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大跃进
上周朋友到我这里玩,因为当天电也不太好,所以声音整体偏紧。本来带了台DAC HDR,但因为我的前级电源线是做死的,所以也没能试听。朋友既然来了,总希望折腾一下,他告诉我他家里现在的喇叭线是反相接法,他说这样声音更好。那好吧,就反一下相位听听。因为我的喇叭线短,而且喇叭接线柱是朝下的,所以我在功放的这头反了一下,道理应该是一样的。
谁知,这不反不知道,一开声就让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正在试听的是Maxim Vengerov老柴D大调小协,对比原先正相接法,现在的整体控制力好了,乐队各声部的分离度也好不少,活生感和流畅性也提升不少,朋友说感觉整体速度也快了。整体音场也靠后了,老烧都知道,音场靠后,深度变深肯定是好事情。
赶快换上人声听听,看看对不对,Diana Krall的Love scenes的Track 2,Bass的形体感更好了,人声也没有通常情况下相位接反时凹进去的感觉。本来眼皮耷拉的我一下子来劲了,马上请出重口味的日本天后Chie Ayado《Live》,Track 7一曲Love letters喃喃开唱,亲切感油然而生,绫户特有的颤音伴随着台下发出的刀叉声让我犹如置身之中。我在调高音量的同时熄灯,把国都面板的指示灯用唱片遮住,调高音量期待Track 8。哇!琴键每敲击一下后琴弦的震动以及所带出的琴腔共鸣真是让我的听觉神经时刻处于兴奋状态。你别说,没这点口径和箱体想发出这样的感动还真难。这一曲唱完,让我重拾当年邂逅TAD时的feeling。
接下来是泰王72岁生日的爵士专辑,在保有原来宽松、大气的同时,空气感和结像力更上一层楼,金属打击乐器敲打后从空气中慢慢弥散开的延迟声以前还真没听到这么明显。
在听Gil Shaham《The Fiddler Of the opera》时,我再次体会到轻重缓急的钢琴琴键每次敲击后的琴腔共鸣声,可能是小提琴擦弦时弓弦之间不同大小的接触面而导致声音的强弱都听得清清楚楚。钢琴家在急奏时那迅雷不及掩耳的弹奏速度也让我吃惊不已,以前从没听到过这个细节。
再来一段日本说唱Yellow Cherry的《一步目》,以前看音响评论文章,有些评论员会提到一句“音符从喇叭里蹦出来”,我现在就是在真切地体会这种感觉,好立体的感觉,难怪Stereo翻译成中文叫立体声,电子合成器的声音就像含在嘴里的跳跳糖:)良好的节奏感辅以扎实的低频及适当的超低,再一次提醒我是在用中型专业喇叭在听音乐。我很享受这种大开大合的Style!
RR的《舞迷心窍》Track 3乐曲中的爆炸式低频,以前听来总感觉低频和超低一出来,这段像炸弹爆炸一样的低频会被炸得无影无踪(低频散掉啦:),现在听来让我想起我们单位医生夸奖美国人(导弹)制导技术的那句话“打男厕所绝不打女厕所”,大动态上来还是很有型,轮廓清晰、张力十足,“绝不打偏”:)
这次相位反接的提升我甚至感觉比升级CD机的效果还要好,好像喇叭的素质升级了似的。我原本还在诧异,为什么会这样,第二天跟朋友通话时,他的话提醒了我,原来艺雅的RCA输出是反相的,他曾经提过,我也没注意。现在想来我差点把艺雅的好处扼杀掉一大半:)到目前为止,300个小时应该差不多了,我觉得声音已经够好、够感动了,我不再会特地的去煲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