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兹拉•庞德(以下内容转载编写自网络)
谈到英语诗歌,还必须谈到一个人,他就是埃兹拉•庞德,他是一个有争议的诗人。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美国诗人和文学评论家,意象派诗歌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美国艺术文学院成员。他和艾略特同为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领军人物。他从中国古典诗歌、日本俳句中生发出“诗歌意象”的理论,为东西方诗歌的互相借鉴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去欧洲以前,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就学,在那里攻读美国历史、古典文学、罗曼斯语言文学。两年后,他转至哈密尔顿大学(Hamilton College)学习,1906年获硕士学位。1898年庞德首次赴欧,以后于1902年,1906年及1908年先后共四次去欧洲。1908年定居伦敦,以后一度成为伦敦文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但在政治上,庞德涉嫌支持墨索里尼的反犹主义,曾被美军逮捕。但庞德帮过很多人,他贡献了大量时间鼓励身无分文的年轻作家,比如劳伦斯、福斯特和海明威。他帮助他们找出版,写书评,他帮他们到处找付房租的钱。他还帮助了乔伊斯的《尤里西斯》的出版。庞德还帮助过T.S.艾略特和修改《荒原》,艾略特获得诺贝尔奖,和庞德的热心帮助是分不开的。《荒原》的副题就是:“献给埃兹拉•庞德,最卓越的匠人”。
1958年经过阿奇博尔德•麦克利什(Archibald McLeish)、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的斡旋,庞德未经审判而被取消叛国罪,返回意大利。1972年11月病逝于威尼斯。 在庞德获释的前后,他的一些作品继续得到发表。这些作品包括《埃兹拉•庞德书信集》(Letters of Ezra Pound,1907—1941),《文学论文集》(Literary Essays)1954年出版,《文选》(SelectedProse 1909—1965),1973年出版。
庞德在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他的意象派作品中汲取了某些日本诗歌如俳句诗的写作形式及特点。他在长诗《诗章》中阐述孔子学说,在1915年出版的《中国》中收集并翻译了十几首中国古诗。庞德不太懂中文,他的译作是由日译本转译的。庞德还曾译过《大学》、《中庸》、《论语》等。在翻译过程中庞德得到了华盛顿一些专家学者的帮助,克服了各种困难。尽管人们可以对译文进行各种指责,但庞德毕竟作了前所未有的尝试。除了翻译中国作品外,庞德也译过包括日本、希腊、意大利文学等多种语言的外国文学作品。就此而言,庞德也是一个有成就的翻译家。
庞德的主要作品包括《比萨诗章》,1949年这部作品获得了由美国国会图书馆颁发、由艾略特参加作评委的博林根诗歌奖(Bollingen Prize for Poetry),此事一度在美国引起很大争议。
纵观埃兹拉•庞德的一生,不禁令人感慨:人性是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