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何玩好丹拿 [复制链接]

1#
丹拿音箱在众多玩过的烧友中可以说有爱的、也有狠的,爱的是玩好了,不过也付出了不少的代价,狠的;总觉得出来的声音不如一般的音箱出来的效果,在音源、功放、线材上拆腾来拆腾去还是出不了效果,总觉得不如在坛上的烧友所说的怎样怎样,事实玩音响就是这样的,永没止境!
在这个问题上还请玩好丹拿的烧友谈心得,比如音源如何选择,功放及线材如何搭配等,在此先谢过!!
分享 转发
TOP
2#

沙发,水了一点。
TOP
3#

回复 2# 聆听之乐 的帖子

先生还是出来吧,这个地方不适合你待的!
TOP
4#

掉水里了,看如何水漫金山。……
TOP
5#

丹拿是提款机哦
TOP
6#

回复 4# 聆听之乐 的帖子

哦,明白了,是看金光灿灿和遥远星星的。
TOP
7#

单拿的高频很好,不是一般的好,中频比较清瘦,建议用音色厚润的胆前级,低频解析力很好,建议用大电流,大功率的后级,玩好单拿,前提是你有足够的财力,耐心
音源:EMM LAB meiter cdsa;杰拉德301
功放:卡玛前后级
音箱:卡玛1.2
TOP
8#

回复 1# 音响狂 的帖子

楼主你索性把箱子型号贴出来,大家不要泛泛而谈,来个真刀真枪的练一下,看看各位大侠是如何配的,我到要看一下,照谱配出的是何声音。
TOP
9#

这对箱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5-18 17:04:00 发表
楼主你索性把箱子型号贴出来,大家不要泛泛而谈,来个真刀真枪的练一下,看看各位大侠是如何配的,我到要看一下,照谱配出的是何声音。
TOP
10#

一篇有趣文章

贵族喇叭的超值演出

评Dynaudio Audience 9喇叭 杨德宜

规格:三音路低音反射式设计,响应频率36Hz-20KHz,阻抗4奥姆,效率89dB(2.83V/1m),建议功率30瓦(中型空间),60瓦(大型空间)。尺寸271x1097x338mm,重量28kg。售价:88,000,代理商:功学社(02-7091266)
声音特色:解析力、透明感出色,突出的高低两端延伸,极大的承受功率与播放音压。
参考器材:Proceed cdp雷射唱盘直入Mark Levinson No. 331XL后级扩大机,Micromega Solo CD唱盘与EAR 834以及Ensemble Evocco综合扩大机,Image Mirror讯号线与XLO喇叭线。

这是几段狂想曲:
有一天,某位专门以生产高功率扩大机闻名的国外厂商总裁来访,顺便发表他们最新推出的王牌后级。就在他趾高气昂的吹捧这项新产品拥有不可思议的推力时,我们几位主笔当场告诉他说,聆听室里正好有一对非常难推的喇叭,不知他是否有兴趣试试。只见这位老外轻蔑的看我们一眼,嘴里说着:「No Problem!No Problem!」然后指挥我们几个人搬动重达百公斤的二部单声道后级。可是正当我们跟着他要跨进聆听室时,忽然看见这位身形高大的老外停了下来,满脸涨红的转过头,然后用极度愤怒的生涩国语吼道:「Dynaudio?又耍我!」然后便气急败坏的走出大门,后头紧跟着的代理商老板还频频回过头来嘀咕,留下我们几个人满脸错愕的扛着后级杵在那里…。

隔了几天,又有一位专门从事高功率后级设计的原厂工程师来访。这次我们就比较谨慎了,先是暗示聆听室里有一对很难搞定的喇叭,请他帮忙指点一番。这位文质彬彬的外国人非常谦虚,直说指教不敢当,但必定尽力而为,于是便由代理商陪同进入聆听室内。正当我们几位主笔在门外握手互道恭喜,庆幸好不容易找到救星之际,忽然从聆听室里传来一声凄惨无比尖叫;等我最后一个冲进聆听室时,只见众人扑倒在地上,试图压住那位满地乱滚的外国设计师,布满泪水的面孔极度扭曲,对着我哭喊着:「是Dynaudio啊!我不要,不要啊!」

接连发生了二次意外,我们只好转而采用更谨慎的方法来处理这件事情。由「音响论坛」主办一场座谈会,让扩大机厂家自愿接受挑战总行了吧?实时广发英雄帖后,音响界一时风起云涌,各路英雄好汉赶赴会场,议论著音响武林界到底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嗯,各位扩大机设计先驱们,今天如此劳师动众请各位远道而来,主要是因为我们碰上了一个难题。目前在我们的聆听室里,有一对Dynaudio的喇叭....」忽然「轰」的一声,台上话才说一半,台下原本密密麻麻的人群,一下子全部往门口挤出去,只剩下几个大家常见的熟面孔留在座位上,和我们面面相歔。

以上的故事当然是虚构的,不过这些可不是我一个人无聊所编出来的,而是在编辑部同仁多次领教过Dynaudio难推的特性后,长期累积下来的笑话。您可能会怀疑,真的有那么夸张吗?其实如果纯粹以扩大机功率与喇叭效率之间的关系来讨论音压分贝值的话,当然没有那么夸张,因为即使一对效率只有80dB的喇叭,也可以用中功率的扩大机在一般的房间里推到爆棚。可是身为音响迷,您相信这套说法吗?如果扩大机与喇叭之间的关系真有如此简单,为什么市面上会有那么多动辄二、三百瓦的大电流扩大机呢?虽然「推力」的迷思可以朝许多方向去解释,但是我们不妨先来谈谈,为什么Dynaudio的喇叭会那么「难推」?

