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WESTMINSTER(西敏寺)室内乐全集听感 [复制链接]

41#

俺写错了 是没有录制过haydn全集 不是schubert的 schubert的全集很多地方出版过
TOP
42#

这套里面就有,等我后面慢慢说。有耐心就行。
无分别心为公正!
TOP
43#

匈牙利的另外一个组合是roth quartet 可惜录音不多
我自己也只有好像一首,是收集在新星堂的纪念莫扎特四重奏专辑中的一首
TOP
44#

非常好的个人心得,学习了
TOP
45#

我觉得能在唱片堆里找出有价值的东西来,去伪存真,也对得住那些唱片公司和那些远去的大师了。
无分别心为公正!
TOP
46#

音乐会现场只能听,没办法去分析比较,唱片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所以唱片公司真是功德无量。虽然唱片上的东西并不能真正代表音乐家的真实水平,但是从一个可靠的载体来进行比较还是比听音乐会的比较来的更有说服力,而且现在不还有很多现场录音吗?
我其实想过:如果有音乐会能让不同的音乐家现场演绎相同的曲目,恐怕很多音乐家不敢吧?因为比输的可能就会失去饭碗,压力大的很多人不敢上。
还是唱片好,比输了音乐家还是可以继续谋生。但对于我们喜欢音乐的人来说就是好事情,你可以有所选择。放弃自己的权利,你真的失去太多。
无分别心为公正!
TOP
47#

回复 41# 小花猫 的帖子

印象中,那些著名的四重奏组合似乎都没有海顿全集的录音。
TOP
48#

原帖由 科托 于 2012-11-11 17:56:00 发表
音乐会现场只能听,没办法去分析比较,唱片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所以唱片公司真是功德无量。虽然唱片上的东西并不能真正代表音乐家的真实水平,但是从一个可靠的载体来进行比较还是比听音乐会的比较来的更有说服力,而且现在不还有很多现场录音吗?
我其实想过:如果有音乐会能让不同的音乐家现场演绎相同的曲目,恐怕很多音乐家不敢吧?因为比输的可能就会失去饭碗,压力大的很多人不敢上。
还是唱片好,比输了音乐家还是可以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艺术没法比。
TOP
49#

不过每位乐友听音乐似乎都会经历“比较”这样一个阶段。

原帖由 法国组曲 于 2012-11-11 23:44:00 发表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艺术没法比。

[quote] 原帖由 科托 于 2012-11-11 17:56:00 发表
音乐会现场只能听,没办法去分析比较,唱片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所以唱片公司真是功德无量。虽然唱片上的东西并不能真正代表音乐家的真实水平,但是从一个可靠的载体来进行比较还是比听音乐会的比较来的更有说服力,而且现在不还有很多现场录音吗?
我其实想过:如果有音乐会能让不同的音乐家现场演绎相同的曲目,恐怕很多音乐
TOP
50#

我觉得说艺术没法比还是没有经过仔细思考。例如绘画,如果没有一个模特,那么就可以说没法比,但如果有个模特,而且规定只能画素描,那就有的比,不然大学凭什么来录取学生呢?音乐也是一样,有乐谱,有那个时代的风格要求,当然你也可以用现在的风格来处理。但你不能离开乐谱来处理吧,所以也就可以比较了。
比较的目的其实不在于分高低,而是更深的了解作品,挖掘作品的内在价值,对音乐的创作能有助益(这对当代纠正磨灭个人性格的教育显得更重要)。当然对我们来说,你就可以根据你的喜好来选择。对于唱片公司滥竽充数的东西当然要说NO。
最后编辑科托 最后编辑于 2012-11-12 10:07:51
无分别心为公正!
TOP
51#

舞台上当然是没法比(站在商业的角度也不能比),但唱片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我们就自己拿来比。其实象TAHRA已经在做了,不过他们是把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演奏放在一张碟上,象富特文格勒。考虑到不同的音乐家签不同的唱片公司,同一公司也肯定不愿自己来做这种砸自己牌子的事,把不同的音乐家演奏同一作品放在一起比较真是我们的福利。
最后编辑科托 最后编辑于 2012-11-12 10:21:36
无分别心为公正!
TOP
52#

贝多芬的OP.74竖琴
维也纳音乐厅组的ALLEGRO,PRESTO乐章有股清脆劲,第二、四乐章拉的很慢、很小心。
巴利里组的一、四乐章洋洋自得,好听。二、四乐章适合巴利里长长的线条,很抒情。
格万特豪斯组的一、三乐章直率、粗鲁,第四乐章唱片公司搞错,贴了不知道什么音乐。SUSKE的小提琴很抒情。
东京组中的三个日本人存在用力过猛的问题,OUNDJIAN的琴拉的不错。
卡佩组很精致,有很多细节。第二乐章拉的简单但好听。
阿尔班伯格组第一乐章凝重和轻盈的转化很好。第二乐章婉转优美,第三、四合并,开始时厚重于轻盈的转换精彩。
匈牙利组第一乐章哀怨和断的变化很多细节。第二乐章小提琴拉的很长而且有变化,很凄美。第三乐章象暴风雨。第四乐章从容不迫。
无分别心为公正!
TOP
53#

