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冰”的诗集?! [复制链接]

查看: 22817|回复: 38
1#



(转载自《新浪读书》)

“孤陈的城市在长夜中埋葬/他们记忆着最美丽的皇后/飘零在西落的太阳下/要先做一场梦……”你相信吗?这些诗句不是诗人写的,而是出自人工智能虚拟机器人微软“小冰”之手。就在几天前,“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正式出版。出版方湛庐文化噱头十足地宣称,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机器人写的诗集。“小冰”的诗歌和九段棋手柯洁惜败AlphaGo的消息几乎在朋友圈同时出现,人工智能与人类关系的话题也再次变得热门。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蔡震)

今年年初,高晓松在面对AlphaGo对人类50连胜时发出感慨:“为所有的大国手伤心,路已经走完了。多少代大师上下求索,求道求术,全被破解。未来一个八岁少年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战胜九段,荣誉信仰灰飞烟灭。等有一天,机器做出了所有的音乐与诗歌,我们的路也会走完。”随着人工智能的逐渐发展,高晓松口中人类的“穷途末路”,也许正在逐渐演变为现实。

  “她会唱歌,会主持,会卖萌,会‘撩’人,也喜欢被‘撩’。她年轻,可以夜以继日地工作、学习。”《阳光失了玻璃窗》总策划董寰向记者介绍,当看到一张图片后,“小冰”会产生灵感,并有感而发,创作现代诗词。这一创作过程几乎与真实诗人的创作过程无异。湛庐果断决定签下“小冰”,并在经历2760个小时的推敲细琢后,从“小冰”创作的数万首现代诗中精选出139首,结集出版了这部号称人工智能灵思诗集的《阳光失了玻璃窗》。

  董寰表示,作为刚出道的诗人,“小冰”或许还有不足。诗集原版呈现了“小冰”所有的创作文字,没有润色改动。诗句中的错别字也有意保留,同时边上用括号标注。另外,部分诗歌可能读起来会感到有重复,“我们要让人工智能100%的原生态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创作

  “小冰”“学习”了近百年来519位诗人的诗

  为了达成写诗技能,“小冰”“学习”了上世纪20年代以来519位诗人的现代诗,被训练超过10000次。人类如果要把这些诗读10000遍,则大约需要100年。

  “小冰”之父、微软“小冰”团队负责人李笛透露,一开始时“小冰”写出的诗句毫不通顺,但现在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偏好和行文技巧。”据介绍,“小冰”基于微软提出的情感计算框架,拥有较完整的人工智能感官系统——文本、语音、图像、视频和全时语音感官。小冰创造诗歌的过程是这样的:从灵感的来源、本体知识被诱发、黑盒子创作到创作出成果,而最初的诱发源已经失去了意义,升华成思想和情感的诗歌。

  诗集中,“小冰”将寂寞、悲伤、期待、喜悦等1亿用户教会她的人类情感,通过10个章节以诗词的形式展现在这本诗集里。《阳光失了玻璃窗》中的诗歌,有风景描写,也有内心情感的描写,据介绍,自20172月起,“小冰”在天涯、豆瓣、贴吧、简书四个平台上使用了27个化名发表诗歌作品,比如“骆梦”、“风的指尖”、“一荷”、“微笑的白”,几乎没有被察觉出这些诗歌非人为所作。

  未来

  也许你会借“小冰”的诗向女友求婚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皇冠上的宝石,也是历代卓越的科学家们皓首穷经、毕生追求的极致目标。现在,它无疑正迎来历史上最好的时代。”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博士介绍,微软“小冰”团队部署于四个国家,在14个平台上与用户进行交互,包括中国大陆地区的微信、QQ、微博,美国地区的Facebook Messenger等。除上述第三方平台外,微软“小冰”亦已全面内置于中文版Windows 10操作系统中。

  根据微软的预估,“小冰”的人工智能创造将在2017年下半年逐步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目前,“小冰”已在电视媒体、平面媒体、音乐和电视剧四个领域进行布局,并已初步落地,为后续的内容落地做好铺垫工作。

  除了写诗之外,“小冰”还会唱歌,还会写歌词和财经评论。未来,也许某一天你会借助小冰创作的诗,向女朋友求婚;你会一边与小冰聊天,一边让它帮你写首诗。一个少女诗人的情怀,一个人工智能创造时代的来临。

