看见窗外有人打着雨伞,穿着雨衣,这是下雨的证据。你把手伸出去,感觉到冷,有雨水滴在手上,这就是下雨的标准。因此,标准是直接与意义有关系的,没有标准又何来意义?只能是雾里看花,觉得音乐好听罢了,或如阁下所言,意淫罢了。尤其对于艺术而言,标准必定是说明什么是艺术的理由,而且通过它能够把好艺术和坏艺术区分开来,把经典艺术和所谓行为艺术的涂鸦区分开来,把正经的艺术欣赏和意淫区分开来。同样,如果某物的标准是一把刀子,那么好的刀子的标准应该是:足够锋利能切得很好的一把工具。对音乐艺术而言,从纯粹的写实艺术到印象派,直到抽象主义,无不包含着明确的标准变化。
这些年,许多人假“社会发展多元,价值多元化,审美趣味多元”之名,对正统经院知识传授和方式大肆挞伐或表示蔑视,其实不独艺术,还出现在很多领域,这种反对倾向其实是将其带向毁灭的不可知。放任到了极端,就流于荒唐可笑的地步,比如一位舞蹈教师,认为艺术的标准在他心里,不可说,于是拒绝评价学生的动作,理由是,这会限制限制学生个性自由的表现,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按他自己的方式自由发展,并自由决定什么是艺术的价值。于是到了最后,他自己甚至不能否定站在排练场吃一顿盒饭也有舞蹈的价值和意义。这虽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却是主观主义的必然结果。
TOP
59#

回复 58# 法国组曲 的帖子

YY这词是别人扣在我身上的,好听的词应该名之为想像力,我从来不爱用这词,所以我说我不喜欢它——有人专爱把别人的想像力名之为YY,这也是我反对的,至于我想到了你觉得不应该那样想的地方,你就说别人不真诚或言之无物,这是我反对的。你如果不嫌累,就请你把那些“标准”列举一下,然后再告诉在下听音乐时需出动何种“理性”?在贝多芬奏响他的交响曲以前,没人知道音乐也可以那样;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震晕了满屋听众,——如果你说有标准,而这标准又时刻在变,不知与无标准有何区别?至于下雨之比实与此节不搭;艺术是人类心灵最自由的领域,如果它有什么标准,那就只有一个,艺术家内心的真诚——而这真诚只有他自己能够判定,别人则没这个资格。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60#

回复 59# shenming 的帖子

呵呵,看来阁下是准备继续在主观这条道上趟下去的,基本常识,不值得辩驳。
只是,只是千万别滥用“艺术自由”和只有他“自己能够判定”之名,否则我们大街上大冷天,乞丐光着身子乞讨的可怖景象,在某些人艺术的眼光里,没准还成了行为艺术之一桩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