在Dynaudio还未开始制造喇叭之前,他们家的单体早已在音响界扬名立万,在许多高价位的Hi-End喇叭上都可以看到Dynaudio单体的踪影。从昂贵无比的T-330D与D-260,还有价位稍低一点的D-28/2,D-21AF高音单体,都只有大约90dB(1m/2.83V)的效率。中音单体呢?无论是小型的D-52AF,或是著名的D-76单体,在1m/2.83V的测试条件下都还不到90dB。至于低音单体就更离谱了,在目前现役的型号当中,绝大多数都低于85dB以下。您可能会问,一般喇叭的效率不是也差不多这样吗?错了,绝大多数喇叭所使用的单体原先都有上百dB的效率,只是加上了分音器之后才会降至90dB左右。当Dynaudio的单体只能提供平均不到90dB的效率时,成品降至80dB左右当然就不足为奇了。

效率低,当然就要由高功率的扩大机来驱动。虽然Dynaudio的喇叭大多是平均四奥姆的阻抗,扩大机的功率理论上会自动增倍,但是这对于电流量的需求也会相对的提高。前二期在制作「鉴听喇叭专题」时,无意间翻到了Dynaudio小型鉴听器C1的规格,赫然发现原厂为它所设定的建议功率为「最大不超过一千瓦」!以业界长期以来设计扩大机的方式看来,要能够满足Dynaudio的需求,恐怕还真没有几家公司办得到,这也难怪Dynaudio要推出天价的Arbiter前后级了。但问题是,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会花上几百万去买一套前后级,所以Dynaudio原厂又指定Chord公司的总裁John Franks,为他们家的的专业版鉴听器M系列设计与制造专属的扩大机。我虽然没有仔细比较过Chord扩大机与其它厂牌的产品有何奥妙之处,不过既然Dynaudio对其深具信心,John Franks又曾在英国向我当面表示,他的扩大机与「简直是在开玩笑」的Arbiter前后级具有同等的推力,我想任何一位Dynaudio的拥护者都应该找一部来试试看。

搭配器材

这次代理商送来的喇叭,是Dynaudio在高级喇叭享誉多年后,为平价音响迷所推出的Audience系列中最大的一款。既然是Dynaudio家族的平价机种,应该不至于太难推啰?说实话,我仍然无法将眼前这对Audience 9归类为「好推」的那一类喇叭,因为89dB(2.83V/1m)的效率,充其量也只能勉强称为中效率喇叭而已。我对家中那部二百瓦的Mark Levinson No. 23.5XL是颇有信心的,不过碍于这对喇叭装箱后的体积,只好先在杂志社里用现成的扩大机开声,试试看自己的运气如何。幸好,常驻在聆听室中的Mark Levinson No. 331XL虽然只有一百瓦,不过仍可以在十坪大的聆听室里,将所需音压范围内的低频控制力表现得有模有样,所以我便搭配它的同门师弟Proceed cdp直入使用。

声音特色

我相信任何熟悉Dynaudio音色的人,都可以很轻易的在Audience 9上找到Dynaudio高级喇叭的感觉 - 精致、绵密、且锋芒内敛。在我的主观意识里,总是会把ATC、Westlake与Dynaudio归类在一起,因为它们所带给我的感觉非常的接近,都能够表现出非常平实且稳重的声音特色来。当我把Audience 9依照「三一七比例」大约摆好位置后,一个形体清晰的音场很快的就展现出来,而且宽度、深度都能让我相当满意。这个结果对一般中/大型喇叭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也让我可以更轻易的掌握住它的声音特性来,而不必花费太多时间去寻求最佳的摆位方式。在播放爵士乐演奏时,Audience 9能够轻松描绘出各个乐器之间线条比例,流畅、平衡的感觉随处可见,丝毫不会有平价喇叭常出差错的粗糙质感。以音色的柔和度来说,Audience 9并不是属于晕黄色系的感觉,因为它能够在精致质感的显现过程中,透露出它相当强悍的一面来,事实上,这是我对Dynaudio喇叭最激赏之处。很难体会这种感觉吗?没关系,我们拿一张「非发烧片」来试试看就知道了。最近社里刚好有人拿了一张重摇滚的Bon Jovi精选集来,我原本只是想重温一下年轻岁月的热情,没想到一试就上瘾了。在播放这一类的热门音乐时,不管喇叭原本是属于哪种个性,您都不应该会听到吵杂的声音,要不然那些身经百战的录音师岂会让它们过关呢?一般「悍」不起来的喇叭,遇上了这种音乐通常只会让您更听不下去而已,因为您所得到的声音不是充满金属撕裂声,就是平平板板而呆滞无比。在这里,Audience 9不但爆得起来,还可以在高度音压摧残下,将「音响二十要」表现得有模有样,彷佛就像是眨着眼睛对您说:「你看,我有平直的响应频率,有充满余裕的动态范围;最重要的是,我还可以在强大的音压下,透露出别人所没有的细节来!」

它的好处就这么多吗?当然不只。从前二个月接触Confidence 3的经验,我察觉到原厂试图在正统Dynaudio的路线上,另外再为Audience 9注入平价器材所应有的好处:很突出的高低两端延伸与量感。看到这里,您大概快开骂了,突出的高低两端延伸与量感应该是昂贵喇叭的专利,你怎么会说成是平价器材应有的好处呢?别急,先听我把话说完。高价位的喇叭通常最能表现出来的特质并不是有多么刺激,而是极为高贵的音质,这个抽象的形容词在Confidence 3上便可以很清楚的察觉到,而且当您用越好的器材去搭配时,这个特点也会越明显。平价喇叭办得到吗?对不起,在我听过的喇叭当中,只有极少数能够表现出这种特质来,而且大多是小型设计的喇叭,高低两端的延伸当然有限。当设计者在音质与高低延伸(尤其是低频)无法兼顾时,如何取决就完全依赖设计的理念与公司的经营形态而定了;换句话说,当一对喇叭两这都无法兼顾时,是不是该拿去填海了?Audience 9的音质高贵吗?与其它同价位的喇叭相比,它的高贵程度绝对排得上前几名,可是如果您的目标是放在将近三十万元级的Confidence 3那种高贵程度,那可真有些强人所难了。但是在这个大聆听室里,Audience 9所表现出来的低频延伸与量感,却比先前的Confidence 3更强,这个结果对于空间足够,但是预算有限的人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

