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响发烧,我们靠什么来持续热情? [复制链接]

21#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22#

所有的快乐都源于心里

心里的快乐从宗教来说来源于静定慧而产生的喜乐

对一般人来说,快乐产生于优越感

优越感来自于各种不同的对比,

实际上你比别人更加有追求,在某些方面更加有体验更加有心得,

就是一种优越,自然产生快乐也就会继续追求下去的

所以对于一个烧友来说,能够坚持坚信自己的系统的优点,

发现别人或自己的不足,能够得到进一步,

就是快乐和发烧的动力了
体会身体内在的天籁之声!这是终极的发烧!
TOP
23#

靠求真,求完美的精神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把数学物理学科应用到制箱方法中,将她们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TOP
24#

回复 2# 中山张 的帖子

非常同意这个说法。我就是这样。
TOP
25#

一直保持对音响的爱好。唯一的源泉就是“不要与人比器材,通过调整出变化、玩出精彩和乐趣”
器材无止境,理性发烧是正道!
TOP
26#

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缘份,可能与母亲家族的人都喜欢音乐有关。除了工作就是喜欢上168,然后结交了些网友,看E版不时发些非常发烧的产品评测;周道、吴斌、赵毅敏在“音响世界”节目上介绍最新的软件,邝版在各种聚会上介绍LP。工作赚的钱也不花到其他地方去,不吸烟、不打麻将,不喝酒,不嫖不赌,除了买碟,就是升级器材。玩音响、听音乐已成为一种消费和生活习惯。
TOP
27#

原帖由 shotchen 于 2012-6-16 17:10:00 发表
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缘份,可能与母亲家族的人都喜欢音乐有关。除了工作就是喜欢上168,然后结交了些网友,看E版不时发些非常发烧的产品评测;周道、吴斌、赵毅敏在“音响世界”节目上介绍最新的软件,邝版在各种聚会上介绍LP。工作赚的钱也不花到其他地方去,不吸烟、不打麻将,不喝酒,不嫖不赌,除了买碟,就是升级器材。玩音响、听音乐已成为一种消费和生活习惯。
好男营。
TOP
28#

回复 4# 杨维中 的帖子

原帖由 杨维中 于 2012-6-15 22:28: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6-15 22:17:00 发表
靠喜爱听音乐。没有其它理由了..........!

很支持你的热爱音乐。不过从内心来说,我是将音响发烧和音乐爱好分为两个群体来看的,也就是说对于纯音响发烧友而言,他们的最大兴趣点其实就在音响硬件上,像绝大多数纯diy音响发烧友便是以纯音响制作为最大乐趣,而和音乐本身沾边并不多。个人认为,纯音响发烧也是一门乐趣,而不必非得扯上音乐。  

您好杨老师!非常多谢您的鼓励。

在现阶段按实际情况的确可把音响发烧和音乐爱好划分开两个群体;但音响只不过是用来重播音乐的其中一种工具;个人觉得作为一个音响爱好者,如果要持续这份热情下去,首要的是个人要对音乐欣赏感兴趣,从而玩音响,玩音响的目标就是要使重播出来的音乐更准确、更原貌;如果没有喜爱欣赏音乐为基础前提,而单单对硬件当成玩具这样来发烧,估计这分兴趣是不会持续得太长久的。

.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6-16 18:07:58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9#

回复 11# 白了头一夜间 的帖子

原帖由 白了头一夜间 于 2012-6-15 22:38:00 发表
我是90年代初开始发烧,中途一度荒废,沉迷于斯诺克,长期与麻将为伍,斯诺克的单杆最高分62分,麻将胜面也比较大。但是后来觉得这两样项目都还是没有音乐的魅力吸引我。现在基本与麻将和斯诺克拜拜了,回到了发烧友的行列。另外还增加了一项爱好:西点烘焙,这个是为家人的,想想每天自己听听音乐与家人分享自己亲手烘焙的蛋糕和面包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啊,实在没有其他时间可以去浪费了。

