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zt】企鹅唱片指南三星带花目录700多张 [复制链接]

查看: 69861|回复: 51
11#

1,
John Adams:Minimalist 、Shaker Loops; Eight Lines (Steve Reich) QS*cd|7J;  
亚当斯:震教徒的环、赖克:八条线  
沃伦-格林(Christopher Warren-Green)指挥伦敦室内乐团(London Chamber Orchestra)  
Virgin 7 91168-2  




亚当斯这首作品很现代,却有着很精致的古典式的完美.震教是基督教在美国的一个派别,在其仪式上教徒们浑身震颤,发出叫喊,故此得名.亚当斯此曲的乐思,非常巧妙地利用了震教之"震"(Shake),把一种震颤,   摇晃和旋转的动感,作成乐曲向前跃进的态势,使得题为"摇动和颤抖"的首乐章极富动力.而且在第三乐章里,"环"又与宗教赞美诗结合起来,赋予作品更缜密,更完整的曲趣.所谓"环",是指这里的七件弦乐器彼此轮换奏出旋律,构成不间断的"环"状递接,听来像是环流的效果.总之,此曲的结构布局恰到好处,使得落入这个"环"的一切都极为合理,自然,没有任何多余的音响."环"是抽象的,而一旦它在我们的脑海中动作起来,  竟又给出偌大的一个想象天地!关于这位作曲家的报道很少,我只知道此人1947年出生于美国的马萨诸塞州.年轻得很,恐怕作品也不多.但不管怎么说,这首《震教徒的环》绝对是20世纪音乐中你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件杰作.

唱片封面上那个巨大的"M",代表本世纪一个重要的音乐流派"最简单派"(也有人称其"抽象派").除亚当斯外,这里其他三位作曲家是赖克,格拉斯和希思,也都是"最简单派"音乐的代表性人物.尤其是史蒂夫 赖克,他的作品从80年代起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演奏和录音.
最后编辑fly21 最后编辑于 2014-07-04 14:33:57
TOP
12#

2,
Albeniz:Musik aus Spanien、Granados
阿尔贝尼斯:西班牙之歌、葛拉纳达等  
Julian Bream/guita  
布里姆吉他  
RCA 74321 17903-2





提到当代的吉他大师除了开创现代吉他丰富曲目的赛歌维亚外,就是英国吉他大师朱里安布里姆(Julian Bream),他引领了现代吉他音乐的风潮。这张“西班牙之歌”是大师相当满意的录音作品,Wardour教堂的堂音丰富、残响清晰,向位也相当准确,如临现场的空间感着实令人着迷。


3,
Isaac Albéniz:Iberia / Navarra / Suite Espanola  
阿尔贝尼斯:伊比利亚、那瓦拉、西班牙组曲  
拉罗查(Alicia De Larrocha)钢琴  
Decca 417 887-2(2CD)  





西班牙作曲家阿尔贝尼斯(1860—1909)有很多作品都被人们遗忘了.不过,《伊比利亚》倒是风光常在,肯定算得上钢琴名曲,西班牙音乐的代表.这套钢琴组曲分为四集,总共是十二个短小的乐章,自始至终弥漫着浓郁的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的迷人风情.许多优美的曲调来自安达卢西亚民歌,还有风骚撩人的吉普赛舞曲.整部组曲的乐汇也是极丰富的,音响且有印象派作品那种光影闪熠的斑斓效果,钢琴弹来,色彩鲜亮至极.而其中的5首曲子(第一,二,三,六,七),后来更被阿博斯改编为管弦乐曲.
  
八个乐章的《西班牙组曲》,后来也被人改编成一套很好听的管弦乐组曲.音乐融合了抒情和描绘,既火辣又细腻,在富于变化的舞曲节奏中展示出很多诗情画意.不过我还是觉得钢琴版的原作更多韵味,更能表现出这些曲子的敏感的特征.
  
这种敏感就从拉罗查的指间渗溢出来,听来令人心旌摇拽.弹阿尔贝尼斯的这些曲子,西班牙女钢琴家拉罗查是公认的最佳演绎者.在西班牙情调的悟性及其独特节奏的处理上,没有人能够和她竞争.  

这两张拉罗查弹阿尔贝尼斯,录音也是极爽,极透,恐怕算得上Decca公司80年代末出品中最好的钢琴片了.


4,
Gregorio Allegri, William Mundy, et al.: Miserere  
阿雷格里:经文歌“求主怜悯”
Peter Phillips/The Tallis Scholars  
彼得菲利普斯指挥泰里斯学者合唱团
CFP 40339





意大利作曲家兼歌手阿雷格里(1582-1652),于1630年受聘于罗马教廷合唱团(Papal Choir)后,即陆续为这个团体写作无数的曲子,“求主怜悯”(Miserere )就是那个时期他根据圣经旧约第五十一篇所谱写成的经文歌,共九篇,每年固定在复活节前一周演唱于Sistine Chapel,是成就极高的作品。
最后编辑fly21 最后编辑于 2014-07-04 14:34:49
TOP
13#

5,
Thomas Arne:Symphonies 1-4  
阿恩:第一至第四交响曲  
Kenneth Montgomery/the Bournemouth Sinfonietta  
肯尼斯-蒙哥马利指挥伯恩茅斯小交响乐团  
EMI ESD 106024(LP)  





这是阿恩晚年的作品,虽然自1767年首版以来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却直到1970年代才公开发行此版。当时亨德尔正得意于英国,而德国曼海姆乐派新交响曲乐风亦正盛行,阿恩受此刺激和鼓舞下,遂有此4首作品的产生;虽然这是和海顿中期作品乐风雷同的曲子,但明显地受到了巴赫的影响。

6,
Suppe and Auber - Overtures  
奥柏(D.Auber):序曲、“青铜马”等  
保罗帕雷(Paul Paray)指挥底特律交响乐团  
Mercury 434 309-2





这张录音是1959年在老的底特律音乐厅录制的,适当的共鸣,优秀的音效证明Mercury在录音史上的重要位置。而整张CD的演奏充满了活力及独特的风格,大概无人能及!在序曲Fra Diavolo中,光泽高雅的小提琴演出就足以给它最高的赞美。值得推荐!

7,
French Ballet Music of the 1920s
奥瑞克:芭蕾舞曲“珍妮的扇子”、“艾菲尔铁塔新人”  
Geoffrey Simon杰弗里西蒙指挥爱乐管弦乐团  
CHANDOS DIG. CHAN 8356





  
这两个芭蕾舞曲均由多位音乐家共同作曲,一般都只攫取其中的数首曲子,甚少有全曲的录音,因此愈显这张唱片的特殊。“珍妮的扇子”共有十位作曲家为其谱曲,代表扇子上的十支羽毛。“艾菲尔铁塔新人”则是法国音乐六人组的联手作品,由诗人考克多旁白。
TOP
14#

8
Johann Sebastian Bach:Orch.Suiten/Brandenb.Konzerte  
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管弦乐组曲(全集)  
阿道夫布施(Adolf Busch)指挥Adolf Busch Chamber Players  
EMI mono CHS 7 640472





在30年代中期,这两首音乐还是以完整编制的交响乐团演出。布施邀集一些杰出的演奏家演出,成员包括:他的女婿塞尔金弹钢琴;埃芙琳罗思韦尔吹双簧管;Aubrey Brain吹法国号;George Eskdale吹巴哈式的小喇叭;Marcel Moyse吹长笛。虽然使用的是现代的乐器,甚至用钢琴而不是大键琴,但是这个版本有其特殊的地位!不只老一辈的爱乐者一定有,新一代的爱乐者也深深被它所吸引。音效虽不及现代的乐音,但是绝对可以接受。

9
Bach: Orchestral Suites Nos. 1-4
巴赫:四首管弦组曲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  
DECCA 430 378-2




  
所有这些由一个被称为“法国序曲”和若干首舞曲以及嬉戏曲、咏叹调、欢乐曲所组成的组曲,它那特有的宫廷气派和各臻其妙的器乐构成的雅致而迷人的氛围,似乎向我们揭示出了一个如今早已消失不见的独特世界。  
  
脍炙人口的,当然是其中的第二和第三组曲,尤其是第三组曲中的“咏叹调”,几乎是人人耳熟能详。不过使我们感兴趣的,不仅在于其中的几首曲子,例如第二组曲中,清旷空远的“萨拉班德舞曲”,以及活泼动人、.长笛飞舞几欲迷人耳目的“嬉戏曲”。事实上,巴赫这些明澈而富于动感的作品不仅广泛吸收了法国、意大利的音乐风格,而且使所有这一切在他的作品中像是奇迹般地融洽了起来。现在,各种舞曲终于被纳入了一个活力充盈的整体之中,因而具有了丰厚而雄浑的内在之质。

马里纳与圣马丁乐团这个1970年的著名录音,也许不能说是最有说服力的演绎,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其鲜明的演奏所带来的一种愉悦感。也许ARCHIV出品的戈佩尔指挥科隆音乐家合奏团版本,更像是某种色泽沉厚的巴赫时代风格的再现,而早在1936年的布什室内演奏组那个单声道录音中,也明显地有着那种线条刻划清晰明快的类似铜版画的风格。相形之下,马里纳这个版本更像是一幅现代人临摹的形象逼真的风俗画。


