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施奈尔贝
傅抱石的手卷《兰亭修禊图》,为金刚坡时期的杰作,在三米余长的手卷上,共绘制了五十三个人物。这些东晋时期的士大夫及侍者,雅集于崇山流水之间,神态各异而生动。卷首以大字篆书题写“兰亭修禊”四字,行笔圆润充实,气息浑厚,画尾以蝇头小楷工整的抄录了书圣王羲之“兰亭序”的全文,凿金刻石,凝重爽利。如此集大字篆书、金石小楷、人物、山水于一长卷的巨制,在傅抱石先生的作品中是极为罕见的。
《兰亭序》真迹已经不在,但有大量摹本传世。
上至皇帝将相,下至书法名家、普通书法爱好者,都临摹过《兰亭序》。临写《兰亭序》,被作为一个对传统书法的学习和继承的水平标志。
下面我们来看看《兰亭序》的不同临摹版本,就从乾隆皇帝开始吧。
乾隆皇帝御笔《弘历行书临兰亭序册》,共三开六页,每页纵7.4cm,横5cm。据款署,此册于戊寅年(1758年)上巳日临于三希堂。故宫博物院藏。
下面是局部。
虞世南(558—638),越州余姚人。初仕陈、隋,终入唐。太宗引为秦王府参军,贞观七年授秘书监。书承王羲之七世孙僧智永传授。为唐初四大书家之一。
《虞本》为虞世南所临,因卷中有元天历内府藏印,亦称“天历本”。虞世南得智永真传,直接魏晋风韵,与王羲之书法意韵极为接近,用笔浑厚,点画沉遂。
唐代褚遂良书法长卷《褚摹兰亭序》,纸本,行书,纵24cm,横88.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冯本》为唐代内府栩书官冯承素摹写,因其卷引首处钤有“神龙”二字的左半小印,后世又称其为“神龙本”,因使用“双钩”摹法,为唐人摹本中最接近兰亭真迹者。
欧阳询(557-641)其书法早在隋朝就已声名鹊起,远扬海外。进入唐朝,更是人书俱老,炉火纯青。但欧阳询自己却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依然读碑临帖,精益求精。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柳公权楷书《兰亭序》。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朝河东郡(今山西永济)人。柳公权封河东郡公,后亦称“柳河东”。公权是颜真卿的后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成为历代书法楷模。官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
薛绍彭在元祐、大观间,是书名擅于一代的大家。“世称米薛或薛米,犹言弟兄与兄弟”,
出自米芾这个狂士之口,自然可靠性非比一般。
米芾既有如此盛名,薛绍彭自然也非等闲之辈。
薛紹彭与米芾齐名。
调整大小 1.jpg(379.63 K)2017/10/29 11:05:03
调整大小 2.jpg(370.00 K)2017/10/29 11:05:03
调整大小 3.jpg(381.58 K)2017/10/29 11: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