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化茧成蝶,可与言诗——沐声DA005解码器用家手记(收官:系统前... [复制链接]

201#

有,美国hovland的原来的设计师,设计了款usb的隔离器,就用高压差来让机器发热,机器做了全封闭,且恒温,因为里面有颗飞秒钟,机器要热越好声,
as8mkiii 发表于 2020/9/3 13:54:31
谢谢!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温度对前端器材的影响很大,无论是数字转盘、解码还是前级,相对而言对数字转盘、解码器的影响更大一些。除了高温、恒温带来普通晶振变得近似于恒温晶振因素之外,三极管升温后偶次谐波增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此外,还有其它一些因素,比如变压器的铁芯与铜线在高温下比常温更好声,所以,使用隔离变压器,一般都不关机;一旦关机后又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进入好声状态。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02#

胆机其实也是越热越好听的,很多胆机要开机1~2小时才逐步进入状态,有些发烧友说是等“胆管热开了”,这个说法不准确。
我猜测胆机好声的原因,除了公认的1、谐波失真以偶次谐波为主、是“美丽的失真”;2、用输出变压器连接喇叭,同样是感性负载,耦合更加匹配等因素之外,工作温度高可能是第三个重要原因。

胆管的升温过程很快,功率管、整流管20~30分钟就热透了,是其他部位需要进一步加热升温,比如电容、电阻,还有变压器,包括电源变压器、扼流圈、音频输出变压器。胆机热机,可能等待电感性器件的铁芯和铜线升温,才是需要花时间的。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03#

如果是楼主说的那样的话,那再加一级胆输出,像AQUA 、Vermeer、Lampizator那样,基本上就完美了
tianno1 发表于 2020/9/3 14:47:12
不赞同现代解码器加胆输出的做法,喜欢胆味的可以自己使用胆前级。
胆前级的信噪比,能做到90~95db就非常不错了。在传统CD机和针对CD资源的解码器上,使用胆输出尚可应付(CD技术标准信噪比96db);但基于SACD之类的现代音源信噪比达到120db。如果采用胆输出,整个解码器的信噪比、动态范围就引刀自宫了,下降到CD的水平。

所以,在针对高清规格资源的现代解码器上使用胆输出,完全就是设计理念错误甚至根本没有设计理念,投机取巧,迎合部分顾客的口味。这种胆输出的解码器基本就是废柴了。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04#

胆前级与胆耳放抗电磁辐射的能力弱,在现代家庭环境中,容易受无线路由器之类的影响,成为噪声源。
我卧室音响有美星MC2A3前级,另有黑嗓3322胆耳放,以前都正常。自从用了无线路由器,声音明显下降。如果把无线路由器放到距胆前级、胆耳放30厘米以内,“嘟嘟嘟嘟”的噪声节奏感很酸爽!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05#

不知楼主是否研究过或者听过,AQUA 、Vermeer、Lampizator、Accustic Arts,这4个品牌的DAC,以这些品牌在业界的口碑和地位,你说他们是废材,你是有多狂啊
TOP
206#

不知楼主是否研究过或者听过,AQUA 、Vermeer、Lampizator、Accustic Arts,这4个品牌的DAC,以这些品牌在业界的口碑和地位,你说他们是废材,你是有多狂啊
tianno1 发表于 2020/9/4 10:08:25
不是听不听的问题,这个属于研究范畴,很多人不喜欢信号通道有电容,因为电容对信号会有染色,同理,解码输出选用电子管做缓冲输出,也是调整染色的一种,楼主说的也对,动态肯定胆管会压缩,还有信噪比。顶级的解码很少会用电子管输出,中下级才会用电子管和电容做染色掩盖声音的不足。
TOP
207#

