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箱的音质评价方法与标准 [复制链接]

1#

音箱的音质评价方法与标准————是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借论坛的平台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分享 转发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

音箱的音质评价方法与标准

音质的评价标准有两种,第一种是客观标准,即仪器检测标准;第二种是主观评价标准。其中仪器检测标准(即客观标准)是明确的,主观标准是因人而异的。因此首先客观上要检测出好的性能,才是具备客观基础的好音箱;当进行主观听音评价时,为了尽可能涵盖全面,并尽可能减小因人而异的现象,应以“解析力好坏(音乐清析度高低)”、“生动感强弱(音箱表现音乐是否鲜活)”、“结像力好坏(声音是否凝聚、声像聚焦定位是否明晰)”、“空气感强弱(是否具有丰富泛音、弹性)”、“透明度高低(声音穿透力好差)”、“声音能量密度(强或弱)”、“低频下潜深度(低音是否自然丰富)”、“各个频段有无异音(声音純度高低)”等多方面进行“等级制考量”;

“共振”、“自激”、“谐波”、“箱声”、“刺耳”、“烦躁”、“雾气”、“模糊”、“发闷”“畀音”、“发飘”、“狭窄”、“无力”、“拖尾”等等都是形容音箱不好的主观评价词语。

所谓音质评价“等级制考量”是就考核的内容划分成约干个等级,便于区分。通常是划分为十级。

为了建立“等级”数概念,某些考量项目有时候还可以对应文字解释,例如:1~2级——很差;3~4级——差;5~6级——一般;7~8级——良好;9~10级——优秀;等等。


另外,关于音箱的音质评价方法与标准,我们还可以参考或采用美国音响评价专家DanielKymin(丹尼尔•库明)先生不久前提出的五条评价音箱的标准,来补充完善音箱的音质评价。

(1)语声、歌声的中音部分应开阔
如果不同风格的歌唱家的歌声听起来多少都带点鼻音,有点发闷或是干硬,就可以肯定音箱对中频段的响应有些问题了。

(2)中低音应无失真
对中音的考察以人声为主,人声是大约在150Hz-2500Hz 的频率范围之内的,包括讲话声与歌唱声,主要是对音箱最易具有的中频的染色现象进行分辨,如人声不稳、音调不连贯,人声中带有明显的低重“鼻音”现象,声音干涩、空洞、发闷,——这些都可以被看成音箱明显的缺陷。即使是个最小的书架式音箱也仍会在低频段有些低重“鼻音”输出,如果听到的低音吉它声不怎么清晰,有些过响或有隆隆声,甚至某一音阶或某组音阶过响,便说明音箱对60 到150Hz 这段频率的响应不大好,如果浑厚的男声听起来带点“腔音”或是有些做作,同样说明在此频段内的响应不佳。

(3)高音段别出问题
虽说好些音乐的乐曲并不会出现很多的高音(指10 kHz~20kHz 这一段),但爵士乐和摇滚乐中有明显的高音,因之,可用录音质量良好的爵士乐CD 唱片来进行测试聆听。在这类CD 唱片中,多半总会有些一再反复出现的清晰的瞬间过渡段。试听时,要认真地听有无沉闷感或“发烧友”们常说的那种含混不清。

(4)低高音部分有良好的瞬态表现
在低高音部分(指1 kHz~10kHz 这一段)主要使用弹拨乐、管弦乐与交响乐音源进行听评,要求声音自然柔美、节奏轻快,轮廓鲜明,要注意的是声音有无明显干死的感觉和过分粘稠凝滞的现象,总之这一音域对听者与声源的要求较高,音箱能达到以上的要求我们就认为较好了,不再进行苛刻的要求了。在超高音域中我们采用清晰的爵士乐和一些如破碎声、劈裂声、鸣叫声等特色音源,主要考察音箱高音的瞬态表现力。在反复的瞬态高音中看音箱是否发音清脆、干净、是否刺耳,有无毛刺、劈裂声、沙沙声等明显的失真现象。

(5)低音以沉稳、凝重、雄浑、弹性为佳
因为人耳对低音的明感度比较差,所以失真一项可以不过多的计较,我们主要是看低音是否单薄无力,是否空洞干涩——像从纸盒或小木箱里发出的,以沉稳、凝重、雄浑、弹性为佳。在这点上,低音单元材质好、体积大、箱体重、板材厚、密封好的音箱会有更好的表现力。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

原帖由 bennyting 于 2009-7-28 13:39:00 发表
这个问题挺复杂,还得要功放,线材,配合~


音源、功放,线材都“过关”是前提。

过分强调搭配也不可取,那是用一种错误掩盖另一种错误的办法。仅仅是个人观点,大家畅所欲言吧。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4#

音源、功放,线材都“过关”是前提。

换言之,音源、功放,线材都是“参考级”。

如果过分强调“搭配”,默认“用一种错误掩盖另一种错误”的方法,那就无法考量了。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5#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9-7-28 14:04:00 发表
音源、功放,线材都“过关”是前提。

换言之,音源、功放,线材都是“参考级”。

如果过分强调“搭配”,默认“用一种错误掩盖另一种错误”的方法,那就无法考量了。


还有重要的一条:

听音室一定要“过关”。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6#

当进行主观听音评价时,为了尽可能涵盖全面,并尽可能减小因人而异的现象,应以:

1、“解析力好坏(音乐清析度高低)”、

2、“生动感强弱(音箱表现音乐是否鲜活)”、

3、“结像力好坏(声音是否凝聚、声像聚焦定位是否明晰)”、

4、“空气感强弱(是否具有丰富泛音、弹性)”、

5、“透明度高低(声音穿透力好差)”、

6、“声音能量密度(强或弱)”、

7、“低频下潜深度(低音是否自然丰富)”、

8、“各个频段有无异音(声音純度高低)”

等多方面进行“等级制考量”;考核项目采取“等级制考量”加上“等级划分文字解释”,“因人而异”的现象会大幅度降低,可获得较好的主观评价一致性。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7#

有一个常用的“主观音质评价等级表——《音质等级》”不知道能不能传上来,是PDF文件。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8#

O(∩_∩)O哈哈~!!不行!!168不兼容PDF文件。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9#

原帖由 gpspda 于 2009-7-28 18:57:00 发表
其实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能够锻炼耳朵的最好办法就是去听live。这里所谓的live不是那种万人热闹场地,而是和音乐家面对面的交流,近场聆听他们真实演绎的音乐。一直使用被器材欺骗的耳朵来进行主观评价,个人认为缺乏依据。


主观听音评价的(项目)内容,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回避”了个人主观爱好,每一个单项考核内容都有相应的节目源,你只需要给出单项考核内容相应的等级评分,而不需要你下整体结论;这样的程序,很大程度上又排除了个人偏爱不同的因素。加上经过专门训练有素的“金耳朵”群体,获得“相对公证、稳定的一致性评价”就成为可能。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9-07-28 19:38:07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0#

原帖由 111joj 于 2009-7-28 19:32:00 发表
这个讨论意义不是太大,首先每个人的口味和标准不同,其次周边设备对于箱子的发挥又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其实这么多指标倒不如遵循一下价格规律,一分价钱一分货,凡是声音上点档次的音箱价格绝不会差得十万八千里......


如果抽时间阅读一下《主观音质的评价课程》、及相关《学习资料》,许多顾虑就会消除。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1#

原帖由 烧不死 于 2009-7-28 21:21:00 发表
很不错的好文。

谢谢支持!!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2#

原帖由 fengni70 于 2009-7-28 22:26:00 发表
客观评价器材的标准肯定是有的,否则音箱厂家的工程师就不用上班了,上网来忽悠就可以了。
我们生活的音响环境里太多的枪文,太多的谎言,太多的误导,而我们又不能经常可以有机会听到很多的器材和搭配,所以我们就特别在意大家可信赖的烧友发表的客观的器材评价,寻找客观的标准,是为人做事的严谨品德,汽车行业有那么多的各种性能的客观实验和测评,为什么音响器材就不行呢?以笼统的玄而又玄的不可知论妄断,那永远不知道该


O(∩_∩)O哈哈~!!说得好!!

尤其是“以笼统的玄而又玄的不可知论妄断,那永远不知道该怎么进步。”精彩!!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3#

原帖由 lv1170 于 2009-7-28 22:22:00 发表
楼主的想法很好,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一个量化的指标,而且也能够做到。

谢谢理解!不过这些不是我个人的想法,是《主观音质的评价课程》、及相关《学习资料》里的部分内容缩写而已。也许是由于一些朋友对它还陌生,其实宣传推广也有问题,我想,专利需要保护,知识不应该垄断…………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4#

原帖由 东莞小熊 于 2009-7-28 23:34:00 发表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9-7-28 23:0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lv1170 于 2009-7-28 22:22:00 发表
楼主的想法很好,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一个量化的指标,而且也能够做到。

谢谢理解!不过这些不是我个人的想法,是《主观音质的评价课程》、及相关《学习资料》里的部分内容缩写而已

没有特殊的事情拖累,我不会放弃那样好的学习机会。放弃“白天鹅”音展也不会放弃他O(∩_∩)O哈哈~!希望见面交流愉快!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5#

O(∩_∩)O哈哈~!欢迎黑胶魂兄!

不过只是一些基础常识类的东西,谈不上什么理论。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6#

原帖由 空手 于 2009-7-29 11:25:00 发表
多学习绝无坏处,虽然“主观音质评价”在生活中普通烧友很难实践,但了解了这个方法对平时自己系统的校音肯定有帮助。

正式的主观音质评价操作规程是要经过精心设计的,它有相对统一的规范要求:例如主观音质评价选择的“考量项目”及“节目源样件”内容,目的是在很大程度上“回避”了个人主观爱好;而每一个单项考核内容都有相应的节目源,你只需要给出单项考核内容相应的等级评分,而不需要你下整体结论。这样的“考量程序”,很大程度上又排除了个人偏爱不同的因素。加上经过专门训练有素的“金耳朵”群体,获得“相对公证、稳定的一致性评价”就成为可能。这是与发烧友通常所说的“主观听感”在方法、内容、程序、形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区别的,不可混为一谈。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7#

节目源有【GB国标】样件,最近听说又出了新版本,去年底联系过,后来就没有下文了,现在还没有买到。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8#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09-7-29 13:29:00 发表
“节目源样件”如果用彭丽媛的“天地喜洋洋”,估计99%的烧友的音箱都不及格!!!


如果真是这样,彭丽媛的“天地喜洋洋”估计录音也有问题了。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9#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09-7-31 8:16:00 发表

再顶一下松大侠的“评箱大法”。


谢谢!不过这些不是我个人的想法,是《主观音质的评价课程》、及相关《学习资料》里的部分内容缩写而已。也许是由于一些朋友对它还陌生,一时不能接受,其实宣传推广也有问题,个人认为,知识产权及其技术专利需要保护,知识不应该垄断而是应该推广…………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