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画龙何时能点睛?———关于数码流文件重播效果的忧思 [复制链接]

查看: 55018|回复: 172
1#
    说起数码流文件的播放,我本人应该算是关注比较早且比较多的烧友。这么多年来,无论是pchifi还是数字播放器,下至4,5千上至10万的各类产品听过不下15台。在把玩这类产品时我一开始就认为cd抓轨并不是表现此类产品真正素质的片源。因为抓轨的质量和不同机器抓轨时的或多或少的信息量流失那是那以避免的。而我主要关注的高规格数码文件(包括国外唱片官方网站售卖的真高清文件)播放效果,就风格取向而言,不同产品各有各特色。但就声音素质而言,与其接近价位的一些经典cd机型号相比,密度,频宽都一定程度上的超越cd机。但最最无法超越CD机的一点——音乐灵魂的呈现。与中高端cd机相比,数码流器材播放高清文件仿佛被某种东西束缚住,表达音乐时相对缺乏灵气和深层次情感。这个问题无论是国内的那几款万元级中高端数播,还是bladelius embla,weiss界面+解码,甚至是linn的顶级kds,与其相近价位的知名品牌cd唱机相比都在这方面明显逊了一筹!而一般的pchifi,在仅仅做简单内部优化和供电的情况下,声音甚至连密度和频宽都要明显输给同级别唱机,也更加容易出现平面化和机械化的倾向。

     我最近一直在考虑这样的问题根本瓶颈到底是出在哪里?dac部分么?我认为不是的,因为我试过的多台播放器的dac部分接pro2转盘时的效果都是可圈可点的,有些甚至可以用出色形容。但在更高采样规格的文件播放上反而在关键点上弱于cd?我想最大的问题应该还是出在数字部分。是音响固件对声音的调教需要进一步成熟完善?还是数字部分的设计与调教对于hifi音响的苛刻标准还远远不够?亦或是源文件数字传输的方式还有更科学有效的方法?或者还有我这个对技术基本不懂的烧友无法揣测到的其他因素?.........

    高采样率的数码流文件播放无疑会成为未来音源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但画龙的最后一下点睛何时能让飞龙火起来?谁又能最后捅破这一层窗户纸呢?这个帖子抛砖引玉,欢迎各路高手谈谈自己的见解。

分享 转发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2#

我有上面这样的观点是基于多年来反复对比各个品牌数字播放产品与唱机所总结的个人感受。至于淘宝上那些几千块,号称秒杀几万唱机的那些山寨数码流播放产品。我个人觉得不在讨论范畴之内。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3#

原帖由 御风听歌 于 2015/10/27 0:18:00 发表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时半会还真的说不清!

欢迎大家参与讨论。只要是良性的讨论交流,不是恶意的诋毁攻击我觉得这个命题的讨论对于整个数码流产品市场都是有一定帮助和借鉴性的。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4#

原帖由 无难 于 2015/10/27 11:19:00 发表
原帖由 songeagle 于 2015/10/27 8:43:00 发表
我感觉还是录音的问题,我用pchifi系统播放80年代磁带转录的wav,音乐味好于数码录音,虽然hifi指标上不如数码录音制品

这个是这样,把黑胶......

就目前而言,我认为相对比较好听的高数码流文件里,用天价黑胶系统和高档转录设备专制的黑胶数码文件,以及一部分蓝光纯音乐文件是比较有竞争力的。其他的高规格数码流文件的播放的短板依然感觉需要好好研发继续努力。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5#

原帖由 监听 于 2015/10/27 10:03:00 发表
这个就类似LP与CD的区别,越数码,技术上越优势,播发上越方便,但音乐的传达越劣化。

其极致就是,现场音乐会的感染力,远超重博效果更好的视听室。

但就方便性而言,数博确实很实用。我现在听音乐也懒得放CD了, airplay直博,效果也不错。

呵呵,我个人认为应该还是有些技术短板没有完全攻克。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6#

原帖由 Wilmer威馬 于 2015/10/27 12:23:00 发表
又是因为对比 CD,为什么要对比 CD 呢!?

因为我没玩lp,只玩cd啊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7#

原帖由 hownolulu 于 2015/10/27 19:28:00 发表
音乐灵魂这概念,恐怕设计师也挠头。CD本质也是数码载体,与数播相比只不过去掉了机械部分,难道这机械部分能表现音乐灵魂?

如果老兄是在音乐灵魂这个词上进行探讨可能是没有任何结果的。这本身就不是任何技术名词也不是任何官方术语。只是我一个普通烧友对音乐情感能否深入打动人的一种形容。比如linn kds,即使是播放高采样率的数码文件,在与同样价格在10万的高端的cd机播同一张正版cd唱片时在此方面明显还是cd唱机更高一筹的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8#

原帖由 eoz 于 2015/10/27 20:53:00 发表
音乐灵魂这个比喻太玄乎别扭,音响只是声学一个分支,何必神话化
觉得别扭请忽视并将专注力放在本帖提出的问题上来探讨交流。谢谢。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9#

原帖由 欢欢乐乐 于 2015/10/27 19:43:00 发表
原因之一,音乐是感性的东西,心理的因素不可小视,有实物如CD片和无实物的数字文件,感受会很微妙影响心理。

另外,比较建议双盲,排除上述影响。

若说心理因素,其实绝大多数玩数播的人心理上开始应该是更偏向于高格式数字音乐文件的素质更高(至少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 ),因为高采样率的源文件肯定是有先天优势的。事实上确实真正的高采样率文件其声音细节,频宽等方面确实比cd唱片明显多出很多。单在音乐的流畅的表达以及情感的深刻度上确实两者差别是显而易见的。我曾让几位现在西音教学的老同学来家里听,他们都不是烧友,也不知道我在放的是碟片还是数码文件,但依然第一时间出现了与我相似的感受。我想这应该已是心理因素之外的范畴了。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