首先,我把楼主的帖子都看完了的,对于他的热情和贡献非常认可。但是正如他之前说的,005相对于004指标上并没有多少变化,但是听感上却有很大提升,说明他是认可实践经验的,并非是技术派。所以光凭技术上的动态范围就否定一种技术方案,是鲁莽的。更何况听感涉及人耳的认知范围,假如人耳能识别的最大动态范围就是100db,那你做到120db还有意义吗?而且通过动态范围就反对,还牵涉到否定了CD和黑胶的主流玩家,这很不妥。
其次,我提出加一级胆管,正是针对他所列举的005的缺点,高频太飘忽(忽冷忽热),中频略缺少厚度,胆管设计只要合适,正好能加入暖味提高音乐性,解决这两个问题,所以我不是信口开河。
最后,我还是想提一下楼主这篇帖子的软肋,我非常感兴趣的看完了所有帖子,之后也会继续跟,但是看到楼主的测评器材却是一头雾水,享声数播、田雨前级、还有写八...可能在国内还是有一些拥戴,但是放在整个HIFI界却是小众,如果能用一些中档大路货进行测评或许更能让烧友有个参照,例如passlab、AA器材和B&W或者魔域的A系列音箱等等。这篇帖子没有一点大路货,总觉得缺点什么,也弄不清是在什么级别。
另外楼上烧友对整个HIFI界品牌也研究不多,AQUA和Accustic Arts的解码可以说是中档(其实在国外的名气也不低,用家也不少),但是Vermeer和Lampizator的金门系列绝对属于高档货,而且在各种排名中都有一席之地。你说人家是中下级未免有点贻笑大方了。
TOP
208#

回复 207楼tianno1的帖子

如果你觉得10w左右的也属于高级的话,msb和dcs这些旗舰,是不是航天级了?楼主用啥评测不重要,重要的是楼主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声音,并且分享同好!另外,你喜欢电子管,你的假如,这都是你自己的见解,自己喜欢的,没有人反对,别在意别人说。你玩你的,楼主玩楼主自己的,别要求这些哪些的,我玩的确实也不多,不过玩为啥一定要多?天天网上找东西开脑放健身?楼主的很多定义见解只是说给懂的人听,不懂,不理解的看看就得了。没必要争个你对他对的。。。。
TOP
209#

回复 207楼tianno1的帖子

如果你觉得10w左右的也属于高级的话,msb和dcs这些旗舰,是不是航天级了?楼主用啥评测不重要,重要的是楼主找
as8mkiii 发表于 2020/9/4 16:22:14
赞同老兄的观点!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10#

回复 205楼tianno1的帖子

这个帖子有三个目的:
1、介绍沐声DA005(20%)
2、希望倡导一种基于科学、理性的探讨发烧的思维模式,克服“两小儿辩日”的传统思维模式的窠臼(30%)
3、宣传个人独创的加热升温方法,让广大烧友找到一种全新的发烧方法,用很小的投入,获取显著的改善与提升(50%)

所以帖子有点长,到现在4.2万字了,能耐心看完已属不易,所以回答阁下的几个问题: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11#

1、关于DA005的问题
所谓高音的飘忽、忽冷忽热,是在煲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前1~6天没有,7~10天出现了。所以十万火急下单订制了1米长度的HDMI线,增加一些厚润、减少高频过量的问题,这对老烧来说都是基本技巧,声音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自己调校的。从11天后,高频随整个器材逐步稳定下来,配合1米长的HDMI线,不再有煲机过程中的问题,高频的透明感、油润感和空气感异常出色。
关于中频厚度:DA005的中频有一定厚度,不算特别厚。在三分频落地系统中,由于低频下潜很深、量感十足(正好是写8的短板,前期折腾摩箱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相对而言中频的厚度就不那么明显。用美之声监听一号有源音箱,中频的厚度就蔚为可观了。

器材的搭配很重要,在具备基本素质的前提下,有经验的发烧友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按照自己的偏好和器材的短板进行适当调节的。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12#

2、关于测评——我从不做测评,写的只是用户手记
我写的几篇帖子,从来没有叫过“测评”,一般叫“使用心得”、“用户体验报告”,DA005叫“用户手记”。
测评是件很严肃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条件:
1)权威认证的资格(包括测评机构与测评人)
2)标准的环境与标准化的设备
3)标准化的测试流程
4)具体化的测试指标
5)规范化的测评报告

所以,我不具备测评资格。

测评本来是个很严谨、严肃的活动,但现在已经被滥用了,跟*小*姐*一词一样。所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我从来不自称测评报告,避免被人当做是*小*姐*。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13#

3、使用器材的档次
都是国产精品,基本上都是国内同行业前三名。除田雨TA801之外,论市场占有率、绝对拥有量,比阁下提到的那些品牌的代表性,可能更强。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14#

4、再科普点常识

人的绝对听觉阈限(能听到的最低强度的声音):0db
听觉的相对阈限(人耳能觉察到的最低限度的声音变化量):1db(对应功率变化25%)
听觉的掩蔽阈限(强音遮盖弱音,使弱音不被觉察的强弱对比):60~80db(与频率相关)
听觉的痛觉阈限:130~140db,
暂时性失聪的阈限:160db