为了知道这对喇叭是否只能适用于大空间,我将它移到了六坪的小聆听室来进行测试。在相同的器材搭配条件下,这时候的Audience 9呈现出了另一种面貌:浓稠的音色,与更直接的高频细节。音色浓稠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空间变小了,声音自然就浓郁了起来。可是高频的细节会增加?没错,因为聆听的距离变短了,直接音一增加,细节当然也多了起来。虽然能够多听一些细节是好事,不过二公尺半的距离实在太近了,让我有点招架不住这种感觉,再加上这个房间似乎无法在第一时间容纳下这么多的低频,所以听起来反倒像是「加了响度控制的Dynaudio」了!

喇叭摆位

这个高低频量感的急剧变化,让我不得不开始移动Audience 9的位置,以便求得音域的平衡点。低频量感过多的最有效抑制方法,就是将喇叭的位置往前移,可是如此一来,高音的亮度会更加明显,所以我一开始就排除了这个想法。把喇叭向中间靠一点后,低频过量的现象虽然获得了些许的改善,可是不但没能解决高音的问题,音场还变得急剧萎缩,丝毫没有大喇叭该有的气势。最后,我只好祭出了刘总编的「螺孔摆法」,先将二只喇叭以大角度的方式Toe-In,再慢慢向内侧移动,直到高、低频量感适中,音场与音像焦点都能令我满意时才算定案。

摆位确定了,搭配器材要换吗?虽然相对于Dynaudio的其它高级型号,Audience 9显得很容易推动,但是基于这个在小房间里所呈现出来的个性,您将会需要一部特性更好的扩大机。低频控制力要更好,以力求清晰可见的乐器线条,还要避免低频在空间中失去弹性;高频要更柔顺,更富有水分,才不会刺耳而不耐听。以Mark Levinson的表现来说,它不但可以在大空间让您称心如意,到了小空间一样会胜任愉快。可是我认为会买Audience 9的人,应该不太可能会用这种价位的后级才是,所以我又开始物色其它等级的扩大机。正巧,杂志社里送来了一部EAR 834综合扩大机,50瓦的功率正好可以让我知道中功率真空管扩大机的适用性。另外,上一期刘总编在试听Confidence 3时,曾经提过那部声音最为「速配」,可惜功率仍有不足的Ensemble Evocco综合扩大机呢?现在遇上了小空间里比较好推的Audience 9总行了吧!所以我就将这二部搭配让我颇有好感的Micromega Solo CD唱盘,看看是否能够找出另外一片天地来。

当我一接上Evocco之后,我马上就明白了为什么刘总编会特别偏好这样的搭配。经由这部一百瓦的综合扩大机来推动,Audience 9不但能够提供极为美妙的音质,又能兼顾宽广的响应频率与细微处之良好瞬时反应,这对于先天条件优秀的平价喇叭如Audience 9来说,就像是如虎添翼般的神助。另外,Evocco因为拥有与Mark Levinson相同的低频凝聚特质,能够为Audience 9的松软低频段带来互补作用,使乐器线条更加凸显。虽然Evocco在推力上的表现仍不及功率相同的No. 331XL,但是在这间小聆听室里,您还是可以感受到相当不错的控制力,可见得它在供电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水平。如果您喜爱的声音特色与我所描述的相同,又有十多万的扩大机预算时,我认为这部Evocco将会是首选之一。

当EAR 834一开声时,声音的柔软度马上就增加了几分,而且竟然会朝向些许晕黄色调的感觉去发展。这种声音与我先前所得到的几乎是背道而驰,不光是我吃了一惊,就连同时一起聆听的杂志社同仁都吓了一跳。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个「吓了一跳」的过程并不光是建立在音色与音质的改变,其中细节「奇迹般」的增加才是让人瞠目结舌之处。Audience 9的细节表现原本已经相当让我满意了,但是这个结果却可以听到更多的情报量(我实在很不想用这个字眼,听起来好像是日本人的评论,不过是时确实是如此)。照这样说来,EAR 834比其它二部扩大机适合啰?如果纯粹以声音的走向来说,我的确最喜爱它们二者搭配时的表现,但很可惜的是,由于EAR 834只能够接驳八奥姆的喇叭,所以您还是可以察觉音场的不自然与其受压缩的程度,以音响评论的角度来看,当然不能建议您采用这样的搭配方式,所以这个结果仅供读者们作为参考,以便找出最佳的器材搭配原则。

注意事项

假若您买了这对喇叭,将会得到一种不同于往常的全新感受,那是一种美感与力道兼具的声音;不过,千万不要忘了我以下所列出的经验谈,以免听不到我所听到的声音:

第一、如果您的客厅(或聆听室)是开放式的空间,实际使用的部份最少也要有六坪以上。密闭式的空间当然要更大,如此才不会让低频的能量太过集中,导致响应频率不平衡的现象发生。另外,聆听的距离也不能太近,否则会像我在小聆听室里调整摆位时一样,听到高频过于强调的声音。如果您的空间没有这样的条件,请试试Audience系列较小的型号。

第二、绝对不能用小功率的扩大机推它。Mark Levinson No. 331XL虽然贵,但是个性与功率都非常适合,Ensemble Evocco也不错,可见得实实在在的一百瓦仍然是免不了的。真空管机至少要有六十瓦以上,而且一定要有四奥姆的输出端子,否则功率不足将会使它唱得很不自然,音场也会急剧收缩。

