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黑胶乐趣--------关于友友马的一切。 [复制链接]

1#
日本大导演岩井俊二,是我最喜欢的日本导演了。
情书,四月物语,以及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岩井俊二的电影往往非常青春,非常浪漫,大提琴大概也是如此吧。
电影里的莉莉周是个备受少年喜爱的歌星,电影的主角是少年,而不是莉莉周。
现在也是一个崇拜明星的时代,即使在古典音乐已经很落寞的今天,还是有一个大提琴家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他就是马友友。

马友友生于法国,长于美国,流淌着中国的血液。
一个人的命运可能真是早就注定了的吧,在中国日益强大的今天,我们连古典音乐的明星也同时拥有了。
就让我从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开始关于友友马的一切吧。


马友友的签名。

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第二辑,演奏状态很投入,呵呵。

注意:几乎大部分马友友的唱片封面,他都穿白衬衣,黑西装,加领结。
cbs的马友友系列唱片封面设计的非常统一,一整套完整的包装阿。

这个签名的唱片,得自于国外,所以大致这不是中文签名吧,不知道他会不会写中文他的名字?
(这些年他很重视他在东方的fans,应该中文名字是会写的,不过我没有,呵呵)

慢慢吹吧,听一张吹一张,边听边吹,比较有感觉。
另,我都是黑胶,一个cd都没有,希望论坛里马友友的爱好者,大家一起来吹,一起来贴,哈。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黑胶乐趣--------关于友友马的一切。



1955年马友友生于法国巴黎,父母都是音乐家,1962年马友友家去了美国,他在朱利亚音乐学校和哈佛大学学习,1978年,他获得fisher(就是那个音响牌子)奖,从此成名,这是他的第一张重要唱片(之前他作为乐队成员录过几张唱片,其实马友友的音乐天才表现的也不晚,很早就见过卡萨尔斯,举行过不少独奏会),finzi协奏曲,这时候他用1722年产的goffriller大提琴。

finzi,1901-1956,这首协奏曲做于1951-1952年。实际上以我的听感,这首协奏曲不是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种。
协奏曲的第一段比较激昂,但按照我的感觉是有点不知所措和急躁,太长了。
第二段慢板,一如所有大提琴协奏曲,比较悠扬婉转,但又有点不安,也比较长。
第三段已开始缓慢至极,然后大提琴开始带动舞蹈,就一下子都活了,这个乐章比较轻快,有点舞曲风格,是最好听的一段。
整个曲子没有什么特别让人过耳难忘的章节,我相信应该是马友友的演绎推动了这个协奏曲的知名度,这个时期的马友友刚出道,琴声还不够厚重,但琴声中的确是已经有了自己明显的特点,说他东方神韵也好,的确是已经有了自己的风格,这个曲子少见到其他版本了。

与这个曲子类似命运的,杜普蕾的那首monn,在杜普蕾的演绎下,也是相当不错,题外了。

和这个曲子类似的还有一首,就是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类似之处在于,同样长,呵呵,占满整张lp。

lyrita这个公司以出品英国作曲家音乐为主,录音不错,只是名家不多,马友友这第一张唱片算是lyrita中较有名的一张了。
最后编辑shanxz 最后编辑于 2008-10-29 23:09:19
TOP
3#

回复:黑胶乐趣--------关于友友马的一切。

江月兄说的这个大金银是指cbs唱片右上角的那个吧?
关于这个大金印,我的经验是,cbs美国版基本上都有这个大金印(指数字录音,盘芯为蓝底的)。
cbs数字碟大致有两种:
1、棕色底盘芯,在封面上中位置会有数字唱片的标记;
2、蓝色底盘芯,(我感觉这个蓝色底设计还是相当漂亮的,比棕色盘芯漂亮),封面基本都采用第一章图片那种右上角有红蓝相间的斜条纹的。
马友友的cbs唱片从80年开始,已进入cbs数字时代,大概到80年代末还有黑胶发行,cbs这个时期在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等国家都有发行,个别后期唱片美国版不很多见了,其中有一张马友友的日本旋律唱片,见过加拿大版,一时没拿,现在都有些后悔,呵呵,玩黑胶是这样,一定要随缘份了,这也是玩黑胶的一个很大的乐趣。
TOP
4#