好同志。赞!
原帖由 白了头一夜间 于 2012-6-15 23:02:00 发表
《潜伏》里面站长有一句话:美国人之所以能够打胜仗,是因为他们心中有家庭。
所以我觉得一个只顾自己爱好,不顾家庭的烧友不是好烧友。爱音乐更应该爱生活,爱你身边的人。发烧不能自私,一味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要顾及家庭成员甚至是社会关系中那些不发烧的人的感受,真正让他们能够感受到你的快乐并自觉地接受甚至是融合与你,那才是你的成功。不能孤立的发烧,还是要学会一些妥协与宽容,不管是对器材也好、软件也好。一味地追求极致,只能将自己逼入一个死胡同。记得以前一个故事“珍珠翡翠白玉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天天美味珍馐也是一种悲哀啊。经常听到有的烧友说:听过某某器材,回头再听自己的就听不下去了。那您是在听音乐吗?我觉得这也是不健康的心理。

您是一位合格、明智、有涵养的好烧友!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像您这样!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0#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6-16 17:46:00 发表
原帖由 杨维中 于 2012-6-15 22:28: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6-15 22:17:00 发表
靠喜爱听音乐。没有其它理由了..........!

很支持你的热爱音乐。不过从内心来说,我是将音响发烧和音乐爱好分为两个群体来看的,也就是说对于纯音响发烧友而言,他们的最大兴趣点其实就在音响硬件上,像绝大多数纯diy

      太客气了,很喜欢这种交流氛围,以下是我原来的分析,当然只是个人的观点吧。

关于“音响发烧的目的和意义”之我的个人观点
    其实,就“音响发烧”这个群体而言,是分有多个不同的子群体的,当然,将他们各自的群体区分开来,并非指这些群体是相互排斥而不逾越雷池半步的,其中也有相互渗透的,但总体而言,他们各自具有鲜明的特征与属性。

    一、DIY动手制作派(含焊机与摩机)

    这一类别的音响发烧友在整个群体中占有相当比例,验证这一点的最直观方式是到邮局的报刊杂志部去看看,凡购买“无线电与电视”、“无线电”、“电子报”、“实用影音技术”等刊物的,多是动手派人士。再则,可以点击“胆艺轩材料网”、“中国音响DIY”等几大网站,看看多如牛毛的在线会员,以及如火如荼的跟贴,便知道这一群体如何的人多势众。
    应当意识到,热衷于DIy音响的发烧友更多的是将音响制作视为一种高级乐趣,我们不能轻视他们的动手创作热情,甚至视其为旁门左道的非主流、非正统。一个人酷爱一门兴趣而终其身,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而且,养成勤动手,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于身心、修炼、思维都是非常有益的。在国外,也有很多总统与政府要员拥有自己的私人工作间的,并配有机床设备等,其目的也是为了保持自己喜欢动手制作的爱好。
    当然,一个动手派音响发烧友如何理性的把握自己,如何做到既热爱又不至于走火入魔丧失理智,这就需要靠自己的理性与科学态度、自身修养来掌握分寸了。
    其实在我看来,音响DIY就是在学校上手工劳动课的一种延续,只不过是把课堂从教室里搬到家里来了而已。这种DIY最大的乐趣是在过程之中,结果还不是最主要的!

