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这部交响曲普遍被认为是马勒作品中最伟大的一部,关于马勒和这部交响曲的各种介绍和资料多不胜数,这里就不再重复介绍了。这也是自己很喜欢的一部作品,已经先后多次在电台和听众分享过好几个这部交响曲的不同版本的黑胶唱片。有些版本因为喜好问题,没有保留下来。下面分别是四个自己最喜爱的版本黑胶封面,包括克伦佩勒60年代的早期立体声,70年代索尔提的TAS上榜天碟,还有伯恩斯坦(现场)和滕斯泰德的数字录音。
左上是DECCA公司索尔提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的版本录音效果最为出色,由迪卡传奇录音师威尔金森录音,TAS上榜,不过专业乐评对索尔提的演绎评价不是很高。
左下是EMI公司克伦佩勒指挥新爱乐乐团的版本,监制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李格,他的太太施瓦茨科普夫担任女高音,这个是EMI公司早期立体声**的最强组合,克伦佩勒被认为是马勒作品的最经典代言人,必听版本。这里的图片是1970的再版盒装双张的封面,头版是两个单张“地球标”。
右上是EMI公司滕斯泰德指挥伦敦爱乐的数码录音,一套不容错过的演录具忧的精彩唱片。
右下角是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的现场录音,DG公司录制发行,这个版本入选日本唱片艺术300名盘。
关于《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重点要说的是录音和重播问题。这部作品应该是古典音乐作品中最难重播的一部,恢弘的动态结合复杂的声部结构,对家居民用音响系统是个极高难度的考验,尤其是黑胶系统,因为录音电平很低,播放时需要把音量开得很大才能听清楚低电平部分的细节。在几乎接近33转黑胶唱片极限的动态范围下播放,难度在于整套系统中不是做好了某些特定关键就可以过关,而是只要有缺点就会被放大暴露,是黑胶系统甚至整套音响器材的试金石。另外,不建议使用入门级器材的系统去挑战这部作品,效果通常会很悲催。调整黑胶系统时不妨使用数码系统,比如CD或者SACD作对比参照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