回复: 黑胶乐趣--------关于友友马的一切。


马友友正式进入殿堂,应该从1980年的这张唱片开始。
1980年,马友友签约CBS,还没来的急在cbs大展拳脚,欧洲的dgg唱片公司就为其录制了这张唱片。
20来岁的穆特(她13多岁就被老卡看中了)、年轻的马友友、cbs的另一位钢琴家zeltser,三个新一代被老卡集合在一起,录制了这张贝多芬三重协奏曲,这也是我见过的马友友在dgg唯一的唱片。
众所周知,10年前,1970年左右,卡拉扬招集大卫、老罗、李赫特和柏林爱乐乐团合作为EMI录制过一版相当经典的贝多分三重协奏曲,被视为一大盛事,且被广为认可。
10年过去了,真的回头去看,曾经的三位白发搭档已故去的故去,年迈的年迈,不知道这时候的老卡有多少感慨和怀念。
也许,这位指挥皇帝真的对这部作品是充满深情的,10年后想起当年的盛况,他发觉了三位新一代最好的演奏家,再录了一遍这首伟大的三重协奏曲,向当年的朋友们致意。
也许,如果上帝还能让这位指挥皇帝再活10年的话,他还会再录一次这个作品,也许。。。。。。
然而1989年,皇帝去世了。

很多人认为在强势的皇帝面前,协奏曲中的独奏家总是处于被动和服从,因而不能突出所谓协奏,但无可争议,10年前,老卡他们干的不错。
这一次的录音,三位年轻的演奏家再次表现出了对这位皇帝的尊重。
我觉得这张唱片制作的非常好,老卡应该不会对这次合作抱有遗憾,他证明了他自己的眼光。
他一路带大的穆特,在他去世后,俨然已经羽翼丰满。
年轻的马友友,从此开始了真正的独奏音乐家的道路。
(sorry,钢琴家我不认识,也没有他其他专辑,呵呵)

我觉得这张碟不错,我有不少贝多芬三重协奏曲的唱片,这张应该可以列入我的前5个选择之一。
dgg的录音,对于大乐队作品无疑是相当优秀的,整张唱片录制的非常均衡,老卡指挥下的柏林爱乐和三个演奏家非常均衡(那个钢琴弹得也好听),呵呵,反正我不懂音乐,不再吹这个啦。

马友友的cbs时代就要来了。
TOP
5#

回复: 黑胶乐趣--------关于友友马的一切。


插一本书先,马友友的音乐人生,宁夏人民出版社,美国人写的,学生翻译的。
写作水平和翻译水平都不很高,估计写的人为了吃马友友的知名度,翻译的人为了混口饭吃或者交翻译作业。
在书本快过时,但实际上不应该过时的今天,可以凑合着看看。
TOP
6#

回复:黑胶乐趣--------关于友友马的一切。


呵呵,楼上的兄弟可以先谈谈自己对于马友友大无的感觉。
我想这个帖子基本按照马友友的唱片发行时间一个一个的介绍,到大无可别太着急,可能还需要不少时间,我听一张写一张,自己小结,所以帖子可能会比较慢。
其实我很怕评价各个版本的大无和小无,虽然我有很多版本,但其实我并不懂得音乐,只是瞎听,凑热闹,喜欢这个有点小资的玩意而已。纯属音乐外行。
大家别介意,想说啥就说啥。
最后编辑shanxz 最后编辑于 2008-10-31 14:49:13
TOP
7#

回复: 黑胶乐趣--------关于友友马的一切。

说道东方神韵,马友友的父亲和母亲,分别是宁波和香港出生,分别学习小提琴和声乐,音乐家庭的背景无疑。
马友友从小受家庭影响,无疑具有某种与生俱来自然而然的东方特质。
另外,他在哈佛大学学修音乐课程,但他念的是人类学系,这让他和一般的音乐演奏家有所不同。

继续介绍唱片吧:

1980年马友友在cbs唱片公司发行了这张拉劳和圣桑协奏曲。指挥马泽尔,乐队法国国家交响乐团。编号:im35848。这张就是初期的数字版cbs,没有金印的。
在法国度过童年的马友友,录制的这两首法国作曲家的协奏曲自是独有一套。
应该说,马友友这张cbs明显让马友友得以第一次充分的发挥。
他演奏的圣桑、拉劳协奏曲,轻快自然和谐,低声述说或者畅快的横着小曲的,真是到处都是浪漫的气息。
说他法国式的浪漫也好,东方浪漫也好,浪漫存在着很多共通性的东西。
此时的马友友,青春得意、得心应手,或许就凭借这几张唱片,已经足够奠定他新一代大提琴接班人的地位了。