第三、这对喇叭的低频量感已经相当足够了,所以决胜关键在于您是否能将它控制好,以便乐器线条清楚的浮现出来。这对于大功率晶体机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如果您偏好真空管机,请千万别用太「老声」的个性去搭配它,否则当「黏糊」的低频涌现时,那可真不会是您所乐于听到的声音。

第四、除非您的空间是属于非常软调子的个性,或者聆听距离可以长达三公尺以上,否则千万别用太尖锐的线材去搭配它。前面说过,因为这对喇叭的高频相当的凸显,如果您未能善加处理,恐怕会有声音毛躁的现象发生。在我的经验里,MIT线材高频柔顺的特质应该非常适合,您不妨试试看。

对于喜爱Dynaudio喇叭的人来说,Audience系列的出现可以说是Dynaudio原厂的一项德政,因为它不再高不可攀,也不再需要洪水猛兽级的扩大机来驯服。虽然它不能让我听到Confidence 3那种高贵异常的声音,但是以这个价位来说,它的表现已经算是相当难能可贵了,尤其是考虑到高低两端的延伸表现,与它在AV系统所可能带来的丰厚利润,只要您对Dynaudio有兴趣,这个价位又正好在您的预算范围内,Audience 9绝对值得您对它行注目礼!


Sara K. :Hobo。编号:Chesky JD-155(福茂)
Chesky发表新录音,主力爵士大将Sara K.当然列为首选。无论是从活生感、空间感、以及残响的自然程度来看,这张录音的表现都相当好,可以让您得到非常平实正确的音场还有形体比例,不信的话听听由音场边缘传来的钢弦吉他就知道了。另外,这张专辑中录制了相当多的打击乐器,对于测试系统在微弱音量的瞬时反应当然再适合不过了。

史麦塔纳:钢琴曲集Ⅰ。编号:MDG 3120483(韵顺)

很难想象一部钢琴在空间颇大的演奏厅中独奏,竟然可以用充满残响的声音让我列为冲击性测试片。MDG的录音向来标榜完全以自然为主,音效不加以任何的修饰,所以录音的场所选择自然成为一大课题。在这张专辑中,您可以很清楚的听出录音师将麦可风摆放在相当适中的位置上,让自然残响与直接音配合得恰到好处,而击弦质感与充满变化的动态范围更是一绝。

Laura Fygi:The Lady Wants to Know。编号:Verve 518924-2(宝丽金)

基本上来说,Laura Fygi的唱片都不能称为发烧片,但是这张唱片却有着相当不错的乐器质感,可以用来测试喇叭重现中性音质的能力。虽然过长的人声残响不是为音响迷所设计的,但在享受她迷人歌声的同时,请注意您的系统是否也能将这样的大众唱片表现得好
TOP
11#

原帖由 亦空亦有 于 2011-5-18 16:55:00 发表
单拿的高频很好,不是一般的好,中频比较清瘦,建议用音色厚润的胆前级,低频解析力很好,建议用大电流,大功率的后级,玩好单拿,前提是你有足够的财力,耐心

不错的分析,同感。
TOP
12#

顶一顶
音 源:XDK-MUSE Deluxe 1.0 +DAC-8+PC 
前 级:G&W T-6S收藏版
后 级:G&W TW-A100订制版
音 箱: Dynaudio Contour S3.4
其 它:PS AC-12 、OCOS、XLO、FA-Gold 、FA-2、FP-1、FP-5、XF2000S滤波电源、西门子漏保、超级紫铜座、海阳二号钉.......
TOP
13#

回复 10# leslie 的帖子

好文章,受益菲浅,谢谢!
TOP
14#

一会儿是瑞宝的合并式功放(隔离牛尚可,不换小管子肯定不行),一会儿是马克331XL(四平八稳,温踏踏的),到底怎么玩?请列个公式,简单一目了然,也便于抓药,看看煮出来是什么味道。
TOP
15#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5-18 20:41:00 发表
一会儿是瑞宝的合并式功放(隔离牛尚可,不换小管子肯定不行),一会儿是马克331XL(四平八稳,温踏踏的),到底怎么玩?请列个公式,简单一目了然,也便于抓药,看看煮出来是什么味道。

正如所说,本人在音源、线材上折腾了不少时间,有时也想不玩算了了,哈哈!!
TOP
16#

回复 15# 音响狂 的帖子

哦,楼主早点把意思说明就得了,免得误会呀,哈哈。。。,欢迎有空进我们帖子玩玩,谢谢。
TOP
17#

是丹拿CARFFT箱,大家看看怎样玩好!
4609340311142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5/19 11:02:49 上传)

46093403111423.jpg

TOP
18#

/彻底研究-喇叭界的F1一级方程式赛车Dynaudio Evidence/刘汉盛&杨德宜&许咏翔

历经16年设计的成果
设计者眼中的Evidence
访问/文字整理︰杨德宜

    想要了解售价高达八万五千美金的Evidence,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和Dynaudio总裁Wilfried Ehrenholz进行面对面的访谈,请他说明这款旗舰喇叭的设计奥妙。另外,Dynaudio出口部经理Robert Hagemann也针对市场导向问题,说明了Evidence在推出前的细部修正。

笔者:「这对喇叭花了你多久的时间设计?」

Ehrenholz:「严格算起来,从构思到完成应该有16年左右。Dynaudio创立到现在已经有25年,大约是前10年基础奠定后我就开始想,要如何设计一款心目中最好的喇叭。于是这么多年来断断续续的想,一直到5年前左右才决心将它商品化。」

多单体设计的平衡性难题

笔者:「在过去Dynaudio的产品中,没有出现过如此多单体的设计,开发过程应该出现了不少难题吧?」

Ehrenholz:「没错,不过应该和你所想象的状况不太一样。Evidence虽然用上了八只单体,但是Consequence的五音路设计也有相当难度,所以我们在这方面的经验确实足以应付。但是,多单体才能造就大喇叭的气势,而单体增加之后如何维持平衡性却是每位设计者都会遇上的真正难题。在Evidence规划之初,我就没打算用一大堆单体去挤压出大而不当的音压 - 那种设计方式绝对会带来更多问题。运用恰到好处的多量单体,创造出大喇叭的气势,才是开发过程的真正难题。

