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赋格的艺术》随想 [复制链接]

查看: 18496|回复: 37
11#

接着谈键盘版的《赋格的艺术》

键盘版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管风琴版,大键琴版和钢琴版。根据很多研究巴赫这部作品的学者普遍认为管风琴版是更符合巴赫愿意的。不过,今天存世的管风琴版其实不多的。从管风琴这门艺术看来,管风琴历史上主要分为两大流派,分别是德国学派和法国学派。很好理解,德国学派以巴赫和瓦尔哈为代表,也就是正宗的莱比锡学派。而法国学派是以圣桑和阿兰为代表。管风琴的德国学派和法国学派在演绎上风格是不同的,德国学派大气,雄伟,声音厚重,而法国学派注重抒情,演绎上更加细腻和精致。不过,法国学派好像没有人录制过《赋格的艺术》,法国学派的大师阿兰在前几年刚刚去世,她的去世就意味着法国学派走向式微了,也就是一个时代的终结。而德国学派,最有名的就是瓦尔哈留下的录音。瓦尔哈是个巴赫圣徒,一生专注于巴赫的音乐,而他在莱比锡的地位相当于当年的巴赫。我听过一些瓦尔哈的黑胶唱片,包括《赋格的艺术》,他的风格比较厚重甚至粗旷,与阿兰比较会觉得瓦尔哈的演绎不够细腻........今天,还有一个很有名的管风琴版就是古尔德的版本,古尔德这个版本不完全是管风琴的,有部分是钢琴演奏的,他的第一变奏到第九变奏是管风琴演奏的,其余是钢琴演奏的,古尔德的管风琴弹得非常好,非常出人意料。据说古尔德这张唱片被卡拉扬称为最伟大的唱片,至于这个传闻是否真实就不得而知了。

其次,谈一下大键琴的版本。大键琴的版本,我首推莱昂哈特。莱昂哈特在HM那些唱片,张张精彩。象平均律,哥德堡变奏曲和《赋格的艺术》都是大键琴中的精品。不过,莱昂哈特在菲利普那些录音,象《英国组曲》和《法国组曲》,我个人觉得就比较差,弹得暮气沉沉,缺乏生气。HM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大键琴这种乐器,出版的大键琴作品也比较多。HM公司今天的演奏大键琴的台柱叫莫罗尼,他既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大键琴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他录有一套完整的《赋格的艺术》,本来巴赫这部作品是没有全部完成的,但莫罗尼续写了最后的一小部分,因此,莫罗尼在HM公司这套《赋格的艺术》是有一定价值的,也是与众不同的。莫罗尼也经常发表音乐方面的文章,吉尔伯特的平均律的说明书就是他编写的。不过,对于大键琴这种版本,我认为莱昂哈特水平要高于莫罗尼。

最后,就是谈钢琴版本了。钢琴是在巴赫晚年那个时期出现的,那时的钢琴在制造工艺上还比较差,那时候流行的还是大键琴和管风琴。对于钢琴版,前几年DG公司的法国钢琴家Aimard出了一个版本,这是Aimard的第一个巴赫作品的录音,应该说还是不错的。不过这个版本不是很有特色,弹得比较工整和抒情,是入门的不错的版本。Aimard是DG公司今天重点栽培的对象,他已经开始录制巴赫平均律了。对于钢琴版,历史上特别钟情于这个曲目的就是尼古拉耶娃了,她录制过两版《赋格的艺术》,70年代那版是在旋律录制的,这版给人感觉也比较中庸,不是很好。尼古拉耶娃晚年也录制过一版,但是这版速度过于缓慢,感觉过于抒情,有滥情感伤的倾向,不过这版确实很有特点。尼古拉耶夫的平均律其实水平高于赋格的艺术。她当年参加巴赫大赛,因为可以随意弹奏平均律里面的任何一首而令人折服,也因此获得冠军。肖斯塔科维奇非常欣赏她,为她创作了24首前奏曲和赋格。赋格的艺术这个作品,在钢琴版里,我最喜欢的是柯奇什的版本,柯奇什是匈牙利三杰之一。匈牙利三杰的另一位钢琴家席夫也擅长演奏巴赫,象平均律和法国组曲,席夫都弹得很好的。而柯奇什演奏的赋格的艺术,比较稳重,扎实,又具有适当的情感,这个版本,我听的是LP,不知道CD有没有再版,大家如果见到,不要犹豫哦......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

演奏巴赫《赋格的艺术》的第三种演奏表现形式就是弦乐四重奏,前段时间谈过一下,今天我详细说一下,请大家多多指点。对于这部《赋格的艺术》,弦乐四重奏的版本不是很多,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爱默生弦乐四重奏的版本和ECM科勒尔弦乐四重奏的版本,这两个版本都非常优秀,建议大家都听一下。