OP.132
维也纳音乐厅组干净利落,脉络分明,第二乐章很克制,但略显平淡,有些偏快。
布什组简练,挥洒自如,无论在第三乐章还是很快的段落都非常稳。贝多芬是如此的简单,顺理成章而又平易近人。
卡佩精致,细节很多,有激情。第三乐章声音很不稳定,可能是录音的问题,不平淡。
巴利里组有布什组的影子,简洁,第三乐章音比较短而偏快,听起来不够稳。
匈牙利组从容不迫,小提琴很抒情。第三乐章近于布什组,慢而稳,虽然突然一下的重音是败笔,但已经很不错了。
阿尔班伯格组非常轻盈,第三乐章偏快,还好感觉比较自然。
意大利组很热情,第三乐章还不错,够克制。
林赛组充满戏剧性的对比,第三乐章够稳,不错。
斯美塔那组柔美的小提琴和非常激烈的合奏的对比,第三乐章够稳。
无分别心为公正!
TOP
54#

布什是Hess 和Eldering的弟子,后者是胡鲍依的弟子,所以他也继承了匈牙利派四重奏自由运用滑音,很节省使用颤音的风格,而且喜欢用长弓来拉长的音,他拉琴无论很慢的段落还是非常快的段落都很稳。布什四重奏从录音听来是达到了四重奏的理想的境界:挥洒自如。而且听的出他对贝多芬的作品做了很深的研究,能够化难为易,化烦为简。听他的录音最好是听黑胶,我听的是从黑胶直接转录的CD,所以能听到更多细节,也能得到更多的享受。以前我也有EMI的CD,但实在太糟糕,EMI的转录实在太坑爹了!下面是郑延益先生对布什的评价,供大家参考:
曾经讲过,艺术高超的齐默尔曼有一首认为现在还不敢碰的曲子,这就是舒伯特的幻想曲,我在《什么是小提琴技巧艺术的顶峰》一文中,曾提到这首听起来容易,实际上却极难演绎的名曲,可作为小提琴技巧顶峰的范例。因为它除了一段旋律主题,和以跳弓和分弓的变奏外,什么技巧都没有,连双音都缺乏,仅有几下和弦。又曾提到这首曲子为很多小提琴家所喜爱,因为它太美了,但却很少人演奏(包括和唱片),因为它太难了。它难在哪里?主要难在弓法的运用,音色、音准和揉音。克雷默灌过两次都不成功。唯一精彩到出神人化的版本是海菲茨(RCA 7873—2—RG)。同时,我认为这首曲子没有变化万千的揉音是演绎不好的。但是一个人对任何事物都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听了布什和塞尔金(EMI7610142)的版本,才知道这首曲子可以用和海菲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风格去演绎,而且只能也只需少量的揉音(或者说是一种不需多用揉音的古典风格)。从感性说,我还是喜欢海菲茨的演绎,因为他已将这首曲子的浪漫、幻想的惋惜和热情发挥到淋漓尽致。但从理智上却不得不承认,布什的演绎可能更近乎舒伯特的原意,因为当时像海菲茨这种千变万化的揉音还不存在,因此舒伯特不可能想像到由这种揉音而产生的主动向前的热情。如果他有的话,他大概不致于是这样,而是生活更充实和幸福,活得更长寿。这首杰作所表现的是一种无限的惋惜、淡恬、听天由命的一种朴素美丽的憧憬。在听布什之前,我一向认为海菲茨是唯一的经典版本,但也有一种感觉,他的主题的最后一句琶音式的结尾太“凶”了些;整个变奏太强有力了些,但当时我想这可能是一种对比,借以衬托出主题的柔美。但布什从一开始处理手法就有所不同。海菲茨的第一个音是轻轻的,音色极松、极美。布什却一开始就很清晰、明亮;他的发音固若磐石,弓毛像磁石般吸着在弦上,开始时一点揉音都没有,后来才加了那么一点点,但这么简单的一个音却依然表达出了一种古朴、深奥的感情。它靠的完全是弓子上的功夫,是一种类似在少林拳上浸淫了几十年的站马步打椿的功力,和克莱斯勒或海菲茨的弓子完全不同。布什曾经是神童梅纽因的老师,而且是由艾乃斯库极力推荐过去的。以艾乃斯库当时红极一时的威望,会这样做,我就一直觉得奇怪;以为艾乃斯库推崇的是布什在古典音乐上的修养。可是布什的唱片都是四重奏的唱片,录音较差,独奏的很少(只听见过一张很奇怪的贝多芬奏鸣曲和巴赫“恰空”),这张CD才使我大开“耳”界,原来真的是一位超级大师。虽然在后面的跳弓变奏里,他的技巧不是无懈可击,但依然能清楚地表达出内容,有这样的功夫,实在了不起。他的学生梅纽因曾和肯特纳在1958年四十几岁时灌录此曲,虽然意思还在,但却是力不从心。不知他听过老师演绎此曲否?这张CD对所有的小提琴学者有很大的教育意义。这样一首看起来简单的曲子,居然可以如此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来表达,音乐真玄妙。
最后编辑科托 最后编辑于 2012-11-13 10:33:38
无分别心为公正!
TOP
55#