这里简单说说圣桑、拉劳协奏曲马友友版的印象吧。我不懂音乐,随便拍就是了。
我总觉得最纯正的原汁原味的音乐,应该是最能打动人的。
也就是说法国风格的作曲家,恐怕还是充满了法国精神的人演奏最好听。
就好像圣桑的小提琴作品,我就认为弗兰西斯卡迪的非常好听,因为弗兰西斯卡迪的琴声充满了浓郁的法国情怀,就好像你想象中的法语发音,有点点鼻音,有点硬,又很性感,哈哈。
法国大提琴家很多,老一辈的弗尼埃、占德龙、纳瓦拉、托特里埃应该没有一位没有演奏过这两首大提琴协奏曲,但录音就只有弗尼埃的了。呵呵,只能瞎说瞎点了。
弗尼埃的版本非常著名,我有,但我的听感是弗尼埃非常的儒雅,非常巴赫,浪漫似乎不足。
脱离法国四大家这些曲子,我有的版本包括斯塔克、希夫、杜普蕾。
斯塔克:冷隽犀利。
希夫:虽然是音乐圣经推荐曲目,但感觉这些什么榜单推荐也就这么回事儿,我基本不以这些榜单为指引,好听的曲目,找个自己喜欢的名家版本买下,如果还觉得不过隐,就继续多收版本就是了,榜单推荐,挺多实际上一般般的,误导自己对这个曲目的认识。
杜普蕾:无话可说,她的琴声直接到达听者的灵魂。

比较起来,我认为听过的这两个曲子的演奏版本中,马友友的浪漫纯真,且不伦是法国版的浪漫,还是东方浪漫,值得一听。

呵呵,注意阿:从这张唱片的封面起,马友友开始抱着一支古香古色的大提琴,难道他就是大卫朵夫?
更正一下,这应该不是大卫多夫,这两天我仔细看封面,85年以后的一把琴应该是大卫朵夫,这里更正一下,这应该是马友友的另一把斯琴。
最后编辑shanxz 最后编辑于 2008-11-01 09:51:32
TOP
8#

回复:黑胶乐趣--------关于友友马的一切。

关于大卫朵夫,我想我错了,这把应该不是,85年以后的一把才是。
杜普蕾1973年停止演奏生涯,1987年去世,据上海音乐出版社夏宏编著的20世纪弦乐大师中介绍:马友友今天使用的那把名位“大卫多夫”的斯特拉底瓦里名琴正是在杜。普雷逝世前借给他的,这从某种程度上表达了她对这位青年大提琴家的赏识和期望。
因此,我估计这把琴是85年左右从杜普蕾手中到了马友友手里的,或许87年后杜普蕾去世了,马友友才给钱买下了吧,呵呵。
杜普蕾有两把斯特拉底瓦里名琴,另一把给了哈雷尔。

呵呵,为什么我又说是85年以后的那一把了?
这两天很仔细的看马友友唱片的封面,的确是有两把不同的大提琴,85年前的这一把琴一直出现在85年前的唱片封面上,似乎一直到85年马友友录制elgar协奏曲,另一把大提琴出现了,那把大提琴的弦钮和前面的这一把明显不同,呵呵,也是elgar协奏曲,我觉得应该是这把了。
然后我翻读普雷唱片的封面,读普雷的封面很少有大提琴出现,但是,在海顿穆尼的一张再版封面上,可清楚的看到大提琴的琴钮。
这两个琴钮完全一样。
呵呵,所以我前些时候粗粗的想第一把琴就是大卫朵夫,错了,85年以后那个才是,我慢慢再贴图再讨论这把琴。


