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寻求Vegh 韦格 Beethoven 贝多芬 四重奏全集 [复制链接]

101#

哇一天不见那么多帖子了

denon的斯美塔那组有木有谁来说说啊据说不错
TOP
102#

既然大家如此喜欢韦格四重奏组,我把相关资料链接过来,如果需要中文简译,愿为大家效劳:
http://en.wikipedia.org/wiki/V%C3%A9gh_Quartet
TOP
103#

诸位看到这段简介便知,Végh Quartet韦格弦乐四重奏1940年成立之初团员是:
Sándor Végh(1小提琴)
Sandor Zölty(2小提琴)
Georges Janzer,(中提琴,曾在格鲁米欧三重奏)
Paul Szabo(大提琴)
他们在1972-74间录制贝多芬弦乐四重奏时已经七老八十了,(此处仅说年龄没有贬义;山道 韦格出生于1912年,1971年担任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客座教授,1978年后任学院乐团艺术指导和指挥。1997年1月7日逝世。)
1978年成员更换如下:
Philipp Naegele(2小提琴)更换 Sándor Zöldy(原2小提琴);
Bruno Giuranna (中提琴)更换 Georges Janzer.(原中提琴);
最后编辑670707 最后编辑于 2011-09-26 22:14:46
TOP
104#

从资料中显示,记录在案的是1952年和1972-74年两次录音,但是后期确实又有一次录音,如果说七十年代版本可谓老而弥坚,80年代版本确实老态龙钟了,而且成员更换不久,默契与和声处理存在客观火候不足。
TOP
105#

请诸位不要误会,我发表这些资料仅是个人愚见,音乐艺术讨论绝不是拿把标尺去衡量一切,这样做法是浅陋之间,请大家畅所欲言;如果此举不妥当,我以后就不做此事,请勿误解我;谢谢。
TOP
106#

八十年代版本是咋回事啊
TOP
107#

回复 100# yudeanwu 的帖子

回兄台,具体说是72-73年的录音,不过88年才出cd,不知之前是否是LP形式。塔利赫个人也相当喜欢,尤其是早期四重奏,那种高贵风范,弦乐器的木头质感,在别的录音里听不到。印象特别深的还有对第七号慢乐章的处理,真是一片温情啊,相比维格荡气回肠的傲岸,更有一番造化。维格的晚期,感觉是形散意不散吧。。
Backhaus
TOP
108#

回复 104# 670707 的帖子

兄台的资料确实很有启发性,不过lz贴出来的那套内页说明写的是70年代的录音。而且维格组在80年已经宣告解散,此后维格专心指挥,应该没有四重奏录音存世了(估计也没法拉动琴了),而所谓的88年录音是否因为cd出版时间是标的88年所致(初版和naive再版均做如是标识)?维格组据我所知应该就五十和七十年代各一套录音,还望指正。若真有八十年代录音,那倒很希望能聆听一二,虽然这个年龄的演奏家应该无法对其抱任何希望了。
Backhaus
TOP
109#

回复 105# 670707 的帖子

in 1978 the second violin and viola left the group. (The original violist, Georges Janzer, and his wife, cellist Eva Czako, went on to teach at the Indiana University School of Music, alongside Mrs. Janzer's childhood teacher, Janos Starker. The Janzers also made a number of recordings of chamber music with the legendary Belgian violinist Arthur Grumiaux.) They were both replaced, but after two more years the ensemble was disbanded.

78年换了两人,但最后一句话表明“但两年之后组合就解散了”,因此维格组解散与1980年,历经38年未有成员更换,要说70年代录音,演奏家恐怕已算心意相通了吧。
Backhaus
TOP
110#

刚才又把维格翻出来听,我想补充一点:

维格的贝多芬,其妙处不仅在于那种孤高寂寥雄浑孤傲的意态,更在于那种洒脱与幽默感,在晚期作品中这份幽默感与不滞于物的洒脱,是整个演奏的最妙处。这不是那种一味强调淡薄或温情的演奏,而是一种真洒脱和真达观。暗合晚期作品的心境。


比如他们的感恩圣歌就没有其他组那么“浓情蜜意”,而是直下面对,泰然自若,微然一笑。看似平淡,后味无穷。
最后编辑kbohm 最后编辑于 2011-09-26 23:27:25
Backhaus
TOP
111#

回复 110# kbohm 的帖子

先生对于音乐艺术的执着精神让人敬佩,我是去年进入168论坛,刚开始踏进的就是“音乐唱片”版块,后来进入“hifi乐趣”版块之“好声是有。。。。”帖子至今,这次偶然重回故土,能认识先生这般同好中人实属欣慰;我来此只算作串门,音乐艺术彼此观点、认识的探讨、学习需要时间和信任;如有愿与我交朋友的同好请去“好声”一贴,对我有个观察、了解,我们再进一步互相学习、彼此沟通;如果先生是上海人那就更好了,我会邀请您来寒舍,在贝多芬四重奏之“大赋格”里遨游一番,您会面对四十多个单元和华丽的音色展开艺术想象的翅膀,您我岂不惬意?这种感觉只有知音才有!谢谢。
TOP
112#

可别忘了两组匈牙利裔的贡献!

