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补交05年作业】《浅论拉宾在录音中的琴声》(看不惯者勿回帖,谢谢)
说了这么多他诠释的作品,接着再来说说拉宾的琴吧(我对这个问题一向感兴趣)。
一个器乐演奏家(弦乐、管乐、打击乐、键盘乐)的音色构成都需要很多的要素,以提琴(大中小多差不多)来说,琴弓的紧张度,右手运弓的速度、力度,肘的位置,弓的握法,运弓的着力点,弓与弦接触的位置;左手按弦的力量、部位,揉弦的力度与速度;琴与身体的角度,甚至夹琴(中小提)的时候用不用肩托都对音色有影响!但是我总认为,对演奏家而言,决定音色的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所选用的乐器!
可能又有人拿克莱斯勒在音乐会上砸碎的廉价琴说事,其实这只能说明他确实是一位及出色的小提琴大师!但是既然他用廉价的提琴都能那么出色的表述音乐,那他还搞那么多名琴干嘛?!《春风风人》里就针对这个问题说过,“不比才不知,一比就差别大了(P421)”。海菲兹早年用斯氏琴,不合拍,终于用了把德尔盖苏的”ex-David"(1742),为自己原本就红火的事业添了把“上等薪”;米尔斯坦更是几易其琴,直到45年找到名为"Milstein (Maria Teresa); Goldman"(1716)斯特拉第瓦里才算消停,并令其陪伴终生,至死未换;近代的克莱默,用琴也到第三把了,新琴居然还是把Nicolò Amati 1641年的产品(不知道这个老家伙想折腾点啥)!
名琴的传承更说明问题了:帕尔曼买了梅纽因的”soil”1714;阿卡多用的是弗朗西斯科蒂的"Francescatti,Leslie, Hart"(1727);黎奇的那把"ex-Huberman"(1731)也被美岛丽所获;贝尔也把重出江湖的"Gibson; ex-Huberman"(1713)收于囊中。原因何在呢?虽说演奏家最重要的是自身的演奏技艺,但是为何他们都在寻找名琴?
用好琴可绝不只是身份的象征!相信真的就是为了自己表达音乐时更加得心应手!
我听东西比较奇怪,从知道名琴这回事,就开始留意各大家手里都用的是什么宝物,拉宾这套碟刚到手时,第一想法也是想知道他用的是什么琴;当时这个问题能回答的人不多,我也没找到答案,现在,相信应该很多人都知道了吧,拉宾用的是一把曾经属于捷克小提琴准大师扬.库贝利克的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ù’ "ex-Kubelik; ex-Ferni" 1735(又是传承,但是还没完),那么拉宾这套6CD的琴声应该就是这个家伙发出来的吧,但是接下来的查询却让我冷汗直出——这把琴是拉宾购于1961年的!而这套CD最晚的录音却是录于1960年5月15日!如果资料够准,那他此时还没用上这把广为人知的名琴呢!
那会不会在他很早就用上这把琴而他到1961年才买下来呢?似乎也说不通。听他50(或53)年的录音,和59年的录音相比,除去录音及演奏时技术处理的因素,可以说,14岁的拉宾和24岁时的音色是很统一的,包括如前所述的高低音弦的差别问题都很统一!所以我可以大胆的认为,14~24岁时,拉宾用的是同一把琴!但究竟是不是"ex-Kubelik; ex-Ferni" 1735就很难说了,因为我手中的资料并没说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这份资料很权威,梅纽因的"prince Khevenhüller; Menuhin"(1733) 就清楚地标明是1930年用、1937年买的)。而他那时究竟用的什么琴就有待考证了。
有意思的是,拉宾去世后,郑京和购得了此琴,又是传承。但是爱乐者则疾呼“名琴再无拉宾时的风韵(音响)”。殊不知,如果真是拉宾在1961年以后才使用此琴的话,我们又怎么有福分听到呢!名琴加身后的拉宾音色如何,E弦是否光艳依旧?G弦能否一改贫瘠之貌呢?从郑京和81年录制的门德尔松小协听来(郑1974年得此琴,之前用Stradivari "Harrison" 1693),实在很难判断究竟是不是拉宾这套录音中的那把琴,因为他俩的技术特点靠的并不是很近(虽然同出一门)。
看来想解开我心里的这个疑团,就只能等哪家海盗公司能挖掘出拉宾61年以后的录音才能有定论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