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The Art of Dinu Lipatti [复制链接]

1#


    前几天见到有网友出了一套最老的东芝Lipatti,有些吃惊,因为象这种宝贝无论如何都要留着才对。虽然价格不菲,但是看到很快就有人下订了,这激起了我的兴趣,遂翻出自己的这套宝贝重温一番,Lipatti就不需要介绍了吧,简单说说EMI的几套发行吧!
分享 转发
俺的古典音乐Blog:
http://blog.sina.com.cn/weiarc
TOP
2#

回复: The Art of Dinu Lipatti





    上面是日本东芝EMI 1991年的发行,编号TOCE-6383~90,跟同时期的一些类似制作一样,采用的是书本翻页式的盒子设计,拿在手里非常厚实,沉甸甸的,很有手感。非常让人吃惊的是6CD的容量竟然分成8CD来装,其中最后的音乐会在CD6和CD7两张,收录完整的掌声,价格高达18720日元,简直是疯狂。

    贵归贵,不过这套老东芝是我听过的Lipatti录音中最好的,秉承这时期东芝的优质制作,声音饱满、圆润、密度高,能量充足,电平并不高,似乎电平略低些是好声的特性之一?这套声音很均衡,温暖的声音靠近黑胶的感觉,可能会让一些人觉得缺少些飘逸的高音。
俺的古典音乐Blog:
http://blog.sina.com.cn/weiarc
TOP
3#

回复: The Art of Dinu Lipatti







    上面是1999年的重新发行,编号TOCE-11244~49,相信有的人很多,当年四哥那可是隆重推销过的~封面大同小异,不过内容由8张整理成6张的标配,盒子由翻页式换成了常见的嵌入式(还是翻的,只是老的是直接盖上而已),说明书虽然内容没实质变化,也加了10页,所用的纸张也更上乘,显得厚实多了,价格只有9000日元,只有老东芝的一半,可谓相当实惠。不过非常不幸地,看看封底就知道这是2088重新制作的,声音大打折扣,低音混浊,声音木呐、脆弱。比国际EMI的ART翻制略微好一点,但是绝对比不上老参考和5CD廉价套装,遗憾……
俺的古典音乐Blog:
http://blog.sina.com.cn/weiarc
TOP
4#

回复: The Art of Dinu Lipatti



    新旧东芝的侧面对照图,可以看到新版的成功瘦身(上面的污迹是胶质压在玻璃板上形成的)。
俺的古典音乐Blog:
http://blog.sina.com.cn/weiarc
TOP
5#

回复: The Art of Dinu Lipatti





    国际EMI发行的5CD廉价套装,人手一套,又便宜又“好”,是EMI最最厚道的制作,首先最重要的是声音跟单张发行的老参考是一个路数的,要是你真的觉得有差异的话不妨理解为成本问题,其次曲目已经完备,它删掉的都是Lipatti重复录的那些曲目,而且跟Boulanger合作的Brahms也收录了,记得老参考这个曲目没有收在Lipatti的6张中而是单独的Brahms专辑(见图),不过可惜的是删掉的都是最后音乐立面的曲目,因此这个“最后”是必须要单张搞的了。

    老参考的声音嘛,杂音也不小,声音比较干瘦,中规中矩。
俺的古典音乐Blog:
http://blog.sina.com.cn/weiarc
TOP
6#

回复: The Art of Dinu Lipatti



    跟Boulanger的Brahms,单张的要记得收这张才完备。
俺的古典音乐Blog:
http://blog.sina.com.cn/weiarc
TOP
7#

回复: The Art of Dinu Lipatti

扫描仪难搞,不知道这样是否能清楚了:



俺的古典音乐Blog:
http://blog.sina.com.cn/weiarc
TOP
8#

回复:The Art of Dinu Lipatti

征集老参考的扫描图,包括天使和红标的,手上的不全。
俺的古典音乐Blog:
http://blog.sina.com.cn/weiarc
TOP
9#

回复: The Art of Dinu Lipatti

原帖由 scfan 于 2008-2-2 8:43:00 发表
老参考6张曾被EMI做了一个大包,外头的纸盒子是绿色的,上次看到一套成色极好,可惜朋友手快。我去通知朋友来上图。

俺自己收的是EMI厚道的5CD廉价。一直不想买ART重制系列的贝桑松最后音乐会(ART技术对历史录音......