二、纯器材派发烧友
    这一类型发烧友在整个发烧队伍中占有最多人数,各自根据自身经济条件投其所好而搭配从低到高不同的器材组合级别,但整体框架呈金字塔式,即工薪一族占了绝大多数。
    器材派烧友的的主要乐趣来自于不同的口味搭配不同的系统组合,并包括吃在碗里盯在锅里的永不满足,以及无休止的析腾与升级换代。由于更热衷于或更在乎的是音响器材本身的声音表现力,以及微末细节的质感变化,因此发烧唱片更多的是被他们用来作为验证器材素质水准的试金石。

    从“嗜好”的角度来看,纯器材派音响发烧友所关心和痴迷的是音响系统本身的表现力,唱片音乐是音效得以实施体现的媒介。尽管如此,本人以为这也是一种玩法,“音响发烧”就是音响发烧嘛,自得其乐未尝不可,是人都会有自己所好的那一口的。
    当然,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纯器材派发烧群体中,集硬件发烧与音乐欣赏造诣为一身的双料人材也是大有人在的。

三、软件派烧友
    其实,真正酷爱音乐的人(包括用唱片来欣赏音乐的人)是不应该划入音响发烧这个圈子里的,他们应该是“音乐爱好者”,和纯音响发烧没有唇亡齿寒的因果关系。
    当然,“音乐爱好”,究竟爱好到哪一步?到了哪一个层次水准?也是有细分讲究的,不过那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附一篇前几年本人和一位小兄弟的闲聊。
                   对音响器材的过份苛求没有必要
                                      ----------一位武汉音乐学院准发烧友的观点

    胡凡,武汉籍,年龄仅三十出头,2004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小提琴本科,现在美国旧金山市和导师深造中提琴,拥有音响∶功放-杰弗.罗兰(型号不详),CD机-马兰士17,音箱-型号不详,但原价2500美金。

    此前,我并不认识这位小兄弟,他打电话来说是想和我聊聊,并问从汉口过来该坐哪路车云云。由于他的满口武汉腔,我以为只是一个普通音响发烧友而已,谁知见面后才知道他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并且已在美国呆了两年,此次是回汉过年及和妻子见面。既然如此机会难得,我立马邀情了好友张汉忠、老金一同前往王老师家里,大家侃侃。

    问∶你的学业是小提琴但为何在美国却深造中提琴呢?
    胡∶因为现在学小提琴专业的太多了,竞争很激烈,而中提琴则相对冷门些。
   问∶在我看来,小提琴和中提琴的演奏好像是差不多吧?
    胡∶不,不,完全不同,中提琴的把位要宽得多,而且音色也绝然不同。一把好的小提琴和中提琴音色应该是很淳厚的,并且拉出来的音色很有质感,但又绝不会尖涩。
   问∶想不到你还是一个音响发烧友。
    胡∶不,我从来就不自认为是音响发烧友,我拥有音响只是为了更方便学习自已的专业,相比之下我更愿意听现场演奏。
   问∶当发烧友在为音响到底能否真实还原现场纷争不休时,我却认为既使一些现场演奏效果往往也是不尽人意的,包括乐团整体水平和指挥水准,甚至还有个别乐手的分部旋律音符演奏失误....
    胡∶没错,我在美国和导师一起观看现场音乐会,也会遇到乐团出纰露,铜管乐手某个音符放炮,很走场。
    问∶你在美国见到过当地的音响发烧友吗?有没有和他们交流?
    胡∶在美国生活,感觉到美国人和华人都很忙碌,大家都在为自已的生存而奔波,所以我没有发现像中国有这么多的人还在玩音响发烧。他们休闲的方式会很多,而且美国人听音响也很随意,音响开着,人却可能在厨房或几个房间之间穿流,不太可能正襟危坐地呆在音响设备前。
    问∶你的音响在美国购买贵不贵?
    胡∶哦,在旧金山会有一些寄售音响店,在中国叫二手店吧,但是东西成色都不错,而且价格比较公道,比如说我的音箱和功放原全新价都是两千多美金,但作为二手销售就只要五折了。
    问∶你在美国深造学业学费贵吗?边打工边学习吧。
    胡∶一个学期1800美金吧。是的,边打工边学习。
    问∶听说有些中国人在美国餐馆打工也能挣钱的。
    胡∶是有这样的,但是那是很累的,一天得工作十几个小时,而且经常挨骂,动作稍慢一点,哪怕想坐下来休息一下,老板就会骂你,其他的伙计也要骂你。
    问∶就你学的专业而言,你将来会进当地乐团吗?
    答∶这很难说的,在美国考乐团是很严格的,但也是很公平的,你真的有本事,出类拔萃,你就能进去,但是竞争异常激烈。有些前景我目前还无瑕考虑的那么多,也许日后我会回中国,带学生,应该生存不会有问题的。
    问∶你怎么看音响发烧友的,我们自嘲是“穷发烧”,越没有钱还对音响越“穷讲究”!
    胡∶怎么说呢?我个人觉得从听音乐、感受音乐角度来看,当音响器材具备一定素质后,再过份地去苛求,意义不是太大了,因为再好的器材重播效果也不可能完美展现真实的现场演奏,二者完全不是一码事。
    问∶在美国买唱片很贵吗?
    答∶恰恰不贵,有一些唱片店会经营一些二手唱片,所谓二手就是有人买了后听过一两遍就不要了,基本全新,一张卖7美金。品种很多,如果你们需要,下次我一定给你们带些回来。
    问∶好啊,那太谢谢你了!