「单体增加之后,最明显得到的效果就是承受功率与输出音压。我们先把音乐软件回放所可能发生的任何状况都考虑进去,包括动态范围、频率响应与提升速度……」

笔者︰「包括未来的SACD与DVD-Audio吗?」

Ehrenholz:「当然。这么说吧,Evidence的试作机种测试时达到了600瓦持续输入而不出现明显失真,我们就知道它绝对可以应付所有音乐软件回放的需求,就算是录音室母带的动态都难不倒它。于是你可以回头想一个问题︰当我们从单体的性能着手加强,设计出体型与排列方式都最合乎要求的最高水平,而承受功率与输出音压都能够达到音乐回放的最严苛标准,那么再多增加单体有什么好处?其实只是带来更多问题而已。」

笔者︰「你的意思是说,大型系统的设计方向必须是先确保单体性能,然后再设计出整个扬声器的架构,让它达到设计者所期望的声音目标?」

Ehrenholz:「没错,就是这样。」

前所未见的新单体

笔者︰「可是如果依照这种说法,事实上与许多市场上的大型系统设计是相抵触的。比方说,某些厂商就是因为单体承受功率的问题,所以才设计出一整排大量的音柱,而它们也确实在市场上受到了好评。另外,有许多厂商向Dynaudio订购单体来制造喇叭,其中还不乏受欢迎的大型系统出现,你怎么能确定它们也是朝同样的方向在进行设计?」

Ehrenholz:「Dynaudio不批评其它厂商的产品,所以我也不会去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我能够告诉你的是,整排单体所构成的大型音柱有很多潜在危机,而且你必须去思考『是否有必要这么做』的问题。至于第二个问题,与其它高级喇叭厂相比,Dynaudio最自豪的部分就是单体开发制造能力。我早年是从Scan-Speak公司出身的,在那里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加上23年来在Dynaudio所经历过的设计经验,我实在很难想象任何一家不懂得设计、制造单体的厂家,怎么能宣称自己具有Hi-End喇叭的设计能力?」

笔者:「我想应该没有人会质疑Dynaudio单体的水平。不过,业界有一个传闻,就是Dynaudio通常会把质量最好的单体留给自己用,次等的再卖给其它公司,更次等的就做成套件,最差的则是卖给一般零售商。如果这样的说法成立,那么Evidence所用的单体是否属于最高的等级?」

Ehrenholz:「不,绝对没有这回事。第一,任何喇叭厂家都可以对我们开出指定规格,即使最严苛的配对条件Dynaudio都可以办得到。第二,我们已经在今年停止套件供应,也不再买单体给一般零售商或是DIY玩家了,所以更不需要为此担心。第三,Dynaudio确实会为自家喇叭产品所用的单体进行修改,但是绝非向你所说的『好东西自己留下来』那种状况。所以你会发现,Craft所用的T-330D与Confidence 5所用的不尽相同,而其它厂家只要订购的数量够多,也可以像我们要求类似的修改。

「Evidence所用的单体都是新开发产品。正如同刚刚所说的,我们要先确保单体的性能,然后再设计出整个扬声器的架构,所以我们一开始就清楚单体得全部重新设计。Evidence所用的这三种单体以前从未出现过,我们也不打算卖给其它的厂商,一方面我们想要保留设计机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绝对买不起。」

笔者︰「买不起?T-330D就已经贵得吓人了,这些单体的价格还要更贵吗?」

Ehrenholz:「对,而且是你难以想象的地步,像这款高音单体的造价,至少是在T-330D的十倍以上。」

笔者︰「差别在哪里,可不可以说明一下?」

Ehrenholz:「对不起,这是机密。」

单体排列方式有玄机

笔者:「在Consequence与Confidence系列上,你们用了高音单体在下、低音单体在上的倒置排列,而Contour与Audience系列则与一般喇叭的设计无异。不过,Evidence却是近乎模拟同轴的设计方式,只是复数的高音单体设计与Dunlavy、Duntech等喇叭不同。我觉得好奇的是,Dynaudio为什么不像其它厂家一样,发展出一套标准模式来?」

Ehrenholz:「标准模式对Dynaudio来说是不存在的。我认为各种设计各有其好处存在,例如Consequence,它是当年我们所想得出最佳的设计方式,直到今日同体积喇叭能够全面胜过它的仍然相当罕见,这就证明了Consequence的设计很成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对于价位较低的市场来说,消费者的要求、使用方式也会不一样,所以我们认为Contour与Audience的设计非常合理,而且质量与声音表现会证明一切。至于Evidence,当初设计的目标就是『寻求全频段的最佳声音水平与最大动态』,问题是单体增加后就会有排列、相位修正、大体积音箱的声波绕射、扩散角度等相关问题,所以我们经过多年的实验与改进,最后决定以三音路八单体的形式定案。所以要回答你的问题,我只能说对于这个价位的最高水平要求而言,Evidence是目前我们所想得到的最佳标准模式。」

开放式系统的定义

笔者:「不过,你还是没有告诉我为什么会选择这种高音在中央,中音与低音单体向高低二端拉开的配置方式。」

Ehrenholz:「相位问题是原因之一,控制垂直扩散角度则是另一个原因。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能经由这种中音单体和高音单体在同一个音箱,而每二只低音单体分开装一个音箱的方式,达到开放式系统(Open System)的设计目标。」

