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223242526272829 / 2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卡拉扬70年代版柴六) [复制链接]

541#

回复: 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熙德)

emi是由几个发行的,我的是这个封面。





普通版大k



TOP
542#

回复: 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熙德)






TOP
543#

回复: 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熙德)

原帖由 发烧盗版 于 2008-7-15 17:21:00 发表
这文章该顶

所以过分炒高早期版和过分打压新音频再版的碟都是没意义的


我分别先后买了三张同一版本的“敲击卡门”,当然最好的是老版啦。
TOP
544#

回复: 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熙德)

原帖由 小灵精 于 2008-7-15 20:51:00 发表
原帖由 发烧盗版 于 2008-7-15 17:21:00 发表
这文章该顶

所以过分炒高早期版和过分打压新音频再版的碟都是没意义的


我分别先后买了三张同一版本的“敲击卡门”,当然最好的是老版啦。




TOP
545#

回复: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熙德)

没有记错的话,柴六是同一录音。
小双张声音很明亮、开扬,画廊声音有一点闷,高频延伸差一点,声音略厚。
感觉都不很理想。


顺便说说我器材。
我的器材属于监听类型,虽然便宜,但是搭配比较得当,忠实可靠,能正确反映信息。对大k熙德的播放,跟以前听过的30万元器材类似。我器材也没少听了,不需升级也不会颠倒黑白。
TOP
546#

回复: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卡拉扬70年代版柴六)

越来越没兴趣买唱片了,pk大概也可以到此为止了。
TOP
547#

回复: 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卡拉扬70年代版柴六)

原帖由 上山砍柴 于 2008-7-17 0:55:00 发表
越来越没兴趣买唱片了,pk大概也可以到此为止了。




咋了?砍柴兄?为啥没兴趣买唱片了?是觉得再版的唱片不好还是?
TOP
548#

回复: 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卡拉扬70年代版柴六)

原帖由 公牛 于 2008-7-17 1:12:00 发表
咋了?砍柴兄?为啥没兴趣买唱片了?是觉得再版的唱片不好还是?



唱片够用了,想多用一点时间读书了。

奥运即将开始,还不弃城逃走?
TOP
549#

回复: 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卡拉扬70年代版柴六)

原帖由 上山砍柴 于 2008-7-17 2:10:00 发表

唱片够用了,想多用一点时间读书了。



正道!:)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550#

引用:
原帖由 cktony 于 2009-6-10 20:37:00 发表
销量不跌,保持正价,时间久了,转个系列,卖中价.
到无人问津时,大量清仓,变了廉价


----一语道破天机(握手。。),烧友这些孙悟空都被唱片公司这些如来佛玩弄在掌骨之中,呵呵,而这些恩恩怨怨竟然是二十多年钱飞利浦和索尼在进行CD标准设计时,CD部分由于时钟和伺服系统的技术所限造成的(新的实时DSP的话,只用去比运放或者后期处理就完了,原理上不会有材质的区别)。大家费心了,去看看音乐音响的发源地,比如欧洲烧友都在谈论什么吧,我觉得他们谈论版本的确有一些,但是谈论黑胶极少了,更多的是新人如何,指挥家的演绎。
如果让我去设计这个什么比较试验,不会去用人耳,我觉得应该在静音室里进行高精度Mic取样,采集数据后用程序作数字比对。而真要用人耳的话,如果不是医学试验用的双盲试验,那么Placebo安慰剂效应会很明显,好与不好就更是仁者见仁了
TOP
551#