所以,人耳对音强的感觉阈限范围是140db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15#

刻意没有和其他品牌特别是洋品牌对比,是不想惹麻烦。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16#

过两三年准备开两个专论帖子:
1、音响发烧友的消费行为与心理学解释
2、音响器材营销策略与JS忽悠术分析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17#

唾沫横飞,口水太多了,但是也要赞一个
TOP
218#

关于DSD与PCM的声音差异
周六周日两天,花了3个来小时对比DSD与PCM的声音差异,再次证实了5年来的基本判断:DSD与PCM基本同级,各有特色,但听感PCM更符合耳朵的需要。DSD(至少DSD64)可能只是个商业噱头而已。


2013年刚开始接触数播时,当时的转盘和解码器都不支持DSD重放。所以, SACD.ISO资源得先用Scarletbook解压成DFF格式文件,再用audiogate转换为24bitX176.4khz的PCM资源。听闻DSD直解如何如何的原汁原味,非常向往,一直充满了期待。
大概2015年,数播与解码器都基本实现了支持DSD播放,很兴奋。当时在享声D100pro豪华版和沐声DA003上尝试过DSD,确实能播放,而且声音与PCM另有一番风味,但似乎并没有胜出的感觉。心中有点纳闷,怎么传说的跟听到的不一样?
猜测是因为当时数播与解码器之间只能用同轴线与RCA线连接,输出的是DoP格式,加之ES9018据说是把DSD转成PCM再进行解码的,所以不能有明显优势,似乎也可以理解。

2017年升级享声D300REF,有了IIS-HDMI输出,支持DSD源码输出。后来在沐声DA003MKII、DA004和泉2上,都用HDMI线接入解码器,对比DSD与PCM资源,同样没有感到DSD有什么优势,个人不太喜欢,平时一般都听PCM格式,DSD只是偶尔对比听听(时间占比不到1%)。也没有深究原因,粗略地判断:PCM声音风格比较锐化sharpening,DSD声音风格比较柔化soften,总体水平相当,各有特色了;个人偏爱PCM资源,不喜欢DSD。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19#

这两天比较认真地对比了DSD与PCM资源,结论有点变化:PCM从HIFI性到音乐性都明显好于DSD(准确地说,DSD64),DSD64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也许,将来采用升频技术搞DSD512、 DSD1024会有改善,但是普通的DSD64确实乏善可陈。

对比时,采用同样的SACD.ISO资源:1、解压为DFF,得到DSD64资源;2、用audiogate转换为24bitX176.4khz,得到PCM资源
播放PCM资源,DPLL选择2,数字滤波器选择S-L
播放DSD资源,DPLL选择8,数字滤波器选择60 khz
因为解码器音频输出电平DSD资源仅相当于PCM资源的50%,所以播放DSD资源时,前级音量调大6db,保持同样的音量。

一番对比下来,DSD64完败。

DSD的优势
1、声音比较细腻、柔和、宽松,临场感好,类似于unplug的效果;
2、高频舒展,自然,没有压缩感;
3、音场深度加深,纵向延伸较好;
4、整体风格比较含蓄、儒雅,没有火气,没有侵略性。

DSD的劣势
1、音场宽度被严重压缩,左右收窄30%以上(PCM的音场像一个横向放置的橄榄球;DSD的音场像纵向放置的橄榄球)
2、高频和低频的延伸明显不足;
3、对声音的控制力弱,整个声音缺少一种张力,有种松、垮的感觉;
4、动态明显被削弱了,爆发力不够,大编制、大动态的表现力较差;
5、声像聚焦有一定下降,定位不够清晰、稳定;
6、似乎总有一些声音元素缺少安排、组织,满世界游荡,像飘舞的柳絮,没个安放处,显得有点混乱、无序,听着有点吵,听久了还有点累(没有传说中DSD“久听不累”的感受,绝对没有!)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20#

DSD无论在音乐性还是HIFI性,都无法与PCM相比。(小品、人声还不错,但大编制、大动态的作品,确实差了很远!)

有两点致命伤,让人无法接受:
1、音场畸变严重,左右压缩明显(前后加深也不能将功赎罪);
2、对声音缺少必要的控制与管理,类似于*无*政*府*主义状态,显得乱、听着累。

So,至少在未来几年,DSD64要被我打入冷宫了。
也许,到DSD512/1024以合理价格普及时,再听DSD不迟。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