爱默生弦乐四重奏,这个弦乐四重奏团的名称就是以美国思想家和诗人爱默生的名字而命名的。爱默生是确立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爱默生被美国总统林肯称为美国文明之父。爱默生的思想主要是强调人的生命价值,人要有独立思想的习惯,不盲目追随和崇拜他人。爱默生对美国文化和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爱默生弦乐四重奏团的创建人Eugene Drucker,Philip Setzer都是声名显赫的人物。爱默生弦乐四重奏团成立于1976年。爱默生弦乐四重奏团每年举行超过百场音乐会,获得过六次格莱美奖,一次“Best Classical Album”和《留声机杂志》年度录音奖。

爱默生弦乐四重奏团最出名的录音是巴托克的弦乐四重奏,巴赫《赋格的艺术》也是爱默生弦乐四重奏团比较成功的作品之一。爱默生弦乐四重奏团也录制过肖斯塔科维奇的弦乐四重奏全集。爱默生弦乐四重奏团演奏的巴赫《赋格的艺术》风格非常优美,自然。这个录音有着一种安静,和谐的美感,体现了巴赫音乐的精神…..弦乐四重奏这种音乐表现形式可以表达人类最深刻,最慎密的人类情感,演奏技巧与精神表达高度统一,完美结合,更能表现出音乐本身丰富的内涵。爱默生弦乐四重奏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很难想象,一个将巴托克弦乐四重奏表现得极度狂野和彪悍的弦乐四重奏团,又能将巴赫《赋格的艺术》表现得极度优雅与和谐,只有爱默生弦乐四重奏团才能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

第二个非常有个性和特色的弦乐四重奏版巴赫《赋格的艺术》就是ECM科勒尔弦乐四重奏的版本。ECM的全称是Editions of Contemporary Music。ECM以录制实验性较强的音乐与爵士乐为主,也出版古典音乐。ECM一向以其严谨的品质和坚持小众前卫路线而闻名。他们出版的古典音乐,风格一般都非常简洁,冷峻,有着特殊的风格,也因此受到很多古典音乐爱好者的喜爱。ECM最经典的古典唱片是人手一套的克莱默的巴赫小无。这个版本非常有特色,其超群的质量与很多大牌古典音乐唱片公司相比也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Keller弦乐四重奏团,我们一般译作科勒尔弦乐四重奏团,这是匈牙利的一个弦乐四重奏团。科勒尔弦乐四重奏团的巴赫《赋格的艺术》在节奏和速度上非常自由和多变。感觉乐谱在他们心中仅仅是一个框架,他们借助巴赫的音乐,表现了很多他们自己的思想和观念。而且这张唱片有着让人屏息凝神的录音效果,封面也设计得非常具有艺术效果。从各方面来说,这套唱片都是非常精美的。

以下为转贴:

对位法

对位法(counterpoint)几乎和音乐一样古老。当第一位基督教僧侣在素歌(plainchant)的旋律加上一条不相同的旋律时,对位法(两条或更多的旋律线条互相对照)就产生了。当涉及对位法时,通常将注意力放在两个旋律线之间各自不同的特质。

对位理论的产生

文艺复兴(Renaissance)时期,对位法是音乐进行的要素,就好像对话一样,主题在一个声部出现后又呈现于别的声部中。举例来说:巴勒斯替那(Palestrina,约1525-94)的弥撒曲其配置的基础是“模仿”(imitative),即一个旋律线依序在各声部重复出现(可能有些微变化),然后再联合在一起。文艺复兴时期建立了完整的对位法理论基础,但在这个理论出现的音乐又再向前发展。

17世纪初在意大利的巴洛克时期,音乐方面摒弃了传统的对位法,在声乐和器乐中树立单一旋律作为主体,即单旋律乐曲(monody,意为一个声部的歌),由数字低音(bassocontinuo,一个低音声部加上和弦)来伴奏。现在除了精雕细琢的旧式宗教音乐以外,已经很少使用对位法,但是持续了几个世纪的对位艺术仍受到重视,而且也一直有人在传授和学习对位艺术。

当巴洛克音乐逐渐发展得更复杂时,对位法终于重现。对位法不仅没有抑制使用,而且在数字低音上加几个声部后,产生了另一种乐曲形式。在这种乐曲中,上面两个声部(例加小提琴)模仿地进行,下面是一个声部线条,它也参与主题的对位起行。这种形式的乐曲称为三重奏鸣曲(triosonata,因为它由三个声部构成而得名),在巴洛克后期这成为主要的音乐体裁,柯莱里、维瓦尔第、韩德尔和其他的作曲家都创作了许多这种作品。