笔者:「开放式系统?你是指低音部与中高音部之间的隔离吗?」

Ehrenholz:「不,这里是指可以升级的设计方式。你应该知道,Dynaudio是最不热衷于产品改款的公司,并不是因为我们懒得求取进步,而是不希望消费者在买下喇叭之后,过几个月就发现它又改款了。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首先要在推出产品前先确定它的完成度,就算是中低价位的喇叭也要保持多年不必改款的程度。至于像Evidence这种超高价位的产品,我们认为消费者有权利一辈子不用担心落伍,所以设计成可升级的模块架构就是首要目标。基本上,Evidence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部分︰上层低音部音箱、中间中高音部音箱、下层低音部音箱与分音器部分。由于喇叭一开始就设计成可拆卸,所以日后我们可能会针对四个主要部分的其中任何一项改款,而用家只要买这个单一组件来升级就可以了,不必将整对喇叭换掉。」

笔者︰「我记得在T-330D推出的时候,香港媒体曾经问过你是否能为Consequence换装这只高音,你说了『高完程度的产品无法进行这种升级』这样的话。」

Ehrenholz:「对,不过那是指整体设计中的一个单元改变,是无法在高完程度产品中进行的。简单的说,Consequence在设计时就没有考虑升级的可能性,所以想要将新推出的任何一种零组件换上去,都只能碰运气看是否行得通,而答案往往是否定的。但是Evidence不一样,我们一开始就打算让它可以无限升级,所以往后可以从许多方向去重新思考这款喇叭,例如改为主动式电子分音的可能性 - 只要把中高音箱后方的分音器抽出来换掉﹔中高音部分的排列方式或许会改变 - 只要把中间这一截的音箱换掉﹔低音部分也许全部重新设计 - 也只要把低音部音箱换掉即可。类似这种升级的方案可能会有千百种变化,我们也会不断尝试最新的想法,一旦确认新方案会使声音表现更好,同时还能确保产品有高完程度,就提供给用家进行升级服务。」

控制垂直扩散角度的想法

笔者︰「你前面提到了『控制垂直扩散角度』,这也和单体排列有关系吗?」

Ehrenholz:「是的。Evidence的另一个设计目标,就是要尽量减少空间对声音的影响。我相信你很清楚,要让喇叭发出的声音尽可能不受空间影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聆听者接收更多的直接音,并减少反射音的可能性。由于Evidence的体型比较瘦高,所以一般来说距离侧墙会比较远,而来自地板和天花板的反射音会很明显,所以我们分别从前障板、分音器设计与单体排列着手,将垂直扩散角度控制在一般聆听高度范围内。普通喇叭设计都是让声音直接进行扩散 - 不管你是称它们为球面波或是平面波 - 而许多厂商也大肆宣传扩散的好处。不过,我们认为垂直扩散角度必须加以适当的控制,相位问题才能够降到最低程度。」

笔者︰「从中高音部分的前障板线条来看,你们似乎较关心高频的绕射问题。」

Ehrenholz:「对,这个部分影响最大,其它的频率就用分音器来控制扩散角度。」

笔者︰「原理呢?」

Ehrenholz:「对不起,这也是机密,因为目前还没有其它业者像我们这么了解设计方法,所以我不能多做说明。不过,你可以从这个分音模块一共六片线路板,看出复杂的程度有多高。可以向你说明的是,Evidence的每一个单体都并非在同样输出下工作,而且会随着频率与音压作变化。比方说,Evidence输出音压在100dB和110dB二种状况时,每一个单体的输出能量都会起变化,而且同一个模块里的相同二只单体,也会有不同能量的输出音压。也许在100dB时由最上面的那一只单体负责百分之九十的低频,而其它三只单体负责百分之十﹔也可能在某种音压下其中一只高音单体几乎不动,而另一只高音单体负责全部工作等。这种设计的方式,就是为了控制垂直扩散角度,而这也是分音器要设计得如此复杂的原因。」

笔者︰「那么水平扩散角度呢?」

Ehrenholz:「没有那么简单,而且也不是绝对必要。因为一般居家空间里摆设Evidence不太会有宽度的问题,所以侧墙反射音不会成为大问题。另一方面,水平扩散角度有助于音像的形成,所以不能随便消除掉,否则你会清楚地听到声音是从喇叭传过来的。」

OCOS的妥协之处

笔者:「Dynaudio一直强调OCOS喇叭线的好处,甚至宣称它是全世界最好的喇叭线,对吗?」

Robert:「最好的喇叭线『之一』。没错,我们经过多年来的试听与研究,不得不说OCOS的声音表现可以和任何高价的喇叭线一较长短。」

笔者:「可是,我觉得有一件事情很奇怪。在某些Dynaudio的产品,如Confidence系列,接线端配置有OCOS的同轴式端子,可是你们家昂贵的Arbiter后级上却没有。我刚刚还特别注意看了一下,Evidence分音器模块的背板上也没有安装。如果Dynaudio仍然建议用家使用OCOS喇叭线,他们就必须在二端连接转换头才能使用,对吗?这岂不是很矛盾的作法?」

Robert:「让我从二个方向来解释。首先,你说的没错,用家们确实得安装转换头才能使用OCOS,不过我要强调,这并无损于OCOS阻抗特性的优点,也不会让OCOS的声音表现变得无法接受。其次,以Evidence平均阻抗高于8奥姆的特性来说,喇叭线的个性并不会太明显表现出来,所以我们也不在这款喇叭上特别强调使用OCOS喇叭线的好处。不过,消费者必须从另一个角度来想:既然在Evidence上不会反映出太多喇叭线的个性,何妨使用价格相当低廉的OCOS呢?

