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那不勒斯民歌到世界民歌(俄罗斯民歌《伏尔加纤夫曲》、俄罗斯... [复制链接]

查看: 77078|回复: 187
101#

《邓映易诗歌集》: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02#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03#

从民歌到诗歌,严重跑题了吧
TOP
104#

《外国名歌200首》

里面有很多邓映易译配的歌曲,年长一点的音乐爱好者应该都知道这本书。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05#

从民歌到诗歌,严重跑题了吧
westking 发表于 2018/10/4 15:23:07
诗歌与音乐,尤其歌曲有很密切的联系。
有哲学家、音乐美学家认为音乐“是最为古老的语言”,诗歌带有歌唱性,诗歌本身包含着一种能够在形式上为感觉所理解的音乐品质。
贝多芬与席勒,舒伯特与缪勒,舒曼与海涅,马勒与黑塞等人,他们将音乐和诗歌联系起来,使这两者相互相成,相得益彰。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06#

以下内容摘自网络,应该是邓映易的亲人写的,摘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9362da410101f2bc.html

我的妈妈虽说祖籍是湖南,但她的父辈在清末时就离开了故土来到北京,外公是当年中国第一批留学法国的铁路工程师,妈妈的童年是幸福的,她自小喜欢唱歌及文学,再加之当时就读的教会学校有不少外教,小时外语功底很好,在12岁时,她就把俄国作家契科夫的小说《万卡》的英译本翻译成中文并发表在当时的刊物上。外公回国时带回了包括《马赛曲》在内的一批音乐唱片,这对于从事了一生音乐工作的妈妈起了至关重要的启蒙作用,因为这些唱片使她爱上了音乐。妈妈就读于北京贝满女中,又先后考入燕京大学和辅仁大学读社会系并同时学习音乐,可以说她的一生伴随着音乐走过了每一程。

妈妈曾是上海音乐工作团、北京中央歌舞团、中央乐团的声乐演员,1953年曾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慰问团去朝鲜慰问演出,1955年参加了在波兰举办的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她随原中央乐团(现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前身)演出的足迹遍布祖国各地,后因工作需要从事了大量的外国歌曲译配工作,在这个领域可称之为大师级的人物,最著名的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第四乐章合唱《欢乐颂》就出自妈妈的译配,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曾作为庆祝建国10周年的献礼节目,于1959年在人民大会堂第一次用中文演唱,“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我们心中充满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在你光辉照耀下面人们团结成兄弟”这首几乎人人皆知的歌至今广为传唱用的就是妈妈译配的歌词。

(这是1959年中央乐团等几个团联合演出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的盛况,妈妈作为声乐演员就在其中,我当年作为观众坐在台下,看的激动万分,以至于直接影响了我也选择了声乐作为职业)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8-10-04 19:37:37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07#

对于外国歌曲译配好多人不太了解,当年为了文化交流,需把很多外国歌曲翻译成中文演唱,但直译的词是不能直接用来演唱的,必须要把歌词诗化,这就需要译配者不但要懂外文,还要有文学功底并懂声乐的演唱,这三项正是妈妈的强项,致使她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歌词译配者中的佼佼者,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她译配的歌曲集就有几十种之多:从最著名的《欢乐颂》、《外国名歌200首》、舒伯特的三部声乐套曲《冬之旅》、《天鹅之歌》、《美丽的磨坊姑娘》、舒曼的《妇女的爱情与生活》到后来的《男高音、女高音咏叹调》专辑、等等,直到她80岁之后坐在轮椅上还和中央音乐学院蒋英教授合作出版了《拉赫玛尼诺夫歌曲集》、《普罗科菲耶夫歌曲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歌曲集》等数部歌集.......最脍炙人口的《铃儿响叮当》、《友谊地久天长》、《桑塔露琪亚》、《夏日最后一朵玫瑰》、《老人河》等等都出自妈妈之手。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08#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09#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0#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