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维奥尔--我的情愫之源,我的音乐最爱 [复制链接]

查看: 63314|回复: 119
31#

木有了?
TOP
32#

顶一顶。。。
TOP
33#

marin marais(3)

也是在这一年,马雷出版了他的第一部曲集《维奥尔曲集》第一卷,并将其题献给吕利——他的恩师及赞助者。1687年吕利故去后,马雷又写了四部歌剧,全都是抒情悲剧风格的;1690年,马雷与吕利的大儿子合写了一部歌剧,演出大获成功,并在18世纪上半叶重演了好几回。其后,马雷又写了一部歌剧,但这次未获成功。在这过程中,他写的为一部或两部维奥尔琴演奏的曲集却声誉日隆。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34#

marin marais(4)

大约在18世纪的最初几年,马雷的作曲生涯达到顶峰。这时,他出版了他的第二卷《维奥尔曲集》;此时,他在演奏及作曲两方面均享受极高声誉,以至在1704年被任命为皇家歌剧院的音乐指挥,路易十四为此支付给他的年薪是2400磅。这时,他的歌剧也非常成功,这期间他收入颇丰,使他能够养活一个大家庭:他一共生有十九个子女,活下来的有十三个。马雷的好运气在1709年似乎进入了一个拐点,这一年上演的歌剧“SEMELE”遭到了失败(但今天在我听来却好听得不得了);尽管如此,马雷还是出版了他的后三卷《维奥尔曲集》第三卷、第四卷、第五卷。这时,在维奥尔琴演奏方面,马雷遭遇了一个新竞争者,即Antoine Forqueray。后者比马雷年轻16岁,从小即以神童著称,后成为杰出的维奥尔演奏家;他差不多成为勃艮第大公及奥尔良大公的专属音乐家。同时代的法国人对他们是这样评价的,说他们两个一个演奏得像“天使”,而另一个演奏得像“魔鬼”。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2-06-15 11:35:15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35#

marais的发音问过一个法国人,有点奇怪,有点久了,不太记得了。
最后编辑桂猪 最后编辑于 2010-06-14 22:30:27
TOP
36#

marin marais(5)

马雷的晚年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早年宫廷演奏家的身份及出版乐谱的收入(他还搞投资,他的铜制肖像也赚钱)使其能够买下一座带有大花园的三层大房子;马雷在其中伺弄花草,当然也教学。他卒于1728年,享年72岁。无论是当时还是现世,马雷均以其维奥尔琴之作曲及演奏而名重(当然,在当时,他还是重要的歌剧作曲家);维奥尔琴这种乐器在他手中达到了巅峰,在这一方面恐怕是无人能够超越他了,无论是当时,还是现代。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37#

荷兰的维奥尔琴手申克

如果我们的维奥尔之旅是从法国开始的,这当然是最佳选择,——维奥尔在法国如此受欢迎、取得的成就如此之大,当然与法王路易十四钟爱此种乐器有很大关系。现在让我们从法国出来,继续旅行的话,我们最应该去的地方则是荷兰,这里有当时的另外一个维奥尔琴手——申克,虽然他的主要“打工”地点是德国的那些小宫廷。他与维奥尔有关的作品计有两张碟的《莱茵河之声》及一张碟的《多瑙河回声》,及其他一些小品如《铺满玫瑰花的河岸》,参予演奏的维奥尔有时可能多达五到六部,听起来真个是风生水起,虎虎有声。它让我们感到维奥尔有时也是颇有“气势”的!这些作品与法国的同类作品比起来,让我感到它们是在室外的大自然中演奏的,不似法国人的是在“室内”演奏的。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0-06-15 18:34:38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38#

维奥尔在英伦

音乐大国德国在维奥尔方面无甚建树,音乐大佬巴赫似乎作有三首腿式维奥尔的奏鸣曲,以键盘乐作伴奏,——但我搞不清他老人家原初的乐器就是维奥尔,还是另有别的乐器为原型,而我们现在听到的只是“换”了维奥尔作主奏乐器(但一样的动听却是真的)。现在让我们来到英国,我们发现,英国巴罗克时期或者稍前的作曲家个个都是维奥尔的圣手。我曾买过一套碟,是VIRGIN CLASSICS的,16美元五张碟,外加邮费4美元,极超值。其中有JOHN JENKENS, WILLIAM LAWS, MATTEW LOCKE, 及大名鼎鼎的亨利-普赛尔,这些人正好完成一个对英国维奥尔的巡礼。英国维奥尔的风格与法国的不同,那味道与我国宋词竟有同样况味,听来小楼临风,香径徘徊,斑斑点点,——这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先前同样的观点亦在它帖中有过发挥,在此亦不重复。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39#

维奥尔在英国(2)

但英人的维奥尔与他国不同的有一点在于,英人当时有一种音乐形式叫作FANTASIA的,他们似乎是极钟情于这种形式的,在他们手中被玩得炉火纯青,其维奥尔作品中无论三部、四部、五部或六部,都把这种形式操练得仿佛走火入魔一般。我不知道英人的维奥尔是自家“体贴”出来,还是受法国人影响;当初,那位法国的老科隆布还有位儿子,因宗教信仰之故远走英伦,这位小科隆布直接师从乃父,维奥尔水平自然亦不在话下——英国的维奥尔是因他之故而起的吗?时间上未考证过,在此胡乱推测一下。普赛尔受法国影响是肯定的,其他诸位怎样不得而知。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40#

神明兄你有福啦!
Wieland Kuijken要在北京中山音乐堂演出:
维奥尔琴大师库伊肯、加拿大维奥尔琴二重奏与美国羽管键琴家米纳斯古乐音乐会
2010年10月17日 星期日19:30 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

曲目:
1. 尼古拉-安图万•勒贝 (1631-1702):钟声
2. 亨利•普塞尔 (1659-1695):d小调三声部幻想曲
F大调三声部幻想曲
3. 西约•德•圣柯隆比(17世纪下半叶):眼泪 独奏曲
4. 马林•马莱(1656–1728):维奥尔琴三重奏组曲

--中场休息—

5. 马林•马莱 :巴黎桥边圣吉纳维芙教堂的钟声
6. 安图万•福杰雷(1672-1745):维奥尔琴曲,含“帕西的钟声”
7. 克里斯托福•莫罗(c 1690-1771):奥尔良的钟声
8. 约翰•简金斯:钟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