最后编辑杨维中 最后编辑于 2012-06-16 18:10:12
TOP
31#

回复 30# 杨维中 的帖子

杨老师的分析总结很准确,现阶段发烧圈的确存在着这些事情。胡先生向你们叙述美国那边音响发烧的情况也是与他所说大至相同。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2#

回复 30# 杨维中 的帖子

巴比罗利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的马勒第九交响曲(EMI日本版SACD),第一乐章为悠闲的行板,微弱的序奏是在低音弦乐伴奏下音场左侧竖琴划出心率悸动般几个下行音阶,然后正方左侧圆号安详地吹出带有死亡预兆的第一主题,右侧第二小提琴哀伤地呈示第一主题,期间音场中间木管乐将其尖锐变形,随后左侧第一小提琴奏出带有明亮力度的第二主题,再次进入木管与弦乐对位,情绪是抑郁的高昂,直至音场正方右侧小号奏出引领第一主题的发展变化…。
请问杨老师,我应该划归哪一类?
TOP
33#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6-16 17:59: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白了头一夜间 于 2012-6-15 22:38:00 发表
我是90年代初开始发烧,中途一度荒废,沉迷于斯诺克,长期与麻将为伍,斯诺克的单杆最高分62分,麻将胜面也比较大。但是后来觉得这两样项目都还是没有音乐的魅力吸引我。现在基本与麻将和斯诺克拜拜了,回到了发烧友的行列。另外还增加了一项爱好:西点烘焙,这个是为家人的,想想每天自己听听音乐与家人分享自己亲手烘焙的蛋糕和面

谢谢老兄的谬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也是经过一些事情与经历之后才能体会到的。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每个人的见解与学识都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只有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才能更好吸纳他人的长处和不同意见。其实孔夫子对于君子的标准不是看他社会地位有多高,学识有多深厚。就两条:不迁怒,不贰过。但看似简单,纵观二千年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啊?有些问题不方便在论坛讨论,希望能够有缘与老兄一叙。
这个论坛藏龙卧虎,好多高人都是在潜水的,反而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还耐不住寂寞,喜欢经常长吁短叹,估计还是修为定力不够啊。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34#

我们在聆听该乐章第三主题时不难发现柏林爱乐在巴比罗利掌控下,第一小提琴声部没有出现卡拉扬棒下那种强韧的音色,以此可见指挥风格一斑。
TOP
35#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2-6-16 19:43:00 发表
巴比罗利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的马勒第九交响曲(EMI日本版SACD),第一乐章为悠闲的行板,微弱的序奏是在低音弦乐伴奏下音场左侧竖琴划出心率悸动般几个下行音阶,然后正方左侧圆号安详地吹出带有死亡预兆的第一主题,右侧第二小提琴哀伤地呈示第一主题,期间音场中间木管乐将其尖锐变形,随后左侧第一小提琴奏出带有明亮力度的第二主题,再次进入木管与弦乐对位,情绪是抑郁的高昂,直至音场正方右侧小号奏出引领第一主题