赋格的艺术

对位作品是精致创作的赋格——对位法最常见的固定形式也就建立起来了。有许多书籍教导如何写严格的赋格技巧,但大多数作曲家很少遵循这些相当狭窄和限制的方法。但是,在一首赋格的进行中,“指路标志”(Signposts)会经常出现。

赋格的呈示部(exposition)由各声部将乐曲的主题呈示构成。在第一声部呈现主题,然后在第二声部上以不同的音高重复主题,称为“答句”(answer),此时第一声部配合审句的进行称为“对句”(countersubject),对句部分常常与原来主题形成对比。第二声合演奏主题后进入对句,第三声部重复呈示主题,此时第一声部自由地进行,一直到呈示部完整地呈示。

呈示部之后是“插句”(episodes),所用的材料可能是新的,也可能源自主题、答句或对句。插句有规律地、间隔地出现,在各个插句间,赋格主题又重新进入,但此时不需要将主题在每一声部上进行一次。其他一些不同的手法可能会用来使音乐的进行多样化。“叠奏”(stretto)这个名词是指赋格主题的压缩和互相重叠;“增值”(augmentantion)是指赋格主题放慢一倍,因此在别的声部快速进行时,增值的声部出现较长的音符;“减值”(dminution)恰与增值相反,赋格主题的进行加快一倍。

巴哈与对位法:

为了欣赏巴洛克晚期对位艺术最伟大的不朽杰作,而去了解对位技术是不必要的,特别是巴哈,因为对位法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他的艺术中。在他分成两册的48首前奏与赋格中,开拓了无限宽阔的赋格手法。巴哈的《哥德堡变奏曲》(GoldbergVariations)探索了另一种非常特别的对位手法,即卡农(canon)。此声部间赋格式的模仿进行常是一模一样的,就好像在唱轮唱曲一样。在巴哈的《赋格的艺术》(TheArt ofFugue)中,他将巴洛克音乐中的对位法引向高潮,使一个简单的音乐主题能够引出令人目不暇接的变化。《赋格的艺术》是他晚期最伟大的作品之—。毫无疑问地,巴哈在音乐中已经把对位法的运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3#

写得非常精彩!这种心得加音乐知识普及的形式非常好。
以前就是没有耐心去看专业的名词解释。现在有的放矢,对照着看,细细体会应该能更好地理解。
谢谢李兄。
TOP
14#

原帖由 shotchen 于 2014-5-8 7:23:00 发表
写得非常精彩!这种心得加音乐知识普及的形式非常好。
以前就是没有耐心去看专业的名词解释。现在有的放矢,对照着看,细细体会应该能更好地理解。
谢谢李兄。
shotchen兄,不客气。168论坛长期以来推广古典音乐,支持论坛是应该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5#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14-5-6 10:25:00 发表
接着谈键盘版的《赋格的艺术》

键盘版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管风琴版,大键琴版和钢琴版。根据很多研究巴赫这部作品的学者普遍认为管风琴版是更符合巴赫愿意的。不过,今天存世的管风琴版其实不多的。从管风琴这门艺术看来,管风琴历史上主要分为两大流派,分别是德国学派和法国学派。很好理解,德国学派以巴赫和瓦尔哈为代表,也就是正宗的莱比锡学派。而法国学派是以圣桑和阿兰为代表。管风琴的德国学派和法国学派在演绎上风


也推介:
MELDODIYA
MELCD1002006
巴赫 : 賦格藝術
尼可拉耶娃 (Tatiana Nikolayeva) 鋼琴
l
俄羅斯首位獲巴赫鋼琴大賽金獎殿堂級音樂家,
英國留聲機雜誌力薦,詮釋巴赫鍵盤作品第一人
l
音樂質感一流;音色温暖通透
1967年立体聲銘盤,俄羅斯原裝進口
melcd1002006.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5/27 16:37:40 上传)

melcd1002006.jpg

TOP
16#

原帖由 ANDRE 于 2014-5-27 16:38: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14-5-6 10:25:00 发表
接着谈键盘版的《赋格的艺术》

键盘版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管风琴版,大键琴版和钢琴版。根据很多研究巴赫这部作品的学者普遍认为管风琴版是更符合巴赫愿意的。不过,今天存世的管风琴版其实不多的。从管风琴这门艺术看来,管风琴历史上主要分为两大流派,分别是德国学派和法国学派。很好理解,德国学派以巴赫和瓦尔

谢谢您的推荐。这个版本其实我前面提到过,不过我记错时间了,正确时间应该是您所说的1967年,我记成70年代了。我有一套日版的LP,CD就没有。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7#

这帖子必须给赞 支持LZ继续发布大作
TOP
18#

非常的感谢

非常的感谢
TOP
19#

多谢两位仁兄鼓励。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0#

不知道古乐版本怎么样,楼主推荐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