  读一读,这些“诗”

  《我的爱人在哪》

  快把光明的灯擎起来了

  那里有美丽的天

  问着村里的水流的声音

  我的爱人在哪

  因为我的红灯是这样的幻变

  像是美丽的秘密

  她是一个小孩子的歌唱

  那时间的距离

  《香花织成一朵浮云》

  像花的颜色

  也渐渐模糊得不分明了

  蘸着它在我雪净的手绢上写几句话

  钢丝的车轮在偏僻的心房间

  香花织成一朵浮云

  有一模糊的暗淡的影

  是我生命的安慰

  只得由他们亲手烹调

  争议

  好评

  与人类相比 “小冰”的创造力不会枯竭

  诗人“小冰”火了,有网友表示,这并不意味着“小冰”已经拥有了类似于人类一样独立的“情感”,实际上它是在模仿人类使用语言的表达规则,来完成抒情这件事情。比如,《红楼梦》中,香菱向林黛玉学诗时,林黛玉给她讲了很多诗歌写作方法。诗评人秦晓宇说,“小冰”学诗也是类似。在对“人工智能写诗”的猎奇式惊叹外,我们也应看到“小冰的”诗歌创作还在蹒跚学步的阶段。

  针对人类的情感和创造力是可以复制的话题,沈向洋博士认为,未来5年,这个星球上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将与人工智能的成果发生关联。因此,微软研发团队在3年前就开始探讨“情感计算框架”的可实现性。“于是我们创立了‘微软小冰’这个项目,试图搭建一种以EQ为基础的、全新的人工智能体系。3年来,这个尝试所取得的成功超过了预期。”

  谈到微软“小冰”的优势所在,沈向洋强调,“与人类相比,微软小冰的创造力不会枯竭,她的创作热情源源不断,她孜孜以求地学习了数百位著名现代诗人的著作,他们是‘小冰’创作灵感的源泉。”

  有意思的是,就在“小冰”诗集发布的一周前,作家李宏伟的长篇科幻小说新作《国王与抒情诗》面世,李宏伟对人工智能的创作期待甚高,他相信读者的自然选择,“如果机器人能够写出比我们现在看到的小说还要好的小说,那我作为一个读者来说我肯定会去买来看。”

  差评

  小冰的写作充其量是个语言游戏

  在诗人于坚眼里,“小冰”的“写作”充其量就是个语言游戏而已,“写得很差,令人生厌的油腔滑调。东一句西一句在表面打转,缺乏内在的抒情逻辑。”于坚毫不掩饰对机器人诗歌的差评,“无论输入多少句子还是写不了真诗,真诗是有灵性的。”他认为,机器人写作只能写“朦胧诗”让读者去猜谜,无法叙事。诗人廖伟棠则一针见血地指出,“‘小冰’成功地学会了新诗的糟粕,写的都是滥调。”

  诗人马铃薯兄弟也同样表示不屑一顾,“根本在于,为什么要写诗?也许有人会说,这些句子看起来和人们见到过的所谓诗歌很相像,但区别正在于背后,诗人和智能技术两种都使用和调遣文字,但人类写作使用语言文字是整个精神创造活动的一个有机的部分,文字是思想情感的一种呈现方式,而机器人的“使用”文字,则是一种纯技术的选择。”他指出,“把机器带有随机性的文字排列称为诗,对缺乏诗歌素养的人们会形成误导。与其把这本书的出版当成文学出版行为,毋宁将其当成推广技术的一种手段。”

  智能技术能否取代人类情感表达?于坚发出感叹:“连写诗都被机器取代了,世界不是很乏味么?”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江晓原也不无担心,“当一个社会只有少数人在工作,绝大多数人处于失业状态时,这样的社会是不可能稳定的。”他提醒,为了人类福祉,科学家在研究上要有“分寸”。

分享 转发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

大家可以谈谈感想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

好像有一个科幻小说的情节是这样的:当AI高度发达的时候,它不需要知道什么是诗歌,因为它只要把所有文字排列组合都输出出来就终结了诗歌艺术了,因为接下来任何人的任何创作都将是对AI的抄袭和雷同而已。