「至于你所提到的端子问题,则完全是为了因应市场上的要求。过去五年里,Dynaudio在全世界各主要音响消费地区都相当成功,尤其是向来不太接受欧洲产品的美国市场,销售量更是出乎意料的高。可是这些经销商一直向我们抱怨,顾客看到喇叭附有OCOS端子,就会想尝试这种喇叭线,而试过之后就不再去买高价的发烧线材了。虽然我们乐于见到这个现象,不过经销商却对这一点相当痛恨,甚至因此而不愿意再卖Dynaudio喇叭了……毕竟线材的利润比较高嘛!所以,我们只好将Evidence上的OCOS端子取消。」

准备抢占顶级扬声器市场

笔者:「业界许多厂家都在大叹景气不好,为什么Dynaudio还会推出这么高价的喇叭系统?」

Ehrenholz:「其实正如Robert所说的,Dynaudio过去五年来在市场上相当成功,如果以Consequence当作高价喇叭的标准,其实我们也经占有百分之十五以上的全球市场(编按︰Consequence在过去15年中一共卖出了约八百对)。许多人可能会猜,Evidence推出只是象征性的意义,应该不会制造太多对……错了,Evidence并非只是宣示性的商品,否则我们不会费尽心思将它设计成50瓦功率就可以轻易驱动的喇叭。我希望,我也相信,Evidence将会达到全世界超高价位喇叭占有率的一半以上,而且维持非常、非常多年。」■
TOP
19#

回复 17# 音响狂 的帖子

这对是单拿 声学的箱子,又称C2,对吗?
TOP
20#

/彻底研究-喇叭界的F1一级方程式赛车Dynaudio Evidence/刘汉盛&杨德宜&许咏翔

Dynaudio Evidence试听记
刘汉盛

第一次听Dynaudio Evidence,是在今年一月美国拉斯韦加斯CES中,当时的Evidence才刚在圣诞节前赶工完成,火速送到美国准备参展,会场中甚至连印刷的说明书都还没有。我在会场坐下来听了许多,第一个印象是惊讶于其定位之精准,而且音质醇美。

第二次听Evidence,是在这次台北Hi-End音响大展前的记者招待会上。当时我坐在第一排左边,由于太靠近喇叭,而且偏一边,因此听到的感受并不如一月时在CES所听到者。不过,Dynaudio总裁Wilfried Ehrenholz告诉我,现在的Evidence已经比在CES时赶工完成的好上了许多。

第三次听Dynaudio Evidence,是在此间代理商功学社门市五楼的Dynaudio专属试听室里。在这个大约十坪左右的空间内,只有代理商和论坛的工作人员,而我就坐在最佳位置上聆听。这次的聆听,我带了自己平常测试器材的软件,逐一的检验了Evidence的各项表现。

在功学社专属聆听室试听

在这间聆听室里,搭配Evidence的除了全套Dynaudio Arbiter前后级之外,数字讯源采用了McIntosh MCD-751转盘与MDA-700数类转换器。为了多方测试Evidence的不同搭配表现,我还用了McIntosh C-100与MC-1000前后级(每声道输出功率1,000瓦),以及德国Linear Acoustic LA CD-1唱盘与LA Tube 1真空管综合扩大机(三极管输出每声道50瓦)去搭配。这极大与极小二种功率的扩大机,就是要呼应Evidence的二项宣称:最小可以用十几瓦扩大机驱动(聆听位置距离喇叭3米时),最大功率无限制。

为何Evidence会宣称最大功率无限制呢?因为Evidence在规格上载明,如果聆听位置距离喇叭20米时,只要有282瓦的功率就够了。依此推断,一部每声道500瓦的后级应该就足够。事实上,根据Wilfried Ehrenholz告诉我,在台湾开记者会之前,Evidence已经在广州举行过发表会,会场上使用全套Mark Levinson器材,在偌大的场所与多达200人面前,Evidence依然唱得非常好。虽然Evidence的效率有92dB,不过这代表Evidence仍然要承受很大的输入功率,才能把声音唱得那么响而不失真。

50瓦管机可以推得好吗?

Evidence在广州用Mark Levinson可以推得很好,那么在这间约十坪大的空间里呢?当天我试过包括「齐秦」、「畅响」、「起鼓」、Chandos那张「肯尼迪」、「Cafe Blue」、「Breaking Silence」、「Feet of Flames」、「米开兰杰里弹德布西」、「阿吉仔」等等各式各样的CD。我先说用50瓦真空管扩大机驱动的感受。虽然我的聆听位置距离Evidence大约只有5米,照Evidence的说明书说,只要18瓦功率就可以推得很好,不过就我自己对声音的要求而言,50瓦是不够的。即使50瓦推Evidence并不会失真,但是在最需要功率的低频上,总是会觉得还不够扎实。当然,此时音量已经开得相当大声。

虽然50瓦的低频还不够扎实,但是我想对一般人而言,可能也已经够了。况且,用Linear Acoustic这部50瓦真空管综合扩大机所推出的音质非常美,乐器与人声的光泽也非常美,由此可见Evidence用高素质的小管机来推还是有其充满魅力之处。

无输入功率限制

至于用McIntosh MC-1000后级去推Evidence就更不用说,低频的扎实程度丝毫不用您担心,而中频的饱满与高频之柔润更是McIntosh一贯的特色。以1,000瓦后级来推Evidence会不会出现失真?就算是用再爆棚的音乐去测试也不会失真。因此,虽然我怀疑哪有一对喇叭能够做到没有限制的输入功率,不过以我们的聆听空间而言,真的还无法击倒这个宣言。

为什么Dynaudio敢宣称在3米距离输入6瓦就可以让Evidence唱得好听呢?这并不是纯粹数字计算游戏而已。Wilfried Ehrenholz告诉我,主要的原因是Evidence的阻尼做得很好,不太需要依靠扩大机去控制它,所以能够用素质高的小功率扩大机。我想,会买Evidence这种昂贵喇叭的人,扩大机应该也不会用太便宜的。无论如何,在后级的搭配上Evidence留有很大的余裕让用家自己作选择。