10
Bach: Violin Concertos, BWV 1041 & 1042; Double Concertos, BWV 1060 & 1043
巴赫:小提琴和双簧管双协奏曲
Arthur Grumiaux,Heinz Holliger
格鲁米欧小提琴,霍利格双簧管
Edo de Waart/New Philharmonia Orchestra
瓦尔特指挥新爱乐乐团
Philips 420 700-2




这张属Philips的银线系列中价版。格鲁米欧不管是与Krebbers合奏双小提琴协奏曲,还是与霍利格合奏小提琴和双簧管协奏曲,合作默契浑然天成,而他自己主奏的第一、二号协奏曲充分地发挥了巴赫音乐的特质。这张唱片展尽了格鲁米欧的小提琴光彩。

11
Bach: Sonatas and Partitas, BWV 1001-1006  
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第1—3号
奥列格卡根(Oleg Kagan)小提琴  
Erato  2292 45805-2




  
奥列格卡根在1989年于荷兰进行本曲录音不久后就去世,也幸好留传下这CD,使我们了解他的伟大的音乐智慧及音乐气质。他广大活生的音乐表现之一是一股沉静的气息;表情严谨、充满内张力的演奏直追米尔斯坦,演奏到凌厉精彩之处的戏剧性不逊于帕尔曼,技术方面更是毫无瑕疵。加上荷兰阿姆斯特丹大会堂演奏厅温暖的堂音表现,使这个录音充满了真实和活生。


12
J.S.BACH:SONATEN UND PARTITEN
巴赫 六首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全集)
itzhak perlman帕尔曼
EMI  0777 7 49483 26




  
听音乐是个人的享受,别跟“学问”去怄气,没有适当的心情就别听这类音乐。除非你真能静下心来,真正是有了一块内心里千干净净的时间。而且,最好是在半夜里, 等家人都睡了而你自己什么都别干,也别指望这音乐会很快吸引你。慢慢来,不急,让脑子处于一种很放松的,随时可作各种幻想的状态。那样,你或许会慢慢儿地喜欢上巴赫的这些单纯而颇见心性的音乐,渐渐觉察到一个归向本真的你,和这音乐之间的天然联系。在这两个小时里你可能会随同它走过许多地方,见过许多人,甚至还做了许多事……

每一位优秀的小提琴家在年轻时候拉过柴柯夫斯基、拉过门德尔松之后,拉巴赫的这个作品成了他们成熟和自信心的标志。帕尔曼的演录温馨、飘逸,音色饱满,相当肉感。
TOP
15#

13
Bach: Cello Suites Nos. 1-6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曲1—6号
罗斯特罗波维奇(Mstislav Rostropovich)大提琴
EMI CDS 5 55363-2




罗斯特罗波维奇素以大笔挥霍的阳刚气势取胜,然而在这张被奉为“大提琴圣经”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曲中,却展现了大师极为缜密的一面,虽然这些曲目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全部演奏过,却要等到62岁高龄才付诸录音。历经了近半个世纪的沉淀与洗练,大师的智慧结晶完全表现在这张碟片之中。从清柔淡雅的第一号到光明灿烂的第六号,大师温暖的音色及扎实的力度,给人无限感动!


14
Bach: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1
巴赫:“平均率”钢琴曲集第一册
席夫(Andras Schiff)钢琴
Decca 414 388-2




“平均率”原是为大键琴所谱写的曲子,共两册,每一册各有24首“前奏与赋格”,以所有大、小调写作而成。席夫的“平均率”是以钢琴演奏,极富想象力和说服性,他不以模仿大键琴的效果为终极目标,只是很自然、真挚地演奏出来。另外,这是录音颇佳的版本。


15
Bach: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2  
巴赫:“平均率”钢琴曲集第二册  
席夫(Andras Schiff)钢琴
Decca 417 236-2




这是上一套CD片的续集,假如您要求好的演奏,且比较挑剔录音,或是不想听大键琴的声音,甚至无法接受较异端的诠释(如古尔德)时,这个版本可满足您的要求。


16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罗莎琳图雷克(Rosalyn Tureck)钢琴  
VAI Audio VAIA 1029  






随便进个大唱片行至少有40个以上的哥德堡变奏曲版本,后继的录音仍源源不断,所以想要求永垂不朽的版本可是难上加难。罗莎琳图雷克在VAI这个小厂精致的制作之下,继古尔德版本之后又一个伟大的哥德堡变奏曲钢琴版出现。图雷克所做的演奏瑰丽无比,速度从容、旋律如歌唱般扣人心弦。也许她的演奏不如古尔德那么的充满个性,但确实是一个非常精确、紧密的演奏。



注:本版唱片2008年已被评为四星带花


17
Bach and Tureck at home
巴赫:键盘乐曲集
(包括G大调慢板曲、意大利风的抒情曲与十个变奏、D大调幻想、  慢板与赋格、平均律第一册——降B大调前奏与赋格、第三号英吉利组曲、意大利协奏曲、d小调奏鸣曲等)
罗莎琳-图雷克(Rosalyn Tureck)钢琴
TROY 007-010 (4LP)




罗莎琳-图雷克诠释的巴赫是赫赫有名的,在这里她展现了引人注目的钢琴技巧与流畅的巴赫风感觉,其宽广的动态与情感幅度兼具艺术性,装饰奏增加了整体效果。由于录音地点在友人家中客厅,因此临场感十足。


18
Bach:Chromatic Fantasy & Fugue,BWV 903  
巴赫: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  
克里斯托弗鲁塞(Christopher Rousset)大键琴
L'Oiseau-Lyre 433 054-2




  
这张唱片是近几年来巴赫大键琴独奏最好的录音之一。他的弹奏就像黄金般珍贵!他结合了学院派的权威,和一个年轻演奏者的活力与想像力。整张激光唱片就是一顿丰富的盛宴。极力推荐!


19
Bach: Violin Sonatas, BWV 1014-1023
巴赫:第1-6号小提琴奏鸣曲BWV 1014/9;1019a、小提琴与数字低音奏鸣曲1020/4  
Philippe Mermoud大提琴, Christiane Jaccottet大键琴, 格鲁米欧(Arthur Grumiaux)小提琴
Philips 426 452-2(2)  




  
格鲁米欧的这套唱片录于1978年及1980年,他以优美的琴声及旋律线作出优异的演奏,充满生命力,两位搭档Jaccottet和Mermoud的表现则令人赞赏。虽然BWV1020及1022两首奏鸣曲未能证实是巴赫所作,但这套唱片仍是备受欢迎,录音极真实。


20
J.S. Bach: Complete Works for Organ, Vol. 12
巴赫:管风琴全集第12集
玛丽-克莱尔-阿兰(Marie-Claire Alain)管风琴
Erato 4509 96745-2




管风琴家玛丽-克莱尔-阿兰弹奏巴赫作品早为乐界所肯定,所录制的作品亦不计其数,但她从1985年起与Erato公司合作,将巴赫管风琴曲作品整理后,录成14套CD堂堂上市。第十二集里,收录了巴赫管风琴的超级名曲“D小调触枝与赋格曲”。满满自信及丰富的表情,可说是一个完整的巴赫名演奏。


21
Bach:Allabreve BWV 589、Prelude and Fugue in C major BWV 545
巴赫:管风琴曲小调赋格等
彼得-赫福德(Peter Hurford)管风琴
Argo D 150 D 3(3LP)




这套唱片是彼得-赫福德所录巴赫管风琴音乐全集的第三套,在片中他弹奏几种不同的管风琴,以便求得对每一首不同性质的曲子能有更佳表现。彼得-赫福德表现得鲜明、有生气,以近似管弦乐法的概念,把音乐的生动色彩及情感完全提炼出来了。喜爱管风琴的人士可绝对满足。


22
Bach: The Works for Organ  
巴赫:管风琴作品  
凯文鲍耶(Kevin Bowyer)管风琴  
Nimbus NI 5377  





鲍耶的卓越表现实在令人振奋,音乐中充满活生韵律的形式、炫丽的色彩及丹麦管风琴发出惊人的音响。尤其善于宗教式的演奏,清澄、优美、极俱魅力。无比清晰的造型,将音乐形态的一笔一画很坚固地表现出来。在G小调赋格曲的部分中,各声部都能自由自在地呼吸,整个音乐如同一个生命体。Nimbus的录音传统在这张CD表现极佳,将这个多采多姿的作品表现得无懈可击。


23
Bach: Schübler Chorales, BWV 542; Passacaglia & Fugue, BWV 582
巴赫:管风琴曲:幻想与赋格BWV542;Passacaglia等等
西蒙-普雷斯顿(Simon Preston) 管风琴
DG 435 381-2




这是西蒙-普雷斯顿在圣彼得大教堂的独奏会,他完美地展现出巴赫对管风琴的独钟热爱。每一首曲子他都非常细心地处理,他也在曲目顺序上作巧妙安排。大教堂的管风琴是新的(1984年才完工),踏板声音并不会很强,每个声音也不会有身在雾中的感觉。在数位录音当中,它是很值得收藏的唱片!