贴一段杜普蕾的介绍吧:
雅克琳娜(杰奎琳)·杜普蕾,1945年1月26日生于牛津一个热爱音乐的中产阶级家庭,她的母亲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也是一位很有能力的教师。她的法国味道的名字来自于她父亲的海峡群岛(Channel Islands,英吉利海峡中的群岛)祖籍。杜普蕾很早就显示了音乐天赋。在杜普蕾将要度过五岁生日的时候,她在广播里听到了大提琴的声音,她一生的传奇也由此注定。她先是在瓦伦(Herbert Walenn)的伦敦大提琴学校学习,10岁的时候跟随大提琴家普里斯(William Pleeth, 1916-)学习,普里斯是克伦格尔(Julius Klengel,1859-1933,格万特豪斯乐团首席大提琴,伟大的室内乐音乐家,他也是富尔曼,皮亚蒂戈尔斯基的老师)的学生,他的演奏充满热情,甚至有一些过于自由不合规范,和他的老师一样,他也是一位以演奏室内乐著称的大提琴家。尽管杜普蕾曾经在瑞士随卡萨尔斯学习,在巴黎师从托特里埃,在莫斯科受教于罗斯特罗波维奇,但是她仍然把普里斯视为自己最重要的老师。1956年杜普蕾赢得苏日娅奖(为纪念6年前逝世的葡萄牙女大提琴家苏日娅而设立——原注),1961年她在伦敦的独奏会首演获得成功,当时她用的还是一把1672年的斯特拉迪瓦里大提琴。1962年,杜普蕾首次和管弦乐团合作演出,然后又成功的在逍遥音乐会上首演——这两次曲目都是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同时开始为EMI唱片公司录音。杜普蕾和钢琴家科瓦塞维奇(Stephen Kovacecich, 1940-)组成了二重奏,这一年她还得到了那把音色华丽的1712年“大卫多夫”斯特拉迪瓦里('Davidov' Strad)。杜普蕾逐渐巩固了她的声誉,1965年她为EMI录制这张唱片的时候,她的的确确是一位明星。也是在那一年,杜普蕾在美国首演。1967年她嫁给钢琴家,指挥家巴伦伯伊姆。1971年7月,在杜普蕾光芒四射的演奏生涯到达巅峰的时候,她开始受到一种严重的神秘疾病的困扰,这种病痛已经开始渐渐的影响她的演奏。杜普蕾最终被诊断为多发性硬化症。正像典型的硬化症表现一样,症状多次减轻和复发,在这一连串的痛苦之后,1973年,杜普蕾中止了演奏。虽然杜普蕾还不时地出现在公众面前,还可以从事少量的教学,但是她不能再演奏大提琴了。她的健康逐渐恶化,1987年10月19日,杜普蕾在伦敦去世。
最后编辑shanxz 最后编辑于 2008-11-01 09:53:19
TOP
9#

回复: 黑胶乐趣--------关于友友马的一切。

恩,海天兄,继续上图共赏吧。


1982年马友友录制发行了这套海顿第1、第2大提琴协奏曲。使用的琴和前面一样。编号:36674。
海顿的音乐本身就是我喜欢的类型,平易近人,恬静温暖,这两首大提琴协奏曲也是如此。
这两首大提琴协奏曲风格比较接近,在马友友的演绎下,他们显得朝气蓬勃,充满着阳光,散发出田园中的阳光和泥土的气息。
依靠这几首曲子的发行,马友友大受欢迎。他的笑容,逐渐被全世界接受。
YO-YO MA在录完这两张唱片后,被检查出脊椎侧弯,幸好手术良好,他长高了2英寸,还可以继续拉琴,幸运儿,呵呵。
TOP
10#

回复: 黑胶乐趣--------关于友友马的一切。

呵呵,还没到大无阿,这么心急阿,马友友的大无,如果你想听听,直接去买正版就是了,不用犹豫。
既然这么着急,偶就加快进度吧。


1982年cbs发行了这张马友友演奏的克莱斯勒和帕格尼尼小品集。编号:37280。
这张唱片a面是克莱斯勒作品和改编曲,b面是帕格尼尼作品,钢琴伴奏是zander。
用大提琴录制小提琴奏鸣曲作品,并不很多,肯定有所新意,看得出来,马友友开始走一些非传统的大提琴家走的路了。
在这些小品中,马友友尽量施展大提琴特点,其实也是,大提琴作品和小提琴作品相比来说非常少,那些经典作品已经珠玉在前不说,听起来也有点腻了,为了拓宽大提琴的曲目,用大提琴去演奏这些动人的小提琴小品应该是不错的主意。
克莱斯勒的小品,历来是各为小提琴演奏家必备的返场作品,曲曲动听,又能尽显技巧。
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恐怕在小提琴独奏曲目中被演奏的频繁程度仅次于巴赫的小提琴无伴奏,也是风情万种,意趣盎然。
马友友在这张算是炫技的唱片中,表现得得心应手,音色非常丰满,琴声流畅自如,我觉得听惯了小提琴演奏的这些作品,未免有些嫌弃小提琴的矫揉造作和哗众取宠,听大提琴演奏这些作品,感觉大提琴的高音部和低音部似乎是在对话和交谈,大提琴的音域和柔缓的速度更让人舒心,能够让人在更舒缓的旋律和节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这张唱片录制的效果很好。
TOP
11#