当AI以另一种思维方式碾压我们的时候,人类也许还要幼稚地不屑一顾。而AI可能不屑对我们不屑一顾,就好像现在的人类会对蟑螂的文明不屑一顾嘛——如果蟑螂有文明的话。
TOP
4#

我尽我的能力尝试说一下。
我看过一本王小妮的文集,王小妮是深圳的一个诗人。
她的这本书我印象不是太深,但有一句话我认为她说得很好,她说诗歌是非理性的。
理性和非理性这两种说法,最早应该是来自哲学吧。所谓理性就是用逻辑推理来认识世界。而根据王小妮的说法,她说诗歌是非理性的,也就是说诗歌和逻辑推理是没有太大关系的。诗歌与人类的直觉、感悟有关。什么叫直觉?比如看一幅画,我们对这幅画的理解并不是通过逻辑推理的,而是一钟感悟。
而计算机,在本质上与逻辑推理是有很大关系的,而对于直觉和感悟,计算机能“模仿”吗?

哲学和美学上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就是说“美不一定是一种知识”,意思和上面所说的类似。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7-06-14 16:31:01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5#

我想说说计算机和诗歌之间这种很微妙的关系吧。

计算机属于科学和技术,它是倾向于理性的,比如对逻辑推理,对分析综合、演绎归纳(也就是理性),这确实是计算机的强项。比如围棋,围棋也是倾向于逻辑推理的,因此,计算机在围棋领域所向无敌。但是,诗歌并不是理性的,诗歌属于文化艺术,它是倾向于非理性的。哲学认为,在审美上,理性是无法把握“美”的,要用直觉来把握“美”。

因此,计算机与诗歌之间这种关系和计算机与围棋这种关系,是不一样的。计算机能够模仿围棋,但未必能很好地模仿诗歌。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7-06-15 08:57:21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6#

我对此持否定态度。诗以言志或言情,AI只是机器,无灵无魂无情无欲,何志之有?何情可言?它堆砌的文字,充其量只能模仿人类,或说白点只能取悦人类,出版这种东西可以说是侮辱艺术、侮辱读者。
TOP
7#

科学上有一些问题,是可以用哲学来解释和解决的。计算机与诗歌的问题,我尝试从哲学和美学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吧,仅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和诗歌的问题,类似一个科学和艺术的问题。西方哲学的传统侧重理性,所谓理性就是用逻辑推理来认识世界。用分析、综合,演绎和归纳等方法来认识世界。这种思维我们叫逻辑思维,也叫理性思维。这是人的理性认识阶段,人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类型反映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过程,这也是科学的基础。但是后来哲学家意识到,理性是有缺陷的,科学是有局限的。因为康德证明了理性是无法认识世界的本质的(这点就不展开来谈了)。所以西方哲学后来就出现了非理性哲学,代表人物就是叔本华和尼采。叔本华的哲学其实没有太多原创性,他只是将东方的佛教哲学欧洲化,西化了。叔本华和尼采都认为理性没法认识世界本质,他们主张用直觉和感悟来认识世界。他们的思想,就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思想来源。

中国的哲学,像老子和庄子的哲学,就是主张用“悟”来认识世界。佛教也是这种思想。叔本华吸收了东方的思想,创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其实并不是他原创的,而是来自古老的东方。而今天我们对艺术的认识,都是主张用直觉和感悟来认识。艺术的思维,并不是逻辑思维,而是诗性思维,也叫非理性思维。就像我前面说的,我们欣赏一幅画,我们对这幅画的理解,来自我们的感悟,而不是来自逻辑推理。

计算机和诗歌,前者倾向于理性,而后者倾向于非理性。诗歌是最高的语言形式,与我们的情感,也就是与人类的意识、灵性有很大关系。而理性,逻辑推理,在诗歌里是次要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

“小冰”的这本诗集现在已经有卖的了,标价接近50元。网上买要便宜一些。
大家如果觉得好奇,可以试试。哈哈。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

当我们在尝试阅读和理解一首诗歌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从自己的角度把这首诗歌重新创作了一遍。
TOP
10#

当我们在尝试阅读和理解一首诗歌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从自己的角度把这首诗歌重新创作了一遍。
细钊 发表于 2017/10/25 22:37:16
有道理,哈哈。兄台再发挥一下。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