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只有此生是不够的,还应拥有诗意的世界” ——记叶嘉莹
转载自网络
庄子曾言:“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意为内心愈发虚静恬淡的人,不论外貌亦或气质都能散发持久的芳香,拥有这种素朴自然的处世法格之人,尽管裹挟在纷乱流离的**,也能绽放出优雅豁达的人生之花。
从漂泊到归来,从传承到播种,如今我们从诗词文化在国际传播缝隙之间回身观望那挤出一道窄门的叶嘉莹先生,才发现王国维所说的“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恰好正是叶先生坎坷一生的真实写照。
她一生清贫,遍历苦难,却才情纵横,始终与诗词为伴,95岁时更将个人全部财产(3500万)捐予南开大学,为诗词研究贡献一生,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诗书之家,变故陡生
1924年出生的叶嘉莹自幼长于北京书香门第,祖上是满洲人,本姓叶赫那拉,正与清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同宗,叶嘉莹的启蒙老师是她的姨母,学的第一本书便是《论语》。
在整个幼年**,因为家中亲戚受教育程度普遍很高,叶嘉莹自小便徜徉在家中书海里谙习古典文化,但要说走上诗词之路,这个最大的功臣却是她的伯父狷卿公。
他经常鼓励叶嘉莹创作练写小诗,并给出适当的评价和建议,在少女时期,叶嘉莹受家庭范围熏陶,耳濡目染,一生的基调也由此奠定,诗词的刻刀也逐渐雕镂她的身骨。
1941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常年在上海工作的叶父不得不向南迁去,逐渐与家中失去联系,也无法再向家中寄去家用,母亲本该康健的身体也在一日日的逃难中,不断消耗,忧思操劳成疾,溘然长逝。
在这一年,年仅17岁的叶嘉莹亲尝到失去家人的痛楚,她的悲痛,最终写进了八首《哭母诗》中,锥心泣血,但诗词赋予她的力量让叶先生挨过了这次丧母的重击。
在母亲走后,叶嘉莹便受伯父伯母照料,也是在这一年,叶嘉莹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辅仁大学,并循照内心兴趣指引,报考了国文系,命运的铅笔再次为叶嘉莹的人生写出非同寻常的一章。
求学辅仁,拜师顾随
叶嘉莹诗词人生的道路上堪称基石人物的便是她大二时候的国文老师顾随,顾随不仅专攻古典文学,并且造诣极高,他讲课时,旁征博引,兴会淋漓,处处可拾古典诗词的吉光片羽,给叶嘉莹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在顾随的课上,叶嘉莹每次都会一字不漏的记下所有笔记,在她之后漂泊在外的人生中,也从来会将这笔记随身携带。顾随对叶嘉莹的诗词习作评价极高:“作诗是诗,填词是词,谱曲是曲,有才如此,当善自护持,勉之勉之”。
在叶嘉莹毕业之际,顾随亲自对她表明期许:“能自建树,成为南岳下之马祖,而不愿足下成为孔门之曾参也”这不仅是老师对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期许,也是叶嘉莹自己对自己的要求,终有一天,让中国的诗词文化再度名扬天下。
丈夫入狱,身无可托
1948年,叶先生的人生转折点就是遇到了赵钟荪,并和他结婚,尽管叶先生一生可以将诸多爱情诗词讲得入微精妙,但自己的婚姻中,叶先生从来没有体验过爱情,她有大爱,自称跟诗词谈恋爱,便已心满意足,对苦追自己而丢了工作的赵钟荪,叶先生为此出于义气答应了这场求婚。
婚后跟着丈夫来到台湾的叶先生一时间面临的不幸滚滚而来,不容有一丝喘息之机,不久后,赵钟荪被捕入狱,半年后,自己和女儿也被囚禁住,抄了家,丢了工作,叶先生带着大女儿整日寄人篱下,受尽冷待和苦楚。
1949年,叶父来到台北工作,帮助叶先生解决托身之所,1952年,出狱的赵钟荪性情变得狂躁暴戾,动辄打骂妻子,在二女儿出生时,赵钟荪得知又是女儿竟掉头就走,这段经历,叶先生后来也只是写进诗词中,然后默默的承受下来,对赐予她诸多苦难的丈夫也选择了谅解。
叶先生曾首创“弱德之美”一词,她解释道,凡承载苦难的都是“弱”的。不管是人,还是诗词,在苦难之中,强压之下,也要依然有所持有所守,不能迷失自己,一定要坚定自我。而叶先生的一生都在践行着这种美德。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诗”
年逾半百时,命运再次给叶先生一次重击,1976年3月,叶先生长女及女婿因为车祸双双罹难,这次倏然而至的打击令叶先生悲痛异常,几欲昏厥,她连写下十首《哭女诗》寄以真情,舒缓痛苦。
即使是命运如此的拨弄,也没有将叶嘉莹逼上人生的死角,在叶先生最痛苦的那段时期,她从王维的诗中汲取活下去的希望,正如她后来所说:诗歌,可以让一个人的心灵不死,一个会读诗,爱读诗的人,永远不会失去对生命,对活着的希望。
叶先生极会讲诗,在台湾,不少名人大家都曾听过她讲的课,席慕容也对她顶礼膜拜,盛况一度达到“白昼黑夜讲诗词,诸生与我共痴狂”的地步。
叶先生从在台湾教小学生,到就任温哥华大学讲师,再到被举荐去北美交流,30年间,越洋奔波,但因为对诗词的热爱,和因为弘扬诗词的壮志,叶嘉莹从未喊过累,她深知,古典诗词的根始终在中国,最适合生长的土壤也是在中国。
将诗词传播于天下,这是她一生的志业,在多次申请回国后,叶先生在南开大学甫一开课,学生就将教室堵得水泄不通。
“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诗歌见证沧海,苦难造就成功,在遍历苦难后依然成就卓然者,叶嘉莹便是其一,一念成痴,将人生燃烧到最后一刻,也要尽己所能做自己最喜欢的事。
2年前,叶先生将自己个人财产总计1857万元全部捐给了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并设立“迦陵基金”为支持我国诗词和传统文化研究再续上自己的最后一力。第二年,叶先生又将变卖房产所得的1700余万元捐给南开大学,累计捐赠3500余万,这是先生毕生所有财富。
作为诗词的女儿,叶嘉莹一生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大兴中国古典诗词于天下,高龄时又将毕生积攒之财富悉数反哺于诗词研究。正如叶老所说“我从来不为自己的得失利害而烦恼,我的内心有理想,有持守,我很快乐。”
对比先生捐赠期间网络上对另一门女明星与富豪之子的结婚铺天盖地的宣传报道,像叶老这样为古典诗词研究与传播跨度重洋,箪食瓢饮,清贫一生的国之重器,她才是让人们所刷屏的女明星。
董卿曾说叶先生“一生颠沛流离,却度人无数”,在叶嘉莹越朴素,越高贵的人生路上,叶先生是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一个人只有此生是不够的,还应拥有诗意的世界,诗词是叶先生的痴,也是叶先生的骨,愿岁月赋予诗词圆满,赋予叶老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