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谈谈hi fi 音响的空间处理 [复制链接]

1#
       我们都知道玩hifi音响有三个基本步骤,一是器材搭配,二是周边完善,三是空间处理。前二项我们在网上的讨论已经非常多了,唯独第三项我们谈的非常少,为什么?是因为我们太缺乏在空间处理实践中所得出的经验,所以无法谈。
       为什么我们说空间处理那么重要?那是因为当单元完成电、声转换后,声波到达我们的耳朵时已经受到所处环境或多或少的影响。而这时我们往往对声音的评价会涉及到单元及前面的所有器材,包括钉、板、线材、电源等等。因而进行有效的、必须的,因环境而宜的空间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我们的听感有没有问题,我们酷爱音乐玩hifi多年,随着年资增长,欣赏音乐的素养,应该逐步提高,理性的知道好声的状态。但事实上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我喜欢的声音,就是好的声音”这句话还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hifi重播两声道的录音,还原录音时的声场与环境,是有一定的平衡标准。包括左中右,前中后,高中低的声场平衡。通过空间处理是一定能重现的。这是要求,也是我们必须的听感。以这样的听感来调声,就不会无端的评价国内外一些音响器材的大厂的产品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就不会以老大自居,自己不搞空间,也没有经验可谈。却偏偏误人子弟,恐吓初哥,把账赖在器材上。 这不仅仅是要求我们提高欣赏音乐修养,端正对声音认知的态度,而更需要克服我们的心理障碍。
      上述只是进行空间处理前的思想基础,待续……
谈谈hifi音响的空间处理(续一)
       这几年致力于空间处理,积累了一些经验,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但总之是必须的。器材不论贵贱,发烧不管大小,处理空间不分先后,重在参与是一定会获良好的,甚至有意想不到的喜悦。空间处理,无外乎扩散、吸收、反射三个手段。虽然这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但我们可以逐一的剖解每一个手段的作用和奥秘。再把这些要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平衡的、台型正确的声场。听到优美、自然的,我们非常热爱的音乐。
       先谈谈天花板的处理,我们用天花板的三分之一面积粘贴156式扩散板,贴在皇帝位与音箱之间的顶上。
       为什么要这样做?那是为重现来自音乐厅穹顶的空间残响与尾韵。我们知道在现场聆听音乐会时,应该留意到丰富的空间残响与尾韵是来之音乐厅的穹顶部位,而我们一般的居家层高不会超过3米,再加上某些频段的不平衡,这些残响和尾韵及堂音则会消灭殆尽。声音就会干涩,高频延伸就会不足。通过顶部扩散处理,来保留这些唱片中存在的细微元素,否则,大面积的天花板会有大量的直接声反射下来。造成听感上有来自上部的压迫。通过扩散,有一种豁然开朗,空间非常高大,宽松,丰润的质感。例如:蔡琴民歌第一首“是谁”的准字,字音一落,有约二秒的尾韵是来自顶部的,而不是前面。现场感则十分强烈。
       由于156式扩散板主要负责处理的是中、高频段。所以不能过多的粘贴,否则会增加太多的中、 高频亮感而无法处理。可以在天花板的四个角各贴一块,以防墙角驻波。待续……

       谈谈hifi音响的空间处理(续二)
       上篇讲了关于天花板扩散处理的目的,方法和要求。现在来讲下一步该怎么做。声场的高度问题解决了,在听感上除了有较强的空间感、质感和丰富的细节外。还有一种中高频非常平衡的量感偏多的现象。这时候,我们可以来取两侧墙吸收的方法。去调整声场的宽度平衡,同时吸收部分中、高频而留下的则是高频延伸。我们把声场的宽度量化成七等分,左起音箱外则为极左,音箱处为左,音箱与中心点之间为中左,中心口型位置为中,以此往右推。
        要求是从左至右声音非常平均,不能有某一处特别突出或反之。当乐队全奏时能清楚的听到所有的乐器的声音。
        材料可以用泡棉或挂毯或用厚窗帘做成木框内放置泡棉。面积约1至2平方,分二至三块,挂于两侧墙的上下中心处。
        方法是:前后移动泡棉(不能上下移动),裁剪面积大小,配合音箱之间的距离和内拗角度的调整。吸收过多,声像会过于集中所有乐器会粘在一起,吸收过少,结果还是一样。特别要注意的是,一是配合;二是仅仅调整左右平衡,而不是其他。所以这样调整不可能一次完成。会是几次,几十次。
      用EMI的贝多芬三重协奏曲,去听小提琴和大提琴之间,或飞利浦莫扎特的弦乐五重奏,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之间有无距离,是否清晰