        从你对此首音乐的描述来看,应该属于欣赏音乐中比较高的层次了,这倒不是说能够分辨乐器的类别和管弦乐乐团各声部乐器的排列或对演奏的旋律进行抽象的分析,就算是有很高的层次。而是你能用自己的音乐审美来评析一首乐曲的演绎水准,而这不是一日之功所能达到的。所以说,真正的音乐人更多的时候是在沉思和内省中完成自己和音乐的交融的。
       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说,器乐的演奏也是这样,不管是西洋管弦乐或钢琴,也不管是中国民族管弦乐什么古筝、二胡、琵琶之类等等。只要演奏者开始第一个音符的演奏,他(她)便进入了一种自我的状态,每一颗音符或每一小节旋律的表现,都是他(她)内心情感的倾诉,力度、节奏、情绪的起伏便随之鱼贯而出,完美合成..........
最后编辑杨维中 最后编辑于 2012-06-16 21:25:01
TOP
36#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37#

回复 35# 杨维中 的帖子

谢谢先生回复,当然了我自己更多时间是听这类录音:http://photo.163.com/674551951@qq.com/#m=2&aid=239943749&pid=7701748220
布鲁诺 瓦尔特在其晚年组建、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乐团录制许多脍炙人口的贝多芬、莫扎特、马勒、勃拉姆斯,同时我们也知道乐团的训练非一日之功,更何况瓦大师还有心脏病和高血压症。而上述录音具有更高的参考艺术价值。
TOP
38#

我们把曲目安排在乐团乐季的表演系列之中,每一晚上的表演我们都录下来,而我每个白天就跟专业的录音师们一起聆听前一晚的录音效果。我们一起看着总谱,听到我们大家满意的段落我们就放心,发觉某一些乐器演奏某小段不十全十美的话,我会写下一些小纸条,提醒个别乐手下一场表演时多留意,好让我们可以录这小句(甚至这一个音,因为我们有先进的现代科技)的另一版本。我们的唱片平常综合了4到5天的表演录音,而整个团队都很投入,团队精神和士气挺高的。这些材料录制好了以后,录音师们和我就埋头苦干,把最后的混音做好。
上述载录马勒的音乐已经进入了我的心灵,永不磨灭。—蒂尔森•托马斯谈马勒 ,李正欣 毕祎(2005年2月13日采访于上海);我们发现艺术家和录音工程师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而我们是聆听、欣赏者,不能如是还原是我们的责任。
TOP
39#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2-6-16 19:43:00 发表
巴比罗利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的马勒第九交响曲(EMI日本版SACD),第一乐章为悠闲的行板,微弱的序奏是在低音弦乐伴奏下音场左侧竖琴划出心率悸动般几个下行音阶,然后正方左侧圆号安详地吹出带有死亡预兆的第一主题,右侧第二小提琴哀伤地呈示第一主题,期间音场中间木管乐将其尖锐变形,随后左侧第一小提琴奏出带有明亮力度的第二主题,再次进入木管与弦乐对位,情绪是抑郁的高昂,直至音场正方右侧小号奏出引领第一主题的发展变化…。
请问杨老师,我应该划归哪一类?  

07兄收集了巴比罗利指挥柏林爱乐《马勒:第九交响曲》这个演、录版。赞!
这个演、录的配器方式和录音方式非常特殊,当时轰动了整个音乐界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40#

回复 39# 中山张 的帖子

谢谢先生的认同,我的观点是:
如果长期被某些旋律打动,是一般音乐爱好者;经常被器材声感动,是玩在硬件层面;能用音响器材体现演奏之法,开始进入音乐殿堂。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