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ESILE兄及众位请进,能请谈谈SONY的CD player吗 [复制链接]

查看: 7938|回复: 27
1#
由于我到本地时间很短,这几天也查了查以前的贴子,发现很少有提到SONY CD的,可能SONY在HI-END档次不强,但是好象有很多CD机都用他的转盘。
由于平时听得很少,印象中SONY取向比较中性,声音密度比较高,能请谈谈万元以下的SONY CD吗,特别想知道他的取向,型号,还有高频段圆润否,当然很想知道价格。
分享 转发
TOP
2#

JY 在 2003-6-21 23:14:29 发表的内容
我觉得SONY的CD机不是不好,是好过了.


JY兄,好过了怎么说。
TOP
3#


  sony cdp-x3000如何?
TOP
4#

[quote]leslie 在 2003-6-21 23:39:49 发表的内容
SONY CDP-X5000 日圆 120000,约RMB 6千


真的多谢leslie!
从上面来看SONY好象不太适合听古典吗,我原来用ARCAM 72,觉得高频线条过细,想换,一直困扰。
TOP
5#

Darren 在 2003-6-22 23:44:56 发表的内容
SONY的CD机音色给人一种纯洁,干净的感觉~没有
个性的声音~适合喜欢原声的朋友~


请问SONY都是1BIT的机子吗
TOP
6#

SONY的CD机音色给人一种纯洁,干净的感觉~没有
个性的声音~适合喜欢原声的朋友~
TOP
7#


  六、SONY Fixed Pick Up Mechanism(光头固定读取系统)
  
  日本系统。几乎每一家日本人厂都独立开发自己的 CD 转盘, Sony 与 Sanyo 是其中最大的零组件供应商。绝大部分随身听的转盘都是 Sanyo的, Accuphase 与 NAD、M.F.都使用Sony 产品。Sony转盘型号众多,曾开发出任何动作均可在 1 秒内完成的型号,多数时候手指还未离开按钮音乐就已经响起;在新旗舰 R-10 转盘中开发出世界唯一的激光头不动而承片盘运动的新系统,听过的人都啧啧称奇。一般的CD机激光头是沿径向前后移动如:TEAC VRDS、Pioneer 倒置转盘、Denon三层避震转盘系统、CEC皮带带动系统,或摇臂式摆动如:PHILIPS CDM-4PRO 铸铝全悬浮摇臂系统,而唱片则在一个固定位置旋转。由于激光头质量极轻,容易受到外来振动的影响,不得不依靠伺服系统的帮助前后快速移动来确保读出CD片的信号,这样导致了激光头读出数据的误码率大大增加,使得CD机音质恶化。SONY是CD机的始祖,不过早期它却大量生产廉价机种,光头多采用齿轮或螺杆来间接驱动(早期国内的大部份CD芯都是采用这种形式),在高级的ES系列机中光头组件则用磁浮式驱动,但这种驱动方式相对防震较差。为了防震而新开发的光学固定型方式将质量轻,容易受振动的光头固定在主机坚固的底座上不动,而利用其轴心大、 振动小、扭力大、可以稳定动作的主轴电机运动来达到检索播放,减轻光头的压力。同时又设计了一个唱片镇,压在CD片上以减低唱片的振动。与传统的拾音移动方式相比,信号的读取稳定而准确,伺服系统能以比较缓慢的动作来处理,对稳定伺服系统带来的好处自然不言而喻,它的开发成功简直就是技术上质的飞跃!另外光盘使用纯铜制作的高稳定器由上往下压来进行运作,减轻了光盘高速运转时的振动,从而提高了CD机的音质。 新一代的超级CD即SONY的DSD(SCD-1唱盘)传动机构仍沿用此得意之作。这种拾取系统分成两个等级,较高级机型的驱动电机采用高刚性的铸模铝材料制造,电机的定子带有一个蓝宝石的轴承以增加耐磨性,而转子则带有一个红宝石轴承以减少磨损。整个光学系统被悬浮起来,直接安装在底盘上,使机械阻尼尽可能地小。目前使用这一等级拾取系统的SONY CD转盘,只有CDP-X7AES及CDP-X5000两种。代表之作有SONY CDP-R10、DAS—R10、CDP-X5000、SONY CDP-XA7ES、CDP-XA50ES、CDP-X3000、CDP-XA3ES 、欧美音响厂商有:Gryphon Tabu。
TOP
8#

