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众神的黄昏”——李斯特晚年的门徒(勿转载) [复制链接]

查看: 26680|回复: 78
1#



“众神的黄昏”——李斯特晚年的门徒
作为贝多芬的再传弟子和史上最伟大的钢琴家,李斯特(1811-1886)代表了浪漫主义钢琴演奏的最高峰。他同时还是那个时代最负盛名的钢琴教师。全欧洲的钢琴家哪一个不想得到大师的点播呢。但他是不接受初学者的,到他那里的都是初具规模甚至已经完全成熟的演奏家。作为教师,李斯特没有一套教学体系,他的学生每个人的演奏都不一样。他不集中教技巧,只是作音乐上的辅导。他早年的教学于1848年在魏玛展开,最有名的学生是陶西格和彪罗,还有很多今天已不为人熟知的名字——赖内克,门特,奥赫,李-维金。晚年的李斯特在罗马,魏玛和布达佩斯三地之间来回奔忙于教学。他的著名学生西洛季回忆他晚年在魏玛每周二,四,六下午4点至6点上课,免费。
遗憾的是李斯特没有留下任何录音(尽管不时冒出传言,说有一个李斯特的圆筒录音)。到了二十世纪,李斯特的学生们有不少都录制了唱片,都是他晚年时期的门徒。简单统计一下有:弗里德海姆,绍尔,格雷夫,罗森塔尔,达尔伯特,拉蒙德和达莫塔,每个人在当时都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托各大历史录音公司转录之福,这些珍宝录音得以焕发青春。让人们直观地了解和现今完全不同的浪漫主义钢琴演奏。
说到李斯特的学生就不可能不说说浪漫派演奏的规矩。浪漫派的钢琴家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钢琴和钢琴家是音乐的主宰,而非作曲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处理音乐,给它们加上各种各样自己的注解,自由处理乐句和节奏。 浪漫派钢琴家还特别强调优美的音色,丰富的华丽风格,他们织体丰富的音乐感兴趣,特别强调突出内声部。他们演奏的曲目几乎全是浪漫派或自己的作品,偶尔会出现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巴赫的作品基本上被演奏成沙龙小品,至于印象派的曲目,经常被演奏的是德彪西的《水中倒影》和《雨中花园》,不过都是被当成了浪漫派炫技小品来弹。浪漫派在20世纪初有录音的年代已经接近黄昏了,新兴的现代学派的钢琴家们最终占领了主要的舞台。
最后编辑fsyfsyfsyfsy 最后编辑于 2010-10-25 20:22:21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0/11/9 12:14:4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Arthur Friedheim 阿图尔.弗里德海姆(1859.10.26 – 1932.10.19)
*pearl GEMM CD 9993 complete recordings 1911-1918
弗里德海姆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8岁开始学习音乐,9岁即公开演出。在和安东.鲁宾斯坦不成功地学习了一年之后,他转而投往李斯特门下。李斯特起初并不喜欢这个鲁宾斯坦的学生,即使觉得他很有个性。弗里德海姆努力模仿李斯特的风格,不仅在音乐上,连举手投足也模仿的惟妙惟肖。终于在1880年,李斯特承认了这位学生。拉蒙德的回忆录记载了关于弗雷德海姆的故事:匈牙利钢琴家布尔麦斯特在魏玛见李斯特时演奏了大师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弗雷德海姆为他弹乐队部分(相当复杂)时居然可以背奏,令李斯特大为惊讶。李斯特另一位门徒格莱里希的1884-1886李斯特授课纪录也描述了弗雷德海姆上课时演奏李斯特的《第二叙事曲》,被大师称赞为“不能弹得比这更好了”,他最终成为李斯特的秘书和最重要的学生之一。李斯特去世后,弗雷德海姆先后在美国和英国演出并教学,他还创作了一些歌剧,两首钢琴协奏曲,编订了肖邦的作品集(Schirmer版)。
作为最能体现李斯特演奏风格的李斯特的门徒,弗里德海姆留下的录音少得可怜,只够装下半张CD,全部是声学录音,效果不佳,而且曲目也是支离破碎,在今天看来几乎不可思议的。首先是韦伯的第一奏鸣曲的第四乐章,然后是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第一和第三乐章。最奇怪的是肖邦的第二奏鸣曲的“葬礼”进行曲,弗雷德海姆只弹完了中段之后就没有再反复。还好剩下的五首作品是完整的,包括肖邦的第二谐谑曲,李斯特的“钟”,“鬼火”,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和第六号。弗雷德海姆的演奏具有浪漫派演奏家的一切缺陷特征,节奏不稳定,对作品随意篡改,极端的个性化,尤其是第一条,他的节奏实在是太随意了,没有逻辑可言,让人觉得他似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他的演奏是大刀阔斧式的,潇洒的触键,漂亮的音色。在他演奏的《钟》的录音中,虽然不乏错音,但明显感觉到他大笔挥洒的姿态,经过句被改成刮奏,不时像开赛车似的猛然加速。他的录音最成功的要数匈牙利狂想曲第六号和《鬼火》,前者他的八度虽然还算不上最利索,但整体弹得有对比,有幅度,后者他把音乐的那种飘忽不定弹得出神入化。
弗雷德海姆的演奏完全是靠个性取胜的,而始终未能成为技巧大师。他在教学上也是有些成果的,最著名的学生是后来获得第一届柴科夫斯基钢琴比赛金奖的范.克莱本的母亲Rildia Bee O'Bryan Cliburn
最后编辑fsyfsyfsyfsy 最后编辑于 2010-10-25 17:38:45
TOP
3#










