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聆乐恩仇录 [复制链接]

查看: 7635|回复: 30
11#

回复 3# 关山月_ 的帖子

关兄又见面了,哈哈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2#

回复 8# 法国组曲 的帖子

谢谢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3#

莫扎特的交响曲

我那会儿迷的是莫扎特的交响曲,我觉得NO。25是个转折点,那起首句凌厉的声音不啻是一声宣言——不论对莫扎特个人,还是整个音乐史——这表示着莫扎特已经成年,也宣示着音乐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要到了贝多芬,才重新出现这样的声音。电影〈莫扎特〉用这曲子作开始曲是再合适不过了;难怪这声音萨尔茨堡大主教接受不了——“这声音对萨尔茨堡的这群傻瓜来说的确是太难了”——海顿老爹的弟弟米尔夫-海顿如是评论。

我最迷的是NO。41朱庇特交响曲,我一口气也买了数十个版本,但听下来都不如我第一次听的那个版本——马里纳指挥的圣马丁田野学院乐队。我从此知道版本比较这事纯属白搭钱,第一次的听感或第一印象实在是太重要了,那感觉是很难磨灭的——这是个技术活,咱干不了。我也想问句,您不懂总谱,您比较的标准是什么啊?是什么人的版本么?-——比如说什么酱的,他的又怎能成为标准呢?或者什么奇的,虽然我喜欢他,但也殊难成为标准。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4#

买唱片要听自己的

我从此也知道,买唱片要听自己的,别人推荐说好那也是他真觉得好,咱自己听了后觉得不好那也是真不好——至于好与不好这其实是个很复杂的事儿,往大了说那叫审美趣味或取向不同,往小了说那还跟您的音响及当下的心情直接相关。而且,好与不好一定要自己听过再说,千万不要道听途说,更不要按音乐史——尤其是国人写的音乐史,按照那睁眼说瞎话的解说寻找“正确”的听感,别人的听感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要自己听了受用才能将爱乐进行到底。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5#

原帖由 ytyh 于 2012-9-22 17:21:00 发表
版本还是很重要的。举我个人极端的例子,布拉姆斯的第四,除了小克的版本我谁也听不进,包括卡拉扬。

小克的版本我也喜欢,不过不是最喜欢,我觉得小克的版本听完后整个人好压抑,尤其是最好一个乐章,迫力非常利害,使你喘不过气。
你不防试试阿巴多+BPO的,第四乐章有一段管乐,演绎得非常非常舒服自然!!
多谢哩个世界赐予了贝多芬哩个人!!
TOP
16#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12-9-23 10:17:00 发表
我从此也知道,买唱片要听自己的,别人推荐说好那也是他真觉得好,咱自己听了后觉得不好那也是真不好——至于好与不好这其实是个很复杂的事儿,往大了说那叫审美趣味或取向不同,往小了说那还跟您的音响及当下的心情直接相关。而且,好与不好一定要自己听过再说,千万不要道听途说,更不要按音乐史——尤其是国人写的音乐史,按照那睁眼说瞎话的解说寻找“正确”的听感,别人的听感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要自己听了受用才能将爱乐

有同感。
TOP
17#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12-9-23 10:09:00 发表
我那会儿迷的是莫扎特的交响曲,我觉得NO。25是个转折点,那起首句凌厉的声音不啻是一声宣言——不论对莫扎特个人,还是整个音乐史——这表示着莫扎特已经成年,也宣示着音乐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要到了贝多芬,才重新出现这样的声音。电影〈莫扎特〉用这曲子作开始曲是再合适不过了;难怪这声音萨尔茨堡大主教接受不了——“这声音对萨尔茨堡的这群傻瓜来说的确是太难了”——海顿老爹的弟弟米尔夫-海顿如是评论。

   25交开头贯穿整部片子,阴凄凄的,莫扎特确实不仅仅是阳光的,也有宿命的阴影。
我的淘宝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3816db9bfba735d36fd466ff8e8ff6a0.htm?nekot=a3N6eGx5cDIwMDc%3D1270610206826出不听或重复的古典LP\CD
TOP
18#

回复 17# jshakszx 的帖子

J兄又见面了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9#

伟大的亨德尔

我喜欢的第二个作曲家是亨德尔亨大师,亨德尔的音乐初听绝对是抵挡不了他的诱惑的,他的音乐堂皇、威武、英气勃勃、生生不息,像永动机似地充满活力和激情。他的《水上音乐》及《皇家焰火音乐》是爱乐者的入门曲目,《弥赛亚》更是名满天下及音乐史的超级名篇。他的小提琴奏鸣曲温馨动人,晚上听效果更佳。我有一阵是非常爱听亨德尔的,后来慢慢地就听得少了,现在有时豪情满怀时就拿出来亨德尔听上两耳朵。他的大协奏曲无人能敌,气势憾人。我听他的大协奏曲经常想起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孟泽,波撼岳阳城”——感觉亨大师要是指挥水军的话,片刻就能收复钓鱼岛,他定能让大的更大、小的更小。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2-09-24 15:50:12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0#

但亨德尔并无持久的魅力——至少对我而言。他主要地是作为歌剧作曲家,但他的歌剧始终不合我的胃口——不太听得来,我感觉让人能琢磨的味道少了些——亨德尔歌剧中的男女主角有时听着只是在那里张着嗓子干嚎,而其歌剧的主题又多是“主旋律”一类的崇高旷远,就又与人隔了几层。这里,我们看出他与巴赫的区别,巴赫看似写的都是圣乐——那些宗教康塔塔,包括弥撒及圣诞故事这些乐曲,但巴赫的宗教音乐里充满了人味和人间色彩,你听着其实的感觉是温暖而亲切的——一句话,巴赫的圣乐里满是人间烟火,让人听了后心下无比的熨贴,这也是当代这么多人仍喜欢听巴赫的原因。而亨德尔亨大师的,听多了就觉得高广了点,“假、大、空”了点,“高、大、全”了点,我听下来觉得《马德琳达》不错,短歌剧《复活》(有人味)不错,《阿格里皮纳》不错。其他则均无印象。对了,他的《钱多斯赞美歌》着实不错。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