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差异与个体偏好
耳朵收货——问题是按谁的耳朵收货?
人人都有耳朵,但耳朵和耳朵不一样。从有限的听觉生理研究成果(等响度曲线)看,今天的人和几十年前的人耳朵不一样;中国人和欧美人的耳朵不一样;老年人和年轻人的耳朵不一样,应该按谁的耳朵收货?
对于消费者而言,答案简答粗暴:谁掏钱,就按谁的耳朵收货!
对于设计者而言,要复杂一点:首先要考虑自己的耳朵(坚持原则),同时也要考虑目标顾客的耳朵(顺应现实)。
孟子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
莎士比亚说:“在人为佳肴美酒,在己为穿肠毒药。”
人性之中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是对美的追求,个性是对美的理解。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理解的美不一样,这个世界的美,一定是多样性的。
以乐器而论,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单簧管、双簧管、巴松、长笛、短笛、圆号、长号、大号、竖琴、定音鼓、军鼓、三角铁、沙锤、响板等等,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价值。即使是表现力最强、运用最广的钢琴、小提琴,也无法取代其他乐器而独霸天下。
音响器材也同样如此。没有理想的、绝对完美的器材,否则早就一统江湖、天下大同了。每种器材都有其擅长演绎的强项,也有其鞭长莫及的短板。好的器材,一定是有个性、有风格的。
而艺术上所说的风格,本质就是一种缺陷美——美的缺陷,缺陷的美。
成功的音响器材,一定是在唯真(保证声音基本忠实再现)的前提下,在唯美(对声音表现有所取舍、有所侧重)方面追求一定的风格,从而实现设计师的审美理念、满足特定人群(目标顾客)的审美需要。形成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繁荣局面,以不同的美,等待顾客的挑选。
而顾客则根据自己的审美观(最重要的还有钱包),从琳琅满目的器材中,选择自己最喜欢、最适合的器材。
无论是器材,还是发烧友,都是多样化的,个性差异与个性偏好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世界也因此而美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耳朵,也有自己心目中的美,如果把自己的耳朵、自己的美作为唯一的标准,强加于人,本质上是一种毒*菜*暴*君*的思想。
费孝通老先生说得好: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科学求真,真理是唯一的。
艺术求美,美是多样的。
HIFI的本质,就是打着唯真的旗号,干着唯美的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