Emil von Sauer 1862.10.81942.4.27)埃米尔..绍尔

*Marston 53002-23
The complete commercial recordings
全部商业录音

*Arbiter 114 Live recordings in Amsterdam and Vienner  
阿姆斯特丹和维也纳的现场录音

和弗雷德海姆的大刀阔斧相比,绍尔的演奏风格是富有诗意的,永远在控制之中,优雅精美。除此之外,他的技巧也是完美无缺的,连一向对同行评价苛刻的约瑟夫.霍夫曼都评价他是李斯特学生中“真正伟大的技巧巨匠”。绍尔1862108日出生于德国汉堡。12岁时看了一场安东.鲁宾斯坦的音乐会后立志要成为出色的钢琴家。1879年绍尔投入尼古拉.鲁宾斯坦门下直到1881年鲁宾斯坦突然去世。回到汉堡后绍尔开始其演奏生涯,先在家乡大获成功,而后是伦敦,西班牙和意大利。在意大利他结识了赛恩-维特根斯坦公主,后者把他介绍到李斯特那里深造。因此在1884年和李斯特上课之前,绍尔已经是一位成熟的艺术家了。被称为是李斯特的学生并不让绍尔感到特别高兴。他认为自己的主要老师是尼古拉.鲁宾斯坦。格莱里希1884-1886年的李斯特授课笔记中可以看到,李斯特为绍尔的授课并不多,而且辅导的内容是少之又少。除了演奏生涯中的音乐会之外,绍尔在音乐文献领域也有着重要的贡献,他整理编订了李斯特12卷钢琴作品,勃拉姆斯钢琴音乐的乐谱一直沿用至今。作为作曲家,他作有两首钢琴协奏曲(至今还有钢琴家演奏),两首奏鸣曲和为数众多的“音乐会波尔卡”和“音乐会练习曲”。作为钢琴教师,绍尔担任着维也纳音乐学院钢琴高级班的教授,有不少出名的弟子,多数是女生,最有名的莫过于艾丽. 奈。在演奏生涯中,他的技巧从未退化,即使在年界八十时还保持着上佳的状态,他晚年还经常出现在国际比赛的评委席上。
在这套唱片发行之前,我们能听到的绍尔录音只有珍珠公司发行的一张半CD(另半张就是弗里德海姆的录音)。新发行的马斯通(Marston)的三张 CD增加了他20年代在西班牙和一些刚发现不久的录音。绍尔是唯一录制了两首李斯特钢琴协奏曲的李斯特弟子。这两首协奏曲录制于他76岁时,指挥是李斯特另一位高足(和李斯特学习指挥)——魏因加特纳,两人配合默契。整体上演绎的速度比一般钢琴家都要慢一些,第一协奏曲他们特别强调了作品的庄严感,而没有丝毫的炫技成分,第二协奏曲的钢琴音色始终光彩照人,慢乐章充满了诗意。这套唱片其他精彩的部分还有匈牙利狂想曲第12号,帕格尼尼练习曲《钟》,两首音乐会练习曲等李斯特的作品,《匈牙利狂想曲》第12号据绍尔回忆是他第一次去见李斯特时演奏的曲目。这些李斯特作品的演奏充分说明了绍尔的演奏是辉煌技巧和高度理智控制的结合。唱片中还包括新发现的特别珍贵的录音——舒曼的《狂欢节》。透过绍尔对这部作品的演绎又可以看出浪漫派演奏的痕迹——整首作品被删去了几段,很多反复记号被省略,段落之间没有任何停顿,而是从头至尾一气呵成。这部作品集中体现了绍尔对大型作品整体架构的把握,流畅,弹性节奏的成熟运用,无不说明他是一位有风格,由趣味的音乐家。最能体现他是技巧巨匠的作品是舒而茨-艾弗勒改编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艰深的技术在他弹来从容不迫,应付自如,这一点只有后来的列文涅的演奏能与之比肩。
Arbiter的唱片录制于绍尔78岁时(1940)。尽管录音效果不佳,但考虑到演奏的珍贵性,还是非常值得一听的。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是他和门格尔贝格在阿姆斯特丹的现场演出录音。绍尔的演奏风格特别适合像舒曼这个类型的作曲家的作品,细腻而敏感,可以发现一种已经在现代派钢琴家中绝迹的微妙乐感,每个和弦,乐句都充满着表现力。另一部分录音是同一年在维也纳的音乐会。曲目有舒伯特的即兴曲,肖邦的波莱罗,降E大调夜曲和第24练习曲,舒曼的幻想曲集中的第七首,一首斯甘巴蒂的小步舞曲和钢琴家自己创作的第一奏鸣曲的一个乐章及两首小品。其中肖邦第24练习曲和降E 大调夜曲也在商业录音中出现过,两者相比区别不大,都弹得气势恢宏。
最后编辑fsyfsyfsyfsy 最后编辑于 2010-10-25 17:51:06
TOP
4#