24
Johann Sebastian Bach:Organ Works Volume 3  
巴赫:管风琴曲作品第三集
——卡农式变奏BWV 769、圣叹组曲BWV 766/768、圣叹前奏曲BWV 726/740等  
彼得-赫福德(Peter Hurford)管风琴
Decca 421 617-2(3CD)  





彼得-赫福德在1974——1982年间录齐了巴赫所有的管风琴作品,并以Argo品牌发行,如今Decca重新再版成四套CD(每套三张)以飨乐迷。演奏鲜明活泼自然,并有足够的张力及巴洛克色彩。彼得-赫福德在此亦弹奏多部管风琴。
TOP
16#

25
Bach: St John Passion  
巴赫:约翰受难曲
Benjamin Britten/ 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
本杰明布里顿指挥英国室内管弦乐团
Decca  443 859-2





这是1971年的老录音,当年曾红极一时,但Decca公司在25年后才迟迟的将它转成CD发行,艺术价值很高。布里顿丰富的歌剧创作经验,以及他那温文儒雅的绅士风度,将巴赫的“约翰受难曲”诠释得稳健优雅,他并不刻意卖弄个人的音乐魄力与强弱幅度,但是乐曲中透露出的真诚,唱出了每一个人心中深处的信仰。

26
Bach: Cantatas
巴赫:清唱剧第82、159、170号
Janet Baker, Robert Tear, John Shirley-Quirk  
贝克、雪莉—夸克等人演唱
Neville Marriner/St Anthony Singers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学会管弦乐团与圣安东尼合唱团  
Decca 430 260-2





在第82号“Ich habe genug”中,不单只雪莉—夸克以敏锐的独唱表现出令人赞叹的诠释,Roger Lord的双簧管亦伴奏出色。第159号“Sehet,wir gehn hinauf gen Jerusalem”是巴赫极具灵性与高品格的作品,贝克与雪莉—夸克唱得不同凡响,这三首曲子都是60年代中期的录音,音效自然。


27
Johann Sebastian Bach:Cantate "Ich habe genug" BWV 82  
巴赫:第八十号清唱剧
赫特(Hans Hotter)演唱
Anthony Bernard指挥爱乐管弦乐团
EMI CDH 7 63198-2  





这是伟大的清唱剧唱片之一,赫特(Hans Hotter)演唱得辉煌壮丽,Bernard与乐团的伴奏也极为出色。50年代的单声道录音,以往不曾再版过LP,如今转成CD后音效极佳。


28
Johann Sebastian Bach:Transkriptionen Von Stokowski
巴赫:斯托科夫斯基改编管弦乐版  
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指挥交响乐团(LSO)
RCA 09026-60922-2





这里所谓交响乐团,是纽爱和NBC交响乐团的部分成员组成的。触技曲和赋格是1947年的录音,但是听起来绝不会令人有惋惜之声!其它都是3年后的录音,但是比一般的立体声录音效果还好!全体的表现只能令人直发赞叹之声,连合唱的部分听起来都十分悦耳。就算巴赫不能同意,这亦是斯氏音乐史上的成就!每回听到“D小调触技与赋格”,就令人回想起瓦尔特迪士尼的“幻想曲”。


29
Barber:Adagio for Strings
巴伯 弦乐柔板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
ARGO  417 818-2  





1910年出生的巴伯,在美国现代作曲家当中,是既不太保守也不很激进的一个。二十五六岁就得过好多个奖了。在以往不太把美国音乐当回事情的欧洲乐坛,著名的萨尔茨堡音乐节首次(1936年)上演美国音乐家作品,选中的就是巴伯的《第一交响曲》。而在1938年,刚来美国指挥NBC交响乐团的托斯卡尼尼,最初安排的音乐会曲目单上,就有巴伯的这首《弦乐柔板》。自那以后,它逐渐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流行乐曲。  

曲于不很长,本来不过是巴伯的一首弦乐四重奏的慢乐章,改编后供弦乐队演奏。它的曲体相当精致,很有条理,旋律很柔美,当然也很抒情。

圣马丁乐团仿佛就是专为这类音乐而创办的。它的审美趣味,它的抒情气质,它的规模、编制,它的合奏能力,而尤其是它的精美出众的弦乐音色,都使得它在这类作品的演绎中比较其它乐团处于明显的优越地位。唱片上另外还有几首-凹世纪的美国作品:艾夫斯的《第三交响曲》别名是《野外布道会》,1947年5月在纽约首演后几乎立刻就获得了普利策奖,是艾夫斯作品中传播最广,最容易被听众接受的一首。


30
Barber:Violin Concertos
巴伯:小提琴协奏曲
沙汉姆(Gil Shaham)小提琴
Andre Previn/the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普列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DG 439 886-2




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四旋律大师巴伯大战时期的作品,和他其它同时期的作品有一样强烈的性格。因其旋律优美且极具戏剧张力,所以自首演以来盛演不衰,成为20世纪最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沙汉姆在本曲中是以紧迫的表情,热情澎湃地演奏出来。一种明亮艳丽的琴音,甜美、流畅的低语,令人回味无穷。


31
巴托克: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三钢琴协奏曲、双钢琴和打击乐奏鸣曲  
阿什肯纳齐钢琴  
索尔第指挥伦敦爱乐乐团  
Decca 425 573-2(2CD)




  
《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首乐章,乍听起来,仍旧是狂躁不安.节奏短促,铜管乐闪烁的光焰咄咄逼人.然而接下来的慢乐章却枪法一变,鼓声代替了号声,隆隆地滚过,仿佛夜色一阵阵地浓了.但夜晚并不总是沉闷寂寞的,细心聆听,森林和田野之夜,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鸟儿虫儿的幽鸣.有时候,这许多来自四面八方的幽幽声响还会交汇在一起,十分热闹哩.巴托克的这段"夜晚音乐"非常著名.  

1945年9月,战争结束了,但流亡在美国的巴托克,却没等尝上一口胜利果实便离开了人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巴托克最惦念妻子日后的生计,拼命赶写这首《第三钢琴协奏曲》,为的是在他死后,妻子可以她钢琴家的身份,享有此曲演出时的独奏专利.此时的巴托克,贫病交加,生死飘摇.回想在美国的流亡岁月和种种蹉跎,又益发加重了他的思乡之情.旧人,老妻,故土,这一切多么平易近人,又是多么意味深长!  
  
收齐巴托克三首钢琴协奏曲的唱片,除了阿什肯纳齐和索尔第的这个双张套,科奇什和菲舍尔版(Philips 446366-2)也很漂亮,而且那还是一张过的.


32
Bela Bartok:Klavierwerke (Solo)
巴托克:钢琴独奏作品第一集
佐尔坦科奇斯(Zoltan Kocsis)钢琴  
Philips 434 104-2





在LP的末期,科奇斯的巴托克就是为大家惊艳的演奏。这个1992年的录音仍保留他特有的音乐敏感及戏剧张力,但是激进狂荡的性格已一扫而空,而是真心的探究巴托克音乐深沉特质,笔者赞叹科奇斯手指所做出的精准触键与力度控制,使细部的处理上,展现出如呼吸般的静谧。浪漫的表情中,隐约透露清澄、洒脱的现代感情。最后只能告诉你这张CD就是“美且真实”的代表。


33
Bartok:2 pianos & Percussion
巴托克:双钢琴与打击乐器奏鸣曲、钢琴曲小宇宙、小奏鸣曲。  
Agerich & Kovacevich
科瓦切维奇、阿格丽奇钢琴,De Goudswaad打击乐  
Philips Seq 412 376-1(LP)





这张唱片初版时,所搭配的曲子是德彪西的“黑与白”及莫扎特的“行板”,是敏锐、精巧、充满想象空间而又精练的演奏。录音虽然不是顶尖出色,但相当自然;且具有极强的动态对比。如今换入巴托克的小奏鸣曲和“小宇宙”,更能统一整张片子的风格。


34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in D, Op. 61 / Overture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海曼克雷贝斯(Herman Krebbers)小提琴  
Bernard Haitink /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Amsterdam  
海廷克指挥阿姆斯特丹大会堂管弦乐团
PHILIPS 422 971-2



  
这张唱片颇为特别,独奏者并非“明星级”的人物,但却表现得令人刮目相看。自然、真诚可能就是他的突出之处。慢板乐章的质朴,终乐章的愉快及调和,加上第一乐章克雷贝斯和海廷克所创造出更“交响式”的效果,都使得可听性提升至极点;或许这并不是光辉灿烂的演奏,但听了颇令人感动。


35
Beethoven : Concerto in D major op. 61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施奈德汉(Wolfgang Schneiderhan)小提琴  
范肯普夫(Paul van Kempen)指挥柏林爱乐
DG Hillodor 2548 299(LP)





施奈德汉这个单声道的版本虽然音效上已无法满足我们的要求,但演奏却甚为杰出。第一乐章小提琴音色丰润,结合古典和抒情的情感,与乐团灿烂的活力和力道相辉映,慢板乐章的辉煌壮丽,终乐章那爽朗及跃动的火花等令人印象颇深刻。



注:遍寻不见DG Hillodor 2548 299此张LP,只能先用DGG版代替,以后有了再补充,如哪位朋友有的话请提供一下图片,谢谢!



36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Romances 1 & 2  
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
施奈德汉(Wolfgang Schneiderhan)小提琴  
约夫姆指挥柏林爱乐  
DG 447 403-2





(施奈德汉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自发行以来似乎未受大众青睐,事实上他在本曲的演奏成就远超过大家熟悉的奥伊斯特拉赫版或谢霖版。施奈德汉在慢板的演奏更使人难以相信那迷人的说服力。他充分表现兼顾高贵的音乐旨趣与人性的温暖,显示道地的大师风貌。)  
_  
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是同类作品之最,只有布拉姆斯的那首或许算个对手.  
  