谢谢!art版最好还是不要收了,浪费钱!
俺的古典音乐Blog:
http://blog.sina.com.cn/weiarc
TOP
10#

回复: The Art of Dinu Lipatti

俺的古典音乐Blog:
http://blog.sina.com.cn/weiarc
TOP
11#

回复: The Art of Dinu Lipatti

2007年东芝的EMI 110周年纪念版,能在YLJ见到这个新版的话是不错的选择。











俺的古典音乐Blog:
http://blog.sina.com.cn/weiarc
TOP
12#

回复: The Art of Dinu Lipatti











俺的古典音乐Blog:
http://blog.sina.com.cn/weiarc
TOP
13#

回复: The Art of Dinu Lipatti











俺的古典音乐Blog:
http://blog.sina.com.cn/weiarc
TOP
14#

回复: The Art of Dinu Lipatti











俺的古典音乐Blog:
http://blog.sina.com.cn/weiarc
TOP
15#

回复:The Art of Dinu Lipatti

俺的古典音乐Blog:
http://blog.sina.com.cn/weiarc
TOP
16#

回复: The Art of Dinu Lipatti

啊哈,好!
小品的一张红标,不知道是否每张都有红标和天使标两种,大家凑凑看:
俺的古典音乐Blog:
http://blog.sina.com.cn/weiarc
TOP
17#

回复:The Art of Dinu Lipatti

傻瓜乐评才会听不出,演奏会中速度的不稳定、状态间或的失落都显示出演奏者的身体状况。例如在Bach组曲开头,观众掌声之后,Lipatti开始试琴,这个只是简单的由低音爬升高音的一串音阶,但是大家认真听吧(不记得EMI版是否保留了,N年不听了),按正常排列的话第四个音Lipatti没弹出来,弹失了(正常的钢琴家连这都摆不平就回家提马桶吧)。这是多么让人心痛的一瞬间!因此Bach的开头灰暗无力,显示出他的身体状态非常地差,但是很快就神光显然,让人不得不含着热泪向这位坚毅的伟大艺术家致敬!:'(
俺的古典音乐Blog:
http://blog.sina.com.cn/weiarc
TOP
18#

回复: The Art of Dinu Lipatti


1921年6月12日,Lipatti教父Georges Enescu为他进行音乐祝福。

    Lipatti的录音当中最富传奇性的除了他的最后音乐会,还有他1950年2月7日在瑞士苏黎世(Zurich)的现场Chopin第一号钢协(Otto Ackermann指挥Zurich TonHalle Orchestra),这个录音由于最初发行是错误录音而让人咋舌。Chopin的两首钢协中,Lipatti重来没有公开演奏过第二号,虽然Walter Legge回忆说他初次见到Lipatti就是听到他在排练第二号,不过我们必须认为Legge此时犯困,还有,按Lipatti的学习日程,Chopin的第二号排到了1956年夏季(啊,上帝……)。

    在1966年EMI发行了标识是Lipatti演奏的Chopin第一号钢协,不过没有具体的乐队和指挥,时间标示是1948年5月,在瑞士。这个“新发现”的录音在15年间受到众多好评,可是到了1981年EMI重发这个演出时,BBC广播了该录音,一个听众(水平还真是不一般的高)写信给BBC表示广播的Lipatti录音跟Supraphon发行的一个1950年代初期的录音相同,但是该演奏是女钢琴家Halina Czerny-Stefanska。BBC和EMI验证的结果标明这“两个”录音的确是同一演绎,历史错案正式揭露。


Lipatti的EMI发行,除了老参考的6+1张,还得加上这张新参考。

    在1960年,Walter Legge获知Lipatti的某场广播有录音传世,遂开始搜寻,一个苏黎世人Kaspar宣称拥有Lipatti/Ackermann的Chopin第一号钢协录音带,声音品质非常高,按Legge本来的计划,是打算把这个Chopin录音跟另外一场演出一起发行的,另外的演出是1948年5月30日Lipatti在Baden-Baden的Bartok第三号钢协,不过指挥Paul Sacher因为不满意自己的演出而拒绝发行(这个Bartok前几年才由EMI在新参考发行,见上图。Urania和Tahra也有)。但是当Legge准备着手发行开始敲定版权时宜时,据说Kaspar带着录音带逃跑了。但是很快,另外一个收藏家提供了一份录音带给Lipatti丢份儿遗孀Madeleine,EMI宣称“虽然没有证据印证带子来源,Madeleine、Legge和Ansermet都同意钢琴家是Lipatti。”EMI试图取证乐队和演出信息,不过无功而返,而实际上,1963年10月17日Madeleine写给Legge的信中明确表明了她对录音带的怀疑:

    “我认为假如不可能取证录音的来源,事情将会变得很困难。卖带子的人说录音是Dinu Lipatti跟华沙交响乐队,而指挥名叫Mawricki——但是Dinu从来没有跟这个指挥一起演出!这显然是不道德的谎言……我们相信磁带发明之后Dinu仅仅在苏黎世演奏过这首钢协!对此我们确信无疑。”

    Legge在10月23日的回信中说:“假如如你所言,Dinu在磁带发明之后仅仅在苏黎世演奏Chopin钢协,那肯定是两场演出或者一场演出加一场排练,因为我听的录音带一份有观众响动而另外一份没有。”

    显然,Legge意识到他前后听的是不同的演出,不过他并没有具体描述到两个演出的差异,而且他似乎也没有确信Madeleine的怀疑,至少他是希望录音是真的。事情还没有水落石出,Legge 1964年离开了EMI,EMI的调查继续,不过这样缺少了第一见证人,在1965年5月EMI的信中记述了到当时的结论:

a:新的演出跟之前的录音带的不同,但是那些认识Lipatti的人坚持是他的演奏(Legge, Mrs. Lipatti, Ansermet, etc.)
b:乐队不同
c:指挥不是Ackermann。

    另外在1965年12月7日,国际艺术家学会(International Artists Department)的M.W. Allen的一封信中写道:“……我们确认演出不是Otto Ackermann指挥Zurich Tonhalle,实际上我们有这场演出的声音很差的录音带,它们是不同的。”
    尽管两个演绎是差异很大,最后也没有可靠的证据,EMI以及Lipatti行家仍然觉得“无听众”的录音带是Lipatti的演出,或者是EMI自己意淫觉得值得冒险一试,这份伪Lipatti录音最终在1966年正式发行。





    乌龙录音发行后,来自波恩的Dr. Marc Gertsch带着自己“可靠的录音”拜访Madeleine表明了自己的怀疑,认为EMI发行的LP并不是Lipatti的演奏,Madeleine听录音带后大怒,说这是声音糟糕的可怕带子。Gertsch感觉到Madeleine已经意识到EMI的发行是错误的。那么这个Gertsch是什么来头呢?他是Lipatti的狂热爱好者,苏黎世音乐会播出一年后的1951年,他在一个收藏家的手中复制了一份,那份音源录音带据说音质一流,可惜当时的他还缺乏经验,没有严格复制一份,只是用手持式麦克风进行录音复制,而且随着时间推进,录音机的电池不断消耗,录音速度在不断变慢。这样的结果音质自然好不到哪里去,等他日后意识到需要重新复制时,该收藏家的录音带已经重新录了一部Wagner歌剧!Gertsch伤心地说:“又多了个憎恨Wagner的理由!”

    乌龙事件在1981年被发现后,当年鉴别录音真伪的关键人物只有Madeleine Lipatti还活着了,而且当时已经病重(不久去世),Gertsch则无私地提供录音带给EMI重新发行LP,得到的回报仅仅是一张发行的LP拷贝而已。

    虽然EMI坚称Kaspar卷带潜逃,不过很可能EMI当时是复制了一份的,因为在90年代,一个Lipatti的学生出示了一张苏黎世音乐会的私人LP,里面的录音明显来自另外的音源:这个音源在第一乐章有1分钟的间断以及来自邻近电台的干扰。虽然不能确认音源是否来自EMI当年的复制(毕竟找不到嘛),不过的确表明曾经至少有两份流传的复制带。又虽然EMI坚称没有存心欺骗,不过他们的态度有时的确糟糕,实际上在大约1970年,英国准备发行LP时一个听过录音带的EMI员工写信给质管室,说“假如这个是Dinu Lipatti,那我就是Marie-Antoinette(法国著名的绝代艳后)。”他还清楚列出了种种论据,不过回复却是:“够了,名字在盒子上面,就是Lipatti”。


Archiphon

    后来还有苦笑不得的呢,在Lipatti逝世50周年时,Gertsch向EMI重新提供了录音带,连同带子上面的其他录音以及在Madeleine Lipatti遗物里面发现的录音,但是EMI拒绝了,因此后来转去了Archiphon发行,当时Archiphon还计划发行Lipatti的一些采访录音,不过被Tahra抢了先而放弃了,遗憾的是Archiphon的这些珍贵录音(包括重新复刻Gertsch录音带的Chopin第一号钢协),现在已经绝版了。



2008-02-03.
俺的古典音乐Blog:
http://blog.sina.com.cn/weiarc
TOP
19#

回复:The Art of Dinu Lipatti

准备过年了,年前最后一篇更新…… Blog更新暂停,年前的许多计划还没完成,遗憾!
俺的古典音乐Blog:
http://blog.sina.com.cn/weiarc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