按照F兄贴的唱片买没的错,昨天新到一张女歌唱家舒曼在EMI的歌曲精选,非常好
TOP
5#








Arthur de Greef (1862.10.10-1940.8.29) 阿图尔..格雷夫
*Pearl GEMM CD 9974 Saint-saens concerto 2 Grieg Schumann Liszt
圣桑第二钢琴协奏曲,格里格抒情小品,舒曼,肖邦,李斯特等

*Pearl GEM 0080 Grieg concerto Chopin Moszkowski
格里格钢琴协奏曲,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圆舞曲,莫什科夫斯基等

格雷夫生于比利时,生日只比绍尔晚了两天。他11岁就在当地获得了一项作曲比赛的第一名,接着就进了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他的第一位钢琴老师是莫舍莱斯的学生路易.布拉辛,这位老师是瓦格纳的崇拜者,创作了著名的《魔火音乐》和《女武神飞驰》改编曲。格雷夫在他15岁那年认识了李斯特,在魏玛和大师学了两年。肖伯纳在伦敦听过他的音乐会,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称他“精神饱满,光彩照人,干净利落,充满自信,不仅具有相当的辨别力和鉴赏力,而且有着得天独厚的音乐才华”。在李斯特有录音的学生中,格雷夫是最理智的钢琴家。他的演奏几乎是反浪漫的,从他的录音可以得到证明。格雷夫从1885年起就在布鲁塞尔音乐学院执教直到1930年退休。他最著名的英国学生科尔称他是个“有绅士风度,友善而又具有幽默感的人”。
1882年格雷夫与格里格相识并迅速成为至交直到格里格去世,格里格热情的把他成为“我所遇见的对我的作品的最佳诠释人”。他们俩多次在比利时合作演出了格里格著名的钢琴协奏曲。格雷夫的这个格里格钢琴协奏曲的录音也是这部作品历史上首个完整录音,此外他还录了几首格里格的抒情小品。格雷夫还以诠释圣桑的音乐而著称于世,他曾在巴黎结识了圣桑并一起工作了一段时间。他弹的圣桑第二钢琴协奏曲录制于1928年。除了两首协奏曲,格雷夫的录音还包括肖邦的第二钢琴奏鸣曲,四首圆舞曲,一首夜曲和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二号,波兰舞曲第二号,维也纳小夜曲,莫什科夫斯基的三首小品等等。他的演奏技术非常准确,有控制,和绍尔一样是理智型的钢琴家,但他比绍尔拥有更大的气势。他的两首协奏曲都是现代的演绎手法,节奏上没有太大的变化,没有任何删节或改动,速度和分句都很合理。他演绎肖邦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悲剧色彩,很多浪漫派钢琴家如拉赫马尼诺夫,戈多夫斯基,科尔托等都录制了肖邦的第二奏鸣曲,相比之下格雷夫演绎得更深刻,音色更浓郁。两首李斯特的炫技作品,他都弹得坚实无比,字字珠玑。美中不足的是,格雷夫在弹《维也纳小夜曲》这类浪漫轻盈的作品时有些过于规整而缺乏灵气。
格雷夫的运气不错,这两张唱片的录音质量非常好,充分体现了他刚劲厚实的音色,背景噪音也很小,远好于李斯特其他学生的录音。
最后编辑fsyfsyfsyfsy 最后编辑于 2010-10-25 17:43:17
TOP
6#