首乐章的很长一段乐队导奏是一如既往的贝多芬气概.小提琴的出现孤傲而昂扬.而在静穆的慢乐章里,它又变得缠绵,温柔,回应着乐队奏出的主题,作出沉吟般的装饰.末乐章是令人心情无比爽朗的,一段g小调的小提琴旋律如同游丝一般滑爽,优美而舒畅.
  
此曲乃唱片录音热门,且有不同华彩式样的竞争.最常见是用克莱斯勒华彩的,欧伊斯特拉赫/克路易坦版(EMI CDM7 692612),克雷贝尔斯/海廷克版(Philips 422971-2)和帕尔曼/巴伦勃依姆版(EMI CDC7 49567 2)都是;用约阿希姆华彩的有谢霖/海廷克版(Philips 416418-2);海菲兹/明希版(RCA RCD1—5402)……  

施奈德汉和约夫姆的这个合作,不仅端庄,伟岸,录音也很鲜活,而且所用华彩很不寻常,居然是根据贝多芬本人为钢琴和乐队写的改编曲(即所谓《第六钢琴协奏曲》)的钢琴华彩再改回来的.

两首浪漫曲都是单乐章,篇幅不长的小提琴和乐队曲.欧伊斯特拉赫把它们拉得高贵,儒雅,颇有大家风范.
TOP
17#

37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
克雷默(Kremer)小提琴
哈农库特(Harnoncourt)指挥欧洲室内乐团  
Teldec 9031 74881-2  





这张克雷默和哈农库特的欧洲室内乐团的版本是1992年7月在Guaz录制的,CD发行又马上成一个领导级的优秀版本。克雷默以明亮、充满光泽且锐利的眼光,将全曲从头到尾一气呵成,哈农库特音乐表情十分紧密,热情澎湃。克雷默强韧的琴声,完美的溶入作品之中,充分显示他音乐的丰富性。另外,“浪漫曲”清新舒适得使我们不知不觉地融入了克雷默的音乐世界中。


38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 5 "Emperor"/Grosse Fuge, Op. 133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大赋格Op.133  
Stephen Bishop Kovacevich/Australian Chamber Orchestra  
科瓦切维奇钢琴兼指挥澳洲室内乐团
EMI CDM 7 64174-2





科瓦切维奇曾在Philips录过同曲。他的诠释仍然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现在这张CD是1989年他边独奏边指挥的版本。他这次速度较快,而且更具有张力,琴声也非常干净。尤其慢板乐章因为速度较快,让独奏的旋律线更容易表现。数位录音使钢琴比前次录音明亮,也更真实。这是众多版本的上选;而且,他还指挥乐团演奏大赋格曲来填满时间呢!


39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5/Choral Fantasy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合唱幻想曲
Melvyn Tan, Caroline Trevor, Mary Nichols, Richard Wistreich, Evelyn Tubb, et al.
谭梅文钢琴
Roger Norrington/London Classical Players
诺林顿指挥伦敦古典演奏家乐团及Schutz
EMI CDC 7 49965-2





(在这张唱片里,谭梅文以敏锐的洞察力与想象力进行诠释,他那充满诗情火花及焕发才气的演奏,传递出现场演奏般的气氛。令人振奋的“合唱幻想曲”则掌握住机智的本质。录音相当自然,加上古乐器的效果,使得足以与科瓦切维奇的版本相竞争。)  
  
这张唱片上也有《皇帝协奏曲》,而且与搭配的《合唱幻想曲》一同被"企鹅指南"评鉴为三星带花的演录.这是个堪称全新的诠释,"新"到令我难以完全接受它.以仿古钢琴和仿古乐队的如此空灵,朦胧的音响意境来表现贝多芬,也是前人无法想象的.当然,诺灵顿这个乐团比霍格伍德的更为著名的仿古乐团音色上多些暖意,管乐部分尤为精彩.新加坡华裔谭梅文如今已是年轻一代钢琴家中颇具个性的一位,总是弹一架1814年造的fortepiano,音粒扁而短促,却有一种朦胧的温馨.他和诺灵顿合作,在EMI用三张唱片灌录了全套贝多芬协奏曲(另外两张编号分别是: 7 49509 2和749815 2),全都是这般演绎,相当新颖,迷人.你如果已经有了贝多芬钢琴协奏曲的比较端庄,正统的版本,倒是不妨再听听谭梅文和诺灵顿的这些,也是长了见识.

而《c小调合唱幻想曲》(作品第80号)倒是本来就有些朦胧美的.每每是一种遥望的姿态,仿佛一个期待在激励着合唱.它的曲调后来演变成第九交响曲里著名的《欢乐颂》,是那样的豪迈,爽朗.而在这里,它却是带点忧郁的,透过一层薄雾似的徐徐展开.在谭梅文和诺灵顿这个演录中,钢琴,人声和乐队如此和谐,交融,添润了幻想的空灵感.听完这个作品,再接着听贝多芬"第九"的末乐章,你会觉得很有意思.


40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5 " Emperor "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第三十钢琴奏鸣曲  
科瓦切维奇(Kovacevich)钢琴  
科林戴维斯(Colin Davis)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Philips 422 482-2  





(科瓦切维奇呈现出非常令人满意的“皇帝”,他不采取急促、外向的手法,在戴维斯敏锐、精确的伴奏下,作出干净、富动态及深厚热情的诠释。为避免凸显他那非墨守成规的手法,在追求细致及平和音色上,下了不少工夫。)
  
磅礴,伟大的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正巧是在拿破仑攻占维也纳的1809年写成的.这之前,贝多芬对当初曾受他崇敬的拿破仑的穷兵黩武已颇有反感,而法军的入侵和占领又激起他新的愤怒.战争耽搁了艺术,直到1812年春天,《第五钢琴协奏曲》才在维也纳首演.颇具讽刺的是,就在这次并不怎么讨好维也纳听众的演出中,倒是占领军的一位军官被深深打动,盛赞它为"协奏曲中的皇帝"——据说此曲的别名就是这么来的.  

在不计其数的版本里,我还是最迷眼前的这张"皇帝".南斯拉夫裔的美国钢琴家毕晓普—科瓦切维奇长期居住英国,70年代末就被英国乐评界捧得厉害.的确,他在Philips的录音几乎张张迷人,音色格外清丽,一颗颗琴声都晶莹剔透,美得令人难以置信.本来以他这种新派手法弹贝多芬后期协奏曲是有点儿冒险的,因为人们似乎都认定贝多芬的钢琴音乐应该弹得粗壮,豪放,像巴克豪斯那样的才对.科瓦切维奇当然是比较纤细的,但好在他弹得并不小气,并不刻意凸显他的音色绝技,因此也能伴着清丽弹出了乐曲中那份自在的堂皇.当然,贝多芬在这里一反传统协奏曲的做法,有意不安排大段的独奏华彩,这也迫使科瓦切维奇更多地参与交响式的乐队发展,从而避免了可能造成轻飘的个人发挥.


41
Ludwig Van Beethoven:Klavierkonzerte 1-5  
贝多芬:五首钢琴协奏曲(全集)  
肯普夫(Wilhelm Kempff)钢琴
肯彭(Paul Van Kempen)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DG 435 744-2(3CD)





比起前一位协奏曲大师莫扎特来,贝多芬的乐队谱更具有交响性,其中的个别乐器也更为个性化,与钢琴的对应也更开阔,旷达.尤其从第三协奏曲起,贝多芬更是反过来让钢琴也参与进乐队,推动了整个音乐的交响性展开.技巧更辉煌,音响更壮丽,使得钢琴协奏曲这一音乐式样大大地浪漫化了,难怪到了他的第五协奏曲问世,音乐会听众中有人会情不自禁地欢呼它为"协奏曲中的皇帝"!似乎这"王位"命中注定是要让贝多芬来坐的.
  
无数的钢琴家和乐队在演奏这些曲子.全集唱片很多,好版本也不少.我以往曾向朋友推荐Philips的布伦德尔和海廷克版(LP编号 6767 002),至今珍爱不已.这回我再推荐DG的肯普夫版,在我也是一个至爱.肯普夫于DG先后两回录过这五首曲子,1953年的这个单音版本显然好过后来和莱特纳合作重录的那套.虽然是单音,音效却相当不错.更有意思的是,除了第五号"皇帝"之外,前面四首的快乐章华彩都是肯普夫重写的,这一点就和其他所有人的版本都不同了.


