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与BACH小无(陆续上传15个小无版本收藏图片) [复制链接]

查看: 14696|回复: 109
21#

[upload=jpg]Upload/20057106545935456.jpg[/upload]
TOP
22#

[upload=jpg]Upload/20057106552997946.jpg[/upload]
TOP
23#

[upload=jpg]Upload/20057106562941868.jpg[/upload]
TOP
24#

第一乐章 阿勒曼德舞曲,b小调,4/4拍子,BACH未指定速度,比较权威的编定者赫尔曼(Herrmann)认为速度应该是“行板”。二段体结构,第一段以正宗的阿勒曼德舞曲的几走啊开始,第二段以第一段的动机发展出来的新材料为基础写成。
     变奏部分也是二段体,速度是梢快,主要以16分音符的分散和弦与琶音进行,较轻快。

[upload=jpg]Upload/20057101011135589.jpg[/upload]
TOP
25#

BACH的小无由三首无伴奏奏鸣曲及三首无伴奏组曲组成,三首小提琴奏鸣曲组成十分统一:
第一乐章 慢板(前奏曲风)
第二乐章 快板(赋格)
第三乐章 慢板(类似间奏)
第四乐章 快板(单音演奏,类似轻的结尾)
如是组合很明显看出重心是在第二乐章,和教会奏鸣曲特色相符,各乐章虽有明显速度上差别, 但同样是快板和慢板亦有不同性格。
1、第一乐章慢板通常是流利的歌唱 (第三号奏鸣曲除外, 这个例外显示了另一项特色),在歌唱线条中偶或加入一些和声显示出自由幻想风特色, 性格上类似前奏曲,第二号与第三号结尾都非完全终止,导引到下一乐章赋格。
2、赋格在内容长度上都可视为奏鸣曲的重心, 在赋格中偶会插入不属赋格的稍带即兴式段落。
3、第三乐章带舞曲风格, 有固定节奏支撑, 性格上不同于自由的第一乐章慢板, 而且通常在此转调 (第一号降 b大调, 第二号 C大调,第三号 F大调),是全曲的转折点,在长度上通常最短。
4、第四乐章虽是快板但性格上异于使用复弦演奏沉重的第二乐章赋格, 演奏几乎全使用单音 (虽然它仍在制造复音效果),并非求取沉重的结束而是一种轻的结尾。
TOP
26#

第四乐章 急板,g小调,3/8拍子。速度很快,基本都是以16分音符进行,既华丽又热闹。看似简单,其实很难,二段体的结构。

大家可以注意看乐谱左面的倒数第二行开始与乐章开头做比较,BACH采用的是倒影的作曲手法,什么叫倒影呢,就是以一个音为中间的轴心音,象水面的倒影一样,下面这段的音乐正好是开头的倒影,特别的有意思,也让我非常佩服BACH。


[upload=jpg]Upload/20057107252343144.jpg[/upload]
TOP
27#

布雷舞曲变奏的乐谱

[upload=jpg]Upload/20057101035547000.jpg[/upload]
TOP
28#

       1720年巴赫完成了这6首独奏乐曲的手稿之后,有80年之久,它们一直以手抄本的形式在一些专业人员之间私下交流。1798年,在一本名为《小提琴的艺术》的曲集中,第一次发表了其中一个乐章。1802年,发表了3首奏鸣曲的初版本。1814年有人在圣彼得堡一家奶油店的包装纸堆中发现了这6首作品的巴赫手稿。1839年,德国小提琴家费迪南德•大卫再发现予以编订出版。从此之后,这6首无伴奏小提琴作品才开始被广泛的演奏。
TOP
29#

第二乐章 赋格,快板,g小调,4/4拍子。长度达到94小节,在一个简单的主题上发展出复杂的对题、答题及各种对位的技巧,不管从创作还是演奏的角度上,这个乐章绝对堪称经典,对于提琴演奏家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大量的和声不但要把它拉出来,还要把层次拉清楚,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旋律声部还经常变换,有些和声甚至是倒过来演奏的,所以要想拉好BACH的作品,必须要先学好复调。

[upload=jpg]Upload/200579227120961.jpg[/upload]
TOP
30#

对音乐书生兄聊表敬意!!

[upload=jpg]Upload/2005710654863075.jpg[/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