原帖由 jshakszx 于 2010-10-25 11:17:00 发表
按照F兄贴的唱片买没的错,昨天新到一张女歌唱家舒曼在EMI的歌曲精选,非常好

千万别,这次全是历史录音,买了听不惯别怪我
TOP
7#

有历史感好,人听了明智,哈哈
TOP
8#










Moriz Rosenthal 莫里斯.罗森塔尔(1862.12.181946.9.3
*Pearl Gemm CD 9339
*Pearl Gemm CD 9963

罗森塔尔可能是李斯特晚年众多学生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18621218日生于波兰的利沃夫。在师事李斯特之前,他有过两个重要的老师——肖邦的早期学生米库里和李斯特的学生约瑟菲。1876年在维也纳首次登台演奏贝多芬的《c小调32变奏曲》而开始其演奏生涯。1877年被李斯特收入门下。罗森塔尔的演奏力度幅度之大,速度,持久力只有后来的霍洛维茨才能与之相比,犹如晴空霹雳,对钢琴穷轰猛打。约瑟夫.霍夫曼小时候在柏林看过罗森塔尔的演奏后写道“他弹得棒极了,于是我开始在我们柏林的家里每天敲打六小时钢琴,就是想学罗森塔尔的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能发出晴空霹雳后,罗森塔尔的风格有所转变,除了雄浑的力度以外,更是大大发展了精致细巧的风格。他的艺术生命很长,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罗森塔尔大约录制了40面的78转唱片,时间的跨度是19221937年。珍珠公司的两张CD几乎把他的录音都收全了。曲目是典型的浪漫派曲目:主要是肖邦的作品——玛祖卡,夜曲,圆舞曲,摇篮曲,练习曲和第一钢琴协奏曲。除此之外还有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爱之梦,维也纳小夜曲,德彪西的《水中倒影》,阿尔贝尼兹的《特里亚纳》和钢琴家本人所作的著名小品《蝴蝶》以及两首施特劳斯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维也纳狂欢节》。
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录制于1930年,罗森塔尔已年近古稀了。他的技术丝毫没有衰退的迹象,对钢琴具有绝对控制力,音色优美,分句清晰。有两处典型的处理反映出浪漫派的痕迹:开头的乐队序奏被大幅删减到只剩数个小节;结尾的双手跑动被改成八度交替以追求更炫技的效果。其他肖邦的小品都弹得美妙异常,在风格上的把握万无一失;而那些炫技作品则展示了他那一手令人瞠目结舌的技巧,没有人能把《维也纳小夜曲》弹得像他那样轻盈纤巧,或是在匈牙利狂想曲中表现出的雷霆万钧的气概。像《特利亚纳》那种满是音符的复杂技巧在他的手里仿佛是信手拈来的。罗森塔尔还创作了不少钢琴曲,多数已经被时代所湮灭了,只有钢琴小品《蝴蝶》至今还不时有钢琴家演出和录制唱片。
最后编辑fsyfsyfsyfsy 最后编辑于 2010-10-25 17:57:04
TOP
9#

终于解决了上图的问题
TOP
10#

好文配好图 养眼 过瘾!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