42
Beethoven: Symphonie No. 3“Eroica”
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费德里奥”序曲
Otto Klemperer/Philharmonia Orchestra
克勒姆佩勒指挥爱乐管弦乐团
EMI Mono EX 200457(3LP)




这张唱片是克勒姆佩勒与爱乐管弦乐团首次录制贝多芬曲子的一部分,虽是单声道,但数位化的版本,效果明显比前次的人工化身历声要好得多了;细节丰富,低频也更厚实。白热化的“英雄”,加上权威、媚人的序曲,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胜于稍后的身历声版(指演奏方面)。


43
Beethoven:Symphonies 4 & 6
贝多芬:第四交响曲、“艾格蒙特”序曲
Kurt Masur & Gewandhausorchester Leipzig
马舒尔指挥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  
Philips 434 919-2  






贝多芬的第四由于夹在“英雄”与“命运”之间,演奏次数和受欢迎程度因而较小;不过它还是水准很高的作品,相当值得欣赏。马舒尔除了以极宽广的想象力和浓烈的诗意去处理之外,并兼顾了原曲的幽默性。而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则以不可思议的灵活性和文化气息去相呼应。此外,“艾格蒙特”则显得庄严华丽。


44
Beethoven: Symphonies Nos. 4 and 6 "Pastorale"
贝多芬:第四、六交响曲
Bruno Walter/Columbia Symphony Orchestra
瓦尔特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
Sony SMK 64462




瓦尔特的贝多芬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呢?他的音乐自然呼吸,宛如歌唱一般。本张CD录制于1950年代末期,瓦尔特的身体状况虽不佳,但音乐的诠释演出并未打折扣。第六交响曲“田园”可说和伯姆版并列为历史性难以超越的名演,充满诗情画意的演奏,使聆听者无不深深着迷。


45
Beethoven: Symphony No. 5 and No.7
贝多芬:第五(命运)、七交响曲  
Carlos Kleiber/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卡洛斯克莱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DG 447 400-2



小克莱伯的贝多芬第五号、第七号交响曲还需要三星带花为他加冠吗?甚至可以说还需要介绍吗?这个录音是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全神贯注、演出最能撼动人心的名演奏,克莱伯仔细剖析了贝多芬交响曲中矛盾与冲突,深刻感情毫不保留地呈现出来。听贝多芬的“命运”而不闻小克莱伯者,恐怕要遗憾终身了!
TOP
18#

46
BEETHOVEN SYM. 3, 7 & 8  
贝多芬:第三、七、八交响曲-序曲“剧院落成典礼”
保尔-范-肯彭(PAUL VAN KEMPEN)指挥柏林爱乐
PHILIPS 438 533-2(mono录音)  





很少人知道肯彭和柏林爱乐的这张1950年代的单声道录音。英雄交响曲在1954年录制,是大师1959年去世前的最伟大录音。第三和第七交响曲是1953年录制,整体而言,保尔-范-肯彭是上一代指挥家典型的浪漫指挥演奏家,充满了巨大内聚的力量。从第八和第七交响曲的表现,真能和富特文格勒与卡拉扬一较长短。这张鲜为人知的录音,几乎每个爱乐迷聆听过后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47
Beethoven: Symphonie No. 6 “Pastorale”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 “田园”
Otto Klemperer/Philharmonia Orchestra
克勒姆佩勒指挥爱乐管弦乐团  
EMI CDC 747188-2




早期立体声录音,由瓦尔特-李格制作,是一个充满田园诗意的演奏;虽然优雅的牧歌式诙谐曲在速度上稍慢了些,但自然、真实并洋溢着跃动的节奏。慢板乐章及暴风雨后的赞美颂歌亦表现得精彩绝妙。早期录音,但音效仍很不错。


48
Beethoven:Flute Serenade
贝多芬:长笛、小提琴及中提琴小夜曲  
The Isreal Flute Ensemble  
以色列长笛三重奏
Pickwick CD PWK 1139





轻快迷人的长笛、小提琴与中提琴编制,使贝多芬不由自主地谱写出快乐而轻松的曲子。其中反复进行的和谐、质朴乐段使人想起了莫扎特。以色列三重奏愉快的演奏散发出魅力,团员的卓越技巧和无间默契令人赞赏。录音自然而平衡。


49
Beethoven - Complete String Quartets [Box set]  
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全集
Quartetto Italiano  
意大利弦乐四重奏  
Philips 454 062-2  





这是意大利四重奏团花了10年才陆续完成的巨作,无论在音色上、技巧上或是默契方面他们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极佳的平衡性和紧密度亦是出色的地方。虽然并不是每一曲都完美,但肯定是战后最佳的全集版本。
TOP
19#

50
eethoven: String Quartets
贝多芬:第一、九、十二、十四——十六弦乐四重奏;第三、五、七小提琴奏鸣曲  
Adolf Busch, Rudolf Serkin
塞尔金、布施四重奏
EMI EX 29 0306(3LP)




布施四重奏团之于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如同施纳贝尔之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不做第二人选。虽然声音撤离上略有瑕疵,但完美的演出,的确提供爱乐者另一套值得收藏的唱片。3首小提琴奏鸣曲布施拉奏得洋溢着古典乐派特有的气质。

51
Beethoven/Schubert/Mendelssohn: Chamber Works
贝多芬:弦乐四重奏  
Adolf Busch, Rudolf Serkin  
塞尔金、布施四重奏  
EMI CHS 5 65308-2  





这是Busch弦乐四重奏团和塞尔金在大战时的录音。他们活力十足,有着美好的融合,气氛舒畅、演奏流利,是典型德奥式的贝多芬气氛,也许你会认为这是一套单声道录音唱片,音质可能不佳,事实上,EMI在历史性录音的转录一向十分用心,音质普遍能被接受;尤其是这个古典式的世纪浪漫演出,你怎能错过!

52
Beethoven:String Quartet No.7 in F.Op.59-No.1
贝多芬:弦乐四重奏第七号(Rasumovsky No.1)  
Lindsay String Quartet
林塞弦乐四重奏  
ASV CDDCA 553  




  
英国的林塞弦乐四重奏(Lindsay String Quartet)已有20年以上历史,以演奏巴托克和贝多芬曲子著名,曾凭贝多芬后期弦乐四重奏唱片赢得《留声机》杂志的室内乐大奖。这首第七弦乐四重奏表现得很令人感动,颇具权威性,加上不错的录音,使得可听性大大提升。

53
Beethoven: The Violin Sonatas
贝多芬 : 小提琴奏鸣曲全集  
帕尔曼(ITZHAK PERLMAN)小提琴  
阿什肯纳齐(VLADIMIR ASHKENAZY)钢琴  
DECCA: 421453-2 (4CD)





这套由帕尔曼与阿什肯纳齐合作的版本,长久以来一直是乐迷们欣赏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的最佳选择。帕尔曼柔和的琴音和阿什肯纳齐的钢琴形成绝佳的契合,两人技巧出类拔粹、默契良好,展现无比瑰丽的效果和平衡性。由于演奏极具音乐性,录音更是出色,至今仍是无可替代的首选版本。

54
Ludwig van Beethoven:Sonaten für Klavier und Violine 5 und 9
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克鲁采”、“春”
Itzhak Perlman/Vladimir Ashkenazy
帕尔曼小提琴,阿什肯纳齐钢琴  
DECCA 410 554-2




这张唱片最值得称颂的是“克鲁采”奏鸣曲,虽然演奏的格调属古典,却充满了蓬勃的朝气;技巧与默契当然无话可说,音乐的旋律在他们手中很自然地溢流出来。录音相当好,真实、自然。

55
Ludwig Van Beethoven:Sämtliche Klaviersonaten  
贝多芬:三十二首奏鸣曲(全集)  
施纳贝尔(Artur Schnabel)钢琴
EMI CHS 7 63765 2(8CD)  





自1794至1822年的28年中,贝多芬总共写了32首奏鸣曲,比他的任何其它某个门类的作品数量都多.而若再算上他的许多变奏曲,小品曲,幻想曲,回旋曲等等,以演奏时间而论,他的钢琴作品数量恐怕是仅次于巴赫呢.
  
不光数量众多,而且贝多芬奏鸣曲以质量而论,还都是精彩纷呈的力作,耸立起古典后期至浪漫派鼎盛那整整一个世代的钢琴音乐的高峰.其中的《悲怆》,《月光》,《田园》,《暴风雨》,《热情》,《告别》,《华尔斯坦》和《槌子键琴》等等,早已是家喻户晓了.  

就像卡萨尔斯拉的巴赫大提琴组曲一样,施纳贝尔这套40年代灌录的贝多芬奏鸣曲全集的单音唱片,也令人无法回避.它不仅博得乐评家一片喝彩,也是一代又一代爱乐者们耿耿难忘的一个惦念.虽然我有时倒是觉得肯普夫弹的贝多芬(DG 429 306-2,全集版9CD)更可亲可爱,而且前面也选过他弹的单片,可我还是不得不说,施纳贝尔的确颇得贝多芬之精要,既简洁凝练又深不可测,一派端庄无比的古典风范.说来也怪,作为作曲家的施纳贝尔(我有他一张四重奏唱片),倒是很现代呢.

56
Beethoven: Piano Sonatas 30 & 31
贝多芬:第三十、三十一钢琴奏鸣曲
赫斯(Myra Hess)钢琴  
EMI mono CDH 7 63787-2




这个著名的演奏录于1953年,当时赫斯女士已六十多岁,但每一个片段她都处理得极为巧妙与高雅,有些人或许认为需要更刻骨铭心的旋律线,但绝大多数乐迷却惊叹于她优秀的柔顺触键及纯然的音色美。对于贝多芬迷来说,这张是必买的杰出唱片。50年代单声道,但音效不错。

57
Ludwig Van Beethoven:Klaviersonaten 8,14,23,26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八号“悲怆”、第十四号“月光”、第二十三号“热情”、第二十六号“告别”  
鲁宾斯坦(Artur Rubinstein)钢琴  
RCA 09026 61443-2






虽然 鲁宾斯坦的琴音充满感性,然而他并不是贝多芬乐家,对于《月光奏鸣曲》在这次录音前也从没公开演奏过,更别提有别的录音版本。但他1962年的录音,真是清新与成熟的结合。柔软亲切的触键,相当适合这个作品的性格。他将音乐流线变得轻快,节奏利落。在《悲怆奏鸣曲》中,他的演奏速度稍慢,但非常的真挚前进,表情做了少许的节制,但仍能感受到他内心燃烧的热情,奔放的琴音光芒四射。

58
BEETHOVEN:SONATAS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十九号、二十六号“告别”、第三十二号
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钢琴
EMI HQS 1088(LP)  





这是极为出色又与众不同的演奏,例如说第十九号以较慢速度但不过分厚重的手法处理,“告别”那异常强劲的触键和声响,以及三十二的充满自信,这些都造成极度活生的现场感。杰出的录音及中价位的价格,使得唱片的价值增加不少。

59
Ludwig Van Beethoven:Klaviersonaten 21, 23, 26
贝多芬:第二十一(华尔斯坦)奏鸣曲、第二十三(热情)奏鸣曲、第二十六(告别)奏鸣曲
吉利尔斯(Emil Gilels )钢琴
DG 419 162-2





这张唱片得到的评价极高,是吉利尔斯在DG灌录的贝多芬全部钢琴奏鸣曲唱片中最好的一张,也肯定是贝多芬这三首著名奏鸣曲的最佳演录.《第二十一奏鸣曲》乃因贝多芬题赠给好友华尔斯坦伯爵而得名.但也有人称它为"黎明",大概是觉得在引子般的第二乐章的朦胧晨意之后,紧接而来的末乐章的起首,有太阳喷薄而出的壮丽和畅美.