Sony SCD-777ES Super Audio CD



    自早阵子於“音响技术”试听Sony SCD-1 Super Audio CD后,一直希望可以安排借回窝居再作进一步较深入探讨究竟SACD於播放普通CD时与价值相近CD机比并是否能尝到甜头。虽然大草亦已安排多番不同配搭,有SACD配合其它扩音机和音箱,SACD配合对应SACD的扩音机配一般音箱,整套配合SACD重播频宽达100KHz的扩音机和音箱;再以一般CD配合频宽达100KHz的拄音机推普通音箱;再以SACD配100KHz扩音机推普通音箱;以ASCD配100KHz前置配其它后级扩音机推100KHz音箱,最后以SACD配100KHz音箱,最后以SACD配100KHz扩音机组合推普通音箱;(听后感多位主笔亦已有详尽的见解与评论,已刊登於十月号,相信看官已览阅,嘉迪在此不再累赘。)但以发烧友角度而视,当然希望能在家中响一响,方能一圆发烧梦和作准。

    其实於试听Sony 首部SAAACD SCD-1后,嘉迪已深被SACD 重播效果吸引着,回家听回Mile Davis的 Kind of Blue CD碟,竟有味同嚼鼠的感觉。可惜当时全港唯一的一部SCD-1已安排好巡迦演出,想多留一天也难。幸好大草通水,告知嘉迪继顶级SCD-1后,会有一部普及型号推出,售价亦无须三万四仟五那么贵,两者售价相差近万元,普及型号售价只约二万四,这价位正好是嘉迪心目中认为是最合理的价格,於是向大草排了头筹测试全港第二SACD型号。如是者这一等就等了差不多两个月,这两个月比起以往等待新机的日子都要难过,因每次听回SACD碟有的相同曲目,总不能忘记SACD那卓越的音效,心中渴望的程度,就像一尝初吻后的小伙子魂牵梦挂,渴望着再一新香泽的希冀般。

重量级铁金刚

    接到“音响技术”通知普及型号SACD已到,可随时到取,当下一口回应当日自行到取,不用安排运输,心想一部CD机有多重,等得运输送货不如自取回家,快点拆箱开声嘛,心态就如一个急色鬼般。怎如这一急差点急出了事,一提起这型号SCD-777ES SACD,重量竟有差不多六十磅重,幸好这阵子每天都有运动,腰骨还有点力,未至因而闪了腰,但捧到家中时,已满头大汗兼臂酸手软了。Sony SCD-777ES SACD机是为配视Sony高级系列“ES”而推出的。SCD-777ES机箱采用ES系列沿用的槟金色,面板中间同样刻有两条直坑,整个ES系列都有一个Family Lookt。

    SCD-777ES与顶级型号SCD-1比较,除外观外,所有机面上的按键数量、功能和排列都是一样的,两型号皆采用了相同的控制电路,双镭射头拾讯机械、唱片压和精确、柔顺的开关门也跟SCD-1相同。输出端子就只高有RCA而没有Balance平衡输出,电源线并非连机身一起而用了IEC制式插座,Sony终於明白发烧友的要求,用家可根据喜好另配电源线,机壳结构和坚固程度,可算是Sony ES系列镭射唱机之最,SCD-77ES采用与SCD-1相同的BP(Base Pillar)结构机壳,在机内的四个角位、左右侧、和机背中间位共有七枝碳铸金属柱,增强刚性,使机壳硬度更高,杜绝谐振,特厚的底板与侧板有如装甲车般坚固,使机芯能在最稳定的环境下工作,同时亦能与外界完全隔离杜绝外来干扰。机碟部份设计,与金工的精细和运作时的顺滑操作和构思,横向天窗式设计,在顶盖关上时不会引起空气流动,这是最彻底的air tight设计啊。单是机壳用料已是如此重量丝级制作,怪不得机身重量超过逾五十磅那么重了。准用家开盒邓机时勿忘小心腰骨。

    镭射拾讯部份SCD-77ES采用双镭射头设计,SACD和CD分别由不同镭射头读取数码。机械部份方便,当然是采用Sony专有移船就式梗头碟移设计;蓝宝石承轴,更精确、更低损耗及更耐用。至於心藏部份,亦即是解码部份,SACD和CD是不相同的;CD资料被读取后,是要再经数码滤波和整形后,经D/A变换,再经低通过滤,变换成音频讯号。而SACD资料被读取后,已无须再经滤波和整形,而是直接经低通过滤,变换成音频讯号。这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描述,实际是SONY在制造SACD的同时,CD技术亦一样有新改进。有关DSD与SACD技术,上两期“音响技术”内文已有十分详尽的报道,为免讯者有累赘的感觉,嘉迪在此部份作出省略。