     谈谈hifi音响的空间处理(续三)
      前面两次讲了调整声场的高度和宽度的基本方法及要点,今天讲讲如何调整声场的深度和层次.
      深度和层次就像照片中的景深一样,要分辨得出一层层的景物,同时看得出景物之间的距离。
      音场声像的层次,我们要求前端不要超过音箱的前障板,后端可到音箱后墙或更远。基本的层次感我们分3层,前面第一层为交响乐团中的弦乐,小提琴和大提琴。中间第二层为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第三层为铜管乐器,打击,或其他色彩乐器。通常我们说的口型位置应该在中间层处。特别要注意的是,前后层次还要有一个高低落差。前低后高,呈向后向上的阶梯状。上下距离大约从视平线的第一层至第三层约二三十公分。
       方法是,用两块二次余数扩散板挂于音箱两侧的后墙,同泡棉的挂法一样挂于天花板与地面的中心处(不可上下移动)。前后位置则在音箱与后墙之间可前后移动,用于调整第二层次的深度和第一第三层次的距离。
       音箱后墙可用麻绒厚窗帘稍有褶皱即可,挂于离天花板和地面的中心,上下留空约六七十公分。中央口型位置挂一块156式扩散板。可上下移动,不可左右调整。
       目的是吸收音箱后墙多余的中高频反射,同时扩散口型位置,使得中央声像更为浮凸,立体。上述三个步骤必须协同调整,也是多次。
        这样调整出来的声场,坐在皇帝位,可清楚得看到前排弦乐,中排木管,后排铜管与打击的高低落差和前后距离。而且前后声压均衡,无论大小作品都有极强的现场感。

    
谈谈hifi音响的空间处理(续四)
        前面我们分三个部分讲述了空间处理的基本方法和要求,目的是构建一个有合乎逻辑的高、宽、深比例正确的台型框架及立体感极强、清晰可辨、栩栩如生的舞台音像。
        以此为基础在再作一些局部及细微的调整,将不会影响整体框架结构而趋向更完美。
        接下来谈谈如何调整低频。
        我们知道,良好的低频再生,有三个基本条件,单元口颈,驱动力和控制力及空间反射,今天只谈反射。
        不知大家有否这样的经历,在露天,空旷的室外,聆听一套立体声器材。其结果是可想而知,低频量感损失惨重。原因是缺少有效的空间反射。
        再则,一谈起低频,我们会不约而同的想到驻波,直至谈低色变,甚至未开声,先做好低频陷阱。我们能不能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来考虑,既然低频那么容易产生驻波,是不是也很容易被我们的空间所吃掉呢?答案是肯定的,这是逻辑思考。
        低频究竟应该怎么样呢?
        低频应该让我们在皇帝位较清晰的看到所产生低频的乐器件头感,即体形。例如:钢琴三重奏中的大提琴与钢琴,以及三件乐器的大小比例。还有罗西尼的阿卡多版本中第二碟第八首的大提琴与低音提琴的二重奏,以及他们之间的大小比例。
        除了在听感受上有一种丰满、厚重感外,还应该感觉到随着旋律的变化,也就是频律的变化所带来的一种振动,频率越低,这种感受越强烈。这就是——质感。
        为重播这样的低频,就必须有效的利用空间反射。在续三中讲到二次余数扩散板以及音箱后墙挂厚窗帘的上下留白,就是这个道理。音箱后墙的下部与地面及二次余数扩散板的下部,是最有效的低频反射区,最好不要推置杂物或摆放器材,让低频有一个充分反射的空间。
        方法可用泡棉卷成直径为三四十公分与音箱等高的圆柱体。竖于音箱后的两个墙角,即巧妙的避开驻波的频率,又能有效的利用空间反射。调整的方法是进行对角线的移动,不能靠边,用以调整低频的量感与质感受的比例,以及中左、中右位置的音像清晰度。