毋需我详细介绍,第二十三奏鸣曲《热情》肯定是人们最熟悉的,和前面说过的《悲怆》,《月光》一起,并称为贝多芬"三大奏鸣曲"."大"者,名气也,而非篇幅.这首《热情》也可以看作是《华尔斯坦》的姐妹篇, 也是首尾乐章较长,中间的慢乐章是即兴曲式的小间奏过渡,然后不间断地直接导入末乐章的快速而冲动的激流中.

《告别》是一首正式的标题作品.1809年的普法战争中,法军逼近维也纳,挚友鲁道夫大公离城而去,贝多芬作此曲赠之.三个乐章都有小标题,即"告别","暌离"和"归来".而各乐章的曲趣也的确如题所示:告别是怅然的,暌离伴着思念,归来重聚的希望则令人欢欣鼓舞.

60
Ludwig Van Beethoven:Klaviersonaten 8, 23, 31
贝多芬:第八、二十三、三十一奏鸣曲
吉利尔斯(Emil Gilels )钢琴  
DG 439 426-2




这是一张DG的廉价版唱片,但却是物超所值。吉利尔斯的演奏,总是塑造一种清冷的抒情表现,每一个细节都琢磨得非常透彻;但细心的乐迷仍能从他冷静的抒情中,感受到内心的热力四射。吉利尔斯在节奏上不再是往昔的刚猛;在这几首名曲中,表现得特别轻巧,把乐曲的魅力表露无遗。尤其是他对乐谱有极深入的洞察,细腻的感情与优美的细节,让人犹如听到了一场晶莹剔透的精彩演奏。

61
Beethoven:Sonaten
贝多芬:第27—32钢琴奏鸣曲
所罗门(Solomon)钢琴  
EMI 0777 7 64708 2 5




  
这个所罗门的贝多芬奏鸣曲录音重发片实在是来得太迟,所罗门就算这辈子没有其它的录音留下来,这个贝多芬最后5首奏鸣曲的录音已是人类文化的伟大遗产。他的深度如施纳贝尔、音色之美犹如阿劳、内敛及强度犹如肯普夫、完美的钢琴技巧表现犹如波利尼、气势之宏律如早期的布伦德尔。也许所罗门的名声在英国已逐为众人所淡忘,但是在德国他的声名及艺术成就仍历久不衰。

62
Beethoven: Fidelio  
贝多芬:菲德里奥  
路德维希(Ludwig),维克尔斯(Vickers)等人演唱
克莱姆佩勒(Klemperer)指挥爱乐乐团及合唱团  
EMI CMS 7 69324 2(2CD)





贝多芬自己也应该知道他并不擅长歌剧,勉强做来,不免事倍功半,因此他一生只写了一部《菲德里奥》,不再勉为其难.当然《菲德里奥》无疑是最伟大的歌剧杰作之一,但贝多芬毕竟为它耗费了太多的心血,太吃力了,光是序曲就写过四首!"菲德里奥"是剧中女主人公莱昂诺拉冒充狱卒去监狱营救丈夫时用的化名,因此除最后选定用于歌剧的这首序曲外,其它三首用于音乐会演奏的序曲,都取名"莱昂诺拉".

《菲德里奥》是莫扎特至瓦格纳之间最重要的德国歌剧,不仅人物性格刻划有力,而且情绪饱满,许多唱段深情感人.爱情不仅是幸福和缠绵的回忆,也是现时的果敢行动.甚至管弦乐的间奏也将这勇气推波助澜,令人紧张而鼓舞.  
  
克莱姆佩勒的这个录音版本,演出上非常成功,尤其是扮演女主角的次女高音路德维希,把莱昂诺拉这位朴实而伟大的女性,那有情有义有胆有识的方方面面都唱出来了.其他歌手也都是很合角色的人选,都有恰到好处的表现.而克莱姆佩勒指挥的乐队更是不用说了.这套CD转制得不错,音效相当可以.

此外,叶诺薇芝和伯恩斯坦的版本(DG 419 436-2)也很出色.

63
Ludwig Van Beethoven:Missa Solemnis  
贝多芬:庄严弥撒曲
玛乔诺,肯达尔等人演唱
加迪纳(John Eliot Gardiner)指挥英国巴罗克独奏家乐团(Ebs) 及蒙特威尔第合唱团(Monteverdi Choir)  
Archiv 429 779-2





贝多芬写过两首弥撒曲,以"庄严"相称的是第二首,D大调的(Op.123).这是他晚年一系列达至超我境界的伟大作品中分量很重的一部.要是你从他更晚些时候写的最后三首奏鸣曲和最后五首四重奏里,还不能完全领会到老贝多芬那时的悲壮处境——音乐巨人的地位,已有的卓绝业绩和对伟大艺术无止境的向往,然而却已经完全耳聋了,再也听不到自己的音乐了——你在那些清平,纯净的室内乐里对此还不能领悟更多的话,那么,你总还可以指望从这首《庄严弥撒曲》(以及稍后的《第九交响曲》)里得到许多启示.它有着贝多芬音乐一向的悲壮,却是不再那么激烈了.青年时代的挑战姿态已经缓和下来,情感更有质量,更多地向着生命的崇高意义和心灵深度去发掘音乐艺术的完美,至上.

说到唱片,应该说克莱姆佩勒版(EMI CMS7 69538 2,2CD)是更正统也更大气的演绎.而加迪纳的这个仿古演出版本则别具一格,速度稍快却毫不轻率,力度,气势也够了,音色上还令人耳目一新.

64
Bennett: Piano Concertos Nos. 1 & 3; Caprice  
贝内特:第一、三钢琴协奏曲
马尔科姆•宾斯(Malcolm Binns)钢琴
尼古拉斯•布雷斯韦特(Nicholas Braithwaite)指挥伦敦爱乐(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Lyrita SRCD 204  




  
马尔科姆•宾斯演奏威廉斯•顿代尔•贝内特(William Sterndale Bennett)这两首钢琴协奏曲获得极佳的称赞,他那轻捷的触键及如诗般的感受性是令曲子愉快的泉源,且得到布雷斯韦特与伦敦爱乐优异的扶持。高水准的录音,这是杰出但受到冷落的唱片,爱乐者实不可忽略。

65
Irving Berlin: Annie Get Your Gun
欧文•伯林:音乐剧“安妮拿了你的枪”  
克雷斯维尔(Kim Criswell, Thomas Hampson, Jason Graae, Rebecca Luker)等独唱  
约翰•麦克格林(John McGlinn)指挥伦敦小交响乐团(London Sinfonietta) 和Ambrosian合唱团(Ambrosian Chorus)
EMI CDC7 54206-2





这是最精致的音乐剧录音之一!McGlinn每次的录音都会令人心跳且满意。声乐部分非常有个性,也非常理想;整体的演出更表现该剧的风趣。比原来在百老汇时的表现更趣味洋溢!真是一流的演奏。录音效果饱满;而且附有整出戏的历史与完整的歌词。喜爱音乐剧的朋友绝不能错过!

66
Hector Berlioz:Overtures  
柏辽兹:序曲集
明希(Charles Münch)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RCA 9026 61400-2




  
这是一个很难超越的版本,耀眼的管弦色彩在这4首 柏辽兹的著名序曲中大放光芒。明希带领的波士顿交响乐团,让您从第一个音到中止和弦屏息聆听。立体声发展初期的试验性录音颇有音乐厅的临场感,明希的处理华丽高贵、音响优美、管弦乐法处理得简单明了。轮廓清晰、音色亮丽的法国音乐,可说是波士顿交响乐团的拿手绝活。虽然音色光辉灿烂,却不失高贵优美,是个有口皆碑的纪念性演奏。

67
Berlioz: Les Troyens  
柏辽兹:特洛伊人  
维克尔斯,维塞伊等人演唱  
戴维斯指挥柯文特花园歌剧院乐团及合唱团
Philips 416 432-2(4CD)




  
柏辽兹这部歌剧是根据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史诗,取材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故事,由作曲家本人自撰脚本.全剧分为两个部分,即《特洛伊之陷落》和《特洛伊人在迦太基》,整个演出历时四个多小时.
  
