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阿劳 的徒弟是 朗朗的老师 [复制链接]

查看: 25270|回复: 151
71#

原帖由 Brendel 于 2013-6-5 0:52:00 发表
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指挥家褒扬朗朗的确是有被利益驱动的。

招行行长马蔚华跟很多指挥家都很熟,朗朗是招行的代言人,


请问 DG 给李云迪 出了不少录音,李云迪 是谁捧红他的? 也是那间银行的代言吗?
TOP
72#

郎朗不能服众跟他没能获得过有声誉的国际大奖有关。
今天在国际上最富盛名的那些钢琴大师很多都获得过肖邦大奖,柴可夫斯基大奖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3#

原帖由 贝多芬的乐迷 于 2013-6-5 12:54:00 发表
原帖由 Brendel 于 2013-6-5 0:52:00 发表
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指挥家褒扬朗朗的确是有被利益驱动的。

招行行长马蔚华跟很多指挥家都很熟,朗朗是招行的代言人,


请问 DG 给李云迪 出了不少录音,李云迪 是谁捧红他的? 也是那间银行的代言吗?




很简单,李云迪太瘦,没有福相,所以不可能成为银行的代言人。李云迪出名是因为肖邦大赛得主。
中国年轻的男性钢琴家里面,郝端端、宋思衡、潘淳等好几个人实力绝不在郎朗之下,对某些作品的演绎远远好于郎朗。
我也记得2007年伦敦交响乐团跟郎朗合作莫扎特17之后,部分乐手脸上有一定的不屑表情,至少当时我也觉得很郁闷。


事实上,郎朗在进步,如果每年都听他一两次的话,相信大家可以感受得到,至少音色从“砖头”逐步走向“珠子”,但跟当今当红的几位大师波利尼齐默尔曼等依然有很大差距。
但我坚持认为,推动他成名的不是获奖,也不是单纯靠实力,而更多是金融资本的推动,马蔚华功不可没。
郎朗的外型相比其他钢琴家有很大优势,阳光帅气略胖,有发财相,不然招行不会选中他。


国内媒体对郎朗过分吹捧,关键的问题是树立了一种不太健康的审美标准,让不少不懂行的人认为,古典音乐就谁砸琴砸的爽就好。
无论怎么样,希望郎朗一路成长的更好,能够真正成为一位大师,从技巧的辉煌,逐步转向音乐内容的辉煌。
TOP
74#

原帖由 音乐的奉献 于 2013-6-5 9:03:00 发表
呵呵。推测........。

金钱与艺术的关系,或者说“内幕”是存在的。但是,仅仅为了获得赞助,这些百年乐团就降低艺术标准而去找一个滥竽来充数,我觉得这是没有说服力的。况且,给予朗朗很高评价的,除了指挥家,还有不少的钢琴家和乐评家。真的有那么多人像是被操控似地降服于他?他有那么大的魔力?

他是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也不像不喜欢他的人说的那样是个只会商业运作的人。如果说上述推测能成立,




当然百年名团不可能为了获得赞助去找一个滥竽充数的,这个我同意。
但你能够保证可以指挥柏林爱乐的每一个指挥家都是超级牛人么?每一个合作的独奏家都是完美的么??不可能
欧美乐团都面临着经费缩减的问题,面对金融机构庞大的潜在资本支持,不可能不对他们拍马屁,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乐团音乐总监也要负责很多公关工作。


我是觉得国内应该出台更多的税收减免政策,鼓励企业赞助乐团,国内多数乐团经费还是很欠缺的。


郎朗虽然难以被称为是大师,他还是一个过得去的钢琴家,但我身边有比较丰富聆听经验的朋友都不喜欢郎朗。
马行长在郎朗成名前就认识郎朗,通过他跟指挥家的关系,可以让郎朗可以跟更多好乐团合作,从而推动郎朗成名,马功不可没。
TOP
75#

原帖由 贝多芬的乐迷 于 2013-5-28 17:50:00 发表
今日看到 朗朗 的微博 写着 他的老师是拜师于 阿劳。
大家有何想法?朗朗跟 巴伦波伊姆 ,还有 阿劳 的风格毫不接近。拜师了,那学了什么呢


Music and Arts (2013/6 new)
CD-1263 (3CD)
阿勞(Claudio Arrau) 鋼琴獨奏會
l
精彩收錄大師1969~1977年間音樂會紀實
l

曲目: 貝多芬/ 舒曼/ 布拉姆斯鋼琴奏鳴曲
l
首度CD; 母帶由其遺孀提供,精心數位化轉製
美國原裝進口
cd-1263(3).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3/6/6 17:50:42 上传)

cd-1263(3).jpg

TOP
76#

和朗朗遥相呼应的是歌坛的戴玉强,一样的狂妄浅薄,真以为自己是什么三大男高音了,或许是世界男高音了。

都是些井底之蛙。那些廉价的表情就让人做呕
TOP
77#

很奇怪,看到朗朗就让人联想到马戏!
TOP
78#

原帖由 音乐的奉献 于 2013-6-5 9:03:00 发表
呵呵。推测........。

金钱与艺术的关系,或者说“内幕”是存在的。但是,仅仅为了获得赞助,这些百年乐团就降低艺术标准而去找一个滥竽来充数,我觉得这是没有说服力的。况且,给予朗朗很高评价的,除了指挥家,还有不少的钢琴家和乐评家。真的有那么多人像是被操控似地降服于他?他有那么大的魔力?

他是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也不像不喜欢他的人说的那样是个只会商业运作的人。如果说上述推测能成立,


在下不才,也曾经玩过点“音乐推广”。那时候8万美金可以请马友友。5万可以请王健
如今涨价了,不过这点钱在银行或者财团眼里真的啥也不是
TOP
79#

钢琴就是砸出来的——Backehaus不是被称为钢琴狮王吗,郎朗还只是小狮子。
TOP
80#

没错,钢琴就是砸出来的!建议郎朗改用铁锤弹奏,真正成为一只东方雄狮!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