回复: 黑胶乐趣--------关于友友马的一切。


1982年,CBS发行马友友和他的老朋友AX录制的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1/2。编号:37251。
以后的几年这对合作者录全了贝多芬的5首大提琴奏鸣曲,并开始了长期的合作。
贝多芬的这套大提琴奏鸣曲算是大提琴曲目的经典作品了,似乎也是所有的名家都演奏过。
马友友这套钢琴和大提琴非常均衡,如果说卡萨尔斯版苍劲有力,罗斯特罗波维奇版深沉大度,斯塔克版本冷峻清澈,弗尼埃版古香古色。
那么马友友的这套大提琴奏鸣曲显得略为稚嫩,但这套的好处在于马友友和AX的演奏非常精致,马友友的琴一贯充满了文化气息,应当深受小资阶层的喜欢,AX的钢琴清澈灵动,这个版本不能说深得贝多芬的精髓,但应当说是新一代演奏家中最好的一个版本,我觉得他们加入和不少时代的气息。
最后编辑shanxz 最后编辑于 2008-11-01 16:06:57
TOP
12#

回复: 黑胶乐趣--------关于友友马的一切。


1983年,cbs发行马友友的巴赫大提琴奏鸣曲,COOPER大键琴。
不知道是不是马友友开始酝酿录制巴赫的大提琴无伴奏了,他首先录了巴赫的这3首大提琴奏鸣曲。
这三首奏鸣曲马友友拉的舒展醇厚,没有故作深沉、矫揉造作的装老气(其实我觉得马友友的琴声让大提琴这件乐器显得青春了许多,一贯认为大提琴的演奏应该很深沉,好像老人讲话一样慢条斯理),也没有轻浮的炫耀技巧。
有人说巴赫的这些作品中充满了一个个故事让你去想象,让思想自由的飞翔。
那么马友友的这个演奏就好像是身边的朋友,和你倾谈,分享经验、分享快乐、分享希望和过去的时光,其实听到他演奏的巴赫大提琴奏鸣曲已经可以预料,他的大无将非常与众不同。
TOP
13#

回复: 黑胶乐趣--------关于友友马的一切。


1983年,cbs唱片公司又推出马友友演奏奥曼迪指挥费城交响乐团,肖斯塔克维奇和卡巴列夫斯基大提琴协奏曲。
马友友进一步将自己演奏的曲目进行扩展,这次他开始尝试近代作曲家的作品了。
肖斯塔克维奇的作品从来不缺乏音响性,这首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也是如此。
从曲子一开始,大提琴就以进行曲的方式不断推动发展,大提琴和乐队都神彩奕奕,好像将要出发的斗士,踏上征程。
法国号,乐队,大提琴好像一只浩浩荡荡的行进队伍。
后面三个乐章连成一体,大提琴首先是沉思(似乎是边行进边沉思),琴声好像思绪,带着些忧伤和萧瑟,将一些片断不断的重复在脑海,不知道是否征战的战士内心也能有这样平静回忆的片刻。然后大提琴进行了一长段的独奏,越行越急,定音鼓和乐队也加入形成一个急行的韵律。
马友友的这行唱片获得很高评价。

主意,这张封面的右部贴了一张奥曼迪的头像,这是奥曼迪指挥的最后一张唱片,一代指挥大师,2年后,1985年去世了,奥曼迪当年曾和罗斯特罗波维奇录制过一版相当不错的肖斯塔克维奇大提琴协奏曲。
TOP
14#

回复: 黑胶乐趣--------关于友友马的一切。

天海兄那一版马友友大无是否是他在1998年左右录制的第二版大无的cd版本?
我没有cd所以不清楚这版的情况,如果你这个是第二版,不知和83年这一版有些怎样的不同了。