柏辽兹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就是这部歌剧了.然而它长期遭受冷落,作曲家生前只见到过它的第二部分的演出,并且是被删改得残缺不全的.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在英国首次演出了《特洛伊人》的全本,而法国——柏辽兹的祖国,则直到1969年都不曾完整演出过它.顺便说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套全本唱片,正好就是1969年在伦敦录音的.

当然现在是没有人再怀疑《特洛伊人》的伟大了.它不仅是柏辽兹最了不起的杰作,也是有史以来最壮观而激动人心的正歌剧,紧凑,有力,高潮迭起,兼有细致入微的人物刻划和场面的史诗般宏伟壮丽,而它的音乐的丰满和辉煌,足够和瓦格纳的任何一部歌剧相匹敌.  
  
此剧全本唱片不多,而戴维斯这个版本的演唱,演奏和录音全好,堪称Philips旗下最优秀的一套歌剧唱片,也肯定是让戴维斯享誉最多的一项成就.
TOP
20#

68
Berlioz: Les Troyens  
柏辽兹:歌剧“特洛伊人”  
拉克斯(Lakes)、波莱(Pollet)、沃伊特等人演唱  
迪图瓦(Dutoit)指挥蒙特利尔交响乐团(Osm)
Decca 443 693-2





科林戴维斯的《特洛伊人》称霸歌剧录音已经四分之一个世纪了,好不容易1996年出了迪图瓦版总算可与之分庭抗礼。比起戴维斯的平实、稳重,迪图瓦可说是热力四射、节奏紧密、戏剧张力十足。本版也是Decca老牌录音师雷明舒尔(Ray Minshull)的最后力作,庞大的气势及超凡的音响成就,远超过一般歌剧录音水准,《特洛伊人》为他一生的录音事业画上了完美的句点。

69
Berlioz: Les Nuits d'été; La Mort de Cléopâtre; Les Troyens  
柏辽兹:夏夜、克莉奥佩特拉  
蓓克(Janet Baker)次女高音  
巴比罗利(Sir John Barbirolli )指挥新爱乐乐团(New Philharmonia Orchestra )  
吉卜森(Sir Alexander Gibson )指挥伦敦交响乐团(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EMI CDM 7 69544 2





在柏辽兹以前,譬如舒伯特和舒曼的艺术歌曲或套曲,都是由钢琴伴奏的.因此,《夏夜》大概算得上是有史以来第一部真正重要的乐队伴奏的声乐套曲了.后来马勒,理查 施特劳斯,肖斯塔科维奇等人都写过不少这类作品,将这个形式推广开来.

这部套曲由六首歌曲连缀而成,分别从不同侧面重新审视浪漫的爱情,风格各异,或风趣(第一首《维拉内尔》),或阴郁(第三首《在环礁湖上》),或缠绵美丽(第五首《墓地上》),且是每首都刻划细腻,气韵生动,因而对演唱者构成很大挑战.蓓克虽是次女高音,却能清丽,滑爽地唱出女高音的高度,音域极宽,而且表情变化很有层次,这就满足了柏辽兹本想用不同声部的两位歌手演唱的原来意图.  

在表现埃及艳后故事的《克莉奥佩特拉》(又译《克娄巴特拉之死》)中,蓓克也唱得极为精彩,而且吉卜森的乐队非常体贴,和《夏夜》中巴比罗利的乐队伴奏同样出色.  

这张CD的透明感极好,蓓克的魅力表露无遗,因此不仅是柏辽兹这两部作品的首选版本,也是蓓克最迷人的唱片.

70
Berlioz: Benvenuto Cellini
柏辽兹“歌剧”本韦努托-切利尼“全曲”  
盖达(Nicolai Gedda) 、Eda-Pierre 、Jules Bastin 等演唱
科林戴维斯(Colin Davis)指挥BBC交响乐团与皇家考文特花园合唱团
Phillips 416 955-2(3)





柏辽兹第一出歌剧作品1838年首演于巴黎,剧情描述一位意大利雕刻师的故事。首演失败之后,至今只有序曲”罗马狂欢节“广为流行。这套全曲唱片里的角色与他在考文特花园演出时相同,科林戴维斯指挥得敏锐、令人振奋、且高潮不断。演唱很突出,尤其盖达那自信、英勇的唱腔令人陶醉。录音澄澈、平衡。

71
Hector Berlioz, Franz Liszt, Richard Wagner:Romantische Lieder
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歌曲集  
汉普森(Thomas Hampson)男中音,帕松斯(G. Parsons)钢琴  
EMI CDC 5 55047-2





在这张CD中共有9首歌曲,其中5首是柏辽兹依照英国诗人托马斯穆尔(Thomas Moore)的诗集谱曲而成。男中音汉普森及老搭档帕松斯,灌录过许多歌曲集,每一曲都做出完美的歌唱,无一败笔。除了颇见琢磨之美的杰出表现外,又加入了自然的深度。汉普森的表情是如此率真,不仅风格魁伟,是洋溢着细腻的丰富的感情。每一曲都给予聆听者独特的想象空间,表现丰富动人。

72
Bernstein:Serenade/Fancy Free  
伯恩斯坦:小夜曲/自由想象  
克莱默(Kremer)小提琴
伯恩斯坦指挥以色列爱乐乐团(Israe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DG 423 583-2



  
你知道伯恩斯坦是一位大指挥家,50年来灌录过数不清的唱片;你还知道他是个作曲家,在20世纪的尤其是美国的作曲家当中颇有地位,著名的音乐剧《西城故事》就是出自他的笔下;你甚至还知道,伯恩斯坦还是个蛮不错的钢琴家,曾和他人合作演录过不少室内乐唱片,或是独自边弹钢琴边指挥乐队演奏莫扎特,格什温……  
  
可是,你没想到他还会唱几句吧 好吧,你听着,就在这张现场录音,效果很棒的唱片上,舞剧《自由想象》的开头和结尾,都有伯恩斯坦本人边弹钢琴边哼歌儿的片段.他就这样把四种角色,即作曲,钢琴,歌唱和乐队指挥,在这部爵士乐风格的芭蕾音乐的演出中集于一身了.我猜想他老人家Fancy 一定玩得很开心!  

难道你在别的唱片上也曾见到过这种情形吗 光凭这份别致,你就该听听这张唱片,何况两首曲子都蛮好听.题献给库塞维茨基夫妇的《小夜曲》,其副题说明是"根据柏拉图《会饮篇》而作",有点像是五乐章的小提琴协奏曲,1954年的同是作曲家本人指挥的首演,由斯特恩担任独奏.现在这张唱片里,克莱默有相当漂亮的独奏声部,旋律线舒展,蜿蜒,音色清亮而滋润,与乐队气韵生动的协奏相映成趣.

73
Leonard Bernstein:Candide
伯恩斯坦:“天真汉”序曲和组曲  
Adrian、Cook、Rounsevitte和Original Broadway Cast
CBS MK 38732





《天真汉》于1956年首次在百老汇登场,虽然制作及选角得当,却逃不过只公演二十三场的命运。如今这张唱片浓缩了原来百老汇的版本,使气氛趋于现场。音乐本身具有无法抗拒的魅力,而演唱亦完全符合原曲的需要。另外唱片附有完整的歌词,值得购买。

74
Bernstein: Candide  
伯恩斯坦:天真汉(最终修订版)
Hadley、Anderson、Green、Ludwig等人演唱
伯恩斯坦指挥伦敦交响乐团与合唱团(Lso)  
DG 429 734-2  





这个最终修订版由伯恩斯坦与John Mauceri合作完成,且于1988年由苏格兰歌剧院首演,然后再依此为基础而亲自指挥录成这张唱片,因此其权威性和准确度都达到最高水准。无论市面上有多少不同的版本,这张演录俱佳的唱片才是首选。故推荐。

75
Leonard Bernstein:West Side Story
伯恩斯坦:西城故事  
Te Kanawa, Carreras, Horne, Troyanos  
卡纳娃,卡雷拉斯等人演唱
伯恩斯坦(Bernstein)指挥管弦乐团及合唱团  
DG 415 253-2(2CD)





舞台音乐方面,伯恩斯坦最成功的作品首推《西城故事》.它的剧情类似莎士比亚著名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由美国剧作家斯蒂芬 桑德海姆编写的脚本将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移植到20世纪的美国,而伯恩斯坦则更以其博采众家,融会欧美的音乐为莎翁的古老故事抹上了一层浓郁,亲切的现代色彩.1957年首次上演后,这部描写现代爱情悲剧的音乐剧便一直盛演不衰,保留于百老汇的传统剧目单上.一曲"玛丽亚,玛丽亚"的咏叹调,早已被世人当作流行歌曲来唱了.  

不过,听来听去,总觉得卡雷拉斯才是唱这首歌的最合适的歌手.他的嗓音本来就蕴含着那么多的温情,很甜,也很青春,更何况他在这套唱片演录里还竟唱得连他自己也很陶醉,正和纤细,娇弱的卡纳娃是天设地造的一对儿.  

作曲家本人指挥的演出,当然不用担心演绎得怎样.至于录音,既清澈又丰润,是DG歌剧唱片里最好的一类.  
  
这套CD初版的第二张唱片上搭配了伯恩斯坦由他的电影配乐《在水边》改编的管弦乐组曲,也颇有精彩,动听之处.而在DG后来于1991年发行的"伯恩斯坦指挥伯恩斯坦"系列中,《西城故事》的这个演录,和伯恩斯坦的另一部音乐剧《康迪德》(或译《天真汉》的也是"企鹅三星带花"的演录合装 3张套的一辑(DG 447 958- 2),显然更划算了.

