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112131415161718» / 2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电影音乐Top100推荐 [复制链接]

查看: 80097|回复: 224
141#

84. 碧海蓝天  作曲:Eric Serra

碧海蓝天是吕克.贝松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宿命观念的大海主题的电影,虽然评价极高,却始终让我这种俗人很难接受。因为我无论如何想不明白,人怎么可以这么轻易的就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音乐充满梦幻色彩,几乎没有什么动听的弦律,却让人仿佛感受到了大海的深沉与美丽。这也是海洋主题电影所写的配乐中最知名的音乐之一,Eric Serra因此而出名。其实,吕克.贝松为这部电影准备了两套配乐,一套用于美国上影时的配乐,找的是Bill Conti;另外Eric Serra的一套配乐用于欧洲上影的配乐。庆幸的是,Bill Conti(这位配乐家以后我还会谈到)这部配乐也发行了CD,因此,原声迷们也可以对比这两部配乐,感受两位大配乐家为同一部电影所配的音乐的区别,甚至可以想出两部音乐放在电影中所带来观影的不同感受。





转:影片剧情:法国人杰克和希腊人恩佐从小就认识,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就是潜水,但是两个人的出发点不太一样。杰克对大海有一种深深的依恋,就好象人对母体的归属之感。恩佐则把潜入大海作为冒险和挑战。杰克显然胜过恩佐一筹,恩佐不服气,他为了超过杰克,越过了自己的极限,等浮出水面的时候他已经奄奄一息了。与他心心相通的杰克按照他的要求把他放入了大海中。

恩佐死后,杰克强烈地感受到了大海的召唤,他不顾女友的请求回到海里。在海中,他见到了被他们放生的海豚。他伸手去摸海豚,但是没有够到,他试了又试,终于,他下定决心放开了握着缆绳的手,和海豚一起游向大海的深处。

本片为1988年坎城影展的开幕大片,描述个人难以融入现实社会的困境中,因此转而寻找梦想中的另一种生活,带着浓厚的自传色彩。人类不断向极限挑战,但最后以回归大海为终,为一部蓝色调的电影。1988坎城影展开幕大片,1988凯撒奖〈最佳音乐及最佳摄影〉。

本片的配乐非常的有名,获得过1989年的恺撒奖,在发烧友当中也备受推崇。在浩如烟海的电影原声音乐中堪称上乘之作。曲作者是Eric Serra(吕克 贝松的御用配乐人)。本片是吕克 贝松和Eric Serra早期合作的作品,所以商业味还不是很浓,除了少量情节化的变奏外,就是大片大片的蓝天碧海和宿命式的梦幻感。据说Serra为作这出配乐,还被吕克 贝松每天拉着去潜水,硬是被逼得从旱鸭子变成了潜水好手,也许正因为如此Serra才会写出如大海般湛蓝忧郁的音乐。

这张专辑的第一首曲目是「THE BIG BLUE OVERTURE」。一开始是宛如海洋般深邃的空间,用沉缓的弦乐带出了主旋律-由GILBERT DALL’ANESE吹奏的SAXOPHONE。SAXOPHONE并不是一下就冲进来,而是渐渐的、有些迟疑的。但进入之后又像是带出了一个更开阔的世界,能让人淡淡的徜徉在这个空间中。可是突然似乎又有了变化,整个音乐几乎停顿了下来,不过之后再由类似鐘音的声音带回了原本的自在......

在这张专辑中,还有其他几首比较有特色的作品。第五首LA RAYA是一首比有民俗风的歌曲。在之中用了一些打击乐,而用两种不同的乐器同时演奏同样的旋律,也是颇具特色。第七首在短短的三分零七秒鐘,换了大约换了四个段落,最后用钢琴弹出SAXOPHONE在第一首由吹奏的主旋律。第11首LET THEM TRY是十分好玩的作品。在音乐当中加入了电影当中的对白,很有节奏感的音乐,再加上小喇叭的主旋律,相信看过这部片的人都会对一开始安佐因为救出了一个被困在海底的人,得到了报酬,和他弟弟开车开怀大笑的那一段有蛮深的印象,就是这段配乐啦!第16首一开始是类似水晶音乐的华丽,但接着却加入了重节奏的鼓,甚至似乎还有爆破的声音,这样软软又硬硬的组合,给人不同的感受。最后一首MY LADY BLUE是唯一有人唱歌的曲子,整个气氛也是十分的未来感。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42#

精挑细选,厉害!
ldh0822
TOP
143#

感谢杰哥选入我家老范四部作品哦!
TOP
144#

有没有《本杰明·巴顿奇事》,以及《末代皇帝》?
TOP
145#

原帖由 松风 于 2015/8/13 23:13:00 发表
感谢杰哥选入我家老范四部作品哦!