用Arbiter搭配天衣无缝

至于Dynaudio自家的Arbiter前后级用来搭配Evidence又如何?那当然是天衣无缝的选择,因为Dynaudio在发展自家喇叭时,就是用这套前后级当作参考标准。不过请您注意,Dynaudio并不鼓励用家搭配这套参考前后级。Wilfried Ehrenholz说,他们生产少量的Arbiter前后级,只不过是想让全世界代理商有参考性的标准而已,并不是想卖扩大机,所以恐怕您想买Arbiter前后级都不一定买得到。虽然如此,我还是以搭配Arbiter前后级的声音表现为定稿。

高中低三频段匀称

Evidence的各项声音表现如何呢?我先说涵盖面广的高中低三个频段。高频段无论怎么听都不会刺耳,不会紧绷,它具有开阔而光辉甜美的特质。中频段则是饱满凝聚,蕴藏取之不尽的能量。低频段的量感并不是像四件式喇叭那么多,也没有像四件式喇叭那种会毁天灭地、撼动门墙的能量,不过它却是非常有弹性、非常的凝聚。更重要的是,低频段的质感非常好,让您一听就能分辨那是什么乐器所发出的低频。

如果我们检视Evidence的频率响应,就会发现原厂标示27Hz-26KHz(±3dB)。奇怪,为何原厂不将低频做到20Hz或16Hz呢?其实,欧洲人对于低频的看法与美国人不同。早些年,他们认为45Hz已经足够满足大部分音乐的需求,近年为了迎合美国人的需求,才将频宽往下延伸。对于欧洲人而言,与其再生不够好的20Hz,倒不如再生优良的45Hz。Evidence的27Hz不够吗?我认为已经很够了。

高中低三个频段说过,我想谈谈Evidence的整体平衡性。看到Evidence的造型,我想您不会将它的声音想象成胖胖的类型。的确没错,Evidence的整体声音平衡性就像其外观,是很匀称的,您不会感到低频段比较肥胖或高频段比较瘦,它让人感受到很稳的声音,让人听起来心情不会毛躁,不会紧张;味道不会浓得让人负担不了,也不会淡得让人觉得无味。总之,Evidence听起来就是让人感到一切都那么恰到好处。

大而精致的音场表现

再来说到Evidence的音场表现,那是一种大(音像)而精致的类型。大而精致代表的是一种既大方又不放过任何小细节表现的成就,如果是小而精致就会令人觉得虽然各种细节表现很好,但是气势就是不够。Evidence的音场庞大、气势恢弘,唱起各类音乐来都能够有宽松的大喇叭特质。更难得的是,Evidence能大能小、能伸能屈,唱大型音乐面不改色,宽松裕如;唱小编制凝聚精致,不会空洞。

定位感有玄机

一开始,我提到在CES听时觉得Evidence的定位感很好,这次访问Wilfried Ehrenholz,才知道原来Evidence特别注重垂直声波的扩散角度控制。它并不是扩大垂直扩散角度,而是缩小垂直扩散角度,让天花板与地板来的反射音减少,难怪我第一个印象就是定位感特别清楚而稳定,不会飘移。Evidence每支喇叭用了八个单体,单体愈多相位误差可能就会愈大。难得的是Dynaudio自己生产Evidence的单体,所以把最上等的单体齐聚配对筛选,才能够让单体的同构型提到最高。同时,经由特别炮制的分音器再度降低相位误差,再加上箱体降低绕射干扰的设计,如此才能得到那么好的定位感。

老实说,我很惊讶Evidence的分频网络竟然采用最低的一阶分音(每八度衰减6dB)。一般而言,一阶分音采用零件最少,由零件所导致的误差也最少。但是一阶分音的频率交越处重迭范围最大,因此在分频点附近容易产生相位问题。Evidence的分频点设在400Hz与2,500Hz处,我却并没有感受到有什么明显的问题,由此可见理论之外还是有其例外。

小车身大引擎的F1赛车

大喇叭的速度会慢吗?许多大喇叭的速度反应的确是这样,不过Evidence并不会如此。小喇叭的速度反应快,大部分是得力于低音单体口径不大,而大喇叭速度反应慢的原因,则是大部分来自低音域使用大口径单体。Evidence的低音单体直径虽然才20公分,但是音圈直径却达7.5公分。换句话说,Evidence是采用小车身大引擎的设计,难怪控制力很好,也难怪速度感会快。

说到小车身大引擎,我记得Wilfried Ehrenholz曾向我强调,Evidence等于是采用F1一级方程式赛车的方法来造喇叭。他说其实F1赛车的基本构造与我们的房车一样,只不过每一个零件都以最高精度要求去完成,所以能够承受更严苛的考验,输出更大的马力,在高速行驶下仍然具有绝佳的控制力。一部大量生产房车的成本很容易计算,但是一级方程式赛车的成本就难以估计了。没错,用在一级方程式赛车上的技术日后就会用在一般房车上,而今天用在Evidence身上的技术,我想日后也会用在Dynaudio的其它喇叭身上。

与设计理念、音乐感受相共鸣

要了解Evidence的魅力,我想就算把「音响二十要」逐项讲完您也不一定能够领受。重点应该在于:您能够了解多少Evidence的设计理念,能够体会多少音乐带给您的欢乐。如果您无法欣赏Evidence的各项设计理念而产生感动,或是无法因为听到美好音乐而感到欢喜愉悦,三百多万的价格等于是上亿豪宅的一间浴室,它能够满足您基本功能的需求,但是却无法为您带来更高一层的心灵共鸣。

我的意思是,Evidence在「音响二十要」的表现上无疑是顶级水平,就像F1方程式赛车的表现水平,但这并不是工程师们设计Evidence的初衷。Evidence想要传达的讯息是:工程师们利用现阶段最高技术能力去追求现阶段最高艺术成就,进而在Evidence的身上完成。就像F1方程式赛车,我们感叹的是它各方面的最高成就,而非只是它到底能够跑多快。Evidence今日的成就亦非仅止于「音响二十要」的各方表现,而是下个世纪喇叭制造的里程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