76
Bizet:Symphony in C,L'ARLESIENNE SUITE NOS.1 & 2
比才:阿莱城姑娘第一,二组曲  
Sir Thomas Beecham/French National Radio &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比彻姆指挥皇家爱乐乐团  
EMI CDC 7 47794 2





《阿莱城姑娘》原是法国作家阿尔封斯 都德的话剧,1872年比才为它作成配乐.这部戏并不成功,但比才的27段配乐中,许多乐段格外迷人,很应该让它们在音乐会上独领风骚,而不必硬是陪着都德的平庸剧作一同淹没.为此比才生前从中选编出一套管弦乐组曲,死后又由法国作曲家吉罗编成第二套组曲.自那以来,这两套各是四段的音乐会组曲就一直受到世人的喜爱.  

怎么能不喜爱呢 从第一组曲的"前奏曲"开始,那颇有煽动性的比才式的进行曲(即戏剧配乐中的《纸马舞》),就把我们带入了色彩强烈而效果又是引人入胜的音乐画面中.接下来的"小步舞曲",弦乐的舞蹈主题有一种欣欣向荣的兴致.第二组曲开头的"田园曲"明显是一种异国情调,其铃鼓声声的吉卜赛舞曲令人想起《卡门》的几个片段,倒是第三段"小步舞曲"里长笛啾啾,颇有点田园气息的.最后的"法朗多尔舞曲"重复开头的《纸马舞》主题,而演奏越来越快,一片火辣辣的煽情.总之,民间色彩,乡村情调,绚丽的配器和多变的节奏,使得这两套组曲充满了人情味.顺便说说,萨克管被引入管弦乐队很可能就是从《阿莱城姑娘》开始的.

比彻姆演绎法国浪漫派作品一向精到,这应该是个常识了.

77
Francois-Adrien Boieldieu:Harp Concertos
F•布瓦尔迪厄:三种速度的竖琴协奏曲  
马里萨•罗夫莱斯(Marisa Robles)竖琴
约娜•布朗(Iona Brown)指挥圣马丁学会管弦乐团  
Decca 425 723-2




F•布瓦尔迪厄的竖琴协奏曲虽已有其它的录音,但从来没有象这张如此具有魅力。布朗与圣马丁的演奏敏捷有力,而罗夫莱斯则相对以细致优美。整体而言,演奏充满光与影。竖琴在反复乐句带有柔和的回声效果,慢板乐章令人愉快,终乐章则轻快活泼。原Argo老录音,但效果仍属一流。

78
Alexander Borodin:String Quartet No.1 in A & 2 in D
鲍罗丁: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弦乐四重奏  
鲍罗丁四重奏组  
EMI CDC 7 47795 2




两首弦乐四重奏都是用大调写的(A大调和D大调),都不乏爽朗和刚劲.不过,它们的首乐章都是接近中庸速度的,歌唱性很好的主题曲调柔美动听.在前一首里,小提琴从低音处奏出两句序奏,经过一段绵延的缓慢过渡,进入主题,开始滑爽如丝般地歌唱.这个优美的曲调经过一再变奏,带出些许苦楚,由阵阵紧缩和挣扎构成了这个对比性的第二主题.慢乐章里,愁闷更深,更显阴郁了.即便如此,这里面常被打断的那个曲调仍是很美.谐谑曲的第三乐章采用急板,蹑手蹑脚,精怪兮兮的,四件乐器的配合有声有色.末乐章是踌躇满志而兴高采烈的.第二小提琴的一些装饰性的点缀很出效果.

第二首四重奏比前一首短,因此也更紧凑.这里面甚至还有了海顿四重奏的纯净和精致.首乐章的曲调更美丽迷人,也更富有俄罗斯风味.忧郁地叙述着,以此抚平了自己.第二乐章一反常态地安排了快板谐谑曲,而将标明"夜曲"的慢乐章放在后面.这个全曲最长的乐章实在太美,太让人陶醉了!不但旋律极抒情,而且四重奏的效果犹如歌剧中的咏叹调,其它三件乐器伴奏着第一小提琴作女高音般的歌唱.类似这段"夜曲"的四重奏乐章,从海顿数下来,听到的实在不多.

79
Brahms: Hungarian Dances Nos. 1-21
布拉姆斯:二十一首匈牙利舞曲(乐队版)  
波加尔(Istvan Bogar)指挥布达佩斯空响乐团(Budapest Symphony Orchestra, et al.)
Naxos 8.550110





1850年,身为钢琴家的布拉姆斯结识了匈牙利小提琴家赖梅尼,并和他组成二重奏搭档在欧洲各地巡回演出,并从赖梅尼那儿获得了所谓"匈牙利音乐"的印象.而这种实在只是匈牙利吉卜赛人的音乐,特征是太明显了.旋律或滑行或跳跃,节奏和速度变换无常,上一句还是中速甚至接近柔板,一个休止后,忽然就迸发出急板的下句,由此造成曲趣放荡,常有搔首弄姿的风骚表情.尽管被19世纪的维也纳正人君子们视为街头音乐一般.
  
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总共是21首,本是为钢琴四手联弹而作.不过眼下更为流行的《匈牙利舞曲》倒是管弦乐的改编曲,尤其是第五首,十二分地脸炙人口了.你现在看到的这张唱片就是全部21首的乐队版.

我个人更喜欢四手钢琴的原曲.它们的表情幅度,反差等等都要小些,淡些,因此也不那么丰腴,肥腻,也就更耐听了.钢琴版的唱片里,一张康塔尔斯基兄弟的(DG 429 180-2)和一张拉贝克姐妹的( Philips 416459-2)的,最出色了.前者线条清晰,爽利,后者的音响饱满,浓密.

80
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  
海飞兹/小提琴,莱纳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RCA RD 85402,RCA RCD 15402



  
这张CD片有三个优点:第一是芝加哥乐团在莱纳驾驭下呈现出丰富、平衡的三度空间音响,并和海飞兹搭配得宜;第二,海飞兹虽然以较快速度演奏,但海飞兹那轻松自在及精密的想象空间在精湛的技巧下发挥到极致;第三是配合了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时间超过72分钟,非常划算。

81
Johannes Brahms:Klavierkonzert 1 / Gesänge Op. 91  
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  
科瓦塞维奇(Kovacevich)钢琴
萨瓦利许(Wolfgang Sawallisch)指挥伦敦爱乐乐团  
EMI CDC 7 54578 2  




  
布拉姆斯21岁作此曲,原是两架钢琴弹的奏鸣曲.但它的结构,气势都太辉煌了.在和舒曼妻子克拉拉四手联弹了这部作品后,布拉姆斯起先打算将它改写成他的第一号交响曲.但在配器的技术性层面上,他遇到了钢琴色彩向管弦乐色彩转换的麻烦.在朋友的建议下,作为一个妥协,最终写成了这首兼有钢琴和管弦乐的协奏曲.它虽然比不上降B调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伟大,却已经预示着年轻的布拉姆斯日后在交响音乐的天地里,将会有何等了得的气候!你一听起首用弦乐奏出的正主题,这沉郁而磅礴出势的序奏,就没有理由再怀疑这是个可以让贝多芬感到宽慰的后生了.鼓声隆隆滚过,急促不安,似有暴风雨来临.忽而表情一变,弦乐沉静,安详,你却觉得这转变自然而然,毫不勉强.像这样的表情幅度,以及细腻,委婉的处理,在布拉姆斯后来的交响曲和协奏曲里比比皆是.这甚至就是布拉姆斯音乐与众不同的特点之一.

这个曲目的优秀唱片,除了你现在看到的这张,另外还有三种也是有资格平分秋色的,即Decca的柯曾/塞尔版,CBS的塞金/塞尔版和DG的吉利尔斯/约胡姆版.如果说那三种都是老牌名演录,则科瓦塞维奇的这张就是1993年度 Gramophone"最佳协奏曲"的新科状元了.

82
Brahms:Symphony No.1
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
Klemperer/Philharmonia Orchestra
克勒姆佩勒指挥爱乐管弦乐团
EMI CDM 7 69651-2



这张中价的再版片, 克勒姆佩勒突出的诠释形成很大的竞争力。打从前奏第一小节乐声中夹杂着响亮、冷静的定音鼓声起,克勒姆佩勒就以先声夺人的气势及力道打开序幕,往后在快慢皆备的乐章中,他都表现得非常吸引人。正统、稳健但不呆板。录音不错。

83
Brahms: Viola Sonatas  
布拉姆斯:第一、二中提琴奏鸣曲  
Lars Aners Tomter中提琴,Leif Ove Andsnes Anders钢琴  
Virgin VC7 59309-2





这组年轻的挪威搭档给了中提琴奏鸣曲演奏的最佳示范。他们以想象力和极敏感的音感贯穿于布拉姆斯这两首中提琴奏鸣曲。Tomter那具有黏性的美音,在Andsnes浪漫的钢琴陪衬下呈现出独特的、深沉的布拉姆斯世界。在本质上虽然是乐天的,但因合奏很舒畅,流露出浪漫式的心灵飞翔。俩人的平衡搭配更是本张CD的卖点。Andsnes 以较细致的幅度,将乐曲渲染得更加绮丽,这是一个接近理想的奏鸣曲合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