有专业大神说看一个四重奏的水准就看第二小提琴声部是否能清晰的显示出来,不知哪位大神能否详细说说为什么?另外录音的第二小提琴是否清晰跟录音关系更大吧?具体人家是这么说的:
四重奏的要素:
各声部的清晰度决定整体的水平;
弱音的表情决定乐手的和谐程度;
二提要有理性,节奏和音准一定要非常准确(海飞兹是最顶尖的二提声部人选,可惜他不会去干二提);
一提要有充分的感性,并且和大提声部一定是非常了解的朋友,双方递个眼神就知道要干什么;
最重要的--------你能否从乐曲中清楚的听到二提错落有致的声音?
最后编辑科托 最后编辑于 2012-11-13 17:41:41
无分别心为公正!
TOP
56#

大赋格
TALICH组有条不紊,非常有力。
巴利里组和意大利组一样,OP130用另外一个结尾,而把大赋格放在后面。巴利里演奏的非常有力,中间柔的一段很优美。意大利有力的演奏,柔的一段婉转,但比其他的长了差不多3分钟。
而林赛组和匈牙利组则将大赋格直接作为OP130的最后一个乐章,而将另一个结尾放在后面。林赛是非常凶猛的演奏,柔的一段小可爱。匈牙利演奏非常有力,柔的一段轻描淡写。
最后编辑科托 最后编辑于 2012-11-14 09:53:08
无分别心为公正!
TOP
57#

OP59拉祖莫夫斯基第一
巴利里组有布什组的影子,简洁而清新,第三乐章稍快,匆忙了点。
维也纳音乐厅组干脆利落,第三乐章稍快。
卡佩组细节丰富的精致演奏,第三乐章够快、够稳,有味道。
东京组以急速的节奏开始,轻盈,第三乐章不错,有味道。
阿尔班伯格组也是急速的开场,轻盈,第三、四乐章合并,开始偏快,但感觉还好。
匈牙利组轻快的节奏,小提琴的凄美处处可闻。第三乐章偏快,少了不少东西。
无分别心为公正!
TOP
58#

OP59拉祖莫夫斯基第三
布什组以稳定的长音开头,深沉然后一切都活了起来。一切都简单而顺理成章,非常平易近人。第二“脚步声”乐章,拨弦的变化很有意思。第四乐章让人想起海菲兹拉流浪者之歌,非常精彩,非常稳,快了还能更快,一切都有可能。
维也纳音乐厅组第一乐章从容不迫、干净利落。第二乐章小提琴精彩,大提琴拨弦比较轻。第四乐章干脆利落,强调的是变化,速度相对比较慢。
巴利里组第一乐章深沉,马上转为洋洋自得。第二乐章小提琴柔美,大提琴表现合格。第四乐章有布什的影子,速度。
东京组轻盈,但有用力过猛的情况。第二乐章脚步声效果不错。第四乐章靠强弱对比,靠变化取胜。
匈牙利组第一乐章深沉,转为轻快优美。第二乐章脚步声比较轻,小提琴柔美。第四乐章靠速度、强弱的变化取胜。
阿尔班伯格组第一乐章深沉,转为轻快,合奏很有力。第二乐章脚步声清晰,小提琴柔美。第三、四乐章合并,最后是速度,听上去接近PICHLER的极限了。
斯美塔那组第一乐章深沉,转为轻快优美。第二乐章脚步声轻,小提琴柔美。第四乐章轻重对此的效果。60年代的斯美塔那组比后来80年代的录音更优美,更有生气。
第四乐章最能比较小提琴硬技术的高低。
无分别心为公正!
TOP
59#

第1-6近于莫扎特的风格,类似小协。布什组的第1很洒脱。
斯美塔那60年代的第1很优美,有股朝气。
巴利里组洋洋自得而又优美,欣赏慢乐章长长的线条。
匈牙利组和阿尔班伯格美则美矣,但是戏剧性稍强了点。
无分别心为公正!
TOP
60#

斯美塔那60年代
啥样子的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