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慕尼黑爱乐的俄罗斯作品 [复制链接]

查看: 26794|回复: 87
1#
虽然今春天气不好,雾霾横天,禽流感横行,还是不断有大乐队及小乐队奔赴中国,——四、五月以大剧院为代表的古典音乐市场异常地热闹——竟也出现了不好选择的局面,老有同时开场的演出让你不好选择。

昨天的大剧院好不热闹,马泽尔率慕尼黑爱乐献演。马老可真不像是83岁的老人,那精神头,那健硕的脚步,经常一路小跑着上台——我们真心祝他健康长寿。我发现马老喜欢俄罗斯音乐,我记得十年前听他在保利剧院的开场曲目就是《荒山之夜》。这次一开场又是柴科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莉叶》序曲,下半场又是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上半场还有贝多芬的第四钢琴协奏曲)。

我向来不喜欢俄罗斯作品,这次即使是马老棒下的慕尼黑爱乐也改变不了。听下来倒真是让我觉得我是真不喜欢,这绝不是乐队的问题,乐队超棒——那只能是作品的问题。是俄罗斯的民族性问题,一切俄人的所谓艺术,整个感觉下来,其底质就是两个字——粗俗, 这在音乐中我早就体味过了,这一次更增加了我的感受——以后,我恐怕是再也不会听了。这种粗俗,让他们只适合写些场景音乐,如《春》这样的作品,这种音乐配上性感的舞蹈,可能有些意思,但单听音乐,——乏味得很。那《荒山之夜》和《图画展览会》之类不也是场景音乐么?

俄人的粗俗让他们在人文社科领域毫无建树,没有任何值得阅读的作品,这种感觉性的粗放倒是适合写小说和干革命——所以,他们很出了一些小说家和革命家;至于音乐么,就只能写些场景式的小品,那魅力,是只消三分钟就可消磨掉的。他们对人类历史进程也没起什么好作用。昨读一本杂志,一份调查表明,竟有49%的俄人认同斯大林的清洗——不可救药的愚昧,可怕的野蛮和粗俗。

刚读完茨维塔耶娃的诗集《致100年后的你》,初看意像很美,也很有些精致的味道。但细看通读下来,便会发现那内质里的本质,还是逃不掉“粗俗”二字。她本出身书香门第,嫁个脑袋进水的丈夫,本已在捷克,却要回国——因为“伟大的俄罗斯土地上有“真理”“,这位诗人也认为是这样,于是双双回国,先是丈夫被枪毙,然后是这位女诗人困生活无着,欲求一洗碗工的工作而不得,最后上吊而死,他的儿子暴毙于前线。这母子二人本来是在法国巴黎的,但这位诗人却对法国文化颇有微词,认定只有他们的俄罗斯才有”真理“和”诗歌“,但法国至少可让她生活下去,伟大的俄国”真理“和”诗歌“却要了她的命。——而我读下来,在三分钟的感动后,我发现她的诗歌,连 同一切俄罗斯的伟大艺术,其实只是些 媚俗的似是而非的含糊意思表达——那离”真理“,还远着呢,他们所认为的这种真理,着实害人不浅。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3-05-17 00:48:51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3/6/19 17:01:3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

回复 2# haskil 的帖子

那能不去么?——听了假声男高音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3#

回复 3# qsyd 的帖子

久违了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4#

大家畅所欲言,我这阵特别讨厌俄罗斯那一套。上次在莫斯科餐厅吃顿牛肉,——当然是中国人做的,到现在还恶心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5#

俄罗斯人还有一种俄罗斯式的“霸道”,狂妄地认为自己拥有真理,——这在这位女诗人身上亦有表现,这就是她的“粗俗”的一面,其实质是没有思考能力和无理性,在实践上表现为野蛮和疯狂。《春之祭》这样的作品无非就是一些无理性的喧嚣,没有任何精神性的狂吼,本质是发泄,应和的是人性中不太光明的东西——这种发泄不解决任何问题。而听者听完,不过是产生一种“拿起刀枪,奔向前方”的错觉,当他们真正地站在队列中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身不由已了——那结果,是迎来更悲惨的命运。俄罗斯这些东西不会将人类带到光明中去,只会走进向下的泥潭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6#

高水平的乐队使作品本身的贫乏、苍白和粗野尽显无遗,俄罗斯人绝写不出莫扎特那种纯净的快乐,也写不出海顿那种结构式的优雅;那我们就说激情,在这个领域他们就占先了么?贝多芬的激情虽不能说完全是善意的,但那总是从头到尾组织得严整有序的,他是不取得胜利绝不会罢休的,在他完胜以后,他还要加上打扫战场的环节(葬礼乐章),最后还要有一个庆祝的乐章。我们再说瓦格纳,瓦氏歌剧中的人物虽有种种人的毛病,但却一步一步踉跄挣扎着往上走,再说那豪情,是十个柴科夫斯基捆在一起也抵不上的。瓦格纳的歌剧豪情定要把人的毛孔都要唱透,他的歌剧听下来就像全身换了血一样。柴科夫斯基的激情则像一个醉汉,是刚刚勃起就已阳萎的无能和无奈表达——没有意志力控制的激情只能落得如此下场,本能式的冲撞经常会撞到死胡同里——没有一点思维能力是不行的,光凭着本能作曲永远也走不出家门口多远。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作为一种事件音乐,我们现在记得它只是因为上演时的故事,当春天的荷尔蒙又随着柳絮满天飞舞的时候,我们听到《春》起始的乐句,——野猫又开始叫春了——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7#

回复 15# Rossi 的帖子

这纯属我个人观点——欢迎批驳,有根据的没根据的都可以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8#

回复 18# 莱纳 的帖子

这个评论很到位,——我喜欢,我们的生命都是一种浪废,打发时间而已,——我们还能干什么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9#

回复 21# burt5177 的帖子

我今晚去听荷兰人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