布达佩斯组  50年代单声道
匈牙利组    50年代单声道
说起匈牙利组,韦格曾担任过其中的一提呢!离开后才自创韦格组

捷克裔斯美塔那组也值得令人期待

贝多芬四重奏有不少录音佳作,不必局限于几个版,鄙人还想听听贝多芬组(前苏联)的表现,可惜一直无缘
最后编辑sutao0688 最后编辑于 2011-09-27 08:57:04
TOP
113#

回复 111# 670707 的帖子

呵呵,兄台谬奖了,听音乐需要执着,但也看缘分,跟各人心理类型、经历阅历自有暗合之处,因此趋向也各有不同。维格组的贝多芬对我而言就是“有缘”的那一类,故而始终喜爱。可惜本人僻处西南,东西悬隔,恐怕难有交集。不过论坛之所设立,岂不正为汇聚五湖四海之乐友,消除空间之界限,无论身处何地,只要登录网络,即犹若比邻而居,共同探讨,激扬观点,不亦乐乎。
Backhaus
TOP
114#

回复 112# sutao0688 的帖子

连“母带损毁”的瓦尔特的立体声莫交都能打包再版,匈牙利单声道也很可以期待。。
Backhaus
TOP
115#

回复 113# kbohm 的帖子

韦格四重奏组演奏贝多芬弦乐四重奏70年代录音能使先生产生如此强烈共鸣为你高兴,我前帖所言暗含委婉之意不知先生知否?我有个习惯,对于一个公认的权威版本没有品出真味,会花点时间、心思寻找资料,甚至捧着乐谱探查个究竟,关于此版本我收集了一些韦格四重奏组成员资料和他们活动情况,发现50年代后期至60晚期年代,他们在国际音乐舞台上合作机会不甚多,有种劳燕分飞之感;另外,在“大赋格”演奏中第三变奏的对答节奏是切分音,要求力度一直强,并且重音加强,体现音乐的狂野和粗暴性,而韦格版此处显得脱节而力不从心;反观阿尔班贝格在此几节处理中节奏、力度、强弱变化都在掌控之中,如果音响器材还原得好,就像小型管弦乐队声响;当然,这些话本想与先生私下交流、沟通,在先生鼓舞下再次妄言几句,请谅解;谢谢。
TOP
116#

呵呵!贝尔格组的技术能力超强,对贝多芬精神世界的揭示一点不必其他组差,最适合作入门,这是我始终强调的一点。

意大利组虽说也不错,但过于松散、绵软的表达不符合贝多芬的坚强个性!
TOP
117#

回复 116# sutao0688 的帖子

回先生,阿尔班贝格演奏贝多芬,EMI公司出过二次录音,前者是录音室后者是现场,EMI后来在不受好评的世纪伟大录音系列中出过他们演奏贝多芬晚期四重奏现场录音版。
TOP
118#

现场版我始终未有机缘接触,这里谈的仅指他们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录音室制作,对我来说,已经够了。

没有比较就无从体现优劣......可以直接用OP.131/132/135逐段进行比较。
贝尔格组不会给你夸张的慢节奏、不会给你多一个音符,更不会少一个音符,作品里应有的意蕴均在简约中给予充分的表达,还有强烈的气质与性格,合理的分句、融洽的配合与感人的情绪。这就是技术能力。是其他组无法超越的。

可以将贝尔格组比喻作四重奏中的海菲兹。
TOP
119#

回复 118# sutao0688 的帖子

哈哈,偶会诸位先生真荣欣,没想到先生是阿尔班贝格迷;前者先生说起匈牙利四重奏组,我建议留意DG大荷花版的巴托克弦乐四重奏,我听过埃莫森、哈根、泰卡斯、阿尔班贝格等版本,唯独匈牙利版能充分体现匈牙利民谣风味、孤独、精神挣扎、丧失亲人的悲痛欲绝、音乐表现手法的探索等因素;谢谢。
TOP
120#

已经有了,不过还未来得及听,请看这贴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95113.aspx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