1983年,年轻的马友友首次推出全套巴赫大提琴无伴奏,cbs编号37867。
其实马友友最早学大提琴接触的就是巴赫的这组无伴奏,应该说这个作品在他手上已经演奏了很多年了,这次他出全了所有6首无伴奏。
马友友的无伴奏,青春洋溢、朝气蓬勃,充满了东方美学。
听过的无伴奏来比较,以华山论剑形容如下。
卡萨尔斯,侠之大者,拙而不笨,俭朴纯真,当之无愧的一代大师------郭靖当如此。
斯塔克,苍劲有力,冷峻深沉,西毒欧阳峰。
罗斯特罗波维奇,温情洋溢,洒脱自如,北丐是也,可惜他知道很晚期才录制了大无全集,没有黑胶全集可选。
弗尼埃,温文尔雅,谦谦君子,南帝皇家血统。
论东邪一说,马友友按资历和上面各位大师相去甚远,仅一个东字还是有缘由份,且马友友这版充满了东方韵味和格调,姑且称之为东邪了。

说起大无,实在太多故事太多精彩,纳瓦拉、麦勒迪、比司马、托特里埃、占的龙。。。。。。没有参加华山论剑的高手多了去了。哈哈。
TOP
15#

回复:黑胶乐趣--------关于友友马的一切。


看天海兄的一番介绍,看来我要去找这套dvd了。
TOP
16#

回复: 黑胶乐趣--------关于友友马的一切。



1985年,cbs出版马友友演奏的埃尔加和沃尔顿大提琴协奏曲,普列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编号:39541。
从唱片封面的大提琴细节可以看出,此时马友友手中的这把大提琴和杜普蕾曾经用过一把琴一样。
下面是杜普蕾在演奏海顿和穆尼大提琴协奏曲时使用的大提琴的封面,仔细看,一样的,应该是大卫多夫了。

如果从时间上来分析,那么马友友第一版大无并非用大卫多夫演奏,而是用他的另一把斯特拉迪瓦里琴。
从听觉上来分辩,大卫多夫的泛音更加美丽,难怪杜普蕾的琴声如此之美,这把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马友友的另一把斯琴没有这把大卫多夫泛音漂亮。

马友友演奏的和两首协奏曲不用多夸了,此时他在演奏方面已经是炉火纯青,有杜普蕾用过的大卫多夫相助,埃尔加也是拉的有些杜普蕾的琴声感觉,整体张力感染力不如杜普蕾,但温文尔雅,很有绅士味道。
沃尔顿大提琴协奏曲本来就挺发烧,马友友这个版本在发烧之余,然你感受到一种内敛和特别的文化气息。这种韵味,只属于马友友。
最后编辑shanxz 最后编辑于 2008-11-02 14:01:09
TOP
17#

回复: 黑胶乐趣--------关于友友马的一切。


1984年,cbs发行了马友友和AX的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第3/5。编号:39024。
这个系列他都是用另一把斯特拉迪瓦里。
不多介绍了,马友友录的3张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很均衡。
这几首大提琴奏鸣曲,卡萨尔斯拉得最为大气,罗斯特罗波维奇的版本效果和演绎都非常好,恐怕剩下来最均衡的就要说马友友的这套唱片了。
最后编辑shanxz 最后编辑于 2008-11-02 14:41:06
TOP
18#

回复: 黑胶乐趣--------关于友友马的一切。



1985年cbs推出马友友和小征泽尔的斯特劳斯唐姬歌德以及旬博格的大提琴协奏曲,波士顿交响乐团伴奏,编号:39865。
马友友的演奏曲目不断扩充。
感觉这个时候的马友友真是古典音乐明星,不断地发行唱片,从85年期,他不少协奏曲都开始使用大卫多夫了。
TOP
19#

回复: 黑胶乐趣--------关于友友马的一切。


1986年,cbs出版马友友AX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4以及一些其他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编号42121,至此,这个系列出齐。
前面说了不少,这里就不说了。
马友友获得了不少艾美奖,呵呵,这好像是其中之一。
马友友这一套三张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似乎没有出过盒装唱片全集,只能一个一个找,挺辛苦。欣慰的是马友友的唱片都还不贵,比cd贵不了多少,非常值得。
最后编辑shanxz 最后编辑于 2008-11-02 22:48:08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