老帖子被翻出来了,想想那时候的那股傻劲还挺足的。
TOP
552#

顺便报料,我买这张柴六,被别人黑一下,一张协会版,当作普通版卖给我。
TOP
553#

原帖由 上山砍柴 于 2009-6-11 15:18:00 发表
老帖子被翻出来了,想想那时候的那股傻劲还挺足的。

我还记得砍柴兄以前说过要做一个世界民歌的帖子,不知你现在还有计划吗?
TOP
554#

原帖由 上山砍柴 于 2009-6-11 15:18:00 发表
老帖子被翻出来了,想想那时候的那股傻劲还挺足的。

再读此帖,少交学费啊。
砍柴dx用的KEF个人也很喜欢,声音不偏颇。
TOP
555#

原帖由 上山砍柴 于 2009-6-11 15:18:00 发表
老帖子被翻出来了,想想那时候的那股傻劲还挺足的。

---这般价位的器材,这么许多的人,相信不是以讹传讹。
但是,我记得北京的大烧耿纯说过他的听音试验,人在不同照度(lux)的条件下音乐感受是不同的。我一听,想起来在上海的空气湿度条件85%和北京的一般湿度30%左右,听力变化是多少呢?因为如此的话,连不同的频率的声波的传播速度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同样是受控试验,物理学诺奖的费曼就批评心理学家:你们给同样的小白鼠作重复试验是不是把迷宫里的奶酪痕迹擦净了呢?
其实,即使进行ABA比较,人对音频信号的时空记忆是远远不如视觉信号的(大家都做过杂志里的找不同吧,还会出错,倒是挑音准的敏感度很高)。有极少数有天分的小孩儿,给他看几秒中图片,可以复述所有的细节。但是,这种能力在10岁以后会消失。而具备这种能力且不会消失的是何动物?黑猩猩。。。呵呵,这就是著名的所谓大学生短期记忆不如黑猩猩的范例,如果提升到智力(intelligence)就完全不足信了。但是人啊,说白了有时候太自信了。写到这里,我想到了我自己,抱歉了。。。(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学学西方人的科学精神,比如探索频道的什么bust---推翻谣言的节目)
也许,前有巴菲特所说的大猩猩掷飞镖选股超过基金经理的游戏,后有发烧友邀请黑猩猩听音比不同的试验,只是,该如何教会它们表达滑的像丝一般,象蒙了一层面纱,温暖,湿润以及细腻这样的感受呢? :-)...
最后编辑挠挠 最后编辑于 2009-06-11 18:41:23
TOP
556#

原帖由 alma 于 2009-6-11 15:31:00 发表
原帖由 上山砍柴 于 2009-6-11 15:18:00 发表
老帖子被翻出来了,想想那时候的那股傻劲还挺足的。

我还记得砍柴兄以前说过要做一个世界民歌的帖子,不知你现在还有计划吗?


计划没有取消,资料偶尔还在整理,但是这是个大问题。因为要求较高一些,所以一直没有成文。
如果发发图片,写写些随想,或许问题不大。但是现在168发图也很麻烦,加上近期时间有限,所以短时间内恐怕无法兑现。
刚好有一朋友好像正在发这题材的帖子,那些唱片有些我也不太了解。
TOP
557#

问个比较菜的问题

国内外的音乐厅演出交响乐的时候用否扩音设备?如用,则观众听到的就不是原汁原味,是电声;如不用,则容纳几千人的音乐厅怎会听到一些弱音乐器的声音和pp及ppp的力度?看到录像里有不少话筒,不知是扩音的还是录音的。
TOP
558#

楼上的为何不去现场听一次呢?虽然比不上欧美,但要听一次古典音乐会应该不难,不盯着热门场次,票价也不会太高
TOP
559#

听过几次,过去没注意这个问题。
TOP
560#

原帖由 mzl 于 2009-6-11 20:10:00 发表
国内外的音乐厅演出交响乐的时候用否扩音设备?如用,则观众听到的就不是原汁原味,是电声;如不用,则容纳几千人的音乐厅怎会听到一些弱音乐器的声音和pp及ppp的力度?看到录像里有不少话筒,不知是扩音的还是录音的。

演奏音乐一般是不会用的,电声的设备会安装,但是基本是用于语音之类的作用,譬如主持人或者嘉宾讲话之类。如果听不到弱音,那就是声学设计的失误了。现在的厅,2500人左右基本撑顶了,还不至于几千人,而且还得做成岛式的、麦田式的,要么就层数很多很高。这些纯粹从声音的和视觉的角度来说都敌不过普通的中小型的鞋盒式,不仅会因为太远产生视觉效果不好的问题,声音上的处理也会复杂很多。其实是相对小一些好,但是毕竟做的大,效益高,可能影响力也大。听到的声音效果不好的确是有可能的,但不必担心听不到,如果真的听不到,那就算很大的失误了。因为设计的时候,声音的反射,吸收,衰减,隔声等等都要考虑在内,在建成后还要不断的调节改善。不过合适的乐曲要放在合适的厅,把钢琴独奏放在交响大厅,真的有可能声音不够大。至于原汁原味这个问题真的很难讲,不同的厅基本都有不同的问题存在,有的混响可能不够,有的隔声可能不好,有的声音分布不均匀,所以老实说同一个乐团假设表现次次相同,也会在不同的厅得到不同的声音;同一次演出,在不同的位置也听到不同的声音,都可以变相看作是一种微调。那些话筒还真的没研究过是干什么的,不过我觉得应该是用来录音的。
潜水是王道,王道未必是正道.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