谈谈hifi音响的空间处理(续五)
       按照前硬、中吸、后扩散的基本原理,皇帝位的两侧墙及后墙可视情况而定。假设后墙与皇帝位较近或贴在墙上,而这是在听感上音场也很近,可在后墙用挂毯吸收,面积约2平方。假设距离较远,听感上音场也很远,可在后墙上面(不是顶部)做一些扩散,两块156式即可。后墙中间可用挂毯,面积可稍小。皇帝位两侧墙可视房间的总长度而定,可用小挂毯或用(续二)中的泡棉吸收板一样。
       音箱与皇帝位之间的地面要放置地毯,否则大面积的地面直接反射会将整体声场拉低。面积可根据整体的吸收效果来定,总之是必须的。
       皇帝位后墙两侧的墙角,可放置一些家俱或CD架之类的物品。
       由于上述所有方法是建立在一个十几平方或几十平方的独立听音室内,完成度会很高,但应还有大多数听音室的面积、结构、比例、功能与此不同。有开放式的,有兼顾起居、会客看电视的,有左右不对称的,所以不能完全按照以上的方法去做。只有在不破坏家居功能的前提下有的放矢的灵活运用。例如:某左右不对称空间,在皇帝位的一侧有一个很大的开放空间,那只能实墙一侧吸收,开放一侧扩散(在空位上竖两块扩散板,以求对称平衡)。又如:直统型空间,很长,一半听音会客,一半餐厅。只能在中间处用硬木扩散板做隔断。若不能做,只能减少音箱后墙的厚窗帘面积,增加天花扩散板的数量。以求前墙顶部的反射量,否则如此长的空间音压会不够。
        至此,所有的有关空间处理的手段和方法以基本完成。总之我们可系统性协同调整,也可独立运用。只要我们认真的去做,坚持下去,我相信陪伴您的一定会是极强的成就感和人间美好的音乐。
       目的是明确的,具体的;方法是简单的,有效的。更重要的则是hifi调声中唯一必须依赖的前提——听感。
       所谓听感,是听力与感受的结合。前者是人类的正常听力,是与身俱来的。后者则是对声音美学的审美情趣的认知,对音乐文化的艺术修养综合素质的体现,是需要学习提高的过程和悟性的。


谈谈hifi音响的空间处理(续六)
       记得几年前,刘汉盛先生在“音响论坛”上发表有关空间处理的文章。题目是《hifi音响的空间危害无法估计》文章中,刘先生科学精辟地阐述了空间处理的重要意义,辩证客观的分析了空间与音箱的逻辑关系。刘先生学识丰富,真知灼见,思维敏捷,句句精到,字字玑珠。作为现代音响界的前辈,值得我们深深的敬佩和仰慕,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和学习,更应激励我们在hifi音响的道路上快步前行。
        几年过去了,我们做的怎么样,应该说很惭愧!
        我们的进步原始的停留在对空间处理的认识上,在付诸实践时却止步不前。值得庆幸的是,今天我们能借用非常发烧论坛这块平台,进行有关空间处理的实践的讨论和交流,得益于非常发烧论坛为发展我国音响事业的良苦用心,也是我个人多年来的愿望,在这里说声谢谢了!
        由于国家没有一套关于民用音响,声学研究,系统性的、标准性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专著,使得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去探索我们hifi音响的美好未来。(全文完)
最后编辑wxc123456 最后编辑于 2007-11-13 12:15:31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谈谈hi fi 音响的空间处理

两个方法适当并用!四个角只解决墙角的低频驻波。
TOP
3#

回复: 谈谈hi fi 音响的空间处理

我不知道你的房间听感如何?可按续一中的方法先解决天花板的扩散。
由于房间呈7字型,又不对称,调整好天花板的扩散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其他还要做一些吸收可听后再做。
TOP
4#

回复: 谈谈hi fi 音响的空间处理

原帖由 胡思 于 2007-11-12 12:01:00 发表
学习中,有个问题:如果录音已把“丰富的空间残响与尾韵”录进去,音源由能回放出来,这样处理会不会堂音过多?只是假设。


当高频量感过多时,我们是听不到丰富的残响尾韵的,这是声音的隐效应.
当我们听到丰富的残响和尾韵时,声音一定是平衡的
TOP
5#

回复: 谈谈hi fi 音响的空间处理

原帖由 波仔 于 2007-11-13 18:01:00 发表
原帖由 wxc123456 于 2007-11-12 11:27:00 发表
两个方法适当并用!四个角只解决墙角的低频驻波。



目前我是在客厅听音响的,屋子本身是简单的釉木地板装修,由于环境的原因一直还认为......


引起低频量感减少的原因很多,例如高频量感过多会造成低频量感过少的假象。需仔细寻找原因

天花板四个角的扩散不会减少低频量感
TOP
6#

回复: 谈谈hi fi 音响的空间处理

原帖由 胡思 于 2007-11-13 13:27: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wxc123456 于 2007-11-12 16:15: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胡思 于 2007-11-12 12:01:00 发表
学习中,有个问题:如果录音已把“丰富的空间残响与尾韵”录进去,音源由能回放出来,这样......


CD机与开盘机的信息量多少取决于信号的格式,与我们的空间调整无关。
TOP
7#

回复: 谈谈hi fi 音响的空间处理

原帖由 音乐旅程 于 2007-11-13 23:55:00 发表
如果喇叭后墙一半面积是玻璃窗应该如何处理呢?谢谢!


