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聆乐恩仇录 [复制链接]

查看: 7622|回复: 30
1#
刚听音乐那会儿,真的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那种见什么都新鲜、听什么都有感觉的情形在以后的听乐生涯中也绝难再现了。在经历了最初的一段“初恋”期后,慢慢地开始有了选择,喜欢听的就多听些,不喜欢听的就慢慢地放一边(有些甚而至于再也不碰了),于是就形成了自己的听音轨迹,这轨迹与别人是绝不相同的——正是“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在这过程中,自己的听音取向有了大体相同的趣向,对自己喜欢的渐取照单全收之势,而对不喜欢的常有嗤之以鼻之态;也因此之故,因为喜欢的经常听,就越发喜欢,不喜欢的基本不听,也就越发不喜欢——但我心下真实的声音是,我最初喜欢的那些,大多重新听来仍然让我怦然心动,而最初不喜的那些,后日重听时仍让我无法卒听,也就是一开始是什么感觉到现在也还是什么感觉——改变的不多。是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也。但是,从这听音的过程中,也了解了自己在听音之前也还不太显的一面——那性格中不足为外人道之处。另外,音乐是绝对可以医治抑郁症的——这个毛病我是有一些的——但听了音乐后真的好像不太有了。所以我怀疑,那些抑郁的人——包括很多名人,应该是不太听音乐的。我最后声明一下,音乐对我只有恩,加上“仇”字,纯属文字平衡之故。
分享 转发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

以作曲家为中心

我听音乐一直是以作曲家为中心的,这习惯至今如此;我的看法是,演奏家等等不过是附着于蛋糕上的芝麻、黄豆之类,引不起我太大的注意,那些故作高深的演奏家之流还经常引我恶感,尤其“德艺双馨”的一类,我倒宁愿他/她们有些暇疵,让我等也好亲近些。这话题就此打住,话说我喜欢的第一位作曲家是莫扎特。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3#

我也喜欢莫扎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TOP
4#

俺在后排听经.......
TOP
5#

电影<莫扎特>一开始的情节是,年轻的神父去见垂死的萨列里,老萨一开始哼出两段自己作的曲子,神父一脸茫然,表示从未听过,最后老萨哼出莫扎特的第13号小夜曲的旋律,神父顿时眉开眼笑,表示自己特别熟悉也特别爱听,并傻乎乎地问这是否为老萨所写——这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也证明萨列里对莫扎特“恨”得“有理”。这曲子有次我从北京飞上海,在飞机上全程都在听这个,阳光透过舷窗——这我得加个注解,舷窗指飞机的窗户(有次有个国企干部在我这里出书,怕别人看不懂特加此注)——照在座位上,只觉得心里美透了;当然现在这曲子很少听了。还有次我从贵阳到遵义,烟雨茫茫的贵遵高速上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一直都在听36号“林茨交响曲“,我觉得那音乐与路上的景致极配——这曲子到现在也还经常听。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2-09-22 10:55:54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6#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12-9-22 9:50:00 发表
我听音乐一直是以作曲家为中心的,这习惯至今如此;我的看法是,演奏家等等不过是附着于蛋糕上的芝麻、黄豆之类,引不起我太大的注意,那些故作高深的演奏家之流还经常引我恶感,尤其“德艺双馨”的一类,我倒宁愿他/她们有些暇疵,让我等也好亲近些。这话题就此打住,话说我喜欢的第一位作曲家是莫扎特。


同意哦,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我觉得如果作品够NB,演绎只要合格,出来的效果就不错,足够一般意义上的音乐欣赏了。反之,如果作品本身不NB(或者我不喜欢),靠什么演奏版本也不行。总之,我对过分重视演奏版本比较的状态有些难以理解。
TOP
7#

版本还是很重要的。举我个人极端的例子,布拉姆斯的第四,除了小克的版本我谁也听不进,包括卡拉扬。
TOP
8#

楼主每帖必有新意,顶一下。
TOP
9#

原帖由 ytyh 于 2012-9-22 17:21:00 发表
版本还是很重要的。举我个人极端的例子,布拉姆斯的第四,除了小克的版本我谁也听不进,包括卡拉扬。


完全脱离版本谈音乐作品是扯淡,不存在只存在于五线谱上的音乐,即便是克莱斯勒声称的他看着谱子就能在脑海中构建音乐,那也是经过他想象力演绎的。他脑子中的对演绎的想象必然又是基于他对现有演绎、乐器演奏的具体记忆构建的。

有些版本适合入门,有些版本则可能无法对某一个作品入门,但在对作品非常了解后才能意识到那个版本的价值。
比如马勒7对我来说让我入门的boulez的版本,最早也听过abbado的,感觉是乱七八糟,不知所云。但真正对马勒7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后,才发现abbado这个版本的魅力所在。
TOP
10#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12-9-22 9:50:00 发表
我听音乐一直是以作曲家为中心的,这习惯至今如此;我的看法是,演奏家等等不过是附着于蛋糕上的芝麻、黄豆之类,引不起我太大的注意,那些故作高深的演奏家之流还经常引我恶感,尤其“德艺双馨”的一类,我倒宁愿他/她们有些暇疵,让我等也好亲近些。这话题就此打住,话说我喜欢的第一位作曲家是莫扎特。


这个看法很有道理,哈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