如出一辙

    这次测试这部SCD-777ES,售价比SCD-1便宜一万元,但在设备元件方件方面,却十分相近,相比较下,SCD-777ES确是超值。让我们将两者比较,看这一万元的差别。SCD-777ES没有balance输出,机内的R-Core牛没有屏蔽,这是一眼看得出的分别;至於外型,则是见仁见智,有人喜欢硬朗、Hi Tech的白钢蓝边SCD-1;亦有人会喜欢典雅、高贵的SCD-777ES。至於相同之处则有九成以上,两款型号皆采用BP(Base Pillar)机壳构造,同是采用同一DSD(Direct Stream Digital)解码器,同样采用新开发的ACP(Accurate Complementary Pulse Density Modulation) System补尝系统和 S-TACT(Synchronous Time Accuracy Controller)同步精确时基控制器,相同的 Current Pulse D/A转换器和为提异重播CD效果效果,达24bit的 VC24数码过滤器, VC24 分别有Standard标准 Sharp Cut模式和四种不同“味道”的音效给用家调味,浓淡甘肥,适随尊便。

    破而出新机新线向来都要break-in,这是发攻友所共知的事实,不少欧美厂家甚至在说明书中印明几多小时run-in,不过日本厂家就较少提及。其实嘉迪过往接触过不少日本音响设计师,大部份皆认同经break-in后的器材更好声,只不过为免神话化,好似煲药练丹,所以不印明说於说明书内(嘉迪认为他们在托辞而已,大佬呀,日本音响工业走的是大量市场,一个型号分分钟居多,即是分分钟有九千几个问题电话,点答得多呀!)SCD-777ES就更烦,因其SACD与CD在经过的元件部份有分别,最初以burn in CD煲了72小时后,发现CD重播效果是有突飞猛进的表现,但SACD竟是原地踏步,方醒起SACD与CD并非完全在同一讯号途径上,唯有再run SACD72小时后,方是大功告成。大草兄时嘱嘉迪提醒SACD准用家讯息,因为SCD-777ES耗电量只是30W,即使长着电费亦不会比多很多,而长着的SCD-777ES只感觉微温,不会热和烫手。

音响新体验

    SACD重播音效,是嘉迪自从八十年代有数码音响以来,所听过最无数码味,声音完全不会有菱角,或过份挫圆,美化加了人工修饰的感觉,高频、甚高频和超高频伸展得很自然,有LP柔顺而无约束的伸延感觉,首次在数码音响中真正感受到无远弗届的境界;空气感和浓度感、层次、3D和透明度亦是无可比拟的,尤以DSD录音为最,Keiko Lee 演绎What A Wonderful World听得出整个人和整座钢琴、结他质感与乐器比例是“看”得出来,无须脑部加以整形;低频烟程度和冲击澎湃和力度感觉,完全不会有抑压着和意犹未尽的感觉。SACD以外,相信发烧友最关心,最想知的是在重播普通CD时的效果吧。嘉迪沿用开的是一部二万余元的CD机,在弦乐和质感方面,是沿用的CD机占优,但在精确度和细微的弱音变化,却是SCD-777ES较佳,可笑的是当将CD digital filter set在3时,竟沿用的CD机有八成半相似。尝试将两部机作转盘用途加外置解码器时,SCD-777ES又赢了精准和较丰富的讯息量。

    至此,嘉迪已深被SACD吸引着,忍得住手又点算系发烧友,况且现已推出的SACD碟又系我最钟意个几张,担心SACD碟无心水碟又唔系发生系我身上。左念右计,决定挤身SACD之列,宁愿少吃餐,发煤钱咪怪。

返回
TOP
9#

不知是大家都用日系器材少还是不屑谈,好象大家在这里不太愿意谈日系的器材,也看过前面的贴有日本人汉奸滚出去的,当然日本的音箱可能不型。首先声明我不是JS,对日本也没有什么好感,对欧美也没有什么特别好感。用过,也听过不多的一些欧美器材,我感觉欧美的器材在中价位的性价比太低,而且看杂志的编辑们的文章,很容易被误导,他们文中的器材都是艺术品,只是谁出的钱多就更艺术一些,还有就是看谁的价格高,或者这些编辑们本来就听不出器材的真正取向。
我一直想更换器材,由于有前车只监,真是想好好请教资深的大侠,我想这里决大部分都不是求贵价,而是在自己的听音取向下求性价比的吧。
感谢leslie找的建设性资料,还有JY的答复。
TOP
10#

leslie 在 2003-6-21 13:50:00 发表的内容
礼拜一告诉你,好吗

兄要搞调查研究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