喇叭后墙的玻璃窗只要不是落地的,影响不会太大!窗台以下的实墙会有效的反射中低频能量。玻璃窗部分用美观和吸声的窗帘即可。
TOP
8#

回复: 谈谈hi fi 音响的空间处理

重的相对密度高一点.但无所为
TOP
9#

回复:谈谈hi fi 音响的空间处理

156式扩散板就是常见的那种白色发泡60公分见方.有156个凸起高低不等的方块的塑料制品.        
设计初衷于也是安装于天花板上的.非常好用.
TOP
10#

回复: 谈谈hi fi 音响的空间处理

原帖由 难忘的战斗 于 2007-11-19 13:13:00 发表
156式抗散板是啥东西?我在网上查不到!
TOP
11#

回复:谈谈hi fi 音响的空间处理

层高过底,着实恶劣,但问题不大.天花板通过扩散处理,效果非常出色.这是经过多个听音室的试用和调整后得出的宝贵经验.其中也有不少层高过底的案例.不仿一试.
TOP
12#

回复: 谈谈hi fi 音响的空间处理

原帖由 难忘的战斗 于 2007-11-20 9:59:00 发表
非常感谢WXC123456王老师的指点!有台湾烧友讲该扩散板声音"粉粉的",不知是啥意思,另外见到很多文章讲要前硬后软中扩散,和本文主导的前硬中吸后扩散有很大的不同,如何理解?


      两个方法都有前硬作为前提,并不矛盾,都很好用。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记得有位朋友问我:“你们发烧友在听音响的时候是不是要去分辨乐队中哪个乐器在哪个位置,声色如何?”等等。
  我回答他:“你说对了一半,我们发烧友并没有一个现成的音像舞台可供我们去聆听和分辨,而是要通过我们的双手构建出或者打造出一个栩栩如生的音像舞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科学的,客观的去对待HIFI音响和空间的关系”。
      例如:空间感。我们可蒙上眼来到一所房间,可通过我们的谈话声,粗略的估计出这所房间的大致面积,这是因为直接声、早期反射声和晚期反射声,使我们得出这样的判断。这是生活经验所致!HIFI音响也同样。必须要有来自天花的反射、扩散声,给我们以强烈的空间感,音乐厅的高度感。
TOP
13#

回复:谈谈hi fi 音响的空间处理

回波仔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坐在皇帝位是时.两耳的高度大约是从地面到天花板的三分之一处.假设地面和天花板的反射量相同.那么我们会较多的听到来自地面的反射声.再则.音箱的高度又与我们的耳朵齐平.更增加了地面的反射声.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声场的高度.在听感上会觉得声音被压抑在视平线以下.无法向上拓展.更没有上部空间感和高频延伸.
          
           这就需要通过上扩散.下吸收的方法来平衡声场高度.面积可按照天花板面积的三分之一居中密集排列.
TOP
14#

回复:谈谈hi fi 音响的空间处理

回音乐旅程
         您说的是音箱的两个侧墙吧.用石膏板做夹层.内铺玻璃纤维棉.是用于吸收多余的中高频量感的.但这样做不是很理想.一是制作麻烦.二是一但固定不方便再次调整.三是玻璃纤维棉对人体有害.    
         可用泡棉或漂亮点的挂毯.用前后移动的方法.一边听.一边调整.面积大约一平方左右.两块不够的话可用四块.调整到最理想的状态时.加以固定.这样既灵活又方便.                                              
         听感上须注意两点.即中高频量感. 整体平衡度和声场的宽度平衡.
TOP
15#

回复:谈谈hi fi 音响的空间处理

不好意思.还有一个问题忘了
       两面侧墙不必做成斜面也可以把声音调的好好的.
TOP
16#

回复: 谈谈hi fi 音响的空间处理

回波仔
           四个角的扩散处理.可根据听感逐步增加.

  所有在空间处理中实施的手段和方法.都是逐步完成的.都必须服从于听感的要求.一点一点的去做

  不可能所有的方法在一次性完成后.便大功告成.而在听感上没有任何问题.
TOP
17#

回复:谈谈hi fi 音响的空间处理

回难忘的战斗
        是不是因为高度的关系.才把听音室挪到客厅.假如是这样,还是在地下室好
  高度不是问题.好解决.客厅比较麻烦.大玻璃推拉门可能会损失中低频量感.等等.
家人起居会不方便.有一个独立的听音房是再好不过了
TOP
18#

回复:谈谈hi fi 音响的空间处理

回音乐旅程
          声场前后层次的重心怎么样.有没有靠前.如没有那很好.还有就是整体声场从左至右的平衡度.有没有过分挤在中间或分在两边.如没有那很好.
         假如有上述现象那皇帝位的两侧.应采用吸收的方法.以上述的要点去调整.音响的间距和内凹可同时配合调整.这是音场的基本框架.假如效果非常理想.吊顶的四个角则不用去做扩散
TOP
19#

回复:谈谈hi fi 音响的空间处理

回波仔
            是有轻有重的.重的密度大一点.坚固一点.最好在表面涂上一层白色水容性的乳胶漆
     粘在天花板上会很漂亮.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