书记同学!你小子多年未见,突然出现实在让人鸡动啊!
把电话短信留下来先!另,热力还在吗,你在哪里混?我准备跟着你混两天呢!这个贴子后我还准备整个个人精选100,希望得到老大的指导!
我在无忌上整了个超长电影音乐贴,欢迎你老兄多去指导指导!
http://forum.xitek.com/thread-1228734-1-1-1.html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46#

85. 日落大道 作曲:Franz Waxman

日落大道我现在找到的是RCA在1989年重新编排后录音的版本,由Charles Gerhardt指挥Nation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的发烧版本,这个系列出版了相当多的老电影音乐,都是极为经典的电影音乐。(当时刚出来的星球大战,也同样收录进了这个系列,算开了先例)
日落大道也是部经典名片,当年得到了奥斯卡的十一项提名,最终拿到了三项,就包括最佳配乐。这部配乐也是极为经典的配乐,美国电影配乐十佳之一。
这部电影的配乐是不应该被视作一部电影音乐的,更准确的说,是一部后期浪漫主义的交响诗。不管是结构、音乐的语言以及长度,都不需要作任何改编就可以加个名字拿出来发行(这张CD其实已重新编排了)。里面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听出来瓦格纳和理查.施特劳斯对他所创作的音乐的影响。电影里面音乐的描绘性非常的强,对感情的描写也很强烈,不用看电影也明显可以感受到电影情节的巨大冲突。不和协的弦也时常可以听到(现在的配乐,则只图动听了)。听习惯古典音乐的发烧友会很舒服的接受并喜欢这样的电影音乐,并感觉现在的电影音乐不够味。但对于不习惯古典音乐的乐友来说,接受会需要适应下。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47#

86.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作曲:Alerandre Desplat

总算听出来的,这是极简的作曲手法,和纽曼配乐神似。我是不太会用文字表达音乐给我的感受的,文笔太臭。不过还是能明显感受出来音乐之美,充满了古典之味,温柔而浪漫。法国的几个配乐家写的音乐都充满了韵味,美得死人,我这个贴子里已谈到的Georges Delerue、Philippe Sarde还有我还没有提到的Lai和其它几位,都同样如此。
电影虽然很文艺,不过还不闷,尤其是听着如此美的音乐,看着画面中那位作曲家与女佣之间的非常感性的故事,很有乐趣。





转:“我要画我第一次见到你的样子,葛丽叶,仅仅只是你。”——维梅尔

“我逼迫自己直视他的眼睛,觉得自己燃烧了起来,一阵阵热流在我的体内扩散,虽然如此我依旧凝视着他,我的心脏跳得很快。他在画我了……”——葛丽叶

她是出身贫苦人家的少女,因为前往画家维梅尔的家中帮佣,在维梅尔家帮佣期间,葛里叶必须在好色画商、掌利权的老夫人、忌妒狐疑的少夫人、不懂人事的孩子间周旋,更重要的,她爱上了男主人。拥有极高艺术天份的葛丽叶,深深影响了维梅尔的创作,甚至成为画中的模特,但却因为身分地位的悬殊,而空余一场情恨……


电影讲述了画家维美尔和家里的小女仆之间若有若无的情愫,女仆激发了画家的灵感;画家启迪了少女的心智,以及这幅不朽名作的创作过程(当然是瞎编的,通常认为画中女孩是维美尔的女儿)

这部电影摄影极讲究,画面非常精美,随便暂停都是一幅油画。而且剧中的场景以及人物的造型都严格仿照维美尔的画作设计,非常好地体现了17世纪荷兰小镇戴尔福特的风貌。电影中光线的应用也与维美尔的作品完全符合。实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一幅充满了“寂静与光芒”的绘画作品。亚历桑德雷·德斯普拉通过给他的音乐灌输与影片同样的“寂静与光芒”来补充胶片的质感。德斯普拉是一名法国人,他曾为多部欧洲影片配乐,重要作品有《棋坛情史》,但他的名字对一般美国大众来说还是颇为陌生的。该片的配乐改变了这个局面。

  德斯普拉的配乐合奏队伍非常小,它由长笛、喇叭、钢琴和金属键琴支配的独奏章节构成。在被一个又一个青铜器支配的动作配乐轮番轰炸后,欣赏一张由丰富的喇叭声组成的温暖旋律是一种不错的放松。“云中色彩”是碟片中的最佳曲目,低沉的弦乐柔缓地拉开了序幕,它铺陈出和弦前进的根基,并以金属键琴作为修饰。逐渐,大提琴和中提琴也都加入进来,组建了完整的和弦,最终由长笛承载的旋律驶向了喇叭。

  在渐进的过程中揭示出配乐的特征,德斯普拉雕刻了一组简单抽象派的艺术配乐,在许多方面和迈克尔·纽曼的作品十分相似。小的重复的旋律被确立,随后在此基础上雕琢出动情的高潮。《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中充斥了大量的细小触觉,使得它成为一次令人心旷神怡的听觉体验。德斯普拉这个名字今后还会更多出现在电影配乐大师旁边。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48#

原帖由 ldh720822ldh 于 2015/8/13 9:33:00 发表
精挑细选,厉害!

谢谢老兄支持!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49#

原帖由 正版发条兔子 于 2015/8/13 23:50:00 发表
有没有《本杰明·巴顿奇事》,以及《末代皇帝》?

很奇怪的是,我一直不太喜欢《本杰明.巴顿奇事》的配乐,所以选这位作曲家时,只选了他的两部,而没有选择这部。至于《末代皇帝》,那是必须的!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50#